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种蜜蜂和4种胡蜂蜂毒明肽基因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和大胡蜂、墨胸胡蜂、额斑黄胡蜂、亚非马蜂6种蜂的雌成蜂毒腺中快速抽提总RNA,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各得到大小约为150bp的cDNA片段,进一步将这6个片段克隆人pGEM^5—T easy载体,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得到的6个片段长度均为141bp,均为编码蜂毒apamin前体的cDNA。序列比较发现,中华蜜蜂、大胡蜂、墨胸胡蜂和亚非马蜂序列完全一样,都与已发表意大利蜜蜂precursor of apamin核苷酸序列具有95%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具有95%的同源性。额斑黄胡蜂和意大利蜜蜂precursor of apamin核苷酸序列完全一样。本研究首次从中华蜜蜂与几种胡蜂中克隆到蜂毒precursor of apamin基因,并发现胡蜂科与蜜蜂科来源的蜂毒明肽序列是完全保守的。  相似文献   

2.
黄蜂(wasp),俗称马蜂,成虫体型较大,色泽鲜艳,多呈黄、黑、棕色,有黑色及褐色斑点及条带。我国常见的黄蜂种类为斑胡蜂(Vespa mandarinia)、中华马蜂(Polistes chinen-sis)及黄星长脚胡蜂(Polistes mandarinus)等[1]。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加快,人居环境融于大自然,毒蜂伤人事件也日益增多。黄蜂有强烈护巢本能,若人、畜接近或误碰蜂巢,  相似文献   

3.
从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大胡蜂、墨胸胡蜂和亚非马蜂5种雌成蜂毒腺中快速抽提总RNA,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各得到大小约为350bp的cDNA片段,进一步将这5个片段克隆入pGEMT-easy载体,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得到的5个片段长度均为341bp,均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和3′端未编码区的188bp核苷酸序列,证实为5种蜂的蜂毒前肥大细胞脱粒肽原的cDNA。经序列比较,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大胡蜂、墨胸胡蜂和亚非马蜂前肥大细胞脱粒肽原核苷酸序列彼此间的同源性都为90%以上。中华蜜蜂、大胡蜂、墨胸胡蜂和亚非马蜂与意大利蜜蜂的前肥大细胞脱粒肽原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100%、94%和98%。尽管大胡蜂和墨胸胡蜂与意大利蜜蜂属于不同的科,但它们的肥大细胞脱粒肽却完全相同,而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属于同一个属,它们的肥大细胞脱粒肽却不相同。中华蜜蜂和亚非马蜂肥大细胞脱粒肽第5号位的氨基酸为精氨酸,替代了意大利蜜蜂5号位的半胱氨酸,该位置的半胱氨酸与19号位的半胱氨酸组成意大利蜜蜂肥大细胞脱粒肽分子的一个对蛋白活性起重要作用的二硫键。  相似文献   

4.
《昆虫知识》2008,45(2):275
欧洲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蜜蜂能够围裹天敌并令其窒息而死。 该研究成果表明,蜜蜂有3种杀敌方式:等同于自杀式攻击的蜇刺;形成蜂团围裹以体温将目标热死;形成蜂团围裹闷死天敌。研究人员将蜜蜂的这种防御战略,称作‘闷杀蜂团’,据称塞浦路斯蜜蜂就是这样包围黄蜂并把后者闷死的。  相似文献   

5.
4种胡蜂前溶血肽原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雌性亚非马蜂、额斑黄胡蜂、墨胸胡蜂、大胡蜂毒腺中抽提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4种胡蜂蜂毒前溶血肽原的cDNA,再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GEM⑥-Teasy vector上。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片段长度均为213bp,系蜂毒前溶血肽原编码区的cDNA。经序列比较,4种胡蜂蜂毒前溶血肽原之间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都超过95%。亚非马蜂、额斑黄胡蜂、墨胸胡蜂、大胡蜂各自与意大利蜜蜂蜂毒前溶血肽原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8%、100%、97.2%、97.2%。结果表明:蜂毒前溶血肽原一级结构序列具有很高的保守性,尽管胡蜂和蜜蜂属于膜翅目不同的总科,但它们的前溶血肽原基因却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6.
蜜蜂的舞蹈语言黄文诚(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北京100093)蜜蜂经历了几千万年的进化,达到了蜂类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实现了真社会性(EtlSO-ciality)生活方式,即亲代和子代在一起生活,雌性个体分化为两种形态、生理和职能上完全不同的级型,有...  相似文献   

