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志成 《生物磁学》2003,3(4):20-22
用磁和磁场特定生物效应用于临床已有很久历史,我院自1995—1996年二年期间。应用脉冲磁场感应疗法(又称颈脑通)随机对120例颈源性脑供血紊乱患,应用颈脑通进行治疗,从经颅多普勒勒(TCD)作为对脑供血血流动力学监测,其结果证明颈脑通是当前对脑供血紊乱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它能明显地改善局部脑供血障碍,是值得推广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内脑钠素mRNA分布的原位杂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兢  马咏 《生理学报》1994,46(2):135-140
本工作以特异性的放射磷标记的鼠脑钠肽基因片段为探针,利用高灵敏度的原位杂交分析方法,对大鼠脑组织切片中脑钠肽的mRNA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鼠脑中存在脑钠肽基因的表达,其中下丘脑以及丘脑的边缘部分脑肽的mRNA浓度最高,杏仁核簇中浓度较高,嗅区其次,海马回和大脑皮层中浓度较低,小脑和延髓中几乎没有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
脑科学是理解人和自然的“终极疆域”,现已成为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前沿领域之一。该文主要从研究计划、研究进展、产品研发与产业发展的视角分析2022年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的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加以展望。2022年,美国、中国等国家/地区的脑计划取得较大进展;在脑图谱绘制、脑发育与脑认知功能解析、脑疾病机制探索及类脑智能技术与产品开发方面取得重要研究突破;脑疾病药物研发管线丰富,将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未来,借助各类新技术,研究人员将在多尺度解析脑认知功能,识别其中的功能障碍,开发出多种有效的脑疾病治疗药物;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相互借鉴,推动类脑智能领域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数据治理和伦理安全的突破有助于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用磁和磁场特定生物效应用于临床已有很久历史,我院自1995-1996年二年期间。应用脉冲磁场感应疗法(又称颈脑通)随机对120例颈源性脑供血紊乱患者,应用颈脑通进行治疗,从经颅多普勒勒(TCD)作为对脑供血血流动力学监测,其结果证明颈脑通是当前对脑供血紊乱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它能明显地改善局部脑供血障碍,是值得推广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5.
草鱼脑的发育和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刚孵化至全长500毫米草鱼脑的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脑在颅腔中的位置变动作了详细观察;对发育完善脑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叙述了副脑上腺、脑上脑、脑垂体和血管囊的形态和位置变化.全长7.4毫米端脑前端分化出嗅球,全长53.4毫米嗅球开始与大脑分离,真正的嗅神经位于嗅囊和嗅球之间一些细而短的神经.全长125毫米以后脑的发育已基本趋于完善,形态构造亦基本稳定;全长227毫米以后脑已位于颅腔后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总结脑血吸虫病与脑肺吸虫病MRI影像特点,更好的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0例脑血吸虫及9例脑肺吸虫的MRI影像特点,总结分析其影像征象及价值。结果:脑血吸虫和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类似,均以颅内压增高和癫痫为主要变现。MRI扫描脑血吸虫病呈多发结节信号,周围大片水肿,增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肺吸虫呈斑片样及囊样信号,周围大片水肿,增强扫描环状及斑絮样强化。结论:脑血吸虫与脑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类似,但MRI有特定的影像特点,可以用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7.
李传明  王健  陈康  白玲  谢兵 《生物磁学》2011,(19):3697-3699
目的:探讨总结脑血吸虫病与脑肺吸虫病MRI影像特点,更好的指导临床旱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0例脑血吸虫及9例脑肺吸虫的MRI影像特点,总结分析其影像征象及价值。结果:脑血吸虫和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类似,均以颅内压增高和癫痫为主要变现。MRI扫描脑血吸虫病呈多发结节信号,周围大片水肿,增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肺吸虫呈斑片样及囊样信号,周围大片水肿,增强扫描环状及斑絮样强化。结论:脑血吸虫与脑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类似,但MRI有特定的影像特点,可以用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小波和主分量分析方法研究思维脑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自发脑电和思维活动的关系.利用小波和主分量分析结合的WPCA算法对不同思维任务记录的六导脑电进行处理,并对思维特征的频谱能量和变化率等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WPCA算法不仅可以实现噪声的去除,而且能提高主分量的贡献率,降低输入矢量的维数。对脑电主分量的分析揭示了脑电与思维个体、思维种类、复杂度以及注意力的联系,思维任务的神经网络分类结果验证了WPCA方法研究脑电和思维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理解认知和思维过程,实现对思维的定位和分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32名男性潜水员和25头家兔进行了下列3项内容的观察:1)不同压力下脑阻抗图(REG)的改变;2)模拟潜水时REG的变化与颅内压(ICP)的关系;3)职业潜水员的工令对脑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气压下,REG的波幅、dz/dt和上升时间/心动周期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说明博动性脑血容量减少和血管阻力增加,提示脑血流量减少。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高分压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电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和同步化的神经元群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基于丘脑-皮层网络的神经元群模型,研究被试者在某种认知状态下脑功能区的连接状态。模型包括三个模块,分别对应脑电头皮电极C3、Cz、C4记录的三个皮质区。模型外部输入包括用高斯白噪声表示的上行传入感受器信号、用直流偏移表示的皮质对丘脑的兴奋性输入、用指数衰减表示的来自脑千和前脑基底神经元的调制信号。模型输出的兴奋性神经元群的平均膜电位反映脑电记录的局部电位。改变模型输入,进行多次仿真试验并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仿真输出信号的alpha频带功率谱有与实际脑机接口实验一致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和同步化现象;模型中功能相近的区域间有更强的耦合,随着耦合强度的增加,输出信号间的相关性和同步性均增加。  相似文献   

