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筛选发现白术中能够作用于TLR4受体并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活性成分. 用硅胶为载体, 制备兔白细胞膜色谱固定相, 建立白细胞膜色谱模型; 以紫杉醇为模型分子, 筛选白术中作用于白细胞膜及膜受体(如TLR4)的活性成分, 通过置换实验确定活性成分可能的作用靶点; 用整体药理实验验证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 结果发现: 白术中白术内酯Ⅰ具有与紫杉醇类似的保留特性, 作用于白细胞膜及TLR4受体, 其较强的抗炎活性与拮抗TLR4受体有关. 所以, 本文所建立的白细胞膜色谱模型可以在体外模拟活性成分与白细胞膜及膜受体相互作用, 可用于特定靶标的作用成分和作用特性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2.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研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方法的便捷程度以及准确度直接影响药物研发的效率。 细胞膜色谱法是贺浪冲教授于 1996 年提出的一种基于生物色谱的方法,用于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筛选以及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研究近 20 年。 对细胞膜色谱法用于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从老瓜头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层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新白前酮(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华北白前醇(3)、β-谷甾醇(4);正丁醇层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5)、对羟基苯基酸(6);总生物碱中分离到1个化合物,鉴定为7-脱氧基娃儿藤碱(7)。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膜色谱模型上发现乙酸乙酯、正丁醇层在CMC固定相上无保留,二氯甲烷层有弱保留,总生物碱有强保留;化合物1有弱保留,化合物3、7有强保留,保留因子分别为1.5、23.0、20.0。本实验建立的CMC模型可正确反映活性部位、活性成分与细胞膜及膜受体的相互作用,初筛得到3个可能具有镇痛活性的痕量单体化合物,2个为非生物碱,1个为菲骈吲哚里希啶类生物碱,为老瓜头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组胺H1受体拮抗剂被用于治疗某些过敏性疾病,如鼻炎、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炎。本文采用无标记细胞整合药理学技术建立了组胺H1受体拮抗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应用基于共振波导光栅的动态质量重置分析方法检测了已知的激动剂和拮抗剂作用于A431细胞上内源性H1受体后所产生的特征信号,获取特征信号谱,建立组胺H1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进而应用此模型筛选了32个天然产物对组胺H1受体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无标记DMR分析适合于H1受体拮抗剂的高通量筛选;在筛选的32个化合物中,从亚贡中分离得到的内酯类化合物为活性较强的拮抗剂。上述结果表明,无标记DMR分析可能成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发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胞外钙信使     
胞外钙信使张骁宋纯鹏王天仕(河南大学生物系开封,475001)细胞信号传导是膜脂上受体结合信息分子后引起核内反应的整个过程。按照Sutherland(1972)建立的模型,环境刺激及其诱导产生的激素等胞外信使(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上,通过膜上受体、...  相似文献   

6.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和中枢系统环境间的一层生理保护屏障. 凡是作用于CNS 的药物,必须先通过BBB. 为了寻找能够进入CNS的药物,通过细胞培养时间优化 和跨膜电阻测定等,建立了ECV304/C6共培养通过BBB药物筛选模型. 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从传统中药淫羊藿的提取物中,筛选可能作用于CNS的活性成分,结合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筛选出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淫羊藿提取物中至少有13种成分能够穿越BBB模型,其中2种成分被确认为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为CNS药物开发的早期快速筛选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M1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受体)在改善学习和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高表达各M受体亚型的CHO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以期筛选获得新型M1受体选择性别构激动剂。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对已知具有M1受体选择性作用别构激动剂与M1受体的晶体结构进行对接,确定活性对接口袋,据此进行化合物库虚拟筛选;利用高表达各M受体亚型的CHO细胞,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检测。结果:虚拟筛选得到184个化合物,其中,体外实验显示化合物AJ-292和AG-205-6对M1受体有明显的激动效果,而对M3、M5受体则无影响。