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冈亚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壳斗科青冈亚属(Quercus subg.Cyclobalanopsis)植物分布区内各地区的分布作了分析和统计。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即印度支那植物地区,是青冈亚属植物地理分布的分布区中心。基于其形态、现代分布和地史资料,马来西亚地区分布有许多性状较原始的类群,是青冈亚属原始类的保存中心。青冈亚属植物中有许多地区 特有种,它们的分布区很狭窄,集中分布在加里曼丹、台湾、海南和云南东部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地理隔离,如海峡、高山等,以及气候和地史的复杂性。青冈亚属植物还存在许多替代现象,如青冈(Q.schottkyana)、赤皮青冈(Q.gilva)和黄毛青冈(Q.delavayi)`、云山青冈(Q.sessifolia)和窄叶青冈(Q.augustinii)为中国-日本分布式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式之间替代。 相似文献
2.
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棒花羊蹄甲Bauhinia claviflora L. Chen和海南的薯叶藤B. dioscoreifolia L. Chen长期被认为是国产特有种植物,实际上分别是广泛分布的缅甸羊蹄甲B. nervosa (Wall. ex Benth.) Baker和牛蹄麻B. khasiana Baker。作者依命名法予以归并。 相似文献
3.
对栎属青冈亚属17个种及炭栎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青冈亚属和炭栎花粉均为三拟孔沟,球形至长球形,(15~28.0)μm×(15.0~25.6)μm。花粉外壁纹饰可划分为3种:(1)蠕虫状(包括皱波状)、(2)聚合颗粒状、(3)棒状或小刺状。各纹饰在组间镶嵌分布。棒状及小刺状纹饰为栎属花粉较为原始式样,并为青冈亚属与高山栎组及部分巴东组(sect.Cerris)共有,推测其间具有较其它栎类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可能为广义栎属中较为基础的类群,而与栎亚属sect.Quercuss.s.,Lobatae和Protobalanus关系较远。花粉形态对广义栎属系统分类价值仅适用于较高分类阶元。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编研《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第1卷第3分册(百合科——五桠果科)的过程中,发现百合科两个物种在《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中均使用了错误的名称,需要做出新处理。其中,有斑百合的正确名称应为Lilium concolor var.pulchellum(Fisch.)Baker,而非《中国植物志》使用的晚出等名Lilium concolor var.pulchellum(Fisch.)Regel,黄花油点草的正确名称应为Tricyrtis maculata(D.Don)J.F.Macbr.,而非Flora of China使用的Tricyrtis pilosa Wall.。 相似文献
5.
竹叶青冈为我国南方及中南半岛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为该区域的重要材用树种。中国植物志中文版采用Cyclobalanopsis bambusifolia(Hance)Chun ex Y.C.HsuH.W.Jen作为其学名,但是基源名Quercus bambusifolia Hance由于错误鉴定1857年并未合格发表,随后基于同一模式和不同的模式,这一种加词先后多次被发表,其中涉及多个裸名、晚出同名、新名称、新组合,学名变化复杂,但其正确学名在国际权威植物分类数据库中并未采纳,正确学名在生态学等研究中亦未采用。因此,对竹叶青冈而言,其学名还存在众多疑问。为了澄清该种的学名,作者通过文献考证和标本核实查阅,对竹叶青冈学名变更历史进行追溯并根据最新的《藻类、真菌、植物国际命名法规》(简称墨尔本法规)对各变更学名进行了评述。本研究结果支持Q.neglecta(Schott.)Koidz作为竹叶青冈正确的学名。但由于国内植物学名仍以中国植物志为主要依据,而中国植物志仍采用狭义栎属Quercus s.s.的概念,为避免造成更多学名混乱,竹叶青冈的学名可沿用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中学名Cyclobalanopsis neglecta,但中文版所采用C.bambusifolia为错误学名,应该弃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滇南青冈(Quercus austroglauca Y. T. Chang)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运用Geneious、CodonW等软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滇南青冈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60 913 bp,编码133个基因。从中筛选出的52条蛋白编码序列第3位碱基的平均GC含量为29.14%,说明其密码子偏爱以A或U结尾,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分析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有效密码子数(ENC)均大于35,表明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以及PR2-plot分析结果均表明,影响滇南青冈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导因素是自然选择。通过筛选确定,其最优密码子共有13个。多重分析结果显示,变异多在非编码区域,编码区ycf1 基因的变异程度较大。IR边界分析显示滇南青冈存在ycf1 假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滇南青冈与多脉青冈(Q. hypargyrea (Seemen) C. C. Huang et Y. T. Chang)等栎属植物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栎属青冈亚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地位长期存在着争议,部分种的种间关系不明确。为揭示宁冈青冈(Quercus ningangensis)、曼青冈(Q.oxyodon)、毛曼青冈(Q.gambleana)、竹叶青冈(Q.neglecta)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该研究选择以上4种栎属青冈亚属植物的成熟叶片进行二代测序,对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类群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1)宁冈青冈、曼青冈、毛曼青冈、竹叶青冈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长度分别为160 906、160 883、160 832、160 784 bp,均编码133个基因,包括8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2)4种栎属青冈亚属植物偏好以A/T结尾的密码子,质体基因组变异区域主要存在于非编码序列。(3)通过IR边界分析得出,4种栎属青冈亚属植物存在ycf1假基因且在IRb/SSC区域发生扩张。(4)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在壳斗科中,水青冈属(Fagus)和轮叶三棱栎属(Trigonobalanus)较早分化出来,栎亚属(subg.Quercus)未形成一个单系群,叶绿体基因组建树结...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冈属花粉形态及其与栎属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研究结果表明,青冈属Cyclobalanopsis与常绿栎类花粉形态特征基本上是一致的, 如花粉的形状和大小,萌发孔的类型以及外壁的结构均很相似。作者支持将青冈属归入栎属, 作为属下等级,即青冈亚属(Subg.Cyclobalanopsis)的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9.
