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作对当归药材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茬口当归药材挥发油,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比较了不同茬口挥发油出油率及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正茬、迎茬、连作2a、连作3a栽培当归挥发油收率分别为0.95%、0.75%、0.70%、0.64%,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1.62%、49.04%、29.49%、59.58%,藁本内酯的异构化产物邻苯二甲酸酐和1,4-环己二烯1,2-二羧酐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21%和4 47%、3.81%和8.55%、6.48%和10.65%、1.04%和5.33%.因此,与正茬栽培相比,连作栽培当归中挥发油的收率及其中藁本内酯的相对含量均明显降低,但挥发油的组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张瑜  李欠  黄翔  冯彦梅  杨兰  邱黛玉 《广西植物》2021,41(7):1188-1195
为优化中药材当归中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同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该文以超声波辅助响应面优化当归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提取工艺,采用氢核磁共振定量方法同时测定当归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含量。优化工艺以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选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三个主要因素,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87%,液料比13.04 mL·g-1,提取时间30.14 min,验证试验结果与预测值一致。氢核磁共振定量方法以氘代二甲基亚砜为测试溶剂,吡嗪为内标物,其中吡嗪、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定量共振峰分别为δ 8.66 ppm、δ 6.37~6.35 ppm和δ 5.55~5.53 ppm。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标回收率良好,定量限和检测限较低,能够满足实际分析测试需要。综上所述,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条进行优化,实验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良好,适用于当归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同时提取; 氢核磁共振定量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专属性强,可用于当归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中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在相同提取方法和测定条件下,从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饮片中得到的挥发油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和Z-丁烯基酞内酯等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当归经过炮制后其所含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是显著的,表明根据临床应用目的不同对当归进行炮制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藁本内酯对H_2O_2诱导的B16黑素瘤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H_2O_2诱导B16黑素瘤细胞氧化损伤为模型,并以藁本内酯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测细胞活力,酶标仪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Ψm)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与H_2O_2诱导的B16黑素瘤细胞比较,应用藁本内酯(5、10、20μmol·L~(-1))处理的B16黑素瘤细胞活力和△Ψm明显提高,LDH漏出量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藁本内酯对H_2O_2诱导的B16黑素瘤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恢复线粒体功能、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藁本内酯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维生素E为阳性对照,探讨了藁本内酯对不同体系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5、20和80mmol/L的藁本内酯对亚油酸的自发氧化,VitC/Fe2+和NADPH诱导的线粒体氧化,组织匀浆的自发氧化和H2O2诱导氧化,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其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藁本内酯的体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其药理作用提供了实验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省地道药材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为材料,探讨当归品质的空间变异规律和气候特征。基于当归的5种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其品质变异规律,并结合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研究品质变异的主要气候成因。结果显示,根据当归5种化学成分总含量可分为甘肃-云南高含量区和四川-湖北低含量区,藁本内酯、阿魏酸、丁烯基苯酞是造成当归品质地理变异的3种主要化学成分。年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当归品质地理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且4-10月间的月平均气温与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呈强负相关,5-9月间的月平均气温与阿魏酸呈强负相关,说明花果期适当的低温、低湿有利于当归成分藁本内酯、阿魏酸、丁烯基苯酞的积累。研究结果解释了云南和甘肃低热量区当归品质相似的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PDA)法测定大鼠灌胃当归石油醚萃取物后藁本内酯的血药浓度。色谱条件:色谱柱BEH 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乙腈-水(0.03%三氟乙酸)(45∶55,v/v);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320 nm。并运用DAS 3.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研究当归石油醚萃取物中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较符合二室模型,主要的药动参数:高、中剂量组的Cmax分别为0.38±0.04、0.33±0.02(μg/mL);t1/2β分别为4.08±0.25、3.06±0.82(h),低剂量组含量过低,无法进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UPLC-PDA法能够较准确、灵敏的测定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经比较高、中剂量组的药动参数得知,该物质呈非剂量依赖型。  相似文献   

8.
菌株YM32139转化黄山药生产薯蓣皂苷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菌株YM32139采用固体转化方式对中药材黄山药的根状茎进行微生物转化研究。根据形态、培养特征将菌株YM32139鉴定为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采用硅胶色谱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到化合物I;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单体结构,确定化合物I为薯蓣皂苷元(diosgenin)。通过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微紫青霉(YM32139)将黄山药中原来有效成分主要转化为化合物I(薯蓣皂苷元),测定其在转化产物中的百分含量为20.85%;同时表明转化后化合物种类增多。  相似文献   

