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其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42例Lynch综合征患者作为Lynch组,并选取42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粪便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菌属拷贝数与糖脂代谢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Lynch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Lynch组患者HbA1c、TC、TG、LDL-C、FPG、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和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Lynch组患者粪便中以变形菌门、肠球菌属、埃希菌属、消化链球菌属、韦荣球菌属、不动杆菌属为主要优势菌。Lynch组患者TG水平与乳杆菌属拷贝数呈负相关,与埃希菌属和韦荣球菌属拷贝数呈正相关(均P<0.05);HDL-C水平与乳杆菌属和布劳特菌属拷贝数呈正相关,与埃希菌属、韦荣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拷贝数呈负相关(均P<0.05);FPG水平与乳杆菌属...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Japanese white rabbit,JW)兔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肠道菌群的差异性。方法 WHBE兔和JW兔各16只,按品系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对照(NC)组和IBS模型组,每组8只。采用湿热应激复合番泻叶方法建立腹泻型IBS兔模型,观察实验兔的腹围指数、粪便含水量、结肠转运功能,处死后分别取结肠组织和结肠内容物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与NC组比,IBS模型兔均出现腹围指数和粪便含水量增加,结肠转运时间缩短,但结肠组织未见病理性改变;同时IBS模型兔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根据OTU分类分析的结果,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兔肠道菌群的绝对优势菌群。与NC组比较,WHBE兔IBS模型组厚壁菌门、疣微菌门、绿弯菌门、Akk菌属、链球菌属均明显下降(P0.05,P0.01),拟杆菌门和rc4-4菌属丰度显著上升(P0.05,P0.01);而JW兔IBS模型组优杆菌属和罕见小球菌属均显著上升(P0.05),乳酸杆菌属、粪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和链球菌属均显著下降(P0.05)。与JW兔NC组比,WHBE兔NC组厚壁菌门、Odoribacter菌属、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颤螺旋菌属、Pseudoflavonifractor菌属较低(P0.05,P0.01),拟杆菌门、疣微菌门、优杆菌属、粪杆菌属、Akk菌属较高(P0.05,P0.01)。与JW兔IBS模型组比,WHBE兔IBS模型rc4-4菌属、粪杆菌属、梭菌属的丰度较高(P0.05,P0.01),而厚壁菌门、多尔氏菌属、粪球菌属和罕见小球菌属的丰度则较低(P0.05,P0.01)。结论 IBS模型兔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菌群多样性降低;WHBE兔和JW兔IBS模型肠道菌群变化均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骨病科住院收治的83例老年R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者的体检资料,分别记为A组、B组。对比2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_3水平以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老年RA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肠道微生物菌群丰富度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低于B组(t=23.297,P0.05);A组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Chaol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B组(t=11.258、14.681、22.157,均P0.05);A组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普雷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戈登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B组(t=19.472、12.011、27.354、20.304、15.637、24.414,均P0.05),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类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低于B组(t=10.095、3.663、6.787、12.848、7.786、9.122,均P0.05);RA患者25(OH)D_3水平与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类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8.126、8.031、8.415、8.057、8.236、8.467,均P0.05),与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普雷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戈登菌属呈负相关(r=-7.639、-7.856、-8.135、-8.127、-7.536、-7.865,均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肠道微生物菌群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普雷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戈登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类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老年RA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肠道菌群与肾功能损害及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2型DN患者作为DN组并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患者(30~300 mg/24 h)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300 mg/24 h),另取同期收治的尿白蛋白水平正常(<30 mg/24 h)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对象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标Ace指数、 Simpson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及肠道菌群门水平的组成,根据2型DN组患者前后2次入院时尿白蛋白水平的变划分为白蛋白尿短期进展和未进展,分析2型DN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病情及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关系。结果 DN组患者的肠道菌群Ace指数、Simpson指数及厚壁菌门占比均低于DM组和对照组,拟杆菌门占比高于DM组和对照组(均P<0.05),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占比与DM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中大量白蛋白尿患者的Ace指数、Simpson指数及厚壁菌门占比低于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拟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唾液样本和粪便样本,其中观察组患者需收集化疗前及化疗后两个时间点的样本。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菌群构成,分析两组对象组间及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变化特征。结果化疗前,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粪便样本菌群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丰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前,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及粪便样本中放线菌门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变形菌门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下降,拟杆菌门丰富度显著上升(均P<0.05);同时粪便样本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上升,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丰富度显著下降(均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中韦荣球菌属、罗氏菌属、普氏菌属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增加,放线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粪梭杆菌属丰度显著下降(均P<0.05);同时粪便样本中链球菌属、肠志贺菌属、乳杆菌属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增加,粪梭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丰富度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化疗对胃癌患者口腔菌群及肠道菌群构成有一定程度影响,患者口腔菌群中韦荣球菌属丰度上升,而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受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肠道菌群特点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ADHD患儿和健康体检的96例儿童,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儿童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分析肠道菌群特点。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家长版(PSQ)评估两组儿童的行为。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肠道菌群分布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儿肠道菌群α-多样性低于对照组,肠杆菌属、气味杆菌属和枸橼酸杆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韦荣球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普氏栖粪杆菌相对丰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Conners PSQ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Conners PSQ问卷各因子评分与肠道肠杆菌属、气味杆菌属和枸橼酸杆菌属均呈正相关(P<0.05),与韦荣球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普氏栖粪杆菌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ADHD儿童肠道菌群构成与健康儿童不同,不同肠道菌群与患儿行为问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特点与苯巴比妥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5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都给予苯巴比妥治疗,检测新生儿肠道菌群与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胆红素含量,判定患儿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65例患儿治疗7 d后,有效490例(有效组),有效率为86.7 %。