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中坝鹅掌叶附子中的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坝鹅掌叶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块根中分离得到6个二萜生物碱,根据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songoramine(1)、次乌头碱(hypaconitine,2)、karakanine(3)、宋果灵(songorine,4)、尼奥宁(neoline,5)、附子灵(fuzline,6)。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的块根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2.
花椒总生物碱镇痛、抗炎、止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花椒生物碱镇痛、抗炎及止痒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热板法考察其镇痛作用二甲苯致炎法考察其抗炎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40诱发小鼠皮肤瘙痒研究其止痒作用。结果:中、高浓度的花椒生物碱对小鼠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高浓度的花椒生物碱能较强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并能缓解分子右旋糖酐-40诱发的小鼠皮肤瘙痒。具有较强的抗炎、止痒作用。结论:花椒生物碱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3.
紫金龙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白族药物紫金龙(Dactylicapnos scandens)中分离得到了11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6-acetonylsan-guinarine(1)、7-hydroxy-dehydroglaucine(2)、demethylsonodione(3)、dihydrosanguinarine(4)、isocorydione(5)、glaucine(6)、N-methylisocorydine(7)、isocorydine(8)、protopine(9)、magnoflorine(10)和haitinosporine(11).其中化合物1~5,7,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牧马豆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豆科野决明属植物牧马豆(Thermopsis lanceolata R.Br.)的全草中分得五个生物碱.经物理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分别签定为:奥豆碱(Ⅰ),无叶豆碱(Ⅱ),13-0-Acetylbaptifoline(Ⅲ),黄华胺(Ⅳ)和N-甲醛基金雀花碱(Ⅴ).其中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高乌头和彭州岩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产高乌甲素的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mum Nakai)“下脚料”中分得九个已知生物碱高乌甲素(lappaconitne)1,N-去乙酰高乌甲素(N-deacetyllappaconitine)2、刺乌宁(lappaconine)3、刺乌定(lappaconidine)4、冉乌碱(ranaconitine)5、N-去乙酰冉乌碱(N-deacetylranaconitine)  相似文献   

6.
贡嘎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贡嘎乌头(Aconitum liljestrandii Hand.-Mazz.)的块根中分得10个已知去甲二萜生物碱膝乌宁碱甲(genicunineA)1、塔拉萨敏(talatisamine)2、8-去乙酰滇乌碱(8-deacetyl-yunaconitine)3、卢乌碱(ludaconitine)4、查斯曼宁(chasmanine)5、伪乌头宁(pseudaoonine)6、滇乌碱(yunaconitine)7、印乌碱(indaconitine)8、14去苯甲酰大渡乌碱(14-debenzoylfranchetine)9、黄草乌碱丁(sachaconitine/vilmorrianine D)10.应用光谱学和TLC法鉴定了报告的所有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工布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工布乌头 (AconitumkongboenseLauener)的块根中分得 9个已知的C19 二萜生物碱 :塔拉萨敏 (talatisamine) 1,黄草乌碱丁 (sachaconitine) 2 ,大渡乌碱 (franchetine) 3,vilmorrisine 4 ,滇乌碱 (yunaconi tine) 5 ,印乌碱 (indaconitine) 6 ,查斯曼宁 (chasmanine) 7,伪乌头宁 (pseudaconine) 8和 8 去乙酰滇乌碱 (8 deacetyl yunaconitine) 9。并用光谱法和与已知品TLC对照 ,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安徽小檗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rendt)的酸水提取部分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出6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分别为小檗碱(1)、巴马汀(2)、dehydroeapaurinine(3)、药根碱(4)、非洲防己碱(5)和jatrorubine(6).这6种生物碱均为首次从安徽小檗中分得.其中巴马汀的含量比大多数小檗科其他植物高.  相似文献   

9.
乌头营养器官中生物碱组织化学与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组织化学、荧光显微观察与生物碱提取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成熟的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各营养器官中生物碱的分布及不同生长期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碱主要分布在主根(川乌)次生韧皮部薄壁组织细胞与束间形成层的外侧细胞以及不定根(附子)和茎基部的内皮层和韧皮部外侧薄壁细胞中,叶中含量极少,主根、不定根和茎中生物碱的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7月和5月,而叶中生物碱含量很低且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细叶草乌(Aconitum macrorhynchum)中的二萜生物碱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方法从中分离得到了5个二萜生物碱,用有机波谱学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其结构,分别是:查斯曼宁(chas-manine,1)、塔拉萨敏(talatisamine,2)、滇乌碱( yunaconitine,3)、印乌碱(indaeonoitine,4)、粗茎乌碱甲(crassi-cauline A,5)、同时还得到β-谷甾醇(β-sitosterol,6)和β-胡萝卜苷(β-daueosterol,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黄附子中糖复合物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药中糖复合物研究是21世纪生物科学热点之一。本文首次报道了附子中糖复合物的研究结果。我们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乙醇分级沉淀及DEAB-C32层析方法,从黄附子中分离出三种组分,通过鉴定发现:组分I主要为糖蛋白,组分Ⅱ主要含酸性多糖,组分Ⅲ可能是淀粉。此研究结果为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开发附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附子多糖FI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附片经热水抽提、Sevag法脱蛋白、乙醇沉淀、DEAE- C32柱层析分离 ,再通过 Sephadex G- 2 0 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 ,得到一种纯白色粉末状多糖 ,糖含量为 97% ,平均分子量为 2 .6× 10 5,熔点为 2 70℃。经完全酸水解、薄层层析、红外光谱分析 ,证明为葡聚糖。  相似文献   