结论:综合利用虚拟筛选、结构分析以及特异性活性分析,筛选出具有M1受体高选择性激动作用的化合物AJ-292和AG-205-6,为设计开发新型的M1选择性别构激动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探讨细胞膜表面 6 7kD层粘连蛋白受体 (6 7kDlamininreceptor ,6 7LR)在肝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从肝癌细胞中提取RNA ,通过RT PCR扩增 6 7LR的前体——— 37kD层粘连蛋白受体前体(37kDlamininreceptorprecursor,37LRP)基因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myc His(- )A ,采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到HepG2肝癌细胞中 ,通过G4 1 8筛选和RT PCR、流式细胞术鉴定 ,获得了细胞膜表面 6 7LR高表达 (阳性率为 6 9.2 % )和低表达 (阳性率为 1 1 .7% )的细胞克隆 ,采用体外细胞侵袭实验测定不同细胞的侵袭能力 ,发现膜表面 6 7LR高表达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高于低表达及不表达细胞 ,说明 6 7LR在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蚯蚓中分离得到的能够抑制离体豚鼠心耳收缩的活性成分,经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表明,能够抑制~8H标记的心得舒与鸭红细胞膜制剂内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结合。在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测定中能抑制异丙基肾上腺素对酶的激活作用。为一种新的内源性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10.
膜周蛋白PICK1(protein interactingC-kinase-1)参与多种膜受体与膜上蛋白的运输并影响细胞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探索小胶质细胞PICK1与P2Y6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可改变P2Y6受体在细胞膜上的表达,以及对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脑内皮层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揭示,与PICK1敲除小鼠比较,野生小鼠皮层小胶质细胞内存在PICK1-P2Y6受体相互作用。生物素化、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蛋白质印迹实验证明,PICK1基因敲除小鼠的小胶质细胞膜表面P2Y6受体表达水平降低。荧光胶珠吞噬实验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ICK1基因敲除小鼠的小胶质细胞对UDP(刺激)引起的荧光胶珠吞噬作用减弱。蛋白质印迹实验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PICK1基因敲除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的Akt 308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使用Akt抑制剂API-2能有效抑制Akt 在小胶质细胞内的(磷酸化)激活及UDP刺激引起的吞噬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敲除PICK1能下调小胶质细胞膜上P2Y6受体的表达,并降低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且这一过程依赖Akt磷酸化修饰。总之,PICK1可促进P2Y6受体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是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重要调节子|敲除PICK1可下调P2Y6膜受体表达,并降低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这一结果可加深对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及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高胆固醇饲料喂养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As) 模型家兔通过静脉注射人血浆HDL 制剂, 观察HDL 对As家兔肝细胞膜LDL受体活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 摄取高胆固醇饲料的As 家兔, 其肝细胞膜LDL 受体 Kd 值虽无明显变化但Bmax 值显著减小( P< 0-01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注射HDL 制剂后, As 家兔肝细胞膜LDL受体Kd 值仍无明显改变, 但Bmax 值却显著回升( P< 0-01 , 与高脂组比较) . 表明人血浆HDL 具有增加As 家兔肝细胞膜LDL 受体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证实:乙酰胆碱(ACh)对神经元上的毒蕈碱(M)型受体具有多种作用。用神经细胞膜的多通道模型进行分析,发现M受体激动剂使细胞膜整流特性发生改变时,涉及到某些新发现的离子通道的作用。胆碱能M受体传递的功能似乎为阻滞某种对细胞兴奋活动起闸控作用的外向电流,使神经元处于兴奋性增高的去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GPR35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中的孤儿受体,它的很多生物学功能还不是很清楚.寻找发现GPR35受体的配体对于GPR35受体的生物学及药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无标记细胞靶点药理学筛选技术,系统研究了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GPR35受体的激动活性,新发现了草质素和异补骨脂二氢黄酮具有GPR35受体激动活性,其中草质素EC50=(1.452±0.093)μmol/L,是最具药物开发潜力的一个GPR35受体激动剂.  相似文献   

14.
