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对游泳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运动疲劳模型,选用雄性昆明小鼠3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n=10):正常组、游泳模型组、游泳+SI干预组(SI组)。正常组及模型组小鼠以AIN-93M合成饲料饲养,SI组在AIN-93M合成饲料中添加相应剂量的SI (4 g/kg)。饲养2周后,模型组和SI组小鼠负重2%游泳1 h后处死,测定其血乳酸(Lac)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肌酸激酶(CK)、ATP酶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SI组血清中Lac含量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肌肉和SI组血中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血清、肝脏和肌肉中SDH和CK活性明显升高,SI组血清和肌肉中SDH和CK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SI组小鼠游泳后,血清Lac含量明显下降(P<0.05),LDH、SDH、CK酶活性较模型组都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对游泳小鼠能量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结构及其活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笔者从自然界中大豆异黄酮的分布与结构以及生物体中大豆异黄酮的代谢与生理功能等方面对大豆异黄酮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 ,并针对大豆中异黄酮含量低、活性组分少和有效组分吸收利用差等问题指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光照对大豆幼苗组织中异黄酮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不同光照处理的大豆(Glycinemax(L.)Merri.)幼苗不同组织的异黄酮类含量。子叶中最高,叶片和根部相对较少。子叶的异黄酮以大豆甙和染料木甙及其丙二酰基结合体为主,且在光照条件下,异黄酮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相反,黑暗中的异黄酮含量随苗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子叶由黑暗转为光照处理以后,异黄酮含量同样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叶片和根部异黄酮含量和种类也因光照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光照条件下,叶片中以染料木甙及其丙二酰结合体和黄酮芦丁为主,且随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黑暗中的黄化叶片,则以大豆甙和丙二酰结合体为主,但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在幼苗根部,黑暗条件下几乎检测不出异黄酮的存在;光照条件下,则可检测到5种异黄酮,其中以大豆甙元及其衍生物占主要部分。实验证实了光照对大豆异黄酮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小鼠淋巴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和辐射补充0.5%SI组,喂养2周后,4.0Gy照射。照射后24 h处死小鼠,取血、胸腺和脾脏分离淋巴细胞,进行血淋巴细胞计数、观察DNA损伤情况;培养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检测3H-dT掺入量,观察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计算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结果辐射使小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胸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脾脏淋巴细胞转化指数降低、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增加,这些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补充SI可降低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数的减少幅度,降低胸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脾脏淋巴细胞转化指数下降幅度,减少辐射对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其中SI对胸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对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的防护作用与辐射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对小鼠的血、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I)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功能的影响。雄性昆明小鼠照射前补充SI,经4Gyγ射线照射,观察补充SI对电离辐射损伤小鼠内源性脾结节(CFU-S)数、骨髓细胞粒、巨噬系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数、骨髓细胞DNA含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SI提高了辐射损伤小鼠CFU-S数,增加了骨髓有核细胞CFU-GM数,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对骨髓细胞DNA含量也有一定的增加趋势。表明SI可以提高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减轻辐射对骨髓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害,SI对辐射小鼠的造血系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乳清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井乐刚  张永忠 《植物研究》2006,26(5):629-632
建立了大豆乳清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Nova-Pak C18(3.9×150 mm,4 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30:70(v/v)为流动相分析染料木苷和黄豆苷;流速为0.7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0 nm。试验结果表明,大豆乳清提取物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为72.5%,其组成以染料木苷和黄豆苷为主,二者比例接近1∶1,苷元型大豆异黄酮未检出。染料木苷和黄豆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和98.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7%(n=5)和0.8%(n=5)。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豆乳清中提取出大豆异黄酮,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滤纸片法对3种浓度(0.3、0.6、0.9mg/mL)的大豆异黄酮提取液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随着大豆异黄酮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也增强。3种浓度的大豆异黄酮溶液对黑曲霉都没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豆异黄酮对电离辐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和辐射补充0.5%大豆异黄酮组,喂养两周后,4.0Gy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两周杀死小鼠取外周血、胸腺和脾脏,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辐射使小鼠外周血CD3、CD4和CD8百分比降低,并且CD8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使胸腺和脾脏的CD3和CD4百分比升高、CD8百分比降低,其中CD4的升高显著(P<0.05)。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使外周血、胸腺和脾脏CD3以及血CD4比例升高,但对辐射引起的CD8变化无明显作用。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对辐射小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起到辐射防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发酵对豆芽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及组分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波长260 nm,测定豆芽汁中金省异黄素、大豆黄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发酵处理后,豆浆中总大豆异黄酮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大豆异黄酮甙元的浓度较未经过发酵处理的豆浆组明显增加(P<0.05);而大豆异黄酮糖甙的浓度却明显降低(P<0.05).结论豆浆中的大豆异黄酮糖甙在双歧杆菌的β葡萄糖苷酶作用下水解为异黄酮甙元,异常酮甙元的浓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免疫器官脾脏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补充0.5%大豆异黄酮组,喂养两周后,4.0Gy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12、24h和一周、两周杀死部分小鼠取脾脏,测定小鼠的脾脏指数、脾脏细胞周期、细胞增殖指数及细胞凋亡率等指标。结果:辐射使小鼠脾脏明显萎缩。脾脏细胞凋亡率和G0-C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脾脏细胞S期的百分比及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使上述指标更接近正常组水平,使脾脏细胞G0-C1期百分比较辐射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脾脏细胞的C2-M期百分比和细胞增殖指数较辐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对脾脏起到辐射防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品种东农42及其两个矮秆突变体(HK8和HK11)为原料,采用Luminol-K3Fe(CN)6化学发光体系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对茎、叶和种子中的异黄酮进行检测,同时与HPLC检测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简便快速地检测异黄酮含量,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9%~2.30%,回收率为95.5%~104.5%。该实验准确地检测出三种大豆材料中异黄酮含量; 异黄酮含量与株高成正比; 种子的异黄酮含量比茎、叶的均高  相似文献   

