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卢静等人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对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1亿年前)一新的基干肉鳍鱼类短耳褶纹鱼(Ptyctolepis brachynotus gen.et sp.nov.)的脑颅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取其中复杂而出乎意料的形态特征信息,显示斑鳞鱼类(斑鳞鱼、无孔鱼和鬼鱼)可能比过去所认为的更加原始,非常接近辐鳍鱼类和肉鳍鱼类共同的祖先。新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推进了学界对最早期硬骨鱼类  相似文献   

2.
<正>海马有个怪亲戚,身材苗条无人比;肚子饿了有妙计,大嘴一张吓死你。看见没,图中的这根"小细棍"就是今天的主角,它叫喇叭鱼。玲珑可爱的海马怎么能和这家伙扯上亲戚关系呢?请你仔细瞅瞅,有没有发现它的头部看起来和海马有些像?不过它和海马的共同点也仅限于此了。  相似文献   

3.
文昌鱼—研究脊柱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动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长久以来,文昌鱼一直被认为和生活在约5亿年前的脊椎动物的直接祖先相似。由于文昌鱼在进化上的重要性,它在动物学研究史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近100多年来,文昌鱼作为研究对象曾数次受到动物学界青睐或冷落,大约10年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文昌鱼研究,又激发了动物学家对文昌鱼的研究兴趣,又一次出现在文昌鱼研究的高潮,并且一直持续至今,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文昌鱼样生物可能是环节动物样动物和最早的脊椎动物之间的进化中间体,因此,文昌鱼在动物学研究史上好像绕了个大圈又回到了原处,在被忽视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占据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研究中心舞台的位置,成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动物。  相似文献   

4.
为区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及其杂交种,前期研究构建了一个YY超雄黄颡鱼的BAC文库并筛选到了一个包含性别连锁标记Pf62-Y的BAC克隆。研究对该BAC克隆进行测序并鉴定到了一个新基因Inad-like,而且Inad-like的外显子序列在X和Y染色体上基本一致。通过黄颡鱼Inad-like的外显子序列及序列的保守性我们设计引物在瓦氏黄颡鱼中扩增获得了其部分内含子序列。通过内含子序列比对,发现瓦氏黄颡鱼比黄颡鱼少了一个DNA片段。基于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显著遗传差异,设计了一对引物,该引物在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1908和1178 bp DNA片段,而且在杂交黄颡鱼中同时扩增出这两个DNA片段。总之,这个新的遗传标记提供了一种稳定、高效识别黄颡鱼及其与瓦氏黄颡鱼杂交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转基因鱼研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从诞生了首例转基因鱼以来,在后续30多年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全球范围的转基因鱼研究包括多种养殖鱼类,目标性状涉及快速生长、抗病抗逆和品质改良。现在已经初步建成转基因鱼育种技术体系和安全评估体系,为转基因鱼产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以转基因黄河鲤育种研究为主线,简要回顾了转基因鱼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对转基因鱼育种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对1978年4~5月太平洋中部热带水域和1984年4~7月东海外海黑潮流域调查期间采集到的底灯鱼属鱼类的仔稚鱼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共鉴定出了七星底灯鱼、耀眼底灯鱼、带底灯鱼、冰底灯鱼和巴拿马底灯鱼5种仔稚鱼,描述了其个体的发育形态,构建了种类的分类检索表.首次记录了巴拿马底灯鱼在我国东海外海的分布,以及冰底灯鱼在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1°10′N,171°30′W;水深5 465 m)的分布,填补了这两个种类在我国及其邻近海域分布记录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在遗传学及其他生命科学研究领域, 实验用鱼已成为一类应用越来越广的实验动物, 但是尚缺少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监管。在我国, 实验动物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和质量监督制度。实验用鱼遗传质量控制标准是实验用鱼质量控制的基础。为了规范实验用鱼的遗传质量, 避免实验用鱼种质退化、遗传漂移, 导致实验结果误差, 开展了本标准的研究。依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参考国内外实验用鱼遗传学相关的研究成果, 结合我国实验用鱼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 在全面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和广泛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以实验用斑马鱼和剑尾鱼遗传质量控制为规范对象, 研究制定了实验用鱼遗传质量控制标准, 供科研工作者参考、讨论。本标准对实验用斑马鱼和剑尾鱼的遗传分类及命名原则、实验用鱼的繁殖方法、近交系和封闭群的遗传质量监测进行了规范。新标准将为实验用鱼的使用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鱼匽)(鱼兆)鱼类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周边, 是一群适合于急流生活的(鱼兆)科鱼类. 在独龙江流域7个点共采集271号(鱼匽)(鱼兆)鱼类标本(隶属(鱼兆)属、(鱼匽)属和异齿(鱼匽)属), 结合各采集点数据绘制大鳍异齿(鱼匽)、藏(鱼匽)和扁头(鱼兆)的分布直方图, 结果显示, 藏(鱼匽)(E. labiatum)在流速较快的独龙江下游各采集点的种群数量较上游高, 更适应急流生境. 同时研究了这3种(鱼匽)(鱼兆)鱼类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参数b(W=aLb)的范围在2.8201和3.0131之间, 均为异速生长;藏(鱼匽)的生长类型最接近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遭遇野牦牛     
在遥远的青藏高原腹地,有一片神秘而充满原始气息的辽阔国土,这就是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地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整个地区是一片高亢而辽阔坦荡的高平原。其西部和西北部边缘地区分别延伸到西藏和新疆境内,总面积约9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气候严寒,空气稀薄,低压缺氧,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迄今为止仍为无人居住区。所以这里一直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因而便成了高原野生动物的乐园。 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独特的大型野生动物种群的集中分布区,并因此而为世界生物学界所瞩目。这里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0.
远去的小鲵     
正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树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诗中的蛙鸣不独有林蛙,还有小鲵的歌吟。小鲵,学名东北小鲵,别名小娃娃鱼。仅分布于中国的东三省和朝鲜、韩国,生活在山地丘陵潮湿的环境。作为两栖动物,每年有一段时间生活在河溪水塘中,并有鱼儿的鳃与鳍,所以称鱼;又由于身体生有四肢于陆地生活,且啼声如婴孩,又称小娃娃鱼儿。20世纪我就读村里小学,那年儿童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