7.
小金箍胡蜂越冬期剖巢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小金箍胡蜂Vespa tropica haematodes Bequaert在湖南各地的森林中均有分布,且数量较多,是胡蜂类群中的优势种。该蜂能捕食马尾松毛虫等多种鳞翅目害虫,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但因该蜂性凶猛,毒性大,如果人被螫刺,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给观察带来了很大困难,至今对该蜂的生物学还了解不多。1987  相似文献   

8.
进行野外考察或采集标本时,常会受到虫伤,下面就简单地谈谈几种常见虫伤的处理。1毛虫毒伤先用放大镜检视,拔出毒毛,或用橡皮胶、透明胶纸粘去毒毛,再用漂白粉溶液洗,用马齿苋捣烂外敷。皮疹广泛或痛痒剧烈者口服抗组织胺药物,或内服野菊花、蒲公英和乌蔹萄等。2蜂毒伤蜂毒主要含蚁酸、神经毒素和组织胺等,和蛇毒相似。被蜂类螫伤,先要拔出蜂刺,蜜蜂螫伤用5%~10%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或3%氨水溶液洗涤、螫伤黄蜂用醋酸、食醋洗涤。伤口周围可外涂南通蛇药,或敷中草药,适合的中草药有蒲公英、紫花地丁、景天三七、青苔…  相似文献   

9.
许俊峰  韩召军 《昆虫学报》2008,51(11):1129-1137
为了进一步研究透明质酸酶的过敏活性,利用昆虫杆状病毒成功地表达了黄唇蜾蠃蜂Rhynchium brunneum蜂毒的透明质酸酶。根据已报道的胡蜂科透明质酸酶和抗原5基因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简并引物,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黄唇蜾蠃蜂蜂毒透明质酸酶和抗原5的基因片段,利用RACE技术进一步获得了它们的全长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624135和EU624136)。按照过敏原的命名法则,分别命名为Rhy b 2和Rhy b 5。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这两个基因与胡蜂科的相应序列高度相似,说明对胡蜂蜂毒过敏的人群也可能对蜾蠃蜂蜂毒有交叉过敏反应。但进一步分析发现,黄唇蜾蠃蜂蜂毒透明质酸酶的B细胞决定表位显著不同,9个保守性氨基酸在蜾蠃蜂中仅保留了3个,而且缺乏两个关键的精氨酸;黄唇蜾蠃蜂蜂毒抗原5序列N端的二级结构和具有过敏活性的常见黄胡蜂Vespula vulgaris蜂毒的抗原5显著不同,有可能因此而缺失依赖其N端二级结构的B细胞决定表位。据此认为,蜾蠃蜂蜂毒透明质酸酶和抗原5很可能是天然弱化的过敏原,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蜂毒过敏原磷脂酶A2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蜂毒 (beevenom)是由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液体 ,贮藏在毒囊中 ,在蜜蜂蛰刺时由蛰针排出[1] 。蜂毒具有抗菌、消炎、镇痛、降血压、抗辐射、预防癌症等药理作用 ,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神经痛等多种疑难杂症。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开展蜂针疗法 ,并有各种类型的蜂毒软膏和针剂生产。但由于蜂毒易使人产生过敏反应 ,致使蜂针疗法不能得到广泛推广。鉴于这一点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主要引起人类过敏的蜂毒组分———磷脂酶A2 (phospholipaseA2 )进行了研究 ,并且取…  相似文献   

