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蓝藻水华的发生机理、危害及防控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蓝藻水华的大规模爆发不仅危害了水产养殖业,而且严重影响了人类日常生活、供水、旅游业等。主要介绍了蓝藻水华爆发的内在因素(假空泡、类胡萝卜素、厚壁孢子、细胞壁等)及外在因素(营养物质、温度、微量元素、滤食性鱼类等)。阐述了蓝藻水华对生产、生态和生活造成的危害,归纳总结了蓝藻水华防控的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最后描述了蓝藻水华的有效利用并提出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龙眼园的郁闭问题,提高龙眼的产量和品质,该文以桂香龙眼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扁开心形、开心形、自然圆头形三种不同树体结构对树体光照强度、叶片、根系、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扁开心形显著改善了树冠和果园通风透光环境,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增大了叶面积,提高了PSⅡ系统活性和开放程度,调节了光合机构的自我保护机制,改善了荧光参数,从而提高了果实品质;扁开心形、开心形、对照的单株产量分别是19.90、17.00、15.60 kg,单果重分别是10.24、10.07、7.64 g;扁开心形和开心形可食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20%、4.4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12.16%、12.55%;扁开心形比开心形以及对照的表层根有所上浮,促进了果树的生殖生长,显著扩大了根系的分布深度,扩大了根系对营养物质以及水分的吸收。扁开心形是一种高光效的树形,应在生产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15年来,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几乎各种遗传转化方法在这些作物上都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农杆菌介导法,不仅在难转化的双子叶作物大豆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在单子叶作物水稻、玉米、小麦上先后取得了突破。同时,将一些与重要性状改良有关的外源基因转入了主要农作物,包括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品质改良、发育调控、营养吸收等。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种植,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200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8100万公顷。本文对大豆、玉米、水稻和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历史和产业化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猴头菌属药用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化学、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已经从猴头菌属真菌中发现了83个不同类型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含二萜类、酚类、脂肪酸类、甾体、生物碱类化合物;这些化学成分显示了抗肿瘤、抗菌、抗糖尿病、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合成等多种活性。文中讨论了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陕西植物引种驯化的成就、经验,特别是对区域性的引进种类、成功事例进行了较详尽的叙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引种驯化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措施、路线,展望了陕西植物引种驯化的趋向,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东乡、保安、裕固三个民族的ABO血型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调查了东乡、保安、裕固三个民族1129人的ABO血型,得出了东乡、保安、裕固民族ABO血型的分布,并与其他学者的报告作了比较,探讨了这三个民族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辽宁省食用菌产业生产和管理现状,分析了疫情对辽宁省食用菌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影响,指出了原辅料准备、菌种(棒)生产、养菌管理、产品销售以及人员用工、交通物流等存在的诸多问题,明确了疫情对食用菌产业结构、销售市场结构、投资市场结构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应对交通不畅、劳动力匮乏、资金短缺、技术缺乏的具体措施,并对辽宁省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66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建柏、柳杉和木荷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对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建柏、柳杉、木荷间伐后降低了林分的郁闭度.改变了林内的生境条件,促进了林下乡土植被的生长和繁衍,林下植被覆盖度、植被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间伐的强度越大.增加的幅度也越大.与不间伐林分相比,各间伐林分两年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和速效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得到了改善和提高.间伐后林分土壤肥力得到提高的实质在于: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提高诱发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数量的提高,并由此而增强了土壤的生物活性,加速了土壤养分的循环.  相似文献   

