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结果: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42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4%.而癌旁组织中10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0%,差异有显著性(P<0.05);MTA1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MTA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Jiang YY  Wang MR 《遗传》2012,34(5):519-525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进展快且预后差。由于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临床确诊的食管鳞癌大多已发展到了中晚期,治愈难度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染色体及基因组DNA畸变均是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文章就食管鳞癌染色体及基因组水平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蒋焱熠  王明荣 《遗传》2012,34(5):519-525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进展快且预后差。由于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 临床确诊的食管鳞癌大多已发展到了中晚期, 治愈难度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 染色体及基因组DNA畸变均是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文章就食管鳞癌染色体及基因组水平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食管鳞癌标本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1(NFE2L1)的表达情况,探究NFE2L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食管鳞癌的诊治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我校附院2016-2017年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食管鳞癌的手术标本40例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并从NCBI数据库下载GEO测序数据,应用定量PCR、免疫组化和生物信息分析等方法检测分析NFE2L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NFE2L1表达阳性31例(77.5%),癌旁组织阳性表达17例(4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发现NFE2L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但在不同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及不同部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O数据分析结果显示NFE2L1在食管鳞癌组织显著高表达(P0.01),只是未达到显著差异表达的阈值标准(即变化倍数小于2倍)。结论:NFE2L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表达的高低与食管鳞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 TNFAIP3)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鳞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随访食管鳞癌及80例癌旁组织中TNFAIP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了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NFAIP3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阳性率为47.0%(47/1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15.0%(12/80),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TNFAIP3的患者预后不良,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FAIP3的表达、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食管鳞癌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FAIP3的表达、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预测因子。结论表达增高的TNFAIP3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TNFAIP3的高表达可能成为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放化疗在治疗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中的毒副作用、临床预后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患者共计64例,术后放疗剂量为50 Gy,化疗方案为顺铂联合紫杉醇(21 d方案),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患者3年无瘤生存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其中Ⅰ/Ⅱ度骨髓抑制39例(61.0%),Ⅲ/Ⅳ度骨髓抑制19例(29.7%);胃肠道反应Ⅰ/Ⅱ度15例(23.4%),Ⅲ/Ⅳ度6例(9.4%);无肝肾功能异常或明显过敏反应;Ⅰ/Ⅱ度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气管炎分别为18例(28.1%)和14例(21.9%),晚期肺损伤Ⅲ/Ⅳ度2例(3.1%)。64例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期为28.8个月,无瘤生存率为46.9%。本研究未发现明显影响术后放化疗治疗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和放射性损伤等,患者均可耐受,且3年无瘤生存显著改善,可用于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P38蛋白和VEGF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P38蛋白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4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进行比较.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P-P38和VEGF分别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其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P38和VEGF在食管鳞癌呈高表达,且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食管鳞癌VEGF—C mRNA和CD31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 mRNA and CD 31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and its promotion of lymphatic metastasis. The expression of VEGF-C mRNA was examined in 43 ESCC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tratumoral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was assessed by immunostaining endothelial cells, using anti-CD31 antibody. The positive rate of VEGF-C mRNA expression was 41.86%. The average rank of MVD was 76.36 +/- 20.30/mm2. VEGF-C mRNA expression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TNM stage and depth of invasion (p < 0.05 or p < 0.01) in statistic, but not with histological grade (differentiation) (p > 0.05). MVD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NM stage (p < 0.05) in statistic, but not with depth of invasion and histological grade (differentiation) (p > 0.05). MVD was significant higher in the VEGF-C positive tumors than negative tumors (p < 0.05).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VEGF-C might play a role in lympatic metastasis via lymphangi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in ESCC.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okemon及鼠双染色体2(MDM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3例ESCC组织、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对照)中Pokemon及鼠双微染色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Pokemon及MDM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Pokemon在对照组织和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2/30)和64.52%(60/93)(P0.01);MDM2在对照组织和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6/30)和58.06%(54/93)(P0.01)。Pokemon蛋白表达水平与ESCC淋巴结的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等无相关(P0.05)。MDM2蛋白的表达与ESCC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Pokemon和MDM2在ESCC组织中呈正相关(r=0.508)。结论 Pokemon和MDM2的激活促进了ESCC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联合检测两基因的表达对深入了解食管癌的发展及转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食管鳞癌p53、c-erbB-2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p53、c-erbB-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181例食管鳞癌中p53、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正常食管粘膜均无p53、c-erbB-2蛋白的表达。47%食管鳞癌出现p53表达,p53阳性病例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出现p53表达,p53阴性病例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亦为阴性。p53阳性表达率与患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无关,且与预后无关。51.4%食管鳞癌呈现c-erbB-2蛋白表达,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无c-erbB-2表达。c-erbB-2阳性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c-erbB-2阳性表达预后较差。