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青枣核果木枝叶经溶剂提取法与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得到石油醚部位脂溶性成分A和B,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及分析。从提取物A中鉴定了16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角鲨烯(72.51%)、三十三烷(3.08%)、二十四烷(2.06%)。从提取物B中鉴定了16种成分,主要为:角鲨烯(47.82%)、棕榈酸乙酯(11.69%)、硬脂酸乙酯(5.43%)、木焦油酸乙酯(3.17%)、棕榈酸甲酯(3.14%)。本研究首次对青枣核果枝叶石油醚段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表明青枣核果木枝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角鲨烯。  相似文献   

2.
肉苁蓉脂溶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法分析了肉苁蓉的脂溶性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通过柱色谱将脂溶性提取物分为三部分: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共73种化合物得到鉴定,总鉴定比例为97.22%,并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本实验使肉苁蓉脂溶性成分得到全面分析,并发现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 Linn.)和白花地胆草(Elephantopustomentosus Linn.)的脂溶性成分,经GC-MS分析,从地胆草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3.72%;从白花地胆草中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82.08%。地胆草和白花地胆草在萜类成分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试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地胆草与白花地胆草的脂溶性成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活性,且白花地胆草的抑菌活性强于地胆草。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压竹的不同溶剂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方法.分别用石油醚、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浸泡萃取玉竹,然后将萃取液于25℃、0.015 MPa下减压蒸馏浓缩,并对石油醚和正己烷的浓缩提取物进行了GC-MS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石油醚提取物中含有11种芳香族化合物和13种其它组分,它们占总出峰面积的81.33%,其中,甲苯和1,2-二甲苯为主要成分,含量分别达到了9.38%和13.38%.正己烷提取物中含有37.03%的柠檬油精(D-limonene),而石油醚提取物中未发现此柠檬油精(D-limonene),在正己烷提取物中确认了19种化合物,它们占总出峰面积的95.99%.乙酸乙酯不适合直接做浸泡萃取玉竹精油的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5.
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垂序商陆根不同提取物的脂溶性化学成分。色谱柱为:DB-5毛细管柱,载气为氦气(1mL/min),柱温初始温度50℃,先以2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70℃,再以2℃/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10℃;质谱用EI离子源。鉴定了8种相对百分含量大于0.5%的化学成分,其中的3种成分(2-甲氧基-4丙烯基苯酚、带状网翼甾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与商陆根中的3种脂溶性成分相同;乙醚提取物与CO2超临界萃取物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种类相同,但含量不同;石油醚提取物含有的化学成分种类较少,石油醚萃取物所含成分种类相对较多,且两者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首次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对石油菜地上部位进行提取,分别获得挥发油和SFE萃取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检索对这两种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中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39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8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总和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91.90%,化合物类型均为萜类。从SFE萃取物中共分离出136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65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总和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58.17%,化合物类型包括萜类、芳香族类和脂肪族类。挥发油和SFE萃取物均含有α-蒎烯、石竹烯和桉油烯醇,其他成分则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菌物学报》2017,(12):1674-1685
比较玉木耳、银耳、毛木耳及黑木耳等药用胶质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将4种菌类分别由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GC-MS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菌类共同含有的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十六烷酸。石油醚提取物中玉木耳的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最高,为29.018%;毛木耳、银耳和黑木耳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最高,分别为95.995%、76.982%、55.70%;在4种菌类中只有玉木耳中发现了肉豆蔻醛成分。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毛木耳和银耳含有亚油酸含量最多,为28.237%和52.498%;黑木耳a中检测到柏木脑成分,另外一个黑木耳b样品中检测到大量的苯甲酸。银耳独有的化学成分Anthiaergosta-5,7,9,14-tetraene。用GC-MS方法检测分析发现4种胶质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组成上既有共性成分,也有各自特有的成分,本文采用气质联机分析方法为胶质菌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棘托竹荪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乙酸乙酯对棘托竹荪进行常温和80℃高温提取,得率为2.11%,3.79%,应用GC-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用FFAP柱分离,质谱法鉴定出58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有机酸、酮、酯、倍半萜、杂环化合物,醛,酚,胺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三白草不同部位及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8个化合物,从三白草地上部分鉴定出36个,根茎中鉴定出31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3.38%和95.53%,其中仅13个共有成分;从鱼腥草中鉴定出5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59%。三白草地上部分与根茎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且均不含有甲基正壬酮。  相似文献   