11.
钟娟  梁金清  黄珍贤 《蛇志》2011,23(3):309-310
蜂蜇伤是一种生物性损伤,是蜂尾部毒刺蜇伤人体皮肤后注人毒素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是临床急症之一,秋季较为常见。毒蜂的毒素成分复杂、多样,重症蜂蜇伤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主要表现为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急性心、肝、肾、血液及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经过凶险,可致3个或3个以上器官受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山地森林面积覆盖大、膜翅目昆虫种类繁多,每年被蜂蛰伤的人很多。蜇伤后一般只会有轻微的局部反应,但对蜜蜂毒液过敏者有可能发生全身过敏反应,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蜜蜂蜇伤过敏国外早已开始免疫治疗,而国内蜜蜂蜇伤过敏目前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对于蜜蜂毒液过敏者的免疫治疗研究甚少,缺乏对蜜蜂蜇伤过敏的系统性认识。本文介绍了蜜蜂蜇伤毒液过敏的流行病学、免疫损伤机制,并重点对免疫治疗的适用人群、治疗机制、治疗方案、效果及不良反应展开介绍,为蜜蜂蜇伤蜂毒过敏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和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3.
蜂毒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南京军区司政机关医院丁志贤蜂毒(Apitoxin)是由蜜蜂毒腺体产生并注毒囊中,自卫时从尾部螫针排出的一种毒液。蜂毒中含有蜂毒肽,活性酶,生物胺等生物活性物质,蜂毒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主要的药理作用有: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蜂...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云南省的很多地方,人们喜欢吃胡蜂蜂蛹、喝胡蜂保健酒,但有一部分人吃了胡蜂蜂蛹、喝了胡蜂保健酒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现象,用了胡蜂蜂毒喷液、胡蜂蜂毒渗透剂等药品、胡蜂蜂毒除痘剂、蜂毒蜂毒面膜剂等美容品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现象,为此解决胡蜂系列产品引起过敏的现象势在必行。吃了胡蜂蜂蛹、喝了胡蜂保健酒出现过敏反应后,民间都是把胡蜂的蜂巢放在水里煮,然后让过敏者喝蜂巢煮的水,基本上就可  相似文献   

15.
将东方大黄蜂(胡蜂)蛹或幼蜂的棕色表皮层连同含有黑色素的皮细胞层、黄色表皮层及相连的产生黄嘌呤的皮细胞层割下,换化后植入原来的黄蜂体上(原来是黄色的部分用棕色替代,棕色的用黄色替代)。然后将蛹放回原来的子脾中,幼蜂放入一特殊的培养皿中,让其复原和发育。共对200个不同时期的蛹和50只幼蜂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存活的最主要是将羽化的蛹(差1—2天就羽化的蛹),早期的蛹和幼蜂均死亡。总共有约5%的蛹存活,幼蛹无一存活。在存活的蛹中,棕色表皮植入黄色区域中的不但成活了,而且还保留了棕色色彩。相反,黄色表皮在植入到棕色区域的几天后,就丢失了黄色及膜片。经过表皮异源移植的大黄蜂寿命极短,一般仅几星期。羽化后较敏感,攻击性强,但行走、飞行都很正常[动物学报51(6):1146—1150,2005]。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中,人们受到蜂、蚁类膜翅目昆虫的叮咬后,常会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赖仞带领团队发现了大胡蜂毒素中2种新的过敏原,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大胡蜂毒素过敏原成分的了解,对大胡蜂及其他昆虫刺蜇引起过敏反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相似文献   