有效组的血清胆红素、经皮胆红素含量都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的血清α-GST、CK-MB含量都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的肠球菌属、埃希氏菌属、链球菌属相对丰度均低于无效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在565例患儿中,Spearsman分析显示苯巴比妥治疗效果有效与肠球菌属、埃希氏菌属、链球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都呈现相关性(P<0.05)。结论: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有待提高,通过胆红素、α-GST、CK-MB、肠道菌群检测能有效判定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肠道菌群与治疗效果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抗生素对肺炎婴幼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5例1岁以内因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的患儿,收集抗生素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5天的粪便标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细菌的16SrRNA基因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抗生素治疗后第3~5天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明显下降。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在3例婴幼儿的肠道中下降;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4例婴幼儿的肠道中下降;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4例婴幼儿的肠道中上升;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下降。肠道内不动杆菌属、喜胆汁菌属、埃格特菌属、肠球菌属、支原体、颤螺菌属、紫单胞菌属、普雷沃菌属和真杆菌属增长1倍以上;奇异菌属、双歧杆菌属、黄杆菌属、乳酸菌属、链球菌属、萨特菌属和韦荣球菌下降超过50%。结论婴幼儿短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肺炎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下降,肠道微生态失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肠道菌群的改变,为该类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试验组,另选我院同期健康新生儿8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粪便标本。对比两组对象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肠道菌群Chaol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Ace指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肠道厚壁菌门、变形菌门、链球菌属相对丰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肠道菌群改变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对绝经综合征抑郁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多样性和基因功能进行分析,探讨肠道菌群与绝经综合征抑郁发生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绝经综合征抑郁患者19例为观察组(A组),同期绝经综合征患者10例为对照组(C组)。利用16S r DNA基因测序法对患者肠道菌群进行物种注释分析和功能比较,统计两组肠道菌群分布、多样性和基因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肠道菌群差异明显。GraPhlAn物种组成图显示,患者肠道菌群总体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在门水平,与C组相比,A组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在属水平,与C组相比,A组拟杆菌属、小杆菌属、巨单胞菌属、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相对丰度较高,而Gemmiger、布劳特菌属、普雷沃菌属、粪球菌属、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偏低。进一步在属水平上选取了10种相对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群(P<0.05):韦氏球菌属、消化球菌属、巨单胞菌属、史雷克菌属在A组的相对丰度较高(P<0.05),柯林斯菌属、C...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分析肠道菌群失调对抑郁症合并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到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单纯抑郁症的49例患者分为抑郁症组,将合并冠心病的31例患者分为l联合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肠道菌群情况,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随后,对31例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21)和预后不良组(n=10),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与肠道菌群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肠道菌群对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三组患者拟杆菌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属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比(B/E)值对比差异显著,l联合组肠杆菌、肠球菌明显高于抑郁症组和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B/E值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失调中拟杆菌水平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无明显相关性(P>0.05),肠道菌群失调中肠杆菌、肠球菌水平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属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B/E)值呈负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年龄、BMI、合并基础疾病、hs-cTnT、NT-proBNP、NT-proBNP、PHQ-9评分、拟杆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hs-CRP、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B/E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hs-CRP和B/E值菌群失调对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P<0.05)。结论: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一抑郁症和健康者来说肠道菌群比例出现失调,且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呈明显相关性,应用B/E 值可对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在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6月到2021年5月选择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诊治的83例川崎病患儿,其中完全川崎病患儿43例(完全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40例(不完全组)。所有患儿都给予超声检查,评估两组的临床表现、血液学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完全组的球结膜充血、皮疹、口唇破裂、手足硬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发生率高于不完全组(P>0.05)。两组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血小板、白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组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60.5 %,高于不完全组的27.5 %(P<0.05)。在83例患儿中,超声诊断为完全川崎病42例,不完全川崎病41例,超声对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鉴别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7 %(42/43)和100.0 %(40/40)。结论: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在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病变与实验室检测指标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超声能鉴别诊断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与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对照组、冠心病组的血清IL-6、Hcy、UA水平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Pearson相关性分析IL-6、Hcy、UA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的相关性。记录冠心病组PCI术后随访1年MACE的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IL-6、Hcy、U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6、Hcy、UA均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呈负相关(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无失访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现有32例患者发生MACE,发生率为26.67%。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2)和无MACE组(n=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ACE的发生与病程、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置入支架数目、IL-6、Hcy、UA、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偏长、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置入支架数目更多、IL-6偏高、Hcy偏高、UA偏高是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IL-6、Hcy、UA水平升高,肠道菌群紊乱,且肠道菌群紊乱与IL-6、Hcy、UA水平相关。