八角属植物的分类学订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对18个国家和地区120个标本馆收藏的万余份八角属植物标本的研究,提出3个新组合,对13个种、6个亚种、3个变种和2个变型作了归并,确认全世界现有八角属植物34种3亚种和1变种。 相似文献
10.
11.
The names Quercus ballota and Q. rotundifolia (Fagaceae), referring to taxa sometimes considered conspecific with the widely distributed Q. ilex, are discussed and typified. A specimen preserved at MPU is designated as the lectotype of Desfontaines's name Q. ballota. Lamarck's name Q. rotundifolia is neotypified using a specimen preserved at VAL, with several duplicates in other European herbaria. 相似文献
12.
指定了黄檀属Dalbergia黄檀D.hupeana Hance、滇黔黄檀D.yunnanensis Franch.、D.collettii Prain和多裂黄檀D.rimosa Roxb.四个名称的后选模式。分别将上海黄檀D.sacerdotum Prain、高原黄檀D.yunnanensis var.collettii(Prain)Thoth.和勐梭黄檀D.mengsuoensis Y.Y.Qian处理为黄檀D.hupeana、滇黔黄檀D.yunnanensis和多裂黄檀D.rimosa的异名。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发现于安徽淮南地区铗蠓属Forcipomyia Meigen,1818的新亚属,三囊亚属Trithicomyia subgen.nov.和2新种:淮南铗蠓Forcipomyia(Trithicomyia)huainanensis sp.nov.,纯洁铗蠓Forcipomyia(Euprojoannisia)amiantos sp.nov.,并因为发现具毛铗蠓和显赫铗蠓的拉丁学名的种名早先已被应用,为此分别将Forcipomyia ciliata Liu and Yu更名为F.cicuta Yu,Forcipomyia notata Yu and Liu更名为F.nobilis Yu。新种模式标本收藏于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M. C. COOPER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1982,75(4):327-390
Pria Stephens is redefined and distinguished from related genera. A key is provided to the 73 species recognized, including 47 described as new. Pria nigricans Grouvelle, P. ruficollis Grouvelle and P. vicina Grouvelle are newly placed in synonymy, whilst P. nitidior Grouvelle is transferred to the genus Microporellus Endrody-Younga. Lectotypes are designated for 25 nominal species and a neotype is designated for Pria deplanata Reitter.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仔细检查紫苞翠雀花Delphinium purpurascens W. T. Wang、 粘毛翠雀花D. viscosum Hook. f. &; Thoms. 和锡金翠雀花 D. conocentrum Chatterjee的模式,发现紫苞翠雀花和粘毛翠雀花在所有性状上都没有本质区别,二者的小苞片特征相同,干时均为蓝紫色,船状披针形,着生于花梗上部,通常对生。本文将这二种予以归并。锡金翠雀花的小苞片绿色,宽披针形,与花邻接,与粘毛翠雀花易于区别,故该种应是一个独立的种。本文恢复了其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重楼属的四个新异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小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minora S.F.Wang、长药隔重楼P.polyhylla Smith var.pseudothibetica H.Li处理为金线重楼P.delavayi Franch.的异名;将广东重楼P.polyphylla Smith var.kwantungensis(R.H.Miau)S.C.Chen&S.Y.Liang处理为多叶重楼P.polyphylla Smith的异名;将文县重楼P.wenxianensis Z.X.Peng&R.N.Zhao处理为黑籽重楼P.thibetica Franch.的异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