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极低温环境为冷水鱼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也就成为冷水鱼类的理想家园。汗马拥有其他保护区很难同时见到的哲罗鱼、细鳞鱼、黑龙江茴鱼、江鳕、真(鱼岁)、洛氏(鱼岁)和杂色杜父鱼等众多冷水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雅罗鱼亚科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的系统发育,只有个别作者对其一、二个属稍有讨论。Howes(1978)将(鱼宗)鱼属Luciobrama等从雅罗鱼亚科分出,建立了赤梢鱼群(aspine group);陈湘粦等(1984)将须(鱼岁)属Tinca从雅罗鱼亚科分出,归入钯系,并建立须(鱼岁)亚科Tincinae,这一观点与Regan(1911)“须(鱼岁)与鲃关系较近”的看法相似。 本文全面考察了分布于中国的雅罗鱼亚科鱼类的骨骼学特征,对本亚科的系统发育、起源等进行了探讨。研究标本名录见附录1。  相似文献   

3.
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极低温环境为冷水鱼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也就成为冷水鱼类的理想家园.汗马拥有其他保护区很难同时见到的哲罗鱼、细鳞鱼、黑龙江茴鱼、江鳕、真(鱼岁)、洛氏(鱼岁)和杂色杜父鱼等众多冷水鱼类资源. "七星子"的身世 "七星子"是汗马较为常见的水生动物,学名七鳃鳗.因其头的两侧、眼的后方有7个分离的鳃孔而得名.这些鳃孔与眼睛排成一行,很像有8只眼睛,故又称八目鳗.七鳃鳗因为长着鱼形的身体并在水中游泳生活而常被归为鱼类,但在分类学上七鳃鳗隶属"圆口纲"而不属于"鱼纲",其形态构造与鱼纲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化石证明,七鳃鳗至少在3.6亿年前就已经存在,远超恐龙的历史.因此,它是研究脊索动物向脊椎动物演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鳜亚科鱼类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一)鳜类鱼在中国古文献中的记载 鳜音gui(集韵),亦音jue(广韵,集韵),今通读gui.亦名罽(ji)、石桂鱼、水豚、(鱼季)花鱼、鳌花鱼。鳜字最早见于公元2200年前的《山海经》,称“洛水多鰧鱼,状如鳜”及《尔雅·释鱼》“(鱼矞)(yu)(鱼夸)(bu)鳜(鱼帚)(zhou)”;但尔雅中的鳜郭璞注音厥(iue),指(鱼旁)鮍鱼类而言。以后记载甚多,如梁顾野王(公元519—581)《玉篇》称鳜“鱼,大口,细鳞,斑彩”。唐、宋各家本草内常有记述。明张自烈《正字通》称“鱼,扁  相似文献   

5.
一、鲥鱼Hilsa reevesii(Richardson)鲥鱼古代称为“(鱼互)”。据《正字通》记载,因初夏时才能见到,其他月份没有,因此叫鲥鱼。鲥鱼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和钱塘江。它是一种洄游性鱼类,每年春末夏初,生殖群体由海洋洄游到长  相似文献   

6.
杂色鲍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海产软体动物,肉味鲜美,可鲜食或制成鲍干,为海产“八珍”之一。鲍壳即中药“石决明”,是我国重要的南药,据《本草纲目》记载,具平肝明目之功效。 杂色鲍产于我国东海、南海一带,主要分布广东的南澳、靖海、南碣、遮浪、宝安、(石匈)州岛、徐闻、海南岛和福建的东山、平潭、漳浦、龙海、晋江、南日岛等地。  相似文献   

7.
粮食中杂色曲霉素含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色曲霉素是杂色曲毒、构巢曲霉等霉菌的代谢产物,其化学结构与黄曲霉毒素B_1相似,也是一种致癌物质。据报道,用含有100ppm(mg/Kg)杂色曲霉素的饲料喂大鼠,在鼠肝脏中所发生的变化与人的肝炎或肝癌近似。另有文献记载,在南非肝癌高发区食品中有杂色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知道,鲨鱼和鳐鱼这两种软骨鱼类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但近年来,在广西南宁的左江,发现一种“鳐鱼”,当地人称之为“左江(鱼甫)鱼”。经科学家鉴定,它是鲨鱼的近亲,鳐鱼的族弟。它的正式学名叫赤红(Dasyatis akajei),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鳐目、虹科、(鱼工)属,也是一种软骨鱼类,但却生活在左江的淡水中。为何(鱼工)属的鱼类都生活在海洋中,唯有赤(鱼工)却在淡水中生活呢?有些人曾提出:这种鱼是否和某些溯河性的海洋鱼类(如鲥鱼)一样,从南海溯珠江而上,来到了广西南宁的左江进行生殖洄游,继而残留下来。这种推理是  相似文献   

