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肺癌是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动物模型在人类肺癌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转基因肺癌模型能够更好的模拟肺癌,更有利于肺癌病因及发病过程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转基因肺癌模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最初研究高等动物基因表达调控采用的是细胞融合技术,然而细胞融合只能把两套基因组合并而并不能有选择地把特定的基因转入到细胞中。基因工程的诞生克服了如上的不足,推动了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但在早期由于理论和技术的限制也只能把外源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中,此法因局限于部分分化或完全分化的细胞中,故仍难于直接揭示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动态分子机 相似文献
3.
以小鼠为主要实验对象建立的转基因动物遗传病模型,结合同源重组技术和YAC大片段基因分离,克隆技术,将为基因调控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带来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4.
四环素调控SV40Tag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四环素调控的SV40T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同时显微注射外源基因p205-rtTA-C3和pTRE-Tag至FVB小鼠原核,注射受精卵移植到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出生个体,经PCR和Southern检测获得阳性转基因小鼠。结果经PCR结合Southern检测得到rtTA和Tag双阳性转基因小鼠一只,rtTA单阳性两只和Tag单阳性一只。结论通过饮水给与四环素的双阳性小鼠可在卵巢中检测到Tag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动物与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余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表达调控的转基因研究已逐渐开展。本文在下列几方面介绍了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应用。转基因动物可作为在体内研究外源基因表达调控的“反应器”,例如研究酶对底物作用的种属特异性。可以精确研究DNA顺式作用序列,探讨包括改变基因表达在内的组织和阶段特异性表达,增强子、内含子和核基质附着区的调节作用以及各基因间相互作用。转基因动物可研究发育中的时、空调节(如 相似文献
6.
十余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表达调控的转基因研究已逐渐开展。本文在下列几方面介绍了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应用。转基因动物可作为在体内研究外源基因表达调控的“反应器”,例如研究酶对底物作用的种属特异性。可以精确研究DNA顺式作用序列,探讨包括改变基因表达在内的组织和阶段特异性表达,增强子、内含子和核基质附着区的调节作用以及各基因间相互作用。转基因动物可研究发育中的时、空调节(如β-珠蛋白基因和同源异形盒基因)以及基因多级调节系统。通过同源重组得到基因缺陷动物(基因敲除动物)可探讨目的基因突变所致的异常表型以研究基因功能与调控。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的整合与表达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介绍并比较转基因研究中外源基因整合(染色体及基因水平)与表达(转录及翻译水平)的各种检测方法,并就它们的适用范围、优缺眯等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发、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可逆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均面临的一大挑战,其包括遗传型和散发型,其中95%以上的患者为散发型。目前,关于AD发病机制以及药物靶点的研究多在转基因动物模型上展开,此类模型大多根据遗传型AD中出现的基因突变发展而来,只能代表与遗传型AD相关的病例,忽视了后天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本综述基于AD发病假说,总结了近期发展的一些非转基因AD动物模型,主要是大、小鼠模型,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为科研工作者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动物作为研究代谢调节、分化、发育中有关基因功能的工具已在各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药开发和研究中,因转基因动物的准确、经济、实验次数少和显著缩短实验时间等优点,现已成为一种进行"快速筛选"和药物非临床前安全评价的的手段。本文将对毒理学研究方面常用的转基因小鼠和大鼠进行阐述,旨在更全面的了解其在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技术培育应用于毒理学研究方面的转基因小鼠和大鼠的制备提供参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 I)是一种多功能性的细胞营养因子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针对IGF I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中的生物学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综述了利用IGF I及其所属蛋白家族部分成员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和对中枢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临床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对策,需要构建实验动物模型。本文通过分析各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为选择性应用动物模型提供指导,从而更利于对该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实验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结核病的主要病原,全世界约有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尽管该病原可感染并引起许多动物疾病,但人类是其中心宿主。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及宿主对本病原的保护性和免疫病理学反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非常必要。本文阐述了结核病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及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实验模型的合理应用将促进我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从中获取的资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真菌病成为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深部真菌感染尤其是肺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肺部真菌病往往发生于免疫低下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动物模型不仅为真菌病病因学研究提供有效的途径,还能在抗真菌药物、免疫调节剂及可能的疫苗的研究中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动物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病理改变可能对发病机理的探索有所帮助。实验动物研究有助于我们明晰各种参数的作用机理,比如抗原、暴露途径、基因背景即反应修饰在发病中的作用,进一步的,通过基因缺失或插入或结合,我们有可能了解某种特定的细胞、受体、介质在发病过程中的机理,其结果可能应用到人类疾病上。 相似文献
15.
16.
依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采用整体设计,统筹考虑模型与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相似性、模型复制的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可控性、易行性和经济性等,以便模型复制的顺利开展。整体性原则应贯穿整个模型复制过程,使复制的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模型复制要落实系统论的相关性原则,一个模型不是孤立的,动物的各系统、各器官、各分子之间是相互联系,人类和动物在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相互联系,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相互联系的,相关性原则为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动物模型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在研究模型的过程中,要用动态的方法而不是静止的方法来研究动物模型,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成不同的阶段,结合动物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疾病的发展、转归等采用不同的对策。模型的复制采用最优化原则,要求模型设计最优化,选用高质量的实验动物,减少动物使用数量,保护动物福利与伦理,最终实现模型评价体系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实验动物或细胞模型完全模拟人类的中风十分困难,动物模型与临床的拟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缺血性中风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实验动物选择、模型评价标准及造模方法 ,以及主要局灶缺血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述评,为缺血性中风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动物模型法对于人类疾病病因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有着独特的作用。将动物模型法引入对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探索,不仅可以让我们观察FGR患者及胎儿在不同孕期各自的表现,还可以让我们对发病胎儿在出生后不同年龄阶段的自然表现进行继续研究。人们在FGR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利用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这为进一步阐明FGR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痔疮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痔疮新药药效评价的需求,痔疮模型的建立有了初步的发展。目前,大鼠、小鼠、家兔、卷尾猴等动物已被成功的用于痔疮模型的建立。所用方法主要有:巴豆油法、醋酸法、感染法、创伤法、静脉阻断法等,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和合理应用将有利于推动痔疮新药的研发,本文将现有痔疮模型创建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