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编号S8608)中,分离到一株线虫共生细菌,鉴定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并对其抑菌作用、敏感性试验和对线虫体外繁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以无菌的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24品系线虫与其自身携带的共生细菌菌株和与格氏线虫RS92品系的共生细菌菌株,以及以无菌的嗜菌异小杆线虫的H06品系线虫与其自身携带的共生细菌菌株和与大异小杆线虫HNA品系的共生细菌菌株建立单菌组合;测定了各组合感染期线虫的致病力、干重和体内主要生化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共生细菌除了对感染期线虫的致病力产生显著影响外,对线虫干重、蛋白质、氨基酸、糖原和脂肪酸等生化物质的含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存在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的一类细菌 ,属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兼性厌氧 ,包括致病杆菌属 (Xenorhabdus) [1] 和光杆状菌属 (Photorhabdus) [2 ] ,它们分别与斯氏线虫属 (Stein ernema)和异小杆线虫属 (Heterorhabditis)的线虫共生[3] 。在自然界 ,共生菌存在于 3龄侵染期线虫的肠道中[4 ] ,不能从土壤中分离获得 ,是昆虫病原线虫的主要致病因子。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直到 2 0世纪 5 0年代末期才被发现 ,其分类地位也经常发生变动 ,鉴定工作尽管几十年来陆陆续续时有报道 ,但并不十分深入和系统。近年来 ,…  相似文献   

4.
初生型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及嗜线虫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细菌分别与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和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昆虫病原线虫互惠共生.这类昆虫病原细菌在稳定生长期分别产生两种形态各异的胞内晶体蛋白.本文回顾了这类蛋白的研究历史和最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胞内晶体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同时讨论这种晶体蛋白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5.
广东格氏线虫中国品系(C85011)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采自我国广东省海陵岛的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steiner,1929)中国品系(CB5011)。经研究(C85041)与国外的格氏线虫(NC513,KG)品系可以杂交并产生正常后代,但与国外品系有以下区别:交合刺顶端腹面具槽形凹陷,而非钩状;在试管斜面培养(C85011),它的三龄感染期幼虫除分散爬满管壁外,还在培养基斜面的顶端结成立体团块,而国外的品系不结成立体团块;(C85011)的酯酶凝胶电泳酶带与国外格氏线虫的主要酶带位置相同,但当加样量增加到40微升以上,(C85011)除具三条主带外,还比国外的格氏线虫多3—4条弱带。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松材线虫伴生菌中筛选出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菌株,初步鉴定后,对其相应的纤维素酶基因尝试克隆.[方法]首先从河南南阳松材线虫病疫区采集到的木材样本中,分离获得松材线虫.采用刚果红平板初筛法,从松材线虫伴生菌中获得具有分泌较高活性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基于该菌株的形态学、生理学及16 s rDNA序列特征等对高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设计兼并引物,从高活性菌株中克隆该菌株的纤维素酶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7株具有分泌较高活性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其中编号为C8的菌株酶活最高.经鉴定该菌株归为肠杆菌属,命名为Enterobacter sp.C8.进一步从C8菌株中成功克隆出该菌株的一个全长1104 bp的纤维素酶基因(GenBank JQ845065),在NCBI比对后发现该基因分别与产气肠杆菌( Enterobacter aerogenes) KCTC 2190的纤维素合成酶亚单位BcsC的核苷酸序列有97%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有92%的同源性 ;与克雷白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endo-1,4-D-glucanase基因有82%的同源性,与不可培养的细菌内切纤维素酶基因有82%的同源性.[结论]本文首次从松材线虫伴生菌中筛选到了一株简单的产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并从中克隆出了一个新型纤维素酶基因,为下一步进行新能源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是寄生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的一种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属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1]。它包含两个属———嗜线虫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和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它们分别与斯氏线虫(Steinernema)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共生。这两种线虫由于杀虫能力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昆虫病原线虫。它们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概括为:共生菌存在于线虫的肠道内,线虫携带共生菌进入寄主昆虫体内,并将共生菌释放到昆虫的血腔中;共生菌在昆…  相似文献   

