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分别以采自沅江水系142例和西江水系92例稀有白甲鱼标本为材料,采用差异系数法、方差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稀有白甲鱼沅江种群、西江种群包括10个可数性状和31个比例性状等形态度量学性状的差异性.方差分析表明,2个种群之间共有6个可数性状和27个比例性状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判别分析筛选出了9个对区分2个种群贡献较大的比例性状,并建立了2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式.主成分分析显示,稀有白甲鱼种群鱼体沿背腹轴、头尾轴分别有16和6个比例性状表现出了明显的变化,在尾部有2个比例性状差异明显.可见2个种群之间形态度量学性状已显示了明显的分化.这可能是两个种群长期隔离,在不同水系生态环境中产生了适应性进化的结果.然而,差异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两个种群之间形态度量学性状的差异尚未达到亚种分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甘肃稀有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甘肃稀有濒危植物51个种的地理分布和48个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稀有濒危植物特征及其优先保护等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江流域共有127 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稀有濒危植物。其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松科、木兰科、樟科、毛茛科等4 个科的植物占1/3 强;以森林为生境的稀有濒危植物占66.93% ;因生境丧失而受威胁的植物达71 .65 % 。长江流域稀有濒危植物形成了2 区+6 片的地理分布格局:川西滇北和四川盆地盆周山地的2 区的地貌多为高山峡谷,东部平原丘陵区出现的6 个稀有濒危植物分布片都在片断化后形成的山地森林区。表明人类干扰是长江流域植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保护森林成为保护长江流域稀有濒危植物的主要途径。以种群数≤10 个作为判定植物是否属于濒危这一级的条件之一基本符合《中国植物红皮书》的标准。长江流域的稀有濒危植物可分为5个优先保护等级,其中,8 种仅有1 个种群的本区特有植物为第一优先保护对象,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从基本形态上分类, 白甲鱼属(Onychostoma)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 其中包含19个种。然而, 白甲鱼属内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关系并不是很清楚。基于整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 以斑马鱼(Danio rerio)和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为外类群, 分析了8种白甲鱼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关系。结果表明, 白甲鱼属内的8个物种不是1个单类群, 其中包括3个分支: 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小口白甲鱼(Onychostoma lini)、粗须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um)和台湾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ulum)为一个分支, 南方白甲鱼(Onychostoma gerlachi)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m)一个分支, 稀有白甲鱼(Onychostoma rara)和高身白甲鱼(Onychostoma alticorpus)为一个分支。研究结果和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学结果大致一样, 均分为3个分支。研究使用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白甲鱼属系统发育学研究, 为白甲鱼属的系统发育学填补相关方面空白。  相似文献   

5.
选取不同体质量的秦巴山区野生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20尾,对其肌肉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以及微量元素硒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以期对多鳞白甲鱼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秦巴山区野生多鳞白甲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7. 37%和1. 76%。谷氨酸含量最高,天冬氨酸和赖氨酸次之,蛋氨酸含量最低,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8. 46%和37. 10%,氨基酸评价指数(EAAI)为77. 00%。野生多鳞白甲鱼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总量为6. 32%,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约为1∶1。肌肉中硒的含量为(0. 058±0. 017)mg/kg。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多鳞白甲鱼的营养价值较高,硒含量适中,可以在当地进行进一步产业化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江西稀有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据调查统计,江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稀有濒危植物74种,比《中国珍稀濒危植物》记载本省的种类(48种)增加了26种,是华东濒危植物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本文论述了江西稀有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区系特征及保护现状,它们具有组成丰富、区系复杂、起源古老、成分多特有、分布局限和生态脆弱等特点。在分析稀有植物濒危原因和本省保护区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稀有濒危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残存稀有濒危植物群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峡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残存稀有濒危植物群落属于中亚热带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所处自然环境少生境独特;群落中有数种至十余种稀有濒危植物群聚生长,且以其中的部分稀有濒危植物为优势种。独特的生增昨良好的群落结构被认为是该类群落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该类群落的就地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8.
鱼类血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述了鱼类血细胞分类、发生及功能研究领域的概况和进展,以期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陕西省稀有濒危植物46个种(包括种下等级)的地理分布和42个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区系特征,提出了稀有濒危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瑞氏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在团头鲂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六类细胞: 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其中淋巴细胞是除红细胞外含量最多的细胞, 其次分别为血栓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熟红细胞多为卵圆形, 表面光滑, 胞核呈椭圆形或圆形, 染色质较为致密; 淋巴细胞多呈圆形, 胞质较少, 胞核常偏位; 单核细胞多为圆形, 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胞质内可见空泡状结构; 嗜中性粒细胞近似圆形, 胞核常偏于细胞一侧, 呈分叶状、肾形或椭圆形, 核质界限清晰; 嗜酸性粒细胞一般为圆形, 胞核为肾形或椭圆形, 胞质中充满紫红色颗粒; 血栓细胞形态多样, 主要有椭圆形、纺锤形、长杆状和泪滴形, 核质比较大。淋巴细胞呈α-醋酸萘酚酯酶(ANAE)阳性, 呈过碘酸-雪夫(PAS)、氯乙酸AS-D萘酚酯酶(AS-DCE)弱阳性, 呈苏丹黑B(SBB)、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及过氧化物酶(POX)阴性; 单核细胞呈POX、ACP强阳性, PAS、SBB、AS-DCE和ANAE为阳性, 呈AKP阴性; 嗜中性粒细胞除PAS和ANAE为弱阳性外, 其他染色结果和单核细胞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呈POX、ANAE强阳性, SBB、ACP阳性, PAS及AS-DCE则为弱阳性, 呈AKP阴性; 血栓细胞呈PAS、AS-DCE及ANAE弱阳性, 呈SBB、ACP、AKP及POX阴性。团头鲂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与其他鱼类具有相似之处, 但亦有其明显的物种特异性。该研究结果可作为监测团头鲂健康状态的依据, 为其养殖及病理诊断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版纳鱼螈外周血细胞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为材料,应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与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了版纳鱼螈各种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结果表明,版纳鱼螈的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呈卵圆形、椭圆形、梭形和梨形,平均含量为2.57 ×105个/mm3.白细胞数量较少,多呈近圆形,平均含量为0.72×103个/mm3.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最多,其次为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血栓细胞数量较少,常数个集合在一起.同时,将此研究结果与鱼类、爬行类和其他两栖类的血细胞比较,进而探讨了版纳鱼螈的进化地位.  相似文献   

