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姜的超临界CO2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生姜的工艺,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扣时问等因素对生姜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生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最佳工艺:生姜原料切成薄片,含水率15%以下,萃取条件为压力24Mpa、温度40℃、时间2h。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包埋率高、稳定性好的火麻仁油微胶囊,拓展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以火麻仁油为芯材、单双脂肪酸甘油酯为乳化剂、酪蛋白酸钠为壁材、固体玉米糖浆为填充剂、柠檬酸钠为缓冲盐、抗坏血酸棕榈酸钠为抗氧化剂,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60%载油率的火麻仁油微胶囊,以微胶囊包埋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干物浓度、进风温度、出风温度为实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随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火麻仁油微胶囊表面形态结构,以确定包埋效果。并利用油脂氧化分析仪检测火麻仁油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研究确定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物浓度42%、进风温度168 ℃、出风温度74 ℃,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火麻仁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2.1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火麻仁油微胶囊表面圆滑无裂痕,表明火麻仁油微胶囊包埋效果比较理想。经油脂氧化分析仪测定,与对照组(火麻仁油)相比,试验组(火麻仁油微胶囊)的氧化诱导期时间较长,能够达到30 h以上,说明通过对火麻仁油进行微胶囊包埋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油脂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火麻仁油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辛香料油树脂抑菌活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辛香料油树脂对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细菌和以酵母菌为代表的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花椒、辣椒、大蒜、生姜4种辛香料油树脂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4种提取物对酵母菌的抑制能力优于大肠杆菌。对受试菌的M IC范围均在3.0~4.0 g.L-1之间。其中生姜油树脂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大蒜油树脂对酵母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并且它们的抑菌活性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从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Rosc.)的根茎中分离得一个骨架新颖的天然产物,经波谱鉴定为一个新的生姜内酯(1),同时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6-姜烯酚(2),1-去氢姜二酮(3),6-姜磺酸(4),3,5-二酮-1,7-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庚烷(5),姜酮A(6),β-谷甾醇(7)和豆甾醇(8)。  相似文献   

5.
生姜精油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以阿拉伯胶、麦芽糊精及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包埋生姜精油的壁材,采用三因子单形重心法优化确定壁材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采用喷雾干燥技术进行生姜精油的微胶囊包埋处理以获得固化的生姜精油微胶囊产品。  相似文献   

6.
生姜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用GC/MS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用3种不同方法提取的姜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了46,50,61个化合物。蒸馏油主要含有单萜、倍半萜烯类化合物,未见生姜特有的辣味成分。冷榨油和超临界CO2萃取油除倍半萜类化合物外,主要含有辣味成分,含量分别为18.61%,23.09%。冷榨油及超临界CO2萃取油较好地保持了生姜的特征辛香气及辣味成分  相似文献   

7.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分离翅果油树叶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吸附容量和洗脱效果的选择,从5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确定出LSA—10树脂最适于翅果油树叶中总黄酮的吸附和分离。研究了该树脂吸附翅果油树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其结果为:(1)洗脱剂为50%~70%乙醇溶液;(2)上柱液pH=4时,此树脂对翅果油树叶中总黄酮的吸附容量最大;(3)吸附容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最佳吸附时间为8~10h;(4)随着上柱液浓度的增加,吸附容量也相应增加,而且浓度越大,这种差别越明显,但浓度不宜过高,以澄清为好。  相似文献   

8.
用固定萃取-HPLC法研究了生姜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产地及不同器官中姜黄素含量.生姜干粉用4倍量75%乙醇提取2次,提取液过C18固相萃取柱,80%的乙醇洗脱,HPLC测定姜黄素含量.13个不同品种或产地的生姜中,山东、潮州和湖北产的山东大肉姜姜黄素含量分别为0.76、1.11和0.75 mg/100 g干重,广西白肉姜、云南黄姜、潮州南姜、安徽菜姜、四川姜、四川小黄姜、梅县水姜、清远火姜、广州疏轮大肉姜和有机栽培的广州大肉姜的姜黄素含量分别为1.5450、1.08、0.84、0.92、1.16、1.00、2.63、2.86、2.20和5.01 mg/100 g干重.有机栽培的广州大肉姜的姜肉、姜皮和地上部茎叶中姜黄素含量分别为4.49、1.2和0.41 mg/100 g干重.但生姜中姜黄素含量远低于贵州产姜黄的含量(2857 mg/100 g干重).结果表明,生姜中姜黄素含量主要取决于品种,栽培地理位置对其有较少的影响.有机栽培可大大提高姜黄素含量.  相似文献   

