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六个石蒜居群的核型及四倍体石蒜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染色体与核型的变化是植物系统发育和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石蒜属Lycoris植物特别是石蒜L.radiata在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上存在较大的变异。通过对不同居群的石蒜核型研究,可以为石蒜和石蒜属植物的核型演化及演化机制提供一些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对分布于中国安徽省和浙江省的6个石蒜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6个石蒜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别为:霍山居群2n=44=28st+8t+8T,2n=22=6st+12t+4T;黄山居群2n=22=22t,2n=22=18st+4t,2n=21=12st+7t+2T;滁州居群2n=33=33t;马鞍山居群2n=33=18st+15T,2n=25=1m+20st+2t+2T;宣城居群2n=22=20st+2T,2n=21=1m+20st;杭州居群2n=22=12st+4t+6T,2n=21=18st+3t。其中,部分居群的核型类型为首次报道;并首次发现了四倍体的石蒜居群。此外,对石蒜的核型进化和多倍体起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安徽石蒜属4种植物核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叶根  郑艳  张定成  邵建章   《广西植物》1998,18(4):363-367
本文分析了安徽境内石蒜属LycorisHerb.4种植物的核型,并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它们的核型变异。结果表明,乳白石蒜L.albifoliaKoidz.的核型为2n=19=3m+7st+4t+5T,属3B型;中国石蒜L.chinensisTraub.为2n=16=6m+10T,属3B型;石蒜L.radiata(L’Her.)Herb.为2n=22=4st+18t,属4A型;换锦花L.sprengeriComes.exBaker.为2n=22=2st+20t,属4A型。以上各种植物均未发现随体和次缢痕,通过核型比较,可见同种不同居群间在染色体数和核型结构上均存在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石蒜新核型及染色体数目在安徽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安徽省马鞍山的石蒜居群进行了核型分析 ,发现了石蒜的一种新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按Levan等 (1 964)标准 ,核型公式为 2n =2 4=6m +8sm +6st+4t,为 3A核型 (Stebbin,1 971 )。与目前国内外学者的观察结果差异很大。马鞍山居群的新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玫瑰红石蒜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5.
长筒石蒜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6.
石蒜属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本文对石蒜属Lycoris的12个种(包括亚种)和2个人工杂种进行了核型分析。 结果表明,石蒜属植物在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上存在着较大的变异,而罗伯逊变化、杂交与多倍化是引起染色体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濒危植物三棱栎 4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4个居群的核型公式均为 2n =14 =10m 2sm 2st 2bs,核型类型均为 2A。间期核为复杂染色中心型 (complexchromocentertype) ,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 (interstitialtype)。 4个居群在前期染色体中 ,可观察到2个B染色体 ,但在中期染色体中较少发现。根据核型分析结果 ,4个居群间核型变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川西北高原12个垂穗披碱草居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川西北高原12个居群的垂穗披碱草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各居群材料的染色体,对观测所得数据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2个群体中有3个居群的材料具随体;12个居群的核型公式有5种,其中居群203024、205090和Y2097为2n=6x=34m(2SAT) 8sm,居群202068、205106、Y2091、Y2095、Y2120为2n=6x=38m 4sm,居群205116、205218为2n=6x=36m 6sm,居群205097为2n=6x=32m 10sm,居群205096为2n=6x=30m 12sm;核型可分为两类,其中居群205097、Y2095、Y20973属1B型,其它9个居群均为1A型。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原不同居群野生垂穗披碱草在核型上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9.
两个茄子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栽培茄的2个品种即屏东长茄和紫奇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屏东长茄的核型公式为2n=22m+2sm(2SA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0M1+14M2;紫奇的核型公式为2n=20m+4sm(2SA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4M1+10M2;两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核型均属于2A型.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居群核型变异及其分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研究6个云南松居群核型变异的基础上,应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巢式分析方法,在常规染色体水平上探讨云南松居群间、个体间和细胞间的变异式样及其分化。结果如下:(1)云南松居群核型变异不显著,6个居群的核型公式均为2n=24m(6~10SAT),核型类型均为1A。(2)云南松居群仅相对长度系数、臂比和次缢痕数目及其分布有小的变化。6个居群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分别为:滇中居群P1=16M2+6M1+2S;滇东南居群P2=14M2+8M1+2S;滇西居群P3=12M2+10M1+2S;地盘松居群P4=14M2+8M1+2S;细叶云南松居群P5=14M2+8M1+2S;云南松与思茅松渗入杂交居群P6=10M2+12M1+2S。(3)巢式方差等级分析表明,云南松染色体结构变异有10%左右来源于居群间,有90%左右来源于居群内个体间或细胞间。  相似文献   

11.
