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核酶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界核梅(Ribozyme)的发现已近10年,通过对其结构功能关系的研究,能够找出不同核酶的结构功能区域及其必需基因,同时进行分子改造,获得新的、高效的切割靶序列的核酶。本文简述了核酶的种类及两种目前常用于分子间切割核酶的分子结构,及其应用于抗病毒研究的近况。 相似文献
2.
海洋药物的抗病毒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海洋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包含着极丰富的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已经从海藻类、海绵类、海鞘类、海星类、腹足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珊瑚及海洋微生物等海洋生物中分离出一系列有抗病毒作用的天然化合物,其中有些结构类型已成为抗病毒药物研究的导向化合物。基本现代分离和分析技术的发展、新的实验模型的建立和在病毒学方面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从海洋生物中寻找新的抗病毒药物已步入一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原.目前临床HCV感染多采用干扰素联合病毒唑进行治疗,但其应答率低且感染易反复,探索新型抗HCV治疗策略与药物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大肠埃希菌来源的核糖核酸酶P(RNase P),针对HCV核心基因的序列,设计一小段与之互补的外部引导序列(Guide Sequence,GS),通过PCR将其共价连接至大肠埃希菌RNase P催化性亚基(M1 RNA)的3'末端,从而构建一种靶向性的核酶——M1GS.[结果]构建的M1 GS-HCV/C52核酶在体外可对靶RNA片段产生特异性切割;在HCV感染的Huh7.5.1细胞,该人工核酶也能够显著抑制HCV核心基因的表达,并使培养上清中HCV RNA的拷贝数减少约1500倍.[结论]本研究构建的M1GS-HCV/C52核酶具有显著的体外抗病毒活性,从而为HCV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条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 是引起慢性肝炎的重要病因之一,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目前临床HCV感染常采用干扰素联合病毒唑进行治疗,然而应答率不高且易反复。因此,探索新型抗HCV治疗策略及药物显得尤为迫切。针对HCV核心基因的序列,设计与之互补的引导序列 (Guide Sequence,GS),通过PCR的方法将其共价连接于大肠杆菌核糖核酸酶P(RNase P) 催化性亚基 (M1 RNA) 的3¢末端,成功构建了一种靶向性M1GS核酶 (M1GS-HCV/C141)。经体外切割试验、胞内反义效应及胞内毒性研究,结果表明:M1GS-HCV/C141核酶不仅能够在体外对靶RNA片段产生特异性切割,在HCV感染的Huh7.5.1细胞中,也能显著抑制病毒核心蛋白的表达,进而使HCV RNA的拷贝数减少约1 000倍。因此,文中构建的M1GS-HCV/C141核酶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HCV活性,这为HCV治疗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5.
6.
7.
乳铁蛋白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蛋白不仅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而且具有抗多种病毒的功能,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相比,具有副作用少,不易产生耐药等特点,有较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就乳铁蛋白抗病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病毒的进化和变异日益猖獗,人类的健康依然受到严重威胁。既往几种治疗疑难病毒(如:HIV、HBV、PIV等)尚未攻破,新的病毒(如:SAILS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又冒现在人类面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变异病毒的出现,使得病毒性疾病的的预防和治疗变得十分困难。因此,积极研制高效、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和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纳米抗菌材料的抗病毒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2(IL-2)是一种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IL-12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分化,诱导IFN-γ等细胞因子的生成,与IL-12雷同作用增强NK细胞、LAK细胞及CTL细胞活性发挥抗病毒作用。本文介绍IL-12的分子生物学,生物学活性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趋化蛋白是一类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小分子蛋白南,在机体抗病毒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某些趋化蛋白可正向趋化、吸收病毒持异性CTL至病感染局部CTL除可直接裂解感染细胞或释放广谱的抗因子以精除病毒感染外,还可分泌多种趋化蛋白,介导各种非特异性炎性细胞,甚至牧场划性CT本身的迁移、增殖和协同作用在抗病毒感染中发挥协调作用。某些病毒可编码产生趋化蛋白/趋化蛋白受体样分子或拮抗剂,逃避宿主免疫细胞的攻击。 相似文献
11.
12.
病毒性疾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由于现有的免疫接种和抗病毒疗法的局限性,开发安全、广谱、廉价的新型抗病毒制剂极为迫切。益生菌是摄入后能对机体产生多种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其抗病毒作用及潜在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益生菌通过促进肠道细胞的紧密连接和产生有利物质来维护机体黏膜屏障;与病毒竞争结合靶点或直接捕获并抑杀病毒;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分泌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代谢产物来发挥抗病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益生菌的抗病毒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具有RNA裂解活性的DNA分子称为脱氧核酶。它是经过体外选择技术经多次筛选获得的。脱氧核酶在切割与其互补的RNA底物分子时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切割效率,有望成为新的RNA灭活工具。 相似文献
14.
双价核酶对烟草花叶病毒的两个靶序列的专一切割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两个最简单的多价核酶即双价核酶RZ34和RZl3的构建和体外作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双价核酶能分别对两个不同的TMV底物或其混合物施行专一切割。双价核酶对单十底物的作用效率与其相应的单价核酶相似。还就双价核酶内的单元核酶的相对位置对其专一性和作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Ⅲ型干扰素(typeⅢinterferon, IFN-Ⅲ;亦称为IFN-λ)是2003年被发现的一种新型IFN,由IFN-λ1(IL-29)、IFN-λ2(IL-28A)、IFN-λ3(IL-28B)和IFN-λ4等细胞因子组成。IFN-λ通过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IFN-λ受体1(IL-28RA)和IL-10R2结合,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等信号通路进行信号转导,从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IFN-λ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因子,与Ⅰ型IFN相比,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中,能更好地改善病毒学应答以及提高病毒清除率,且不良反应更少。现就IFN-λ在消化道、肝脏以及呼吸道感染中的抗病毒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17.
18.
艾叶挥发油抗病毒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初步研究艾叶挥发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的体外抑制作用。从艾叶挥发油的最大无毒量(TD0 )开始,作连续倍比稀释6个浓度,每一浓度均做4孔,分别加入已感染RSV的单层Hela细胞和感染IFV的单层MDCK细胞中,并设立阴性和阳性对照, 37℃,体积分数为5% CO2 培养,连续动态观察,得到药物的半数有效量(IC50 ),并计算治疗指数(TI)。艾叶挥发油对RSV的IC50为3. 33mg·L-1,TI值为9. 4。对IFV没有抑制作用。结论:艾叶挥发油对RS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IFV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萝卜提取物在小鼠体内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研究发现,萝卜提取物在小鼠体内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卫萝卜提取物对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小鼠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萝卜提取物在小鼠体内可抑制网状细胞肉瘤实体瘤的生长,并且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丁型肝炎病毒(HDV)核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假结结构的核酶,本文着重从其结构,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