N42—A神经生长因子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缺乏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营养支持是Alzheimer′s等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NGF和/或NGF受体的过度表达则与一些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因果关系。采用^125I-NGF受体特异结合实验作为NGF受体活性物质筛选实验模型从中药牛膝中筛选出了能强烈地抑制^125I-NGF受体结合的活性成分N42-A(IC50=6.18±3.43,n=4);细胞培养实验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是造血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一员。它由一个80kD的配基结合链(IL-6R)和作为信号转导子的非配基结合链gp130组成,IL-6R既能以膜受体形式存在,也能以可溶性受体形式存在。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IL-6R)同样具有膜受体的功能。白介素6受体的表达及调节在某些白介素6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GLP-1受体是广泛分布于人体多个组织和器官中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它参与体内糖代谢的调控,是糖尿病领域的研究热点。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作用于胰岛,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胰岛B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作用于胃肠道,延缓胃排空和抑制糖脂吸收;作用于中枢神经细胞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对肾脏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大鼠给予GLP-1受体激动剂后尿排出量显著增加,尿液中钠离子浓度大幅度升高,此外,钾、碳酸氢等离子的排泄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同时,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均明显升高。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两个方面:GLP-1受体激动剂直接作用于肾脏GLP-1受体调节电解质的转运以及作用于肾脏脉管系统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本文将对此作用的研究现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BmK)是治疗癫痫的经典中药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BmK毒液中分离纯化的神经毒素被认为是作用于膜离子通道的主要活性成分。电压门控钠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 VGSCs)在癫痫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重要的癫痫药物靶点。BmK的长链毒素由60~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能特异性识别VGSCs,其中用于建立癫痫模型的α-样神经毒素与VGSC受体位点3结合,可诱发鼠类癫痫。而β或β-样神经毒素则与VGSC受体位点4结合,对癫痫模型有显著的抗惊厥作用。本综述旨在阐明BmK多肽作用于VGSCs的抗惊厥或惊厥作用,同时也为抗癫痫药物设计提供潜在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究非肽类小分子ML00253764对致肥胖MC4R突变体拯救的特异性及经其拯救后受体的内化动力学特性,构建了黑皮质素受体及其突变体稳定表达的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L00253764使MC4R缺陷型变受体N62S与P78L的膜表面表达分别提高了43%与34%,但对其他黑皮质素受体及其突变体几乎无影响,说明ML00253764的拯救效果具有MC4R受体特异性及突变受体特异性特征。内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证明经拯救的突变受体与野生型受体的内化特性相同,内化速率参数t1/2无显著性差异。内源性配体α-MSH及Ag RP对MC4R缺陷型受体膜表面表达无拯救性功效,进一步从侧面证明ML00253764的作用方式与二者不同,而突变受体被拯救是细胞膜渗透性药学伴侣分子特定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一15是一种最近被正式承认的新细胞因子,该因子cDNA结构和功能及分子结构已阐明,其生物学活性和空间构象与IL-2非常相似但又有差异,IL-15受体至少包括IL-2受体β和γ链亚单位,是否尚有其他未知成分参与IL-15受体的组成和其详细的信号传递途径以及其他未知生物学活性如何尚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苍耳子提取物抗类过敏作用及筛选出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测量小鼠脚掌肿胀和组织液渗出,检测小鼠血清中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浓度,检测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方法,观察苍耳子提取物拮抗C48/80诱发的类过敏反应的作用。建立高表达MrgX2/CMC筛选模型,从苍耳子的10种成分中筛选可作用于MrgX2受体的抗类过敏活性成分。结果:苍耳子提取物可减轻C48/80导致的小鼠脚掌肿胀和组织液渗出,降低小鼠血清中组胺、TNF-α、MCP-1和IL-8的含量,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P<0.05)。10种苍耳子成分中筛选出6种有保留成分,其中槲皮素和大黄素可显著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P<0.05)。结论:苍耳子提取物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致敏介质的释放,其成分中槲皮素和大黄素具有潜在的抗类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