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由于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沙门菌检查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其操作繁琐、培养周期长,本研究拟建立一种快速定性检测沙门菌的方法以替代药典中繁琐耗时的微生物培养法。方法:取10 m L含动物类药材的口服制剂,分别加入0.096~96 cfu的沙门菌,同时以大肠埃希菌作为干扰对照菌,设置沙门菌污染组、大肠埃希菌污染组、沙门菌及大肠埃希菌混合污染组及阴性对照组共4个实验组,采用多重聚合酶链扩增技术(PCR)对供试品溶液进行扩增检测,分别考察该方法对沙门菌检出的专属性、准确性、灵敏度以及适用性。结果:所建立的方法检验周期短,仅需30小时;专属性好,能准确区分沙门菌与干扰对照菌;结果准确,检测结果与药典方法检验结果一致;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1 cfu。结论:本方法便捷高效、结果准确,可为药品检验中的沙门菌检查提供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3.
为快速准确鉴定诺卡菌,首先设计针对诺卡菌rpoB、secA1、16S rRNA基因的引物,利用单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验证引物的特异度,建立多重PCR鉴定系统,在同一反应体系和条件下对44株诺卡菌标准株、44株临床分离株和7株对照株进行扩增。结果显示,利用单对引物对其中2株诺卡菌(标准株DSM43003、临床株CDC 51)进行扩增,出现的条带均为与目的片段长度一致的单一条带,经测序并经基本局部比对搜索工具(BLAST)验证扩增片段为目的基因。建立的多重PCR结果显示,44株诺卡菌标准株中有43株(97.7%)、44株临床分离株中有42株(95.5%)rpoB、secA1、16S rRNA这3条片段均显示,7株对照株均未显示条带。结果提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度好,适用于诺卡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特异的沙门菌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argT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和3'、5'均加有polyC的特异性探针。上游引物5'标记生物素,将探针线性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使沙门菌PCR扩增产物与探针进行杂交,通过优化杂交条件,建立反向线性探针杂交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重庆地区74只实验动物进行检测,同时与传统分离培养方法比较。结果反向线性探针杂交方法灵敏度高,对沙门菌PCR扩增产物在3ng/μL以上可有效检测。从细菌分离培养及DNA提取到PCR扩增及反向杂交结束仅需27h。该检测方法特异性高,对6种非沙门菌的检测中,其特异性为100%。应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和反向线性探针杂交方法分别检测42只KM小鼠和32只SD大鼠,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为100%。结论反向线性探针杂交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可靠、敏感和特异的特点,可用于沙门菌感染时的检测,适合应用于实验动物沙门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链反应(PCR)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聚合酶链反应飞速的发展使其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重要工具,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以其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和污染少使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本文对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方法学作一介绍,同时也讨论了此技术存在的不足,并对其目前在病原体检测中的主要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沙门菌细菌壁缺陷突变株(CWDMs)的生物氧化及遗传特点和探讨细菌壁缺陷变异的性质与机制。方法:采用PAGE电泳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及其CWDMs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活性与类型。结果: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细菌型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经PAGE电泳可见一条MDH同工酶带,CWDMs电泳后可见两条MDH同Ⅰ酶带,在CWDMs的MDH中有一条泳动速率与细菌型及粗糙型的相同,另一条则较快。分光光度法检测证实。细菌型与粗糙型的MDH活性相似,CWDMs的MDH活性则明显较低。结论:CWDMs保留了与亲代细菌型一致的MDH和形成了一种新的MDH,并且其MDH的活性已显著降低,此特性可能与CWDMs生物氧化特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Ⅱ型登革病毒基因。所设计引物在E基因区,引物1位于碱基序列的1566—1586,引物2位于1437—1458。引物在黄病毒属中为Ⅱ型登革病毒特有,它是Ⅱ型各株保守区。反应产物为150bp,内含一个HindⅢ酶位点,酶切后有111bP和39bp两个片段。使用本法对一系列稀释的培养液进行检测,可检出少至5TCID_(50)的病毒RNA。此外还检测了10份经病毒分离与免疫萤光分型证实为Ⅱ型登革热病人的血清和14份疑似Ⅱ型登革热病人但病毒分离阴性的急性期血清。证明本法敏感性明显高于病毒分离。  相似文献   

10.