11.
脑电磁场及脑内源定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物理学的电磁场理论阐述脑电磁场的产生原理;从源的等效偶极子定位和皮层成像方法两个方面回顾了脑内源定位的研究进展;作为脑电的基础性研究,它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鱀豚脑的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采自长江的三头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的脑进行了解剖研究。白鱀豚的脑表现出典型的鲸脑特征。与海洋齿鲸类比较,淡水鲸科的种类普遍呈现出视觉系统的退化,这是一种生态适应的结果。从神经解剖学的观点看来,白鱀豚与亚马逊河海豚(Inia)、拉普拉塔河海豚(Pontoporia)的脑的结构是近似的,而与恒河海豚(Platanista)显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磁休克治疗(MST)是一种新兴的神经调节干预技术,在重度抑郁症(MDD)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抗抑郁机制尚不清楚。探索MST对不同疗效MDD患者脑功能网络的调控作用,对MST治疗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文对18例MDD患者MST作用前后的静息态脑电进行记录,基于皮尔逊相关方法构建脑功能网络;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对比分析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的改变;根据HDRS-17评分变化率进一步区分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对网络特征进行二次比较。结果 MST后,MDD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平均节点度、平均聚类系数和平均全局效率值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平均路径长度值显著降低,小世界属性显著增大;相比于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的脑功能网络特征参数变化量更大。结论 MST显著改变了MDD患者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对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具有一定的调制作用,这些结果为MST治疗的抗抑郁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缺氧对家兔脑表面微血管直径和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实验对急性缺氧和低氧适应时全脑和局部脑血流的改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表明脑血流的改变与急性高山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以及低氧适应性有密切关系,但尚未从微循环角度进一步探讨。Kontos等和Ivanov等都报道了缺氧时脑表面微血管扩张,但未进行连续观察。为从微循环角度探讨低氧适应机理和急性高山病的发生机理,我们对急性缺氧和经低氧适应后缺氧时家兔脑表面微循环进行了连续观察。  相似文献   

15.
脑机融合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机接口是生物脑与电脑或机器之间的一种直接连接通路。脑机融合计算系统是一种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综合利用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的新型智能融合系统,其在医疗康复、生活娱乐和军事侦查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开发潜力。首先从信息传输的角度简述由脑机接口到脑机融合的发展趋势;其次重点阐述脑机融合系统的概念及其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分三个层次介绍当前若干典型相关工作;最后介绍吴朝晖课题组在脑机融合计算系统方面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6.
揭示脑的奥秘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实现信息交互,并构成神经环路或神经网络。神经环路有局部的,也有跨脑区或长程的,甚至全脑尺度的。神经环路则是脑实现神经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若干神经环路构成脑网络。脑网络研究已经成为脑功能与脑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科技部“973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1年第393次香山科学会议“脑网络组及其临床应用的前沿科学问题”曾对此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讨。为促进对该领域现状及发展的了解,本期汇集了2篇述评和2篇研究论文,作为脑成像与脑网络专题发表,以飨读者。 利用9.4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获得轻度麻醉状态下大鼠静息状态及刺激激活的数据,通过互相关分析构建节点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并计算相应的网络参数,赖永秀等人报道了大鼠感觉运动系统静息态脑网络的研究成果,发现感觉运动系统在静息态时的脑网络具有小世界属性。 扩散磁共振成像(dMRI)的出现为大脑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检测手段,雷皓等报道了小动物高分辨扩散磁共振成像数据分析方法,为小动物脑dMRI研究提供了统一图像模板与完善的计算方法,对于检测神经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临床诊断,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神经环路功能变化的实时在体监测是研究脑网络不可或缺的手段,曾绍群等评述了基于声光偏转器的快速无惯性随机扫描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指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为神经活动观测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从而极大地推动脑科学研究的发展。 针对哺乳动物全脑的神经元网络成像,龚辉等从空间分辨率、探测范围、数据配准和成像速度等方面评述了光学显微水平全脑成像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讨论所面临的挑战。他们指出,要在全脑尺度获取突起水平分辨率的结构与功能数据,光学成像方法最为成熟。华中科技大学研制的MOST系统,率先获得了一系列高分辨率的完整大脑解剖数据集,该成果将在神经元网络的构建和脑功能与疾病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的有关脑成像与脑网络的论文发表,以更广泛和深入地促进我国脑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7.
沈丽敏  陈郁初 《生命科学》1999,11(3):137-139,134
应用透析原理对脑内细胞外液中神经化学物质进行取样分析的想法已有20多年历史,对脑内细胞外液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情况,而微透析技术就是一种用来测定脑内细胞外液神经递质浓度的取样方法,随着探头设计的微型化和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的建立,微透析技术在许多实验室已成为一种常规实验手段,近年来,以猴脑的研究对象的微透析实验呈增长趋势,并获得了一些崭新的结果,本文介绍在猴脑上进行微透技术  相似文献   

18.
脑科学和脑功能MR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对大脑认知功能进行脑功能成像研究之中,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人们现在可以对脑的认知功能,如视觉、运动、语言和记忆等功能中枢进行成像。本文首先介绍了脑科学的发展历程,并从脑功能MR成像的方法出发,分析了其成像机理,探讨了用脑功能MR成像为手段对脑科学—认知科学进行的方法研究,最后对脑功能MR成像应用于脑科学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与临床特征及其治疗(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9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和癫痫发作,删有助于明确诊断。结论:MRI是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最敏感的方法,对有症状施行积极的显微外科治疗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9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和癫痫发作,MRI有助于明确诊断。结论:MRI是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最敏感的方法,对有症状者施行积极的显微外科治疗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