结果提示,p53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erbB-2表达在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进行p53、c-erbB-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对食管鳞癌进行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突触融合蛋白6(syntaxin 6,STX6)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1位食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食管组织中STX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STX6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X6的水平较临近的癌旁食管组织显著上升。食管癌患者病变组织中STX6的表达水平与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肿瘤大小、年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STX6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有价值的诊断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A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VEGF-A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MLVD及与患者生存期限的关系。结果: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A表达阳性率为66.6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8.10%(P0.05);2 VEGF-A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MLVD为(8.35±2.45)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的(5.32±1.44),(P0.05);3VEGF-A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年存活率为41.67%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的61.90%(P0.05)。结论:VEGF-A表达在确定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胜  吕燕  吴汉江  凌天牖 《生物磁学》2009,(14):2660-2662
目的:研究XIAP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舌鳞癌组织(36例)以及癌旁正常舌粘膜组织(20例)中XIAP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XIAP在舌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6.1%,在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阳性率为35%,肿瘤组织中XIAP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病例XIAP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XIAP蛋白的高表达与舌鳞癌的发生有相关性,可能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谢宁  庞劲松  徐华顺  丁小军 《生物磁学》2010,(22):4223-4226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中微小RNA miR-21和miR-31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72例口腔鳞癌,38例正常口腔粘膜miR-21和miR-31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①口腔鳞癌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微小RNA miR-21和miR-31的表达都有显著增高(P〈0.05),其中miR-21的增高更为显著(P〈0.001)。②统计学分析表明,miR-21的表达在晚期鳞癌组织较早中期鳞癌组织增高更为显著(P〈0.01),在低分化鳞癌组织较中、高分化鳞癌组织增高更为显著(p〈0.001);MiR-31的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鳞癌组织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21和miR-31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有明显增高,其中miR-21表达水平可作为潜在的口腔鳞癌临床分期分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组织整合素αv(integrinαv ITGA V)的表达,分析ITGA V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TGA V在ESCC的进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2例ESCC组织ITGA V的表达,并同时检测33例食管炎性组织为对照。分析ITGA V表达与ESCC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SCC癌组织中ITGA V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炎症组织(P<0.05),且表达水平与T、N和临床分期(P均<0.05)呈显著相关,而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结论:ITGA V的过度表达与ESCC的转移、进展有关,ITGA V可能会成为ESCC患者个体化治疗有效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_2-Calponin在食管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磷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73例食管磷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_2-Calpon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磷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H_2-calponin在食管磷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8%(70/7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5.8%,2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H_2-calponin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AJCC分期显著相关(P0.05)。H_2-calponin的表达水平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及生存期。结论:H_2-Calponin在食管磷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可预示食管磷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BANCR与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对于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ESCC组织及多个细胞系中BANC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联,用小干扰RNA(si RNA)干扰BANCR后用CCK8法检测其对ESCC细胞生长的影响,使用transwell法检测对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相对于癌旁组织,有86%(123/142)的癌组织中BANCR表达量升高,BANCR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量相关(P均0.05)。BANCR在本文涉及的八株ESCC细胞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在TE10和KYSE30细胞中敲降BANCR后可明显降低细胞生长速率,并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01)。结论:BANCR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并能增强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有希望成为一种新的辅助ESCC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齐天伟  张超  孙学峰 《生物磁学》2011,(17):3293-3295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与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基因差异表达,探讨ESCC与EAC发生发展的基因学基础。方法:选取8例ESCC和8例EAC组织抽提mRNA,应用cDNA芯片技术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学处理,找出两者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采用BioStarH-40芯片发现差异表达基因541条,差异表达基因占13.8%,其中表达增强309条(显著增强73条),表达降低232条(显著降低61条)。结论:ESCC与EAC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差异可能在两类肿瘤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与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基因差异表达,探讨ESCC与EAC发生发展的基因学基础。方法:选取8例ESCC和8例EAC组织抽提mRNA,应用cDNA芯片技术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学处理,找出两者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采用BioStarH-40芯片发现差异表达基因541条,差异表达基因占13.8%,其中表达增强309条(显著增强73条),表达降低232条(显著降低61条)。结论:ESCC与EAC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差异可能在两类肿瘤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receptor,EGFR)在晚期声门上型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各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EGFR能否作为判断晚期声门上喉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性指标。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8年4月共52例晚期(Ⅲ期、Ⅳ期)声门上型喉鳞癌患者手术后切除的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GFR表达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生存率及术后放疗对预后的影响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GFR在晚期声门上型喉鳞癌组织中存在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物质呈棕黄色,表达率为76.92%(40/52),其中过表达率为44.23%。EGFR的表达与晚期声门上型喉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无关,与浸润程度(P=0.005),淋巴结转移数目(P=0.018),TNM分期(P=0.003),病理分化程度(P=0.011)有关。单因素分析得出EGFR表达程度、T、N分期以及病理分化程度是影响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T、N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肿瘤浸润程度(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N分期)是影响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EGFR的阴性表达组与阳性表达组的3年、5年生存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GFR在晚期声门上型喉鳞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证实了EGFR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对晚期喉癌的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但EGFR尚不能作为晚期声门上型喉鳞癌行手术及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对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