9.
“松江鲈鱼”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其他是黄河的鲤鱼,松花江的鲑鱼和兴凯湖的白鱼我国自古以来,一直在养殖着的,也有四大名鱼,叫“青鱼、鲩、鲢、鳙”),亦名“四鳃鲈”(因鳃盖上有四条鲜红的颜色).三国演义里,左慈对曹操道:“……天下鲈鱼只两鳃,惟松江鲈鱼有四鳃…….”南宋有一位诗  相似文献   

10.
一. 绪言我国池塘养鱼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饲养的种类有鱿(草鱼),青、鲢、鳙、鲤、鳊、鲮等,通常称为“家鱼”,而生长在池塘里的其它鱼类如刺鳅(Mastacembelus aeuleatus),黄鳝(Monopiterus albus),鳗鲡(Anguilla japonica),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白鲦(Hemiculter lauciscu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Elopichthys bambusa),鳑鲏(Rodeus sp.),纹石鲋(Acanthorhodeus sp.),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鲇(Parasilurus aso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斗鱼(Macropodus chinensis),鳜(Sinipercachuatsi),塘鳢(Zleotris potamophila),鰕虎(Gobius hadropterus)等叫做"野鱼"。这些野鱼中,有些种类是众所周知要吃“家鱼”的,特别在年幼时期;其余的种类,虽不吃“家鱼”但要夺取“家鱼”的食料。此外鱼池里还生长着不少对“家鱼”不利的水生生物如水蜈蚣(一种龙虱幼虫)、蚂磺、蝌蚪、青泥苔(几种星绿藻的俗称)、水网藻、鳋的幼虫和雄虫,鲺的卵块以及病原菌等。渔农在实际工作中早就体会到清除它们的重要性,所  相似文献   

11.
福寿鱼原是台湾省养殖的罗非鱼杂交种。1977年我们从香港引进,经过几年试养,现已在广东普遍推广,成为群众喜爱养殖的新品种。 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日本召开水产增殖会议上正式把罗非鱼推荐给世界各国作为养殖对象。我国也先后引进过几种罗非鱼。最早是五十年代从泰国和越南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我们叫它“非洲鲫鱼”或“越南鱼”,台湾省  相似文献   

12.
洞穴盲鱼     
不少人以为,山洞准是寒冷、潮湿、阴暗的地方,没有什么生命存在。事实上并非如此。近几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石灰岩洞穴中,相继发现了一种罕见的鱼。这种鱼身体较小,最长的不到十厘米,细条,粉红色,身体半透明,脊椎和内脏清晰可见。当地人把它叫作无眼鱼,正式的名字叫做盲鱼或洞穴盲鱼。当然,按盲鱼的形态差别,还能区分出不同的种或地理亚种。像我国云南的盲鱼与广西的盲鱼就不一样,前一种叫云南盲盘(鱼句),身体长形,前部略平扁;吻须两对位于口前;颌须一对位于口角;尾鳍圆形。后一种叫广西无眼平鳅,身体长形,前部高;吻须一对,颌须一对;尾鳍分叉。盲鱼在世界上的分布比较普遍,美洲、非洲和欧洲都有,但类似我国云、贵高原和四川、广西等地发现的盲鱼,除了伊朗曾有过报道外,其他国家还未有过这方面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嘉鱼在我国古书中记载很多。最早晋左思(公元265—289)在《蜀都赋》内即有“嘉鱼出于丙穴”句。唐杜甫(公元712—770)更有诗赞为“鱼知丙穴由来美”之句,丙穴鱼就是嘉鱼。但在现代鱼类学中,嘉鱼究竟应该是什么鱼?我国鱼类学家意见尚不一致。成庆泰教授早在1957年《学艺》杂志第9期称:“嘉鱼为虎嘉鱼(Hucho bleekeri Kimura),属鲑鱼科(Salmonidae)”。理由是据《本草纲目》卷44、鳞部嘉鱼条下引任昉(公元460—  相似文献   

14.
比目鱼     
(一)比目鱼的释名比目鱼的名称在中国古文献中记载很早,《诗经·尔雅》内就有“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曰鲽”的记载.因它们的两眼同位于头的一侧,古人乃猜测游动时一定是两条鱼合作,一尾鱼看左侧,另一尾鱼看右侧,是并肩而行的;故曰“不比不行”,因而得名比目鱼.古时我  相似文献   