13.
14.
瘦寄蝇属Leptothelaira Mesnil et Shima隶于长足寄蝇亚科Dexinae瘦寄蝇族Leptothelairini;其体细长,后足基节上部具1宽而闭合的骨化桥,翅R4 5脉基部背面具1根小鬃;已知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南部、日本、越南、尼泊尔和我国台湾.本文记述了采自我国广西龙胜华坪的瘦寄蝇属1新纪录种:东方瘦寄蝇L.orientalis Mesnil et Shima,1979和产自陕西太白山和山西沁源与方山的1新种:长茎瘦寄蝇L.longipennis sp.nov,新种与分布东洋区的南方瘦寄蝇L.meridionalis Mesnil et Shima近似,但单眼鬃弱于内顶鬃,腹部第4背板后1/4~1/5和第5背板完全黑,第5腹板基部圆,中央裂深且基部宽,侧尾叶端部较窄而尖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库恩菇属一新组合种(国内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宝  陈智博 《植物研究》1993,13(4):342-343
本文报导了A.H.Smith和L.R.Hesler1968年命名的Pholiota conica A.H.Smith et L.R.Hesler在我国的新记录, 并根据R.Singer1975年的分类系统进行了新组合Kuehneromyces conicus(A.H.Smith et L.R.Hesler)J.B.Wang et Z.B.Chen comb.nov.  相似文献   

16.
中药王不留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河北产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Neck)Garcke.)的种子王不留行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Tetracosanoic acid(1),E-3-phenyl-2-Propenoic acid(2),stigmast-7,22-dien-3-ol(3),stigmast-7,22-dien-3-ol 3β-O-[β-D-glucopy-ranoside](4),9,12-octadecadienoic acid N-(2-hydroxyethyl)(5)。以上各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5为首次从天然界分得。  相似文献   

17.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长白山产蓝萼香茶菜[Ralxlosia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地上全草中分得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数据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谷淄醇(2)、乙酰熊果酸(3)、齐墩果酸(4)、熊果酸(5)、蓝萼香茶菜素A(6)、2α-羟基熊果酸(7)、2α,3α-二羟基熊果酸(8)、ent-7β,14α,15三羟基-16-贝壳杉烯-3-酮(9)、山香三萜二烯酸(10)、槲皮素(11)、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和果糖(13)。化合物8为第一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0为第一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紫苏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on)叶上腺毛的研究表明:叶上腺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头状腺毛,二是后状腺毛。两类腺毛都是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由分泌细胞组成的头部构成。头状腺毛的头部由1个、2个或4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头部呈圆球形或半圆球形。盾状腺毛的头部也由1个、2个、4个或8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分泌细胞横向扩展使头部呈盾状。分泌盛期,大量分泌物充满角质层下间隙。两类腺毛的原始细胞均起源于叶原基或幼叶的原表皮层细胞,它通过两次平周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个头细胞,头细胞不分裂或依次进行1—3次垂周分裂,分别形成单细胞、2细胞、4细胞或8细胞的头部。  相似文献   

19.
湖北红豆杉属一栽培新变种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江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cv.‘jingjiangensis’Y.J.Feicv.nov.〕是笔者于1996年在湖北荆州古城庭园观赏树种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éeetLévl.)ChengetL.K.Fu〕居群中发现的一栽培变种,并详细观察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性,以期为保护扩繁这一新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图1 荆江红豆杉的雄球花Fig.1 ThemaleconefromT.chinensis(…  相似文献   

20.
蒙古香蒲,宽叶香蒲和长苞香蒲花粉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蒙古香蒲(Typha davidiana Hand.-Mazz.)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 L.)和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的干燥花粉中分别分离得到柚皮素(Ⅰ),异鼠李素(Ⅱ),檞皮素(Ⅲ),异鼠李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甙(Ⅳ),檞皮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甙(Ⅴ),异鼠李素-3-O-芸香糖甙(Ⅵ),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甙(Ⅶ)和山奈酚-3-O-新橙皮糖甙(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