9.
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了耐药菌株“超级细菌”的出现,增加了动物、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风险.寻找抗生素替代品正成为全球研究热点,抗菌肽因其高效抗菌效果和不同于抗生素的独特作用机制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然而抗菌肽的安全性、稳定性、生产成本等问题限制了其生产与应用.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研究者们对抗菌肽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改造,产生了模拟型、同源型、杂合型、轭合型、稳定型和固位型等改良型抗菌肽,并有望在畜牧业、食品业、医药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这些改良型抗菌肽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叙述了生物信息学对生物学科研工作的影响,介绍了生物信息学在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农业、食品、环境、能源等研究领域的应用概况,阐述了生物信息学为生物科研工作服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植物学(被子植物分类部分)》教材(吴国芳等,1992)中如下问题与同行商榷:(1)关于克朗奎斯特(Cronquist)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2)关于金鱼藻科(Ceratophylaceae)的分类位置;(3)关于被子植物分类原则;(4)关于插图与特征描述是否一致的问题;(5)关于分类群特征描述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真菌亲缘和分类学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真菌的亲缘和分类学进展的概况作了简要的叙述。真菌在亲缘上是一个异质的类群,有着不同的起源。而真菌分类学则吸收超微结构特征,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论据组成综合的分枝学科。  相似文献   

13.
糖单孢菌16S rDNA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CR-RFLP分析适用于种和种间水平的多相分类研究。文章对PCR-RFLP方法应用于糖单孢菌属分类有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报道了一组适于糖单孢菌属PCR-PFLP分析的限制性内切酶,并用这组酶对6株糖单孢菌属分离株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实验菌株在该属的分类地位。同时指出了PCR-RFLP方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世界蚜虫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世界蚜虫分类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细胞分类、生物化学分类以及化石研究等,并以M.L.Sharma的文献目录为基础,对世界蚜虫分类研究报告篇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世界各国蚜虫分类研究进展极不平衡,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包括荷兰、丹麦、瑞典、捷克、波兰、德国等其α分类任务基本完成,印度也进展较快,离完成α分类任务为期不远。苏联欧洲部分也已基本完成,亚洲部分和中国尚有大量α级分类工作有待完成。  相似文献   

15.
红球菌属的分类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苟根  郭坚华   《微生物学通报》2003,30(4):107-111
从Zopf于1891年建立红球菌属至今,红球菌属各种菌的分类地位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近年来,随着一些种的重新分类以及新种的发现,红球菌属的分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分类手段已由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向现代的多相分类法过渡。此外,由于红球菌能降解一些环境污染物,合成或转化形成一些有用的化合物,同时它的一些种对人、动物或植物都有影响。因此,红球菌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6.
RAPD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鲁亮  归鸿 《昆虫学报》1995,38(1):117-122
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DNA分子水平上 的大分子多态检测手段。由于它具有简捷、灵敏、对材料要求不高,取材少、成本低等优点, 备受人们青睐,在遗传学、分子进化、生物分类等领域被广泛地运用。在昆虫分类的过程中, 由于昆虫的种类繁多,形态、生态差异很大,许多在其它领域被广泛运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不能在昆虫分类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在昆虫分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却又需要用涉及遗传本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本文就RAPD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解决昆虫分类中的问题时的优势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7.
广西现代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树刚   《广西植物》1995,15(3):256-267
广西现代植物分类学研究历史可以区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欧洲、美洲人研究广西植物分类时期。第2个时期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植物学家研究广西植物分类时期。第3个时期是建国以后。在这一时期中,广西植物分类学家在我国兄弟所和同行支持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发表了许多在农、林、医药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的新种,研究了广西植物区系,出版了广西植物志第一卷等书。有些广西植物学家还参加中国植物志的编著,描述了若干个科的植物。  相似文献   

18.
左家哺  马瑞萍 《植物研究》1995,15(4):516-522
本文根据中国竹亚科特有属分类最新研究,应用数学方法重新研究了其分布问题。结果表明、中国竹亚牙斗特有属植物于第四纪以前在西南及华南地区尤其西南地区起源,然后向华中、华东等地扩散与发展,形成现今分布格局与规模。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e genus Adansonia (Bombacaceae) is review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ose species native to Madagascar. Their taxonomy, distribution, habitat, pollination, fruit-animal interactions, seed dispersal and economic importan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运用支序分类学,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详细探讨了浮游多毛类眼蚕科(Alciopidae)九属的系统演化关系,并同前人的进化分类学和数值分类学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对眼蚕科各属的演化途径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