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NR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96例AMI患者为AMI组,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NRF分为NRF组和血流正常组,另选取同期12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AMI组与对照组血清UA、sdLDL、sST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NRF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UA、sdLDL、sST2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NRF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UA、sdLDL、sST2水平升高(P<0.05)。196例AMI患者PCI术后NRF发生率为34.69%,NRF组年龄大于血流正常组,糖尿病比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sdLDL、sST2水平高于血流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和UA、sdLDL、sST2升高为AMI患者PCI术后NR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UA、sdLDL、sST2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NRF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分别为0.707(0.481~0.934)、0.742(0.513~0.955)、0.737(0.480~0.970)、0.863(0.737~0.960),联合预测大于单独预测指标。结论:血清UA、sdLDL、sST2水平升高为AMI患者PCI术后NRF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UA、sdLDL、sST2水平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NRF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SRF/NRF)的关系及对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87例接受P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为急性STEMI组,根据P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分为SRF/NRF组47例和无SRF/NRF组140例,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另选取同期56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急性STEMI患者临床资料,计算MHR并检测血清ESM-1、sST2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SRF/NRF患者MHR和血清ESM-1、sST2水平与TIMI血流分级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PPCI后近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HR和血清ESM-1、sST2水平对急性STEMI患者PPCI后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急性STEMI组MHR和血清ESM-1、sST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RF/NRF组MHR和血清ESM-1、sST2水平高于无SRF/NRF组(P<0.05)。SRF/NRF患者MHR和血清ESM-1、sST2水平与TIMI血流分级呈负相关(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为急性STEMI患者PPCI后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增加、SRF/NRF和MHR、ESM-1、sST2升高则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HR和血清ESM-1、sST2水平联合预测急性STEMI患者PPCI后近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MHR、ESM-1、sST2单独预测。结论:急性STEMI患者MHR和血清ESM-1、sST2水平升高与PPCI术中SRF/NRF和近期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三者联合预测急性STEM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致瘤抑制素2(sST2)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RF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RFA术治疗的82例阵发性AF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5例)和未复发组(57例)。检测患者血清BNP、hs-CRP、sST2水平,收集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阵发性AF患者RFA术后复发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BNP、hs-CRP、sST2预测阵发性AF患者RFA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复发组血清BNP、hs-CRP、sST2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血清BNP、hs-CRP、sST2水平升高、AF病程增长是影响阵发性AF患者RFA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BNP、hs-CRP、sST2预测阵发性AF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0.694、0.718,联合三者预测阵发性AF患者RFA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66,高于BNP、hs-CRP、sST2单独预测。结论:阵发性AF患者血清BNP、hs-CRP、sST2水平升高是RFA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血清BNP、hs-CRP、sST2水平有助于预测阵发性AF患者RFA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P-选择素(P-selectin)联合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R)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A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心电图STR分为STR不良组和STR良好组,另选取同期5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P-selectin、IMA水平对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TEMI组PCI术前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升高(P<0.05)。根据心电图STR将ASTEMI患者分为STR不良组35例和STR良好组65例。STR不良组与STR良好组PCI术后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低于PCI术前(P<0.05);STR不良组PCI术前和PCI术后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高于STR良好组(P<0.05)。STR不良组Killip分级≥2级比例和肌钙蛋白I高于STR良好组,ST段偏差总和低于STR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2级和NT-proBNP、P-selectin、IMA升高为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P-selectin联合IMA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T-proBNP、P-selectin和IMA单独预测。结论: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升高与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独立相关,三者联合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7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根据AVF成熟情况分为成熟不良组57例和成熟组1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p-PLA2、FGF-23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AVF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p-PLA2、FGF-23水平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AVF成熟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成熟不良组血清Lp-PLA2、FGF-23水平高于成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PLA2、FGF-23升高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AVF成熟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p-PLA2、FGF-23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AVF成熟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5、0.763、0.822,血清Lp-PLA2、FGF-23水平联合预测的AUC最大。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p-PLA2、FGF-23水平升高与AVF成熟不良独立相关,血清Lp-PLA2、FGF-23水平联合对AVF成熟不良的预测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0医院收治的113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检测血清UA、CysC、Lp-PLA2水平。随访1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75例)和预后不良组(3分及以上,3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UA、CysC、Lp-PLA2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UA、CysC、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脑白质病变、高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清UA、CysC、Lp-PLA2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血清UA、CysC、Lp-PLA2预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高于单独预测。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清UA、CysC、Lp-PLA2水平增高且与预后不良有关,联合血清UA、CysC、Lp-PLA2预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sACE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老年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并纳入同期5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ACE2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Lp-PLA2水平,根据中位值水平为为低水平亚组和高水平亚组,比较亚组间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期内径(LVIDS)、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差异,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老年STEMI患者血清sACE2、Lp-PLA2水平预测MACE发生的效能。结果:(1)STEMI组患者血清sACE2和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高sACE2亚组和高Lp-PLA2水平亚组患者LVEF显著低于低sACE2水平亚组和低Lp-PLA2水平亚组,LVFS、LVEDd和LVEDs显著大于低sACE2水平亚组和低Lp-PLA2水平亚组(P<0.05)。(3)血清sACE2、Lp-PLA2水平与STEMI患者LVE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LVFS、LVEDd和LVED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4)预后不良亚组患者血清sACE2和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5)血清sACE2和Lp-PLA2水平预测STEMI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885(95%CI:0.802~0.969)、0.907(95%CI:0..847~0.967),最佳诊断Cut-off值分别为血清sACE2≥6355.48 pg/mL、血清Lp-PLA2≥292.73 ng/mL。结论:血清sACE2和Lp-PLA2水平与STEMI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有密切关系,高水平表达对MACE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人附睾蛋白4(HE4)、β2微球蛋白(β2-MG)、可溶性ST2(sST2)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室重构的关系及对出院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DCM患者74例,记作DCM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以及心室重构相关指标水平。