12.
丹贝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组分与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HPLC方法检测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发酵食品-丹贝的发酵过程中异黄酮各组分含量变化。在发酵的最初24h内,大部分异黄酮由糖甙转化成甙元,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转化率逐渐降低,发酵终产物中异黄酮主要以大豆甙元和染料木素形式存在,发酵64h的丹贝中总异黄酮摩尔含量比未发酵的大豆高51.25%。  相似文献   

13.
信号传导拮抗物对大豆细胞植保素和异黄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酸酶的抑制剂花萼海绵诱癌素A、芫菁素和冈田酸都能诱导大豆植保素(大豆素)的积累。相反,激酶的抑制剂K252a几乎完全阻止它们诱导大豆素的合成。与磷酸酶抑制剂相比较,酵母细胞壁激发子(YE)有利于诱导黄苷元、染料木苷等异黄酮中间体的积累,而磷酸酶的抑制剂有利于大豆素的合成。YE和芫菁素还呈现出协同诱导大豆素积累的效果。通过磷脂酶A2的抑制剂与阻止线粒体ATP合酶活性的化合物的分别处理,发现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是参与调控大豆植保素合成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植保素的合成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耐旱性的2个大豆品种(高耐旱JP-6、低耐旱JP-16)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时间持续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和根系中异黄酮的积累变化及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大豆根部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叶部,而异黄酮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则在叶片中更高,耐旱品种JP-6根部的异黄酮积累量更大.随着干旱胁迫持续时间的增加,不同耐旱品种的异黄酮合成与积累变化规律存在显著差异:强耐旱品种JP-6的根和叶中,异黄酮积累量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而弱耐旱品种JP-16则相反,异黄酮积累量在不同部位中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除JP-6叶中C4H4CLIFS2等异黄酮合成上游基因外,其他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均随着干旱胁迫持续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大豆叶片是异黄酮的主要合成部位,大豆根部也存在少量的异黄酮合成.弱耐旱大豆根部的异黄酮合成和最终积累量均较低,强耐旱品种则较高.根部异黄酮积累量高的大豆品种,其耐旱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山药类药材对动物降血糖和降血脂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山药类药材对动物降血糖和降血脂的作用杭悦宇(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210014)pharmacologicalexperimentsonlowingthebloodsugarandbloodlipidslevelofRhiz...  相似文献   

16.
大豆异黄酮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大豆和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含量丰富。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在预防癌症、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和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大豆异黄酮的研究,不仅为功能性大豆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人们合理的膳食提供参考。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大豆异黄酮生理保健机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彭游  邓泽元  叶志刚  喻国贞 《广西植物》2011,31(2):266-269,238
考察大豆异黄酮的微波光波组合无溶剂提取方法,发现微波光波提取干法仅用9.4%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能量传递介质,功率800 W(微波55%与光波45%)加热6 min后,乙醇萃取得总黄酮.大豆苷元的提取率为0.14%,与相应的常规提取法接近,该法有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利用高倍荧光显微镜FM...  相似文献   

18.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异黄酮的积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个大豆品种种子中的异黄酮含量随着种子的发育进程而逐渐提高,尤其在种子成熟的最后1周内,异黄酮含量迅速增加,且与发育天数是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种子积累的不同异黄酮组分中,以雨二酰基结合体的含量最多,达总量的65%左右,而游离态积累的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的作用及其肠道微生态的变化。 方法 从60只SPF级SD雌性大鼠中随机挑选50只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余下10只为假手术组。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大豆异黄酮高、中、低剂量组(320 mg/kg、160 mg/kg、80 mg/kg的大豆异黄酮)、阿仑膦酸钠组(1 mg/kg阿仑膦酸钠),每日1次,治疗10周。比较治疗前后大鼠骨密度、血清1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和肠道微生物变化。 结果 治疗后,模型组大鼠骨密度、血清P1NP、BALP、BGP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P结论 大豆异黄酮可提高骨密度,提高血清骨形成指标水平,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还可改善大鼠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20.
本文筛选了6种不同性能的吸附树脂,对比了这些树脂对大豆异黄酮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以大豆胚为原料,用乙醇提取,经选择性吸附树脂——ADS-21树脂吸附,再用70%的乙醇洗脱,可以得到含量达45%以上的大豆异黄酮提取物,表明ADS-21树脂对大豆异黄酮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