9.
对5种方法提取生姜挥发油进行比较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SD)、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enzymatic hydrolysis-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EHSD)、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ultrasonic-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UASD)、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icrowave-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MASD)、压榨法(squeezing,SQ)5种方法提取生姜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化学成分。采用R语言平台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热图分析,比较其成分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显微下观察所得生姜药渣的结构差异。水蒸气蒸馏法、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4种方法得油率分别为0.18%、0.19%、0.21%、0.18%,经GC-MS测定,其所得挥发油成分相似,鉴定化合物59~65种;压榨法得油率为0.10%,鉴定化合物3种,分别为α-姜烯、β-水芹烯和6-姜烯酚。显微下观察,4种蒸馏法所得药渣单位面积下的油细胞数均少于压榨法。生姜挥发性成分可能受酶、超声、微波的作用而产生变化,以致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相对峰面积具有特征差异。压榨法可简便快捷地提取生姜中的α-姜烯、β-水芹烯及6-姜烯酚。本文为实际应用中生姜挥发油提取方法的选择及生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微胶囊化蒜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蒜粉微胶囊化工艺可以保护蒜粉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不被破坏.本文研究了不同的工艺条件对微胶囊化蒜粉的产率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蒜粉粒径范围30~100目,EC壁材溶液浓度3%,心材与壁材比4∶ 1,壁材与聚乙二醇(PEG)比4∶ 1,此时微胶囊化产率和效率分别达到95%和96.8%.  相似文献   

11.
Microencapsulations of cumin oleoresin by spray drying using gum arabic, maltodextrin, and modified starch (HiCap® 100) and their ternary blends as wall materials were studied for its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under storage. The microcapsul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content and stability of volatiles, and total cuminaldehyde, γ-terpinene and p-cymene content for six weeks. Gum arabic offered greater protection than maltodextrin and modified starch, in general, although the order of protection offered was volatiles > cuminaldehyde > p-cymene > γ-terpinene. A 4/6:1/6:1/6 blend of gum arabic/maltodextrin/modified starch offered a protection, better than gum arabic as seen from the t1/2, i.e. time required for a constituent to reduce to 50% of its initial value. However protective effect of ternary blend was not similar for the all the constituents, and followed an order of volatiles > p-cymene > cuminaldehyde > γ-terpinene.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微囊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双歧杆菌微囊化的初步研究显示,微囊化的双歧杆菌在干燥过程中死亡率明显下降,在室温条件下保存其存活率比对照组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从辣椒精中分离辣味物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硅胶柱层析方法从含辣味物质2.4%的黑红色辣椒精中分离得到含辣味物质22.2%的淡褐色辣椒精,从淡褐色辣椒精中分离得到辣味物质的白色晶体。  相似文献   

14.
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的物质传递机理和细胞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用于描述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中物质传递机理和细胞生长特性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这些模型在应用于微囊化细胞培养系统时所存在的问题,为建立能精确描述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物质传递机理和细胞生长特性的数学模型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有效推动微囊化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云南思茅松松脂的理化分析,论述了松脂生产加工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思茅松松脂分类加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正常动物肠菌群的微囊化及保质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对正常动物肠道五株菌群的微囊化研究,结果表明本微囊有足够的活菌数和较长的保质期,为进一步开发生态制剂创造了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生姜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C-MS方法从生姜的甲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提取中分别鉴定了35、36和44个成分。 显示三种有机溶剂提取物主要成分均为萜类化合物,但萜类含量各不相同:总萜类及倍半萜类成分的含量随提取溶剂极性增大而增多,单萜类成分则随提取溶剂极性增大而减少;具抗氧化活性的不饱和倍半萜成分随提取溶剂性增大而增多,说明了生姜有机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随提取溶剂极性增大而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用光镜和电镜对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20个品种的叶表皮细胞、气孔器进行了观察,对叶形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姜叶片表皮细胞的形状主要有正六边形、长六边形和不规则六边形3种类型。气孔器均为平列型,气孔器的宽度为21.5-31.0μm,气孔器指数为1.75-8.22,叶形指数在品种间有较大差异。表皮的这些特征为确定品种间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Eight new and seven known labdane diterpen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oleoresin of Araucaria cook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