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和各项心室重构参数的相关性。此外,将所有DCM组患者按照出院后是否发生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心血管死亡事件分作预后不良组33例以及预后良好组41例。比较两组各项基线资料以及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CM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预测DCM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的效能。结果:DCM组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CM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与LVMI、LVEDV、LVESV均呈正相关关系,而和LVEF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以及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以及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均是DCM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联合检测预测DCM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高于上述四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与DCM患者心室重构密切相关,且在预测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方面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及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急诊PCI术的3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于术前12 h内检测其血清MPO水平;根据术后有无发生CI-AKI分为CI-AKI组(n=34)和非CI-AKI组(n=3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术后患者发生CI-AKI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PO预测CI-AKI的效能;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MPO组和低MPO组,对患者随访12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MPO组、低 MPO组的累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CI-AKI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占比多于非CI-AKI组,MPO水平、肌酐水平、造影剂用量高于非CI-AKI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MPO及肌酐水平为影响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MPO水平预测急诊PCI术后CI-AK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最佳截断值为491.12 μg/L,灵敏度58.80%、特异度76.50%。术后1年患者发生MACE共95例,发生率为24.9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MPO组MACE发生率27.37%高于低MPO组22.77%(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发生CI-AKI的患者血清MPO水平显著提升,与患者预后存在关联,是CI-AKI的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特异度,是预测急诊PCI术后发生CI-AKI的有效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预后不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同期62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TI参数,血清NSE和Lp-PLA2水平。脑梗死组出院90d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TI参数联合血清NSE、Lp-PLA2诊断脑梗死和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脑梗死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SE、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FA值、ADC值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NSE、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联合FA值、ADC值、NSE和Lp-PLA2诊断脑梗死以及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74,均高于各因素单独诊断和预测。结论:脑梗死DTI参数FA值、ADC值降低,血清NSE、Lp-PLA2水平增高,联合DTI参数和血清NSE、Lp-PLA2检测在脑梗死诊断和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100例健康者分为作为ACS组、SAP组及对照组。比较三组入院时血浆MMP-9、LP-PLA2水平及ACS组经PCI治疗前后血浆MMP-9、LP-PLA2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与ACS组的血浆MMP-9、LP-PLA2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SAP组比较,ACS组明显增高(P0.05)。与术前比较,ACS组术后血浆MMP-9、LP-PLA2水平明显降低(P0.05)。MMP-9与LP-PLA2在ACS组血浆中呈显著正相关(r=0.617,P0.05),在SAP组与对照组中无相关性(P0.05)。结论: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血浆MMP-9和LP-PLA2水平更高;PCI治疗后冠脉斑块趋于稳定,血浆MMP-9和LP-PLA2水平降低,且二者有相关性,提示MMP-9和LP-PLA2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与发展,且对预测ACS高危人群及评价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的影响。方法:选取 我院2013 年12 月到2014 年11 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 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予 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Lp-PLA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药物干预后,血脂各项指标(TG、 TC、HDL-C、LDL-C)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脂各项指标下降 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Lp-PLA2 水平与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改 善ACS 患者的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及血清Lp-PLA2 水平,为治疗ACS 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238例,根据病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81例(DM组),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组78例(ACS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79例(DA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83例作为对照组(NC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和血清学指标。结果:(1)DA组BMI大于NC组、DM组和ACS组,血清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NC组、DM组和ACS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高于NC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NC组(P0.05)。(2)血清GGT水平与TG、LDC-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GGT水平升高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GGT水平对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22例纳入CHF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II级组34例,III级组48例,IV级组40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心律失常非CHF患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CHF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比较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CHF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ST2、IL-6及和肽素三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CHF组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CHF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级组、III级组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均高于II级组患者,且IV级组高于III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ST2、IL-6水平与和肽素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与CH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考虑将其作为临床诊断CHF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106例,按照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Lp-PLA2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其与纤维帽厚度、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易损斑块组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Lp-PLA2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hs-CRP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712,P0.05),与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813,0.756,P0.05);D-二聚体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654,P0.05),与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912,0.853,P0.05);Lp-PLA2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796,P0.05),与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836,0.729,P0.05)。结论:hs-CRP、D-二聚体和Lp-PLA2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表达及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初发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另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LSA)法检测并对比各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差异。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AIS患者入院14 d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BP4、Lp-PLA2、MCP-1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IS患者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逐渐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AIS患者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与NIHSS、MRS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RBP4、Lp-PLA2、MCP-1三项联合检测预测AI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0.775、0.799、0.781。结论:AIS患者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显著升高,升高程度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AIS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