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晓华 《生物学通报》2004,39(12):36-39
在全国高考的各形式中,无论是单科考试形式还是理科综合能力考试,均强调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测试,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三生物学复习中,进行专题复习,能够强化知识的综合与运用。“稳态”是新教程教材中出现的新内容。下面就“稳态”这一专题的复习作介绍。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基础”等生物学通识课程是了解生命科学研究方向和培养生命科学研究兴趣的重要窗口,基于学科交叉实施生命科学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具有生物学交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推动我国生物经济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简单的学科叠加式教学方法已经难以让学生发现学科交叉的乐趣,为此,立足于北京理工大学理工类学科特色,针对“生命科学基础”课程,设计理工交叉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理工特色的教学模式创新。围绕基础知识内容,设计专业背景导向的交叉教学内容,通过多学科、多元知识点的衔接转化,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色的教学体系。设计差异化的交叉教学模式,通过“1+N”混合沉浸式交叉思维训练,提升基本科学素养和交叉思辨能力。基于“教学中”和“教学后”数据模型反馈,评估个性化和精准化交叉教学的培养效果,推动交叉教学过程的循证式优化,进而提升生物交叉学科的课程智教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科技赋能香菇产业”为例,展示超学科案例的组织方式和教学过程,以实例阐明超学科视域下高中生物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明确任务主题,树立学生超学科意识;通过分析任务要求,引导学生构建超学科框架;通过创设任务驱动,帮助学生深化超学科内容;通过开展任务实践,培养学生超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生物系的基础课。建国卅多年来,虽然教材总的体系变化并不大,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由于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的渗入,植物生理学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前进。如何适应这种形势变化的需要?如何提高植物生理学的教学质量?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尝试,试图通过三个“重视”——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现将我们的看法向大家汇报。  相似文献   

5.
“食品微生物学”是面向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针对“新工科”背景下该课程存在的思政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和协同培养系统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课程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科研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创设“一链三融,践行创新”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融合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科学研究与课堂学习、区域产业与专业教学,将学科、产业优势转化为创新教学资源,提升“两性一度”,实现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赋能食品学科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采用项目化学习的策略,结合象山本土特色,将本节内容的学习转换为一个小型的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以帮助同伴养护“红美人”柑橘植株为主题,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实验探究的研究历程,培养学生分析、论证、实验设计与实施等能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实施“三高”教学,创建“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卜宁  陶思源   《微生物学通报》2006,33(1):169-172
深化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实施“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教学,从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入手,创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性内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激发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综合动手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生物化工大实验”是湖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必修课程,是在“新工科”背景下为提高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实验课程。课程实验项目为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其内容主要结合了永州市地方特色资源、研究平台和工科人才特征合理编制而成。授课过程中,综合运用符合课程特点的启发式教学、科研案例导入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课程考察和课后调查发现,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明显提升,学科竞赛和项目立项成绩优异。因此,基于对本课程授课内容和方法的实践及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为培养生物工程专业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工科人才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传统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理念与目标陈旧、教学能力与资源不足、信息化融合程度低、局限课堂有限时空和教材有限内容、忽略学生思政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等问题,不适于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生物化学课程团队从理念目标、魅力能力、平台资源、知识体系、教学时空、教学模式、思政育人、评价体系等方面推进了课程的全方位系统性改革,通过树立“全面育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开放共享”教学理念,提升团队教学能力与课程优质平台资源,构建“教学+科研+实践”融合式新育人模式、“3+X”复合型新知识体系,教学与育人相融相促新教学模式、多维度过程式新评价体系,使课程凸显出新时代“金课”特征,提升了学生思政素养、课程成绩、综合能力,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协同,并成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实验教学是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忽略了通过基础实验教学实现对学生科学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为此,在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在不增加实验经费与硬件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把细胞生物学“小实验”与学科发展“大背景”相结合,将“小实验”教学内容放在培养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11.
邱云 《生物学杂志》2002,18(2):40-40,44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本 )》(以下简称新大纲 )已在全国推广使用。新大纲是一个改革和创新力度很大的文件 ,它的使用将对我国中学生物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 ,高中生物新大纲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新的概念1 1 从“以知识为主”到突出能力、态度和观念的培养。新大纲中的课程目标共有 13条 ,其中有 9条是针对态度、观念和能力提出的 ,而且新大纲还增加了“研究性课题” ,以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新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 ,把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2.
生物教师在对新大纲、新教材的使用中,如何正确贯彻落实“降低理论难度,增强实际应用,突出能力培养”这一精神,体现新大纲、新教材的特色,下面仅以《生物》第二册中“人类的神经调节”和“生殖”两节课加以举例说明和探讨。1遵循大纲要求切忌增加难度一些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论难度把握不准,总认为新教材的知识密度小,难度低,所以常把旧教材中有而新教材中已删去的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又增补到新教材教学中。这样无疑提高了理论难度,加大了讲授量,致使知识没有落实,能力得不到提高。“人类的神经调节”~节,其重点内容应是非条件反…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探究生物学知识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阶段 ,生物学教师主要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教学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然而这只能让学生“学会知识”,为了学生将来有能力“会学知识”,中学阶段要大力提倡“探究教学”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知识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生物学 ,也有利于国家对生命科学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 ,笔者对探究教学法作了一些尝试 ,现以一个探究过程为例叙述。1 探究的模式1.1 提供背景材料 ,确定探究内容 现行的初中九年义务教…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时代,越来越突出地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摆到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学实验的优势,重视生物学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 3+ X高考改革的进行 ,高考内容已经从“知识立意”转变“能力立意”。从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理科综合测试卷高考试题中也看出 ,试题已经越来越多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并且逐渐体现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 ,也逐渐体会出生物学科作为理科科目 ,它的思维方式与物理学、化学的相似性 ,逐渐发现理科学科教学内容中的一些共性东西 ,这对学科教学观念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体会到理科各科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和学科思想 ,因而 ,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是很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笔…  相似文献   

16.
2001年高考中的生物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生物学通报》2001,36(3):33-34
20 0 0年高考广东、山西、江苏、吉林和浙江 5省实行了“3 X”科目设置方案 ,“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 3个学科 ,是考生的必考科目。“X”是考生的选考科目 ,主要是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等的单科考试 ,以及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含物理、化学、生物 3科内容 )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含历史、地理、政治 3科内容 )和文理综合能力测试 (含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 6科内容 )。在 2 0 0 0年的高考中 ,生物学科除作为山西、江苏、吉林和浙江 4省实施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和广东省实施的“文理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内…  相似文献   

17.
植物学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先接触到的实验性学科.如何在植物课中贯彻“三个面向”的指示,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我们认为“三个面向”对智育上的要求,主要是培养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及具有探求新知识能力的人.针对初一学生及植物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们的教学注意了以下三点: 第一,要充分体现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生命现象是复杂的,到处都存在.因此,我们每一堂课都应让学生的感官充分地感受到那丰富活跃的生命现象,激发他们对生物、  相似文献   

18.
现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结合学科内容知识学习和语言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果蝇实验的教学改革尝试。一方面,将不同研究水平的实验集中连续交叉开出,充分利用实验时间,增选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讨论遗传学实验教学如何改变“验证性”教学为“发现式”教学。在果蝇杂交实验教学中,由学生提出实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学前沿”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璕  徐纬  何进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4):1326-1333
作为一门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且正在迅速发展的学科,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微生物学系列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我校计划面向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微生物学前沿”新课程,作为对重要基础理论课程——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微生物学”的补充与提升。本课程以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沿、研究热点为授课内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微生物学知识和眼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并增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开设将为创新型微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