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以假说-演绎法分析果蝇眼色遗传为主线、亲身参与果蝇杂交实验的基本过程,为载体的探究性学习课程。  相似文献   

2.
"假说-演绎法"是遗传学重要的研究思想,设计探究活动驱动学生体会"假说-演绎法"的遗传学研究思路,遵循"假说-演绎法"的思路解释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的遗传现象。基于小组合作,学生自主设计杂交实验,利用自行开发的《遗传杂交实验检索表》查找实验结果,提出假说,并引导学生利用探究活动获得的证据通过科学论证过程得出论点,从而实现科学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假说是对新的经验事实提出的试探性理论,假言推理是演绎推理一种,常用于科学假说的验证过程.孟德尔在揭示遗传的基本规律时开创性地运用了多种方法,其中假说—演绎法是整个理论形成的核心方法.假说演绎法与遗传定律具有同样的教学价值,准确理解假说—演绎法的实质,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简述了假论-演绎法的基本内容、实质、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伴性遗传”教学初探郑春和(北京市第四中学100034)高中生物学的“伴性遗传”教学,以人类的红绿色盲遗传为实例,使学生明确隐性致病基因随X染色体传递的方式,以及基因表型效应的性别差异,从而理解伴性遗传概念的内涵。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5.
本节课以体验式探究为活动载体,以假说-演绎法为方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模拟科学家探索DNA的复制方式的实验思路、方法和过程,加深学生对半保留复制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探究法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少。本文以“伴性遗传”一课的教学为例谈探究法的教学尝试和体会。1 教学过程的设计“伴性遗传”一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理念 ,通过教师提供的研究素材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用已知去探究未知 ,并对自己的探究结果加以验证说明、归纳总结 ,最终使学生能透彻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具备运用伴性遗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探索。1.1 初探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及方式 上课伊始 ,简…  相似文献   

7.
从聚焦科学素养的教学实践角度剖析了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2019年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遗传学经典模式生物果蝇的教学资源,分别以“思考·讨论”“问题探讨”“拓展应用”“思维训练”及“科学家的故事”等栏目中的果蝇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本教学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命观念形成,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5E即“参与(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的教学模式下,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问题链引导法驱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3个探究活动中实现表观遗传概念的构建;在模型与建模中探究表观遗传修饰的本质,深刻理解表观遗传机制;运用表观遗传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认同表观遗传的研究价值。本教学探究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知识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毛春晓 《遗传》2024,(4):346-354
在遗传学课程教学中,红绿色盲是X连锁隐性遗传的典型案例。然而红绿色盲只是比较常见的色觉障碍,还有其他临床分型。不同的色盲遗传方式可能不同,致病基因也不同。近年来,关于色盲的致病基因、分子机制、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很好的素材在遗传学教学中进行使用。本文阐述了基于色盲的遗传学教学素材的挖掘及其在本校遗传学课程中“绪论”“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伴性遗传”“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遗传学进展”等章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课堂教授与问答,辅以课后文献检索与阅读,使学生在更好掌握遗传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拓宽遗传学学术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遗传部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模块,伴性遗传题又是遗传部分常考题型,往往有较高的区分度,因此,"伴性遗传"一节的授课尤为重要。本节教学,以对人类红绿色盲的分析为重点,通过资料分析、问题串引导、学生填表和绘制遗传图解等活动,掌握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再类比推理,学习伴X显性遗传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遗传方式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5E教学模式,即引入(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拓展(elaborate)和评价(evaluate)的“表观遗传”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探究问题,分析科学研究资料并构建“表观遗传”概念,借助物理模型解释表观遗传的分子机制,针对社会性议题展开讨论,以及构建表观遗传概念模型等5个课堂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假说-演绎法"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生物学通报》2007,42(4):36-38
“假说-演绎法”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遗传与进化”模块对高中学生提出的科学方法的要求,许多教师对假说演绎的内涵感到陌生,对其教学的落实更加困惑,因而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出现忽略“假说-演绎法”的教学或者教学不到位的现象。阐述了“假说-演绎法”的含义,“假说-演绎法”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遗传与进化”模块中适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素材,对可供教学的典型案例做了剖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学过程重实践”的基本理念,以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为例,阐述在单元教学设计的框架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以该研究结果为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体验式”教学法是在宽松的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学生对自身体验的省思来进行学习并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获得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论述了体验教学的内涵、策略、过程及构建该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以初中生物学新授课“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为例,阐述单元设计3个阶段的设计与实施。结合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情境,以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设计表现性评价量表。以不同形式的评价和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整体规划单元教学内容,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减少课时,提升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6.
植物激素功能的研究蕴含了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在生产上的应用是基础研究造福人类的典型范例,因此是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好素材。以"其他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为例,利用真实的科学研究资料,引领学生进行系统性的逻辑分析,应用假说演绎法设计实验,解释结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中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假说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科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和正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以”生物进化学说”为例,谈一谈进行“科学假说”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免疫学的应用”这节教学中,着重设计了“研发疫苗”和以“抗原检测实现快速诊断”这2项实践活动,在真实情境中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1. 以XY型性别决定为例,使学生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决定的。2. 以人的红绿色盲为实例,使学生了解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特殊遗传现象。3. 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对学生进行有关性知识及近亲婚配危害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设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强调综合运用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知。运用TDBU(top-down&bottom-up)教学模式开展“苔藓微景观设计与制作”跨学科实践活动,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并完成切分为若干模块的完整项目,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