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阐述了生物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新兴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着重论述了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进展,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的含义及其应用状况进行了描述,展望了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5.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研制出许多新的杀伤性生物武器,使其在国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联合国在911事件以后对生物国防也越来越重视。专家认为生物武器具有制造成本低,易快速培育传播和大规模爆发、致命性强等特点,在某些方面其危害甚至比核武器还要大。要想在未来打赢生物战争,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学习及技术培训、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防护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武器的研究和发展状况、生物医学防护的体系建设,最后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国防中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7.
8.
9.
从生物酒精、生物柴油和其他可作为生物燃料的生物化学品3个方面讨论生物燃料生产的现状、酶制剂的应用和发展及未来生物技术的努力方向。在生物乙醇技术中,涵盖了第一代应用淀粉质和第二代采用纤维素类原料的生产,对生产量和发展潜力均相对较小的生物柴油也简单提及。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近十几年来我国渔业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成果。主要内容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在我国渔业中的研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领域 ,由于其较高的应用价值 ,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列为 2 1世纪的重点科技发展领域。同样 ,水产生物技术在解决水产业技术难题、开拓新领域、改造传统产业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我国水产业持续发展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现将我们实验室再此方面的工作做一简要介绍。1 罗非鱼遗传育种通过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培育出高纯度的奥利亚罗非鱼 ,它与尼罗罗非鱼杂交雄性率达 95 %以上 ,超过国际上通常的 85 %~ 90 % ,向全国 30多个省市作了大面积推广 ,产生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 相似文献
12.
按保守的估计,迄今已分离出约12万种真菌,并且从其中筛选出能生产工业上和医学上有用产品的许多菌种。自本世纪初首次大规模生产柠檬酸以来,真菌在工业上的主要应用一直是生产发酵产品包括抗生素、酶和一系列生物化学产品。真菌生产的初级代谢产物例如有乙醇、柠檬酸、葡糖酸、衣康酸、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和多糖等;而青霉素、头孢菌素、棱链孢酸和灰黄霉素则是真菌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6,(5)
双生病毒是一类世界范围广泛发生的植物单链DNA病毒,其致病危害严重,是作物病害防控的重要对象.但同时,双生病毒具有快速侵染、增殖、转录、表达而不整合入植物基因组的特点,使之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效病毒表达载体.本文概括介绍了双生病毒结构和双生病毒载体发展历史,详细归类了双生病毒载体的具体构建方式和应用条件,讨论了双生病毒载体在生物技术应用中的优势,并简要介绍了双生病毒启动子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特性,为进一步利用双生病毒载体提供了相关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内容,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现代生物技术在改造食品资源、改进食品加工工艺,改善食品质量及开发新型保健食品等方面的应用状况,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12)
随着市场上半夏混淆品的盛行及半夏本身形态学的某些改变,使传统的形态学鉴别方法难度增加,必须结合其他方法才能准确鉴定。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其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日渐突显,本文就目前常用于中药鉴别的生物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可概括为色谱、分子生物学和电泳三大类,以期广泛应用于半夏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免疫技术 1.1 酶联免疫法 Voller[1]和Clark[2]等早在70年代中期就将现代血清学技术——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应用于植物病毒的检测.ELISA与血清学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灵敏地大规模定量检测植物提取液中病毒蛋白的含量,这一技术现已成为植物病毒病害诊断的标准方法[3].以后,人们对ELISA技术在检测速度、表确性以及仪器装备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趋于完善.除此之外,其它一些以抗体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如放射免疫检测、免疫荧光技术、免疫显微镜检技术等也用于植物病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喜树碱是从我国特有植物喜树中分离到的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萜类吲哚生物碱,具有重要的利用和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喜树碱资源的现状及生物技术在喜树碱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指出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阐明应用生物技术提高喜树碱含量是目前极其有效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同时对利用生物技术大量生产喜树碱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