利用SRAP标记分析中国野生石蒜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标记对中国13个省24份野生石蒜(Lycoris radiata)资源94个样品进行了检测。10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18条带,其中17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比达79.36%。石蒜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1.7936、1.4131、0.2415和0.3664。石蒜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达0.9547、基因流(Nm)仅0.0136,表明种源间遗传分化显著,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源间。根据Nei′s遗传距离对24份种源进行UPGMA聚类,所有石蒜种源聚成两大类,第I大类由7份种源组成,除江苏连云港的石蒜(JS3)外,均来自我国西南或西北地区;其余的17份种源构成第II大类,它们遍及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各大类中的分支结果与野生石蒜外部形态及生长发育习性有一定联系。将石蒜种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所处的经度、纬度、海拔、年均降雨量、年均温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即石蒜对环境依赖性小,能分布在各种生境中。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野生石蒜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种源间遗传分化显著的原因主要是基因流的隔离。研究结果对我国的野生石蒜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蒜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蒜的双鳞片为外植体,MS为培养基,对石蒜组织培养适宜条件进行筛选,并对石蒜的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3mg/L6-BA+0.3mg/L NAA是不定芽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诱导率可达73.99%;石蒜生长旺盛期的11月是芽诱导率最高的时期,同时,MS+0.5mg/L6-BA+0.8mg/L NAA是较好的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可达95.00%;幼苗移栽至蛭石30%营养土中移栽成活率最高达91.67%。  相似文献   

13.
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分别利用HP高效液相色谱仪(LC1100)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86),测定石蒜鳞茎中17种氨基酸和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在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7种未检测到;除Zn以外,石蒜鳞茎中K、Ca、Mg、Fe、Mn、Cu都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红花石蒜茎尖的玻璃化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3mm的石蒜茎尖放在MS+0.4mol·L-1蔗糖的培养基上预培养5d,在25℃下用预处理液处理20min,接着用冰浴的玻璃化保护剂PVS2在冰浴中处理80min后,换新鲜PVS2并迅速投入液氮。液氮保存24h后,于40℃水浴中快速解冻2min,用MS+1.2mol·L-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洗涤20min,滤纸吸干后接种到恢复培养基中,在25℃下暗培养7d后,转入光照强度为36μmol·m-2·s-1和光暗周期12/12h条件下培养。2周后的成活率最高可达90%,植株再生率达53%。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石蒜叶片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蒜为试材,测定了0.1、0.5、1.0mol/L NaCl胁迫下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可溶性蛋白、不溶性蛋白以及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后的叶片结构特征作比较,进行其抗盐性分析。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加,对石蒜形态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其叶片长度的变化及叶细胞的受损程度等方面;随NaCl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SOD和POD活性,不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呈先降后升趋势;丙二醛含量呈整体上升趋势。石蒜叶片各生理指标的变化通常在NaCl处理后的第7周和第8周为转折点。石蒜对低浓度的NaCl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Ti质粒基因在单子叶植物石蒜和金针菜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虞剑平  蒋兴村 《遗传学报》1989,16(3):174-177
本文报道了用胭脂碱型致瘤农杆菌感染单子叶植物石蒜和金针菜的实验结果。石蒜和金针菜的花茎幼嫩部位被致瘤农杆菌A_(208)感染后,一个月内形成小瘤。纸电泳结果表明,所有瘤组织都含有胭脂碱,证明石蒜和金针菜的细胞可被转化并表达nos基因;本文讨论了致瘤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范围和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氯化钙(CaCl2)、水杨酸(SA)和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石蒜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CaCl2对石蒜抗旱性的影响不显著,而随着CaCl2预处理浓度的提高,石蒜的抗旱效果显著增强。较低浓度SA和sNP可显著提高石蒜的抗旱性,而高浓度则会发生毒害作用。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渗透调节物质、膜系统和抗氧化酶活性多项指标可以得出,喷施10mmol·L—CaCl2、2mmol-L。SA和0.5mmol·L-1 SNP对石蒜抗旱性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2种石蒜生长发育期鳞茎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了石蒜与中国石蒜不同生长发育期鳞茎内源激素质量摩尔浓度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内源激素与2种石蒜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花芽分化前期2种石蒜鳞茎IAA浓度较低,而iPAs、ABA与GAs浓度较高;临近抽葶IAA浓度均有所增加,而iPAs与Zrs、ABA与GAs浓度均降到极值。花期ABA、GAs与ZRs浓度均有所回升,说明高浓度的ABA与GAs对2种石蒜的开花可能起正向调控的作用,但对叶生长的协同规律不明显。内源激素比例分析表明,ZRs/IAA、GAs/IAA、ABA/GAs三者比例高有利于2种石蒜的花原基分化,三者比例低则有助于2种石蒜的叶生长。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天南星科(Araceae)花叶万年青属(Dieffenbachia)两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及核型,革叶万年青(D.daguensis)品种绿帝皇的核型公式为K(2n)=2x=34=12m 18sm 4st,核型类型为"3B",核型不对称系数As.K%=66.52%。花叶万年青(D.maculata)品种粉黛叶的核型公式为K(2n)=2x=34=2M 28m 4sm,核型类型为"1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AS.K%=55.38%。与同科的较进化的犁头尖属和斑龙芋属比较,花叶万年青属植物的核型较原始些,且天南星科植物的核型极其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