8.
昆虫病原斯氏和异小杆线虫与共生细菌的共生关系是这类线虫作为害虫生物防治因子的基础。从线虫共生细菌的信息、营养、抗菌和病原作用,以及线虫对共生细菌的保护和媒介作用综述昆虫病原线虫与其共生细菌的共生关系;描述这一共生关系的影响因子;同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的代谢产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寄生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 ,二者互惠共生。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属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包含两个属———嗜线虫致病杆菌属 (Xenorhabdus)和发光杆菌属 (Photorhabdus)。其中嗜线虫致病杆菌与斯氏线虫 (Steinernema)共生 ,发光杆菌与异小杆线虫 (Heterorhaditis)共生。近几年 ,随着对共生菌研究的逐渐深入 ,发现共生菌能产生许多有应用潜力的代谢产物 ,如杀虫蛋白、抑菌物质、抗癌物质、胞外酶、胞内晶体蛋白、色素及荧光素等。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细菌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杀虫剂,斯氏属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建立快速准确的分类鉴定方法,对研究开发这类细菌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PCR扩增测序了本室保藏的26株,含20种已定名致病杆菌属细菌的一段845 bp的23S rDNA序列,构建了基于这段序列的致病杆菌属系统树并与基于几乎全长16S rDNA序列的相应系统树进行比较,分析了两者作为致病杆菌属细菌分类鉴定分子标记的优缺点。【结果】结果表明,与全长16S rDNA序列相比,所选择的23S rDNA序列片段所含可变位点、简约信息位点比例更高,遗传距离数值跨度大。【结论】上述结果显示该序列片段可用于致病杆菌属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特别适用于对野外资源调查中采集到的大量菌株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1.
1991年我们从黑龙江省同江市三村乡的水稻根际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光合细菌N9281(Photosynthetic bacteria N9281)。对光合细菌N9281的细菌学鉴定,我们主要按照[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类组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1978)一书及伯捷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及第九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为光合细菌N9281菌株  相似文献   

12.
植物寄生线虫对全世界的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破坏并且难以防治,迫切需要开发高效并对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治策略.本研究从海南中南部的尖峰岭、五指山、大里山、鹦哥岭热带雨林共采集1613份土壤样品,筛选分离出芽孢杆菌4399份,鉴定出Bt分离株224株,Bt菌株的分离率为5.09%.以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作为生物测定的靶标,筛选鉴定6株Bt菌株芽孢期蛋白对秀丽隐杆线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本研究在国内是首次对海南岛热带雨林杀线虫细菌资源进行调查,获得的杀线虫Bt菌株将来有可能进一步应用于植物线虫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3.
昆虫病原斯氏和导小杆线虫作为生物防治因子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得到了商品化的发展.自50年代,特别是7O年代末,我国从原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引进了大批昆虫病原斯氏和异小杆线虫.同时也从土壤或自然寄主中分离出许多本国线虫种或品系,并对此类线虫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昆虫病原线虫的种类调查和鉴定、田间大面积应用、安全性、共生细菌、大量繁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将综述这些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4.
林峰  赵博光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476-2478
1.引言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日本、中国、韩国和北美、尼日利亚和葡萄牙等国家蔓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其中以日本和中国受害最重.一直认为松材线虫是引起该病的唯一病原,但近十几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菌在致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相继从病木和松材线虫体上分离到能对黑松苗有致萎活性的细菌.赵博光等首次根据实验提出松材线虫病是线虫和细菌共同侵染引起的复合侵染病害的假说,并在以后的试验中得到了验证.关于松材线虫对其细菌繁殖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本试验采用从感病松树上分离并鉴定了的细菌菌株中选取假单胞属7株、其它属的细菌菌株3株,  相似文献   

