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犬腺病毒、犬细小病毒联合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GenBank报道的犬腺病毒(CAV)和犬细小病毒(CPV)序列,设计两对联合PCR引物,其中一对为CAV-1和CAV-2通用引物,另一对为CPV引物。在建立单项PCR基础上,通过优化Mg^2 离子浓度和循环参数等反应条件建立联合PCR,确定联合PCR条件为:96℃180s,96℃230s,56℃30s,72℃280s,30个循环。联合PCR结果显示:CAV—l扩增片段大小为497bp,CAV-2为l019hp,CPV为719hp;细胞和其它相关病毒对照均无扩增带。上述PCR产物经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克隆测序,结果均与相应病毒的应有条带和序列相同。敏感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联合PCR比用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敏感。将联合PCR应用于15份CAV和CPV细胞培养物,5份CAV-1、1份CAV-2和3份CPV人工感染犬病料以及30份临床病料检测,并与电镜负染、HA/HI及病毒分离等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联合PCR的检出率和病毒分离结果一致,高于电镜负染和HA/HI试验。以上结果说明:CAV-1/12AV-2和CPV联合PCR不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2.5h~3h)同时鉴定出上述三种病毒。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验室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兔细小病毒肺炎(常称兔瘟)病原体为一种新RNA病毒,是1984年首次在我国发现的一种家兔烈性传染病。本病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流行面广,病程短,发病率(90—100%)和死亡率(90%以上)极高。病兔、死兔、隐性感染兔为主要传染源,成年兔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最高;育成兔死亡率稍低;哺乳期仔兔很少发病死亡。感染兔无性别差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冬常见,主要经过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许益民等(1986)认为,病毒感染兔后作用于靶细胞一血管内皮细胞,病毒毒素侵害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启动体内的凝血机制和继发性纤溶而导致弥散… 相似文献
4.
犬细小病毒的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检测犬细小病毒的PCR诊断试剂盒。方法 通过在犬细小病毒 (CPV)的基因组中设计的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 ,利用PCR技术研制犬细小病毒的PCR诊断试剂盒。结果 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 ,使用该试剂盒能特异地扩增含有犬细小病毒的样品 ,且能检出痕量 (10ng)的犬细小病毒DNA ,被测粪样只需进行简单煮沸就能进行PCR反应 ,该试剂盒能在常温下保存 1周以上、4℃保存 1年以上。同血凝试验 (HA〕及单克隆抗体ELISA方法比较 ,对 6 6份样品进行检测 ,显示该PCR试剂盒具有特异、灵敏等优点。结论 成功研制了犬细小病毒的PCR诊断试剂盒 ,利用该试剂盒能从DNA水平上对犬细小病毒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5.
细小病毒B19感染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细小病毒感染,临床可有多种表现,尤其可导致胎儿早产、流产、死胎、贫血、发育迟缓及形成积水型胎儿。本文拟从电镜检查、ELISA、固相放射免疫技术(RIA)、分子杂交及多聚酶链反应(PCR)等几个方面对该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的国外最新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犬细小病毒:从起源到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2)首次分离于1978年,被认为是由遗传关系相近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或其他肉食兽细小病毒(FPLV-like virus)跨宿主感染犬产生的新病原.其感染能引起新生犬急性心肌炎或幼犬出血性肠炎,造成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原爆发后短短一年时间内即广泛流行到世界各地.随着CPV-2对宿主的适应和变异,新抗原变异型(CPV-2a、CPV-2b和CPV-2e)不断产生并在世界各地逐步替代了CPV-2的流行.伴随CPV-2抗原变异的同时,其对宿主(犬、猫)嗜性、毒力等生物学特性也随之改变.本文综述了CPV-2过去30多年在世界流行和变异情况,并探讨了基因变异在病毒跨宿主传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猫肾F81传代细胞中犬细小病毒原位PCR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1,9(3):146-149
目的建立在猫肾F81细胞中犬细小病毒原位PCR的检测方法.方法在猫肾F81细胞上感染犬细小病毒,设计特异性引物,用直接原位PCR法在染毒12h,24h,48h细胞片上检测出犬细小病毒,并与常规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染毒48h的细胞片上,用阳性记分法将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阳性细胞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用原位PCR法所得出的阳性率高.结论原位PCR法检测犬细小病毒具有敏感性高和组织定位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9.
细小病毒B19诊断芯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并制备细小病毒B19诊断芯片,进行实验室验证.用基因芯片点样仪将细小病毒B19诊断探针固定在特殊处理的玻片上,以细小病毒B19质粒重复检测.运用限制性显示(RD)技术,用Cy5标记的通用引物进行荧光标记,通过与基因芯片杂交,严谨洗涤,将非特异性的标记片段洗脱后,经扫描仪扫描,计算机解读.杂交结果显示,Cy5标记的探针均出现杂交信号,而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的杂交信号均很弱:芯片检测具有高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初步建立了较可靠的制备与检测细小病毒B19诊断芯片的方法,经验证诊断准确率高,假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10.
细小病毒主要以犬类为自然宿主,可引起犬类严重全身性反应,患病率仅次于犬瘟热。由于该病毒容易发生抗原漂移,造成防控上存在较大的难度。本研究对国内细小病毒的流行特点及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犬瘟热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Barrett报道的犬瘟热病毒Onderstepoort弱毒株的融合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能扩增324bp基因片段的引物。将异硫氰酸胍-酚-仿一步法提取得到的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以此产物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PCR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经鉴定,以此对引物进行的PCR扩增,得到了与设计片段大小和酶切位点相同的产物,且不扩增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和狂犬病病毒犬的三种病原的核酸,这表明此方 相似文献
14.
首次建立了用于脊髓灰质炎快速、分型诊断的血清IgM抗体捕捉法ELISA。检测了52例疑似病人,IgM阳性率为76.9%(40/52),而粪便病毒分离率仅为44.2%(23/52),前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做病毒分型诊断结果,与分离病毒中和试验定型的总符合率为92.86%(39/42)。检测601例来自全国各省的脊灰疑似病人血清,其阳性率波动于13%~92.3%,平均为61.1%。阳性率与收集血清的病日相关,发病0~3天收集者,阳性检出率为69.5%,4~25天者为64%,26~54天者为52%,55天以上者则未能检出。本检测方法需时1.5天,简便、敏感、特异,重复性良好,适用于脊灰的早期快速诊断。对其实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蓝舌病毒VP7蛋白作为组特异性诊断抗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蓝舌病毒结构蛋白VP7作为组特异性诊断抗原进行了研究,将编码BTV13主要组特异性抗原VP7的S7cDNA插入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1,通过同源重组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evBacBTVP7。用此重组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获得VP7蛋白的高效表达,表达量可占细胞蛋白总量的12.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