12.
13.
对长江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样本核DNA进行PCR扩增,获得白甲鱼核DNA上编码核糖体5.8SrRNA和28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和完整的ITS2序列(876bp)。运用DNA分析软件对白甲鱼2个驯养群体(重庆水产研究所长寿湖珍稀鱼类繁育中心及涪陵鱼种场)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平均T、C、A和G碱基组成为22%、32.5%、29.6%和15.8%,颠换Tv=40,转换Ts=10,转换和颠换比值为R=Ts/Tv=0.25。40个体都是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H=1.000,平均核苷酸差异系数K=5.978,核苷酸多样性Pi=0.0682。中性检验及聚类分析表明,两个群体没有分化成单一的群体,两个驯养群体遗传多样性高,种质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4.
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生态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样地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对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生态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八角莲生境群落是以热带和温带植物为主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疏林灌丛和竹林,上层乔灌木植物多为当地优势种。适宜生长的基质土壤为黄棕壤,pH为5.40-6.59,有机质、有效N、P、K和全N、P、K养分含量高(分别为19.36%、840 mg kg-1、46 mg kg-1、310 mg kg-1和9 970 mg kg-1、1 217 mg kg-1、2 603 mg kg-1)。繁殖障碍、遗传结构不利等自身因素和人类过度采挖、生境破坏等是导致八角莲濒危的主要原因。因此,其保育策略应以迁地保育和就地保育相结合,以迁地保育为主。  相似文献   

15.
江西三清山濒危植物天女花种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江西三清山天女花种子的特性,结果表明:(1)三清山天女花种群种子雨自10月初开始,10月末结束,10月中旬强度达高峰,玉京峰地段天女花种子雨持续时间较短;(2)产种率受母树冠层影响,即上层>中层>下层;种子败育率高(49.4%~100.0%);(3)主成分分析表明,乔木层盖度、大气湿度、光照因子以及土壤含水量对天女花种子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峨眉黄连(Coptis omeiensis(Chen)C.Y.Cheng)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解剖的方法,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峨眉黄连的生活史、繁殖特性及生态特征,并寻找致危因子。结果表明:峨眉黄连从种子萌发至自然死亡,其生活史可分为4个时期,寿命长达15年以上。峨眉黄连行有性繁殖,无侧生无性繁殖枝;顶生芽是一个混合芽,由侧生花序和1个定芽组成;花的各部分均发育正常,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同源;花粉粒直径16-24μm,有刺状雕纹。种子腹面有窄翼状突起,胚后熟,翌年萌发。海拔1100-1700m的阴湿岩壁是其最适生长环境,降雨量、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对其生存与分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濒危植物银杉的群落及其演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8.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对植物健康生长有重要影响, 每种植物根际都有其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该研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方法, 对濒危植物大别山五针松根际细菌群落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的主要种类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网络分析表明, 大别山五针松根际细菌类群存在显著相关性, 其中Bryobacter属、Bradyrhizobium属和未定义的TK10属是互作网络中的重要节点。PICRUSt1功能预测表明其微生物组功能主要为氨基酸运输和代谢、细胞壁/膜/膜生物发生以及能量产生和转换。FAPROTAX功能预测表明, 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富含的优势菌群具有丰富的化学异养、纤维素水解、需氧化学异养和固氮功能, 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培育健康的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菌群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