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表明,在感染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大麦(品种“早熟3号”)叶肉细胞中,液泡周围偶而可看到病毒颗粒束,在发病后期黄化或坏死的叶肉细胞中,可见到散布的病毒颗粒。在所有表现症状的病叶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和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均可观察到风轮体、束状体、板状集结体以及膜状体等细胞质内含体,未见 卷简体和细胞核内含体。感病初期细胞中,细胞质丰富,核糖体数量增加,内质网肥大,随着病毒症状发喂,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逐渐肿大,外膜破裂直至解体。  相似文献   

2.
青蒿提取物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证明了青蒿水提物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活性,通过初步分离纯化得到抗HSV—2活性的有效成分。用MTT法研究了青蒿水提物和有效成分的细胞毒性和抗HSV—2活性,CC50分别为5.29mg/ml和4,94mg/ml,IC50分别为1.45mg/ml和0.128mg/ml,TI分别为3.65和38.6。以0.5mg/ml的无环鸟苷(ACV)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有效成分在体外可以明显抑制HSV—2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效果与ACV相当。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 SDS—PAGE 测定四株 HSV 感染 HEp—2细胞、HeLa 细胞、人胚肺细胞、鸡胚细胞多肽与未感染细胞多肽的电泳图结果表明:四小时感染细胞多肽与未感染细胞多肽相比未见有区别,二十四小时的感染细胞多肽与未感染细胞多肽的电泳带显示有所区别。其中感染 HSV—1和 HSV—2型的鸡胚细胞多肽电泳带亦显示有所区别。说明鸡胚细胞对 HSV—1型和 HSV—2型的敏感性差异,亦可以从电泳带反映出来,说明电泳带可作为 HSV 分型的又一方法。经蔗糖梯度超离心纯化的未标记同位素的地方株 HSV—1CC21株和 HSV—2W 株病毒颗粒用 SDS 裂解,并进行 SDS—PAGE 表明这两株病毒的结构多肽分别为12和15种,显示型的区别。本文还就关于在制备疫苗时以选择何种细胞为宜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感染复数为3的 HSV—Ⅱ(333株)感染兔婴肾单层细胞,不同间隔时间取材作扫描(SEM)及透射电镜(TEM)观察。感染1小时后,SEM 下显示细胞表面有大量病毒颗粒吸附,颗粒均匀分布或积聚成簇,多数病毒颗粒有囊膜,少数无囊膜。感染2小时后,变化与上基本类似,但有少数细胞变园。感染4小时后,变园的细胞数量增多,在此种细胞的核周区及边缘区积聚有大量病毒颗粒,而核上区则仅见少量散在的病毒颗粒,感染16小时后,部分细胞表面出现大小及形状不规则的孔洞;部分细胞解体成碎片,在孔洞边缘及细胞碎片中,可见有囊膜及无囊膜的病毒颗粒。病毒感染1—2小时后,TEM 下可见有囊膜及无囊膜的病毒颗粒吸附于细胞表面,随后在细胞表面的凹陷及胞浆小泡中,亦可见到类似的病毒颗粒。感染4小时以内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主要有:髓膜的形成,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腔扩张及染色质边聚。感染16小时后,细胞呈现严重的变性及解体,在细胞碎片中,亦可见到有囊膜及无囊膜的病毒颗粒。对病毒的吸附,穿入,释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新型超声造影剂在常规诊断超声频率下对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资料和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分为造影剂无超声照射组,单纯超声照射组,MI 1.5,造影剂加超声照射组。MI 0.28,造影剂加超声照射组,MI 1.5。超声照射时间为10分钟。实验完后用2.5%的戊二醛固定4小时,送电镜室做扫描电镜。正常免肾经耳缘静脉按0.02ml/kg团注脂氟显(新桥医院超声科实验室自制),用6MHz的超声频率照射,MI 0.28。照射10分钟。活体取肾皮质。放入3.0%的戊二醛溶液中固定,送电镜室做投射电镜。结果:离体培养的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单纯超声照射、单纯加造影剂、造影剂加超声照射MI 0.28和MI 1.5时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无改变,细胞表面未见异常。透射电镜观察免肾小囊腔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未见特异性政变。结论:新型脂质体声学造影剂在诊断剂量超声照射下不会对组织细胞结构产生影响。新型脂质体声学造影剂在诊断剂量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的建立,并用此技术定位大麦叶和根组织超薄切片中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在感染病毒的大麦叶和根细胞中,病毒束、游离病毒颗粒和病毒外壳蛋白多分布于细胞质丰富的细胞中,且以液泡和叶绿体(仅叶组织)周围较多。在细胞器已解体的病根表皮细胞中,有时也可检测到大量游离病毒粒子。少数风轮体或板状集结体上也存在病毒或病毒外壳蛋白。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膜以及其他细胞器上都未见有特异性金颗粒标记。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镜技术,对15只DHBV感染阳性麻鸭肝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80%(12/15)的鸭肝组织内糖原异常丰富,全部鸭标本均检出了DHBV颗粒,血清病毒滴度高者肝细胞内病毒含量及受感染的肝细胞明显增多。在异常改变的肝细胞内RER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减少。  相似文献   

