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24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238医院内科吕铁秋,陈立萍,王淑娟自1989年4月-1993年4月我科共收治急危重脑血管病患者224例,为了更好地配合医疗,在护理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近几年...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人夜间护理体会马英智(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分院沈阳110031)一般脑血管病人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夜间护理观察病情只能借助微弱的光线进行,且需动作轻微,护理要掌握一定技巧。1对安静睡眠的人,按时巡视,细心观察。借助手电光线,观察患者口角有无歪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焦虑程度、满意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方法与用药情况基本一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程度、满意度及康复效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整体的焦虑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康复时间略短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急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焦虑程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及康复效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一种能够有效阻止急性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组100例,梗死组80例,主要分析对象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治疗、护理方法和经护理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梗死患者共死亡7例,死亡率为8.75%;出血患者共死亡26例,死亡率为26%。结论:要想有效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症的产生要有合理的护理手段来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魏长征  吴碧珍 《蛇志》2013,(4):457-45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1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好转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脑出血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及时的救治和细心的观察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吴均超 《蛇志》2013,25(2):228-229
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而大面积脑梗死又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是其特点.现对我科2007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4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早期诊断及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表现为起病急。持续高热、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表现为起病急。持续高热、头痛、皮疹及神经系统中毒迁延合并肺炎。心肌炎等愈后不良。下面将我院近年来收治4例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葛新欣  徐彩燕 《蛇志》2003,15(1):36-36
脑血管病是我国目前危及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 ,此类患者病情严重 ,死亡率高 ,致残率高 ,早期发现 ,严密观察与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我科近两年来收治脑血管病患者 1 5 0例 ,现将观察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1 5 0例患者中 ,男 1 0 0例 ,女 5 0例 ,年龄 38~ 95岁 ,平均 66.5岁。男女比例 2∶ 1。脑梗死 85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65例。其中死亡 1 1例 ,脑血管后遗症 48例 ,植物人 3例 ,治愈 88例。2 护理   ( 1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减少头部搬动 ,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9.
陈海英  温泉丽 《蛇志》2013,(4):439-441
循证护理实践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conscientious,explicit,andjudicious)将科研结论、临床经验以及病人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快,甚至危及生命,而且来诊时间、人数随机性大,病种复杂。  相似文献   

10.
清栓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体会(摘要)解放军第401医院管玉玲,高淑霞本文报告对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清栓酶治疗护理体会,其要点为用药前作皮肤过敏试验,本组患者均为阴性,用药时,静滴速度开始控制于每分钟15滴左右,待观察5分钟后来出现不良反应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支气管哮喘(BS)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入院日期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3.04±1.13)及肺通气功能(FEV1、PEF,66.03±15.37、55.80±11.10)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活动受限、回避刺激物、哮喘症状、心理情绪、刺激物反应、对疾病的担心和生命质量总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改善BS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BS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今后BS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可行的护理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玉梅  张秀萍 《蛇志》2003,15(1):42-43
心理护理是护士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以利于疾病转归的护理过程。心理护理是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心理护理 ,护理便不完整。我院从 2 0 0 0年至今共收治脑血管病患者 80 8例 ,现将我们对患者施行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0 8例患者中 ,脑血栓形成 30 4例 ,脑栓塞 60例 ,脑出血 2 0 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 2 2例 ,高血压脑病 60例 ,一过性脑缺血 60例。临床表现 :肢体不同程度瘫痪 5 0 0例 ,肢体瘫痪与语言功能障碍1 0 0例 ,头痛剧烈 1 0 0例 ,精神障碍 48例 ,昏…  相似文献   

13.
吴蠡荪 《蛇志》2011,23(3):338-339
据统计,我国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其中脑卒中有700万人。脑血管疾病是老年常见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前者如脑供血不足、脑梗死;后者如脑出血。人们若对脑血管病的微循环改变有所了解,则对自身保健、延年益寿有利,并对患者的护理、防治该病有帮助,如脑动脉硬化患者经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检查没有异样,则说明患者病情稳定;如有异常,应进一步检查,采取预防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疼痛是烧伤患者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从烧伤后的剧烈疼痛,到日常伤口护理时产生的痛苦以及后续的物理治疗和恢复治疗都能带来巨大的疼痛。现阶段阿片类药物仍然被用作临床上烧伤镇痛的首选药物,但是相关副作用也不容忽视。随着医学的发展,烧伤产生的急慢性疼痛有很多的治疗手段,除了阿片类药物之外,非阿片类镇痛药,镇静药和麻醉药等都在进行研究和应用。本文就烧伤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疼痛是烧伤患者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从烧伤后的剧烈疼痛,到日常伤口护理时产生的痛苦以及后续的物理治疗和恢复治疗都能带来巨大的疼痛。现阶段阿片类药物仍然被用作临床上烧伤镇痛的首选药物,但是相关副作用也不容忽视。随着医学的发展,烧伤产生的急慢性疼痛有很多的治疗手段,除了阿片类药物之外,非阿片类镇痛药,镇静药和麻醉药等都在进行研究和应用。本文就烧伤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王忠英 《蛇志》2006,18(1):58-60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中老年常见病,且起病急,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高达50%~60%[1]。我院采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同时给予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6例,并与内科保守治疗的32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7.
甘露醇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临床上凡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用来降颅压。临床上致肾损害的报道不多。本文8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应用甘露醇脱水后致肾功能损害者2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7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46~89岁,平均年龄63岁,男4...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EC-IC bypass)的治疗效果,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6例,语言功能障碍8例,单侧肢体轻瘫4例。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根据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的变化,对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TIA病人中,1例术后出现卒中事件,其余35例术后TIA症状消失;语言功能障碍和单侧肢体轻瘫病人术后半年症状均有改善;40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术后影像学复查均获满意效果。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微栓子监测技术(Microemboli monitoring technology,MMT)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1990年,Spencer等定义了微栓子信号(Micro embolus signal,MES)。1992年,Russell等明确提出了微栓子监测的概念,并结合实验数据,对微栓子的监测进行了初步总结。1995年,第九届国际脑血流动力学会议确定了MES的判断标准。近年来,微栓子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外科和神经科领域,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不仅在理论上证实了应用TCD技术监测微栓子的可行性,而且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这项技术可以为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效果、预后判断及疾病预防提供客观的依据。本文将对下述问题进行综述: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中的应用(颈源性、颅内动脉源性、心源性、其他病因所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微栓子监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微栓子监测对卒中复发的预计;以及微栓子监测对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的监测。综述近年来微栓子监测在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预防中取得的新进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伟光  朱丹  王来藏  王超  李晨光  王智 《生物磁学》2011,(22):4322-4324,4343
目的:评价大动脉粥样硬4E(Large.arteryatherosclerosis,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EC—ICbypass)的治疗效果,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6例,语言功能障碍8例,单侧肢体轻瘫4例。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根据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的变化,对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TLA病人中,1例术后出现卒中事件,其余35例术后TIA症状消失;语言功能障碍和单侧肢体轻瘫病人术后半年症状均有改善;40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术后影像学复查均获满意效果。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