17.
蜜蜂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授粉性昆虫,在采集过程中易接触到杀虫剂,前人研究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idaclorprid)影响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的存活和舞蹈、采集等行为。本研究旨在探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意大利蜜蜂哺育蜂(8日龄成年工蜂)免疫解毒相关基因表达、免疫解毒酶系活力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哺育蜂连续取食3 d和9 d含0.1 ng/μL吡虫啉的蔗糖液后,其存活率与对照组(饲喂含等量丙酮的蔗糖溶液)无显著差异;连续饲喂11 d含0.1 ng/μL吡虫啉的50%蔗糖溶液后,其存活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哺育蜂取食吡虫啉3 d后,蜜蜂体内免疫基因多酚氧化酶基因(PPOA3,GB43738),Abaecin类抗菌肽基因(ABA,GB18323),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LD, GB43007)和解毒基因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50 6a2,GB49876),细胞色素B561基因(CYB561 2-like,GB40148),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GB52179)的表达及蜂体内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450)含量均有上调趋势,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均有显著下调趋势;哺育蜂取食吡虫啉9 d后,PPOA3,ABA,GLD,CYP450 6a2,CYB561 2-like,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的表达及蜂体内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含量均有下调趋势,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酶活力均有显著下调趋势。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了亚致死剂量吡虫啉是通过扰乱蜜蜂正常的免疫系统进而影响蜜蜂行为的证据,以期为维护蜜蜂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毒蜂螫伤治疗体会福建省清流县医院罗学英指导罗汉中我县地处闽西北山区武夷山麓、林密山高。每年夏秋季节,上山采红菇,或做其他山间作业。被毒蜂螫伤的人是常有发生的,家父罗汉中为本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我幼承庭训.耳濡目染,治愈过毒蜂螫伤者38人,从临床上观...  相似文献   

19.
陈盛禄  李建科  钟伯雄  苏松坤 《遗传学报》2005,32(10):1037-1044
我国培育成功的世界上蜂王浆产量最高的蜂种(Ea)是从20世纪30年代引进我国的意大利蜜蜂(Eb)中选育的。采用10个微卫星位点对蜂王浆高产蜜蜂、原种意大利蜜蜂(Ee)和本地意大利蜜蜂进行研究,以探明由于人工选择和地理隔离造成的其分子进化上的一些特征。结果,10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蜂种中共扩增到96个等位基因,其中有48个等位基因是不同的,表明10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蜂种中的高度多态性,而且由于人工选择和地理隔离已造成3蜂种在遗传基础上的一些分化。3蜂种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7、0.50、0.57,杂合度分别为0.60、0.57、0.61,二者均无显著差异。遗传距离的分析结果显示,Ee和Eb(0.14)、Eb和Ea(0.16)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而Ea和Ee(0.25)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等位基因频率的分析结果表明,6个位点的7个等位基因的频率(A29的159bp、A24的100bp和104bp、A7的110bp、A43的126bp、A14的221bp和A113的221bp)以Ee、Eb、Ea的顺序递增,Ea的这7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显著高于Ee和Eb。同时4个位点的4个等位基因的频率(A24的106bp、A43的140bp;A113的215bp和A14的219bp)以Ea、Eb、Ee的Ⅲ页序下降,Ea在这4个位点的频率分别显著低于Eb和Ee。这些位点的等位基因可能与蜂王浆产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痛过敏大鼠尾神经中传入单位对交感传出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Liu J  Wang KM  Zhang QJ  Cao DY 《生理学报》2001,53(6):456-460
实验观察了刺激交感神经(sympathetic stimulation,SS)、静脉注射去甲肾上素(noradrenaline,NA)和酚妥拉明对糖尿病痛过敏大鼠尾神经中各种传入单位的影响。结果发现,糖尿病痛过敏大鼠的具有自发放电的C单位和Aδ单位在SS后放电频率增加,α-受体阻断剂能消除这些自发放电活动;在无自发放电的C单位和Aδ单位中,SS能使部分C单位和Aδ单位由静息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它虽不能诱发C-机械感受单位(C mechanical receptive unit,C-M)产生传入放电,但可诱发部分C-机械热单位(C mechano-heat unit,C-MH)和C-多型单位(C polymodal unit,C-Pol)的活动;SS还能使部分Aδ-机械单位(Aδ mechanical receptive unit,Aδ-M)和Aδ-机械热单位(Aδ mechano-heat unit,Aδ-MH)产生传入放电;它所诱发的C单位和Aδ单位反应的潜伏期不等,但不短于5s;SS不能引起糖尿病痛过敏大鼠Aβ机械感受性单位和对照组大鼠各类感受性单位产生新的传入活动。静脉注射NA可诱发糖尿病痛过敏大鼠的部分C单位和Aδ单位产生新的传入活动。结果提示,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NA对糖尿病痛过敏大鼠C单位和Aδ单位的兴奋作用是糖尿病大鼠产生痛过敏和感觉异常的外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