9.
筛选可转化抗肿瘤新药XC302的微生物菌种,并对转化产物和活性进行研究。利用保藏的植物内生真菌进行转化筛选,获得了一株具有转化XC302能力的真菌HCCB07927,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茵属于丝核茵属(Rh&octonia),该茵株可转化XC302生成两个转化产物LYBXYl、LY-BXY2。经MS.MS分析初步确定了两个化合物的结构。抗肿瘤活性测定表明,两个产物均对PANC一1细胞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高于对照品XC302。通过微生物转化技术,成功获得两个转化产物,其均对PANC.1细胞具有较高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茎叶中具有舒张血管活性的苯酞类成分。采用MCI、硅胶等进行成分分离。本文共分离出15个苯酞化合物,分别为当归内酯A(1)、茶芎内酯D(2)、环氧藁本内酯(3)、5-羟基-3-丁烯基苯酞(4)、洋川芎内酯B(5)、7-羟基-3-丁烯基苯酞(6)、Z-藁本内酯(7)、Z-6-羟基-7-甲氧基-藁本内酯(8)、川芎内酯B(9)、欧当归内酯A(10)、东当归内酯B(11)、(3 S,3a R)-3-羟乙基-3a,4,5,6-四氢苯酞(12)、(3 S,3a R,10 R)-(-)-10-羟基苯酞(13)、洋川芎内酯F(14)、新二聚藁本内酯(15)。其中,化合物1、2、8、12、13和15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所试化合物均对大鼠胸主动脉环有舒张作用,其中化合物1、10、15最高浓度(12μM)舒张率分别为65%、73%、93%(P<0.01),EC 50分别为8.8、8.2、6.2μM。化合物15(20μM)也能显著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构效分析发现,羟基取代位置对苯酞类成分血管舒张活性影响较大,另化合物1活性:消旋体>左旋体>右旋体。  相似文献   

11.
总枝状毛霉对去氢表雄酮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样中筛选到1株能转化甾体的菌株,经形态观察,鉴定为总枝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利用该菌株对去氢表雄酮进行生物转化研究,转化产物分离后,通过红外、质谱和二维核磁波谱分析,确定了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转化产物是7α-羟基去氢表雄酮和7β-羟基去氢表雄酮。  相似文献   

12.
对土木香根中两个主要倍半萜内酯-异土木香内酯(1)和土木香内酯(2)进行结构修饰,研究结构修饰产物的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活性,并进行构效关系的研究.经结构修饰得到4,15β-环氧异土木香内酯(1b)、5α,6α-环氧土木香内酯(2b)、13α-甲氧基甲基土木香内酯(2d)等11个化合物,其中产物2d未见有文献报道.产物1b、2b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强于母体化合物,其他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均弱于母体化合物.推断11,13-去氢内酯基团是该类倍半萜内酯体外抑制HepG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必需的活性基团,环氧基团的引入对化合物的抑制HepG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法生产γ-癸内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耶罗威亚酵母(Yarrowia sp.)转化蓖麻油生成γ-癸内酯的过程.根据菌株的生长特性,确定底物蓖麻油的最适加入时间;分批培养菌体转化,γ-癸内酯产量为2.4 g/L;采用转化液接种进行二次转化,γ-癸内酯产量可提高到4.0 g/L;考察了溶氧条件变化对γ-癸内酯积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朝鲜蓟(Cynarascolyrnus)叶中分离得到2个倍半萜内酯,其中一个是新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确定其结构为3β,8α,11α,13-四羟基-10(14)-愈创木烯-1α,4β,5α,6β氢-6α,12-内酯(1)。  相似文献   

15.
朗都当归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省中甸县朗都雪山产的朗都当归(Angelica sp.)的挥发油中,经GC/MS方法共检出了92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42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6.83%。其中,藁本内酯(ligustilide)(73.98%)和顺式-β-罗勒烯(cis-β-ocimene)(12.18%)是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此外,还从非挥发部分分离鉴定了木焦油酸(lignocer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和蔗糖(sucrose)。  相似文献   

16.
新雷公藤内酯四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 ilfordiiHook. f.)的叶和根中分离到一个新的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据其理化性质,UV、IR、MS、1H-NMR、13C-NMR、13C-NOE、2D-COSY、2D-NOESY 和选择性远程DEPT谱等光谱数据分析,并结合分子图形学和分子力学计算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命名为新雷公藤内酯四醇(neotriptetraolide). 该产物为首次从植物中分得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拟南芥的血红蛋白3(AtGLB 3)属于截短的血红蛋白。与拟南芥血红蛋白1相比,拟南芥血红蛋白3具有不同的起源、不同的生化特性和结构;但其功能还不清楚。蛋白质的定位与蛋白质的功能息息相关。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构建了拟南芥血红蛋白3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pUCGFP/AtGLB3。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重组载体转入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通过检测融合蛋白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分布来确定拟南芥血红蛋白3在细胞中的定位。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AtGLB3基因表达产物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18.
脂肪酶催化合成内酯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羟基脂肪酸形成的内酯是一类十分有经合物。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法相比,脂肪酶催化合物内酯具有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和产率高等特点,在脂肪酶催化合成内酯时,对羟基脂肪酸链长度,溶剂效应,脂肪酶选择和立体因素等对于内酯的产率以及内酯产物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调查桃儿七根茎内生放线菌对鬼臼毒素的微生物转化,以期获得一些鬼臼毒素的结构类似物或衍生物。利用表面消毒法分离内生放线菌;采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筛选转化鬼臼毒素的内生放线菌;利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HPLC分离纯化生物转化产物;应用波谱技术解析转化产物的化学结构;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内生放线菌进行初步鉴定。从桃儿七根茎中分离出20株内生放线菌,经筛选发现其中1株放线菌能转化鬼臼毒素,其产物为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初步鉴定该内生放线菌为Streptomyces sp.。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能对鬼臼毒素进行去甲基和异构化修饰,推测其可能具有O-去甲基化酶和异构化酶。  相似文献   

20.
海拔高度对当归产量和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关山高、中、低山当归的生长、早期抽苔、产量和挥发油含量及其主要成分进行了研究。证明了海拔高度对当归的成活率、抽苔率影响不大。低山产量比高山产量高,增产率达8.2—46.9%。挥发油的含量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尤其主要成分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