8.
应用光学组织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菜粉蝶新的野田村病毒感染菜青虫幼虫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病理 学变化以及菜青虫颗粒体病毒混合感染后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只在菜青虫中肠细胞质内 增殖。病毒侵染时,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均发生显著病变。该病毒与前人报告的能侵染菜青虫的其它病毒均 有所不同。本文还讨论了野田村病毒的装配。  相似文献   

9.
菜粉蝶野田村病毒感染宿主的病理学变化及病毒的装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组织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菜粉蝶新的野田村病毒感染菜青虫幼虫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病理学变化以及菜青虫颗粒体病毒混合感染后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只在菜青虫中肠细胞质内增殖.病毒侵染时,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均发生显著病变.该病毒与前人报告的能侵染菜青虫的其它病毒均有所不同.本文还讨论了野田村病毒的装配.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免疫金标电镜术观察了青菜叶细胞中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RCA)的细胞化学定位,结果显示Rubisco和RCA免疫金颗粒主要分布于薄壁组织叶绿体的间质中,在基粒片层上很少,表皮的气孔保卫细胞和维管束薄壁细胞叶绿体内也有分布,在细胞质及线粒体等细胞器中无特异性分布。同时比较观察了感染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青菜叶绿体Rubisco和RCA免疫金标记结果,发现病组织中结构尚完整的叶绿体Rubisco和RCA标记率略有下降,而结构严重破坏的叶绿体中两种酶标记率分别仅为正常叶绿体的58.44%和64.67%,表明病毒侵染可导致Rubisco和RCA含量下降,影响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铅在日本沼虾体内的分布和积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组织化学、透射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b在日本沼虾各主要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625mg·L^-1Pb溶液暴露10d后的日本沼虾触角腺内,具有大量的电子密度较高的Pb颗粒.在电镜下细胞内的溶酶体中沉积有大量的Pb颗粒,这些Pb通过积聚,在细胞顶端部位逐渐增多,从而出现外排现象.中肠细胞内含有Pb颗粒,细胞质出现空泡化,核膜和线粒体内嵴部分解体.肝胰脏细胞内除分布有少量Pb颗粒外,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在沼虾鳃细胞内未发现Pb颗粒,但在鳃丝之间发现少量Pb颗粒吸附在鳃丝的表面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触角腺中Pb含量最高,达637.6mg·kg^-1;触角腺在Pb的解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使用恒河猴胚肾 (MEK)细胞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和适应了甲肝病毒W和X ,通过阻断实验、中和实验、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实验、RT PCR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 ,证明是甲肝病毒。W株和X株第 7代在MEK细胞上的抗原滴度分别为 1∶5 12、1∶10 2 4,感染滴度 (logTCID50 /mL)分别为 8.17、8.5 0。只有分离株W可以适应于Vero细胞 ,第 6代 2 1d抗原滴度为 1∶2 5 6 ,感染滴度 (logTCID50 /mL)为 8.0 0。  相似文献   

13.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一种致死性急性传染病,取体温41℃但尚未死亡的病兔的肝组织,经电镜超薄切片研究,在肝细胞核内可见大量成熟的,直径约36nm的球状无膜病毒颗粒,还可看到细胞核的严重病变,细胞质内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系统也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这一类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和装配,这提示该病毒可能是一种DNA病毒。  相似文献   