10.
研究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与抗炎作用,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法测定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浓度为25~200μg/mL,对HaCaT细胞和RAW 264.7细胞无毒性。利用H2O2诱导HaCaT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能最显著降低细胞内ROS含量(P<0.001);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能抑制TNF-α、IL-6、iNOS、COX-2炎症因子的表达,从细胞水平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Q-Orbitrap HRMS)对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的分析,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10个黄酮类、9个有机酸类、2个香豆素类、2个酚类、2个核苷类及3个其他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和有机酸类成分是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其主要的活性物质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木芙蓉叶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工业生产脱落酸的发酵液中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经气相色谱分离出了55个峰,共鉴定了其中的36种化学成分,占总成分的72.80%。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发酵液的脂溶性成分中主要化学成分为饱和烃类,如十四碳烷至三十一碳烷,占总脂溶性成分的27.49%;其次是脂肪酸酯,如十五碳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与亚油酸乙酯等,占总脂溶性成分的19.02%。  相似文献   

12.
鸡尾木叶脂溶性挥发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昕  刘承伟  付丽娜  肖朝萍   《广西植物》2006,26(1):107-10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鸡尾木枝叶脂溶性挥发物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出51个组分,经检索鉴定了其中31个,其含量占挥发物总量的89%。主要化学成分为香橙烯、维生素E、亚油酸、β-岩藻甾醇等,并首次发现该植物中含有异硫氰酸苄酯。  相似文献   

13.
桑椹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桑桑椹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与WILEY谱库的标样质谱图进行比较,鉴定出21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var.radiata)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其提取物中分离多烯炔类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分离鉴定出4个多烯炔类化合物,分别为5-acetoxy-2-phenylethinyl-thiophene (1)、1-phenylhepta-1,3,5-triyne (2)、5-phenyl-2-(1-propynyl)-thiophene (3)和icthyothereol acetate (4)。体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4均具有中等抗MRSA活性,且均对人肝LO_2细胞无毒性。首次为化合物1提供核磁数据并进行结构解析,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蒲公英提取物对MCF-7增殖作用的影响,研究蒲公英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TT法比较蒲公英水提物、醇提物和不同极性提取物对MCF-7增殖的影响;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具有抑制MCF-7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部位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蒲公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MCF-7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体外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92.95%、93.59%,蒲公英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氯仿部位抑制MCF-7的增殖,且抑制作用高于醇提和水提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部位促进MCF-7的增殖。从蒲公英氯仿提取物中鉴定出80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8.07%。结论:蒲公英氯仿部位具有抗肿瘤活性,为蒲公英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拓展了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艾纳香药效物质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E)技术快速鉴定艾纳香有效部位化学成分。色谱柱为BEH C_(18)(100 mm×2. 1 mm,1. 7μm),流动相为0. 1%甲酸水(A)-0. 1%甲酸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 4 mL/min,电喷雾高分辨质谱分别采用正负离子两种模式进行扫描。结合天然产物词典(DNP,Dictionary of natural products)和文献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乙酸乙酯部位共检测到23种成分,鉴定出22种,石油醚部位检测到25种成分,鉴定出21种。本研究明确了艾纳香有效部位的化学组成,为艾纳香中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滨海前胡Peucedanum japonicum根、茎叶、花及果实中挥发油,使用GC-MS分析挥发油并鉴定其化学成分,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从根、茎叶、花和果实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8、36、40和45种化学成分, 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5.60%、98.03%、95.82%和95.36%。四个部位共鉴定出79个化学成分, 其中有相同化合物20种,主要成分为α-侧柏烯、α-蒎烯、β-月桂烯、β-蒎烯等。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开发牛蒡在生物抗虫农药方面的应用价值,对牛蒡提取物进行了抗卤虫活性测试,并对抗虫活性较强的组分进行GC-MS分析.将健康新鲜的牛蒡的乙醇粗提取物经水分散,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对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四相提取物分别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它们对卤虫的半致死浓度IC50分别为0.13、0.17、1.25、0.19 mg·mL-1,其中石油醚相杀虫效果最好.对石油醚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51种成分,鉴定了其中39个化合物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乙酯(27.791%)、萜类化合物(21.311%)、饱和烃类(19.637%),这三类物质相对含量之和占总提取物的68.739%.  相似文献   

19.
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Pers.)Lesch.)乳汁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了27个化学成分,占其总量的91.7%.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方法测定了见血封喉乳汁脂溶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SC50值为500μg ml-1.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了云参和党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薄层层析图谱。结果表明,云参、党参的脂溶性成分(乙醚、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溶性成分(95%乙醇、水提取物、糖类成分)均基本相同,为云参代替党参使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