15.
拟双角斯氏线虫共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东北地区采集的拟双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肠道内分离到1株具有较强生物活性功能的致病杆菌菌株CB43。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CB43菌株与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的基本特性相似;对寄主线虫的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代谢物对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符合线虫共生菌的基本特性和功能。16S rRNA序列及根据16S rR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CB43菌株与Xenorhabdus budapestensis序列同源性最高,形成一个类群。但CB43菌株不能产生吲哚,在麦芽糖、海藻糖、D-葡萄糖酸和乙酸利用等生化特征与X.budapestensis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菌株的生态差异造成的。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CB43菌株属于Xenorhabdus budapesten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有关Microbacterium maritypicum在植物线虫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少,探究菌株M. maritypicum Sneb159的杀线虫活性,明确菌株发酵液中具有杀线虫活性的物质,为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检测了菌株Sneb159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的触杀活性;并以触杀活性为追踪,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菌株Sneb159发酵滤液中的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对纯化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菌株Sneb159具有杀线虫活性,在24 h和48 h处理组中线虫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菌株Sneb159发酵滤液中分离得到杀线虫活性物质A6,经结构鉴定确定该物质为苯乙酰胺。【结论】首次发现M. maritypicum对大豆胞囊线虫的触杀作用,并且明确活性物质为苯乙酰胺。结果表明菌株M. maritypicum Sneb159和苯乙酰胺在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游娟  黄建林  曹莉  韩日畴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0):1407-1417
【目的】初生型Photorhabdus luminescens细菌产生两种胞内晶体蛋白CipA和CipB,为其共生的昆虫病原异小杆线虫提供营养。探索非共生的斯氏线虫对Cip蛋白的营养利用情况。【方法】在已构建重组Cip蛋白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基础上,建立重组菌细胞与无菌斯氏SY-5线虫共培养系统,检测线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Cip蛋白对目标线虫生长有显著支持作用:发育为成虫的比例达到65%-82%,雌虫的怀卵率为80%-95%,平均怀卵量为30-50粒,并显著降低各虫态的死亡率。【结论】Cip蛋白不仅为共生的异小杆线虫提供营养,亦能为斯氏线虫所利用。  相似文献   

18.
《环境昆虫学报》2014,(6):905-911
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细菌与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s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关系是这类生物杀虫剂产业化生产和田间应用的基础。本文采用Tn5转座方法构建了共生细菌P. luminescens LN2突变体库;从中筛选出一个对其共生线虫H. indica LN2的生长繁殖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突变菌株(LN2-M2716);测定了该突变菌株的菌落特征、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及非特异共生线虫H. bacteriophora H06的毒性、对线虫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LN2-M2716菌株在菌落形态、色素分泌、过氧化氢酶反应、荧光、食物信息作用以及对大蜡螟毒力等方面与野生型菌株差异不明显;但对非特异共生线虫H. bacteriophora H06的毒性及对特异共生线虫H. indica LN2生长繁殖的促进作用方面均明显高于野生型菌株。论文结果为构建支持线虫高产的菌株提供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丘雪红  曹莉  韩日畴 《昆虫知识》2010,47(5):824-833
嗜线虫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和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细菌隶属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对多种害虫致病能力强,分别与斯氏属Steinernema和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s昆虫病原线虫互惠共生。该两属共生细菌既存在对昆虫寄主的病原性,又存在与线虫寄主的共生性。共生细菌与其线虫寄主的共生性主要表现以下4方面:(1)细菌产生食物信号诱导滞育不取食的感染期线虫恢复;(2)细菌为线虫生长与繁殖提供营养;(3)细菌能于感染期线虫的肠道定殖与生长;(4)细菌产生杀线虫毒素杀死非共生线虫。本文综述了共生菌以上4方面的共生性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具杀线虫活性植物内生细菌的筛选和活性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植物寄生线虫是危害植物的重要病原物,为了筛选到能在植物体内稳定定殖并且对植物寄生线虫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植物内生细菌生防菌。【方法】以松材线虫为靶标,用直接触杀法进行筛选。对高活性菌株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发酵条件,测定发酵液杀线虫活性的稳定性,并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6种植物中分离筛选出13株对松材线虫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植物内生细菌菌株,这些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松材线虫处理24h杀线虫率均达到了100%;其中BCM2、SZ5、CCM7和DP1这4个菌株的杀线虫活性较高,发酵上清液稀释3倍处理24h杀线虫率均达到95%以上,DP1和SZ5菌株达到了100%;并发现部分菌株发酵液能使线虫虫体发生渗漏或消解。发酵条件优化后能使发酵液杀线虫效果提高4倍。4株高活性菌株产生的杀线虫物质均对蛋白酶稳定、耐热不耐酸碱且长时间保藏活性不下降。经过鉴定DP1和CCM7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CM2和SZ5是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结论】经济作物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能产生杀线虫活性物质的内生细菌,其中一些细菌产生的杀线虫物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认为杀线虫活性的植物内生细菌具有很大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