15.
皮鳞鱼属(Rugogymnocypris)系岳佐和、黄宏金于1964年以采自西藏羊卓雍湖的皮鳞鱼Rugogymnocypris tibetanus为模式而建立的。所依据的主要特征是“全身被着排列不整齐、分布不均匀、较大、埋于皮下的鳞片”,并以其极相似于裸鲤属(Gymnocypris)而定的属名。 1962、1963和1965年我们在青海湖渔场先后收集到四尾具有类似皮鳞鱼鳞片的青海湖裸鲤标本(图1);1974年,在西藏班公湖采到一尾类似的高原裸裂尻鱼标本(图2)。访问当地渔工和群众,一致认为“皮鳞鱼”标本是极为罕见的。不由使人怀疑,“皮鳞鱼”所  相似文献   

16.
杂色曲霉素是致肝癌的霉菌毒素,能产生它的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构巢曲霉(A.nidulans)等是粮食上常见的霉菌。因此,对粮食中杂色曲霉素的测定对保健事业有重要意义。我们制备了杂色曲霉素标准品并研究了稻米中杂色曲霉素的测定方法。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 白(既鱼)豚,庆祝香港回归的吉祥物白(既鱼)豚,在水深浪阔的长江中生活着的一种体态娇美、秉性独特的水兽,属鲸目、齿鲸亚目、喙豚科。据记载:其“大腹;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它是世界现有的五种豚之一,是中国的国宝,被称为“水中熊猫”;是真正的活化石。它在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赤水河流域干流及支流的鱼类物种组成中未曾出现过尖头(鱼岁)(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和董氏须鳅(Barbatula toni)。但是,近年来在赤水河支流白沙河的鱼类资源调查中发现了这两个物种的分布,其来源及未来的生存可能性受到关注。本研究比较了尖头(鱼岁)赤水河野外种群与养殖种群形态上的差异;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尖头(鱼岁)和董氏须鳅的来源,并通过生态位模型分析了这两种鱼在赤水河流域的生态适应性。形态数据结果表明,尖头(鱼岁)在赤水河的野外种群与养殖种群的个体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养殖种群的体长、尾柄长、尾柄高3个形态数据均高于野外种群。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尖头(鱼岁)赤水河流域野外种群及养殖种群与辽宁杨运种群聚为一支,董氏须鳅则与来自内蒙古、辽宁和河北的种群聚为一支。生态位模型分析表明,赤水河支流白沙河具有尖头(鱼岁)的中度适生区,其适生性概率为0.620;而董氏须鳅在该区域的适生性概率较低,仅为0.025,这可能与该物种已有分布数据较少有关。采样中发现白沙河实际采样点的水温较低,与北方分布点的水温接近,推测该区域仍具备尖头(鱼岁)和董氏须鳅生存的条件。综上所述,赤水河流域的尖头(鱼岁)和董氏须鳅均为来自东北地区的外来种,且能适应赤水河的生态环境。这与现场访问结果一致,未来需要加强种群监测以防成为外来入侵种。  相似文献   

19.
尖嘴鱼属(Gomphosus)是一群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珊瑚礁海域鱼类,共有2种,以往在中国海域记录有1种杂色尖嘴鱼(G.varius)。我们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采自中国南海大陆坡的鱼类标本时,发现了该属的另一种雀尖嘴鱼(Gomphosus caeruleus Lacepède,1801),为中国新纪录种。本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体呈浅黄褐色(雌)或深黑色(雄);吻部特别延长呈管状;体长为体高的4.2倍,为头长的2.6倍;背鳍Ⅷ-13,臀鳍Ⅲ-11,胸鳍i(不分支)+14(分支);脊椎骨25;鳃盖条7;体被中大圆鳞;侧线完全,在背鳍条的后部下方急剧向下弯折,侧线有孔鳞片27;头部仅鳃盖上部有9枚呈三角状排列的小鳞;背鳍起点前方有鳞8行;背鳍第一至第三鳍棘间的鳍膜具1黑斑;尾鳍截形。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寄生桡足类中的鱼虱科(Caligidae),在过去的文献中,喻兆琦记载了两种,即长腹疮痂鱼虱(Lepeophtheirus longiventralis Yu,1932)和圆肚鱼虱(Caligus rotundigenitalis Yu,1933);作者于1940年曾在昆明鱼池中发见一种弧额鱼虱(Caligus fronsuganinus Shen),到目前,它还是世界上惟一的淡水鱼虱。除这三种以外,关于鱼虱科,在我国尚无其他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