此外,冠心病PCI术后MACE发生不可避免,且受到病程、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炎症相关蛋白复合物(IIRPCs)、25-羟维生素D[25(OH)D]、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疾病活动性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IBD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组65例、克罗恩病(CD)组85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IIRPCs、25(OH)D、Chemerin水平。此外,UC组和CD组患者分别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改良梅奥(Mayo)评分分为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分别比较UC组和CD组患者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间的血清IIRPCs、25(OH)D、Chemerin水平、肠道菌群差异,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IBD患者的血清IIRPCs、Chemerin水平高于对照组,而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UC组血清IIRPCs、Chemerin水平高于CD组,25(OH)D水平低于CD组(P<0.05)。活动期UC、CD患者的血清IIRPCs、Chemerin水平以及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拟杆菌数量均高于缓解期UC、CD患者,而血清25(OH)D水平以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低于缓解期UC、CD患者(P<0.05)。Pearson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C、CD患者的血清IIRPCs、Chemerin水平与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拟杆菌数量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P<0.05);UC、CD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拟杆菌数量呈负相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IRPCs、25(OH)D、Chemerin与IBD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肠道菌群有关,检测上述指标对评估IBD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限制能量平衡膳食联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儿童身体成分、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肥胖儿童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肥胖儿童分为对照组(n=52,限制能量平衡膳食)和观察组(n=52,限制能量平衡膳食联合运动干预)。对比两组身体成分、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去脂体重、脂肪量、体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肠球菌、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乳杆菌、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能量平衡膳食联合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肥胖儿童身体成分,调节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平衡。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究血管内超声评价川崎病晚期患儿颈动脉功能、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组织特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1例川崎病晚期患儿作为本研究的川崎病组,同时选择同一时期的8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通过血管内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颈动脉功能、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组织特征、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川崎病组和对照组儿童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川崎病组患儿颈动脉血管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管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硬度指数、颈动脉阻力指数和颈动脉僵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管顺应性、血管径向应变率、动脉最大剪切率、颈动脉最小剪切率、颈动脉搏动指数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则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可有效评价川崎病晚期患儿颈动脉功能、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组织特征,能够为后续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参考,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D-二聚体(D-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A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CAL组(n=34)和NCAL组(n=46)。收集患儿基础资料,并检测SAA、D-D、CK-MB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患儿CAL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D-D、CK-MB水平对川崎病患儿CAL的诊断价值。结果:与NCAL组比较,CAL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SAA、D-D、CK-MB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ESR、SAA、D-D、CK-MB为川崎病患儿CAL独立影响因素(P<0.05)。SAA、D-D、CK-MB、三项联合诊断川崎病患儿CA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1、0.687、0.746、0.799,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血清SAA、D-D、CK-MB是川崎病患儿CAL独立影响因素,且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可辅助诊断川崎病患儿CAL。  相似文献   

18.
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方法 分别称取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治疗前后新鲜粪便1.0 g,对肠道菌群中最有代表性的3种需氧菌(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和4种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 ,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菌落计数,同时计算B/ E值来代表定植抗力。结果 抗Hp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 5 ) ,B/ E值明显下降( P<0 .0 1) ,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加( P<0 .0 5 ) ,酵母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P<0 .0 5 )。结论 三联疗法抗Hp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治疗Hp感染时须考虑到大量抗生素治疗后可能对患儿产生的副作用及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肛门功能、肠道菌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68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常规经腹腔镜辅助下Soave术,32例)和改良组(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36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肛门功能、肠道菌群、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改良组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健康生活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高于常规组(P<0.05),大肠杆菌低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的中期并发症发生率、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经腹腔镜辅助下Soave术相比,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治疗,在改善肛门功能、肠道菌群、生活质量、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S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3(IL-33)与肠道菌群和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6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SP患者,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收治的9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含量,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的关系。此外,将研究组患者按照治疗后临床转归情况的差异分为好转组60例及恶化组3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IL-18、IL-23、IL-33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好转组年龄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均低于恶化组,且机械通气与长期卧床人数占比均低于恶化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机械通气、长期卧床以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均是SP患者治疗后恶化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P患者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且随着上述三项血清指标水平的升高,患者临床转归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