14.
乙肝病毒s基因在家蚕细胞及蚕体内高效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把人乙型肝炎病毒(adr)的表面抗原S基因插入到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中,构建了重组病毒BmNPVS。用重组病毒感染家蚕细胞,测得每毫升培养物(1×106细胞)HBsAg表达量达35.5μg;感染家蚕幼虫和蛹,经检测表明HBSAg产量平均为每头蚕约750μg,每只蛹约为690μg。初步纯化的表达产物经Westefn blotting和电镜观察证实,表达产物是直径为22nm的颗粒,并主要以糖基化形式存在。表达产物的浮力密度为1.2g/ml,与病人血清的HBsAg一致。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的添加对昆虫细胞Sf21悬浮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添加葡萄糖对昆虫细胞Sf21(Spodoptera frugiperda)悬浮生长的影响,发现补加糖量在lg/L时·能明显提高细胞生长的速度和最高密度,细胞最高密度由2.5×104/ml增加到4.9×106/ml; 朴加糖量在2g/L时,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使增加接种密度.细胞生长的最高密度也只有2.1×106/ml。当采取流加葡萄糖方法来培养细胞时,则其生长的最大密度可提高到5.2×106/ml。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济南分离株(VZVJ1)在兔脑神经细胞(RNC)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特征,我们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感染VZVJ1的RNC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RNC在感染VZVJI6h后核内可见散在的核衣壳,12h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核衣壳明显增多,24h达高峰,而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成熟病毒颗粒较少见。病毒大小、形态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心直径30~50nm,核衣壳74~96nm,成熟病毒110~180nm。核衣壳内有3种类型的核心,即电子致密核心、部分致密核心和电子透明核心。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核心样电子致密体和布纹样结构。在细胞质内还可见少量“繁殖复合体”,由膜性结构包绕多个囊泡构成。提示VZVJ1在RNC中的形态发生不同于其它性质的细胞。  相似文献   

17.
利用COS7细胞暂时表达系统,研究转译起始序列对EPO-cDNA表达的影响。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了原EP0-cDNA表达载体pCSV-EP0(1).其转译起始序列为5’AATTCATGG3’.同时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起始序列改变成5’CCACCATGG3’,而构建了另一表达载体pCSv—EPO(2)。后者经序列分析证明无误后和前者均通过DEAE-dextran法转染COS7细胞,用ELlSA法定量洲量EP0表达水平.转染后48小时及72小时收集含pCSV—EP0(1)的COS7细胞上清.测定结果为1580pg/mI及954pg/mI,而含pCSV—EPO(2)的上清则为25 300pg/m1和17 450pg/ml。这表明经优化起始序列的基因表达远高于未经优化的。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济南分离株(VZVJ1)在兔脑神经细胞(RNC)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特征,我们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感染VZVJ1的RNC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RNC在感染VZVJ1 6h后核内右见散在的核衣壳,12h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核衣壳明显增多,24h达高峰,而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成熟病毒颗粒较少见,病毒大小、形态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心直径30-50nm,核衣壳74-96nm,成熟病毒110-180nm。核衣壳内有3种类型的核心,即电子致密核心、部分致密核心和电子透明核心,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核心样电子致密体和布纹样结构,在细胞质仙还可见少量“繁残复合体”,由膜性结构包绕多个囊泡构成,提示VZVJ1在RNC中的形态发生不同于其它性质的细胞。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高中《生物》和《生理卫生》“细胞”部分的教学,选择了四张细胞及部分细胞器的电镜图像(见封三)供教师参考。图Ⅰ细胞冷冻蚀刻电镜图像:图为兔胃贲门腺细胞的劈裂面(立体图像)。N为细胞核,可见其表面有许多散在的圆形核孔((?));核周围有大量粗面内质网(RER),核左侧有一线粒体(M);在核上方的细胞质中,含有密集的分泌颗粒(SG),其中有的已被断开,有的则为颗粒表面。图的左下方,可见该细胞的界限((?))。×9,600 图Ⅱ细胞表面冷冻蚀刻电镜图像:图为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表面,其PF面有比较密集的膜内微粒,EF  相似文献   

20.
从患流行病的鳜鱼脾脏组织超微切片中观察到大量的病毒颗粒。该完整病毒颗粒直径约 135nm± 10 ,具包膜。成熟病毒核壳体约 90nm± 5 ,包膜厚度约 18nm± 3,核壳体与包膜间的非电子致密区约有 2 7nm± 2。通过对不同发病阶段发病鳜鱼脾脏组织切片的电镜观察 ,在感染初期的鳜鱼脾脏组织观察到病毒的吸附及典型的内吞入侵方式 ,在感染中后期的脾脏组织细胞质内观察到病毒发生基质及病毒核壳、包膜形成与病毒的释放。此外 ,在染病鳜鱼的肾、心、肝、及鳃组织亦观察到相同结构的病毒粒子。回接实验证实该病毒为引起鳜鱼暴发流行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