精子介导鱼类基因转移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于建康  阎维 《动物学报》1994,40(1):96-99
金鱼精子与美洲大绵wei的抗冻蛋白基因一起保温30分钟后,再与卵子受精,共获得145尾成鱼和若干胚胎。从胚胎和成鱼中提取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和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表明,外源的抗冻蛋白基因进入了部分受体鱼的染色体组内。测定了45尾一年龄实验鱼中,有12尾显示出明确的杂交带,阳性率为26%。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属于肠杆菌科,其鞭毛主要收蛋白质组成。近年在对其遗传学,免疫学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有效的鞭毛表达系统。用多种异种抗原表位在该系统的表达实验中均有力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这对进一步探索增强疫苗抗原性的方法和新的免疫途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富强  王金科 《蛇志》1995,7(4):20-21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20例结核患者各种标本阳性率为43.3%,而非结核患者为0,说明PCR方法敏感性好,特异性好,经检测各种标本及比较,发现以痰、脓汁,胸腹水检出阳性率高,而痰取材方便,病人乐于接受,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与分析淋病奈瑟菌L型的cppB基因,探讨细胞壁缺陷对淋病奈瑟菌cppB基因的影响。方法:用青霉素诱导淋病奈瑟菌成为L型并获得稳定L型纯培养物,用cppB基因特异性引物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cppB基因和进行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淋病奈瑟菌的细菌型及其L型都具有cppB基因扩增产物,但PCR—SSCP分析可见异常泳动DNA带型(细菌型有2条带、L型有3条带)。结论:细胞壁缺陷淋病奈瑟菌仍然具有cppB基因,但其碱基序列可以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口蹄疫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反应用于直接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可快速、灵敏地检出乳鼠组织或细胞繁殖的病毒的核酸。其灵敏度可达0.062pg,整个检测过程可缩短至4~5个小时内完成,比其它检测方法都敏感和快速。本文还探讨了直接用PCR扩增合成生物素化核酸探针检测口蹄疫病毒核酸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前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人类伤寒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且近年来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株频频出现,使伤寒的治疗更加棘手.由于该菌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又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其致病机制的研究、疫苗及药物的研发受制约.新近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可用于伤寒沙门菌的体内实验.本文就其应用现状及缺憾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用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和提将PCR技术和类似ELISA的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它使PCR的敏感性提高100倍,通过探针杂交使其更具特异性,并可通过酶联检测系统使结果客观化,同时又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在基础和临床应用上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并建立一种用于快速检测未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方法 分别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为假定的未知DNA、RNA病毒,验证随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未知病毒的可行性。分离HBV、HCV的阳性血清,去除宿主DNA后,提取病毒核酸。锚定随机引物经Klenow酶处理(模板为DNA)或反转录酶作用(模板为RNA)退火至模板,随后用锚定特异引物对模板进行非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测序,最后与BLAST进行比对。结果 经BLAST比对证实,插入序列中有HBV和HCV的基因组片段,在病毒拷贝数为1&;#61620;106拷贝/ml时,被检测克隆的阳性率约为15%。目前我们利用本法能达到的检测低限大致为1&;#61620;104拷贝/ml。 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随机PCR的未知病毒检测方法,其优点在于不依赖病毒的细胞培养及其核酸序列信息。此种方法的建立为快速诊断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病原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朱威  连石  张维京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6):339-340
本文对100例性罪错人员应用三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一次扩增快速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三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24%、38%、37%,混合感染率为22.22%,提示在STD诊治中必须重视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另外,对三重PCR法与常规方法和经典PCR进行比较有良好的符合率,显示其在临床检测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末期沙门菌耐药菌株的逐渐增多,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给沙门菌病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成为公共健康的一大威胁。目前关于沙门菌耐药性机制,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拓扑异构酶基因的突变;②抗菌药物摄取或累积量降低;③可转移遗传元件介导的耐药性机制;④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本文着重综述上述几种沙门菌耐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