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西黄龙山林区二十四万余亩的天然油松纯林,近两年来连续遭受到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为害。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使用药剂防治受到一定限制。在此情况下,我们针对油松毛虫主要在树干皮缝越冬的习性,于1963—1964年以北寺山林场为基点,结合越冬幼虫防治进行了束草诱杀试验,以探求经济实用的防治方法。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 Walker)是松树的主要害虫 ,对其防治指标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2 ] ,但该虫对危害马尾松造成材积和松脂等损失量的定量比研究问题 ,未见详细报导。为此 ,本文通过人工剪叶模拟马尾松毛虫危害 ,采割不同剪叶量松树的松脂 ,利用回归分析 ,建立马尾松材积损失率、产脂损失量分别与失叶率的回归方程。并根据这些方程推算出马尾松毛虫各种虫口密度造成材积、松脂和经济上的损失量 ,为综合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福建省诏安县桥东镇林家村 ,地处东径 1 1 7°1 2′2 4″~ 1 1 …  相似文献   

3.
1.羽化 成虫羽化自18时开始,19时较多,20时达到高峰。以江西而言,越冬代自5月8—24 日羽化,5月15日左右为盛期;第一代羽化7月17日—8月3日,7月25日左右为盛期;第二代9月18—30日,23日左右为盛期。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易明生 《昆虫知识》1990,27(3):151-152
<正>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马尾松的主要害虫,大发生过后,林木如同火烧,严重影响马尾松的生长。笔者于1983年在华云山天池林场对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马尾松毛虫的预测预报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在我国南方许多省区以及越南境内都有分布,四川和重庆两地是该种松毛虫严重发生的地区。利用寄蝇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防治费用低、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本文对采自四川和重庆两地的3种马尾松毛虫寄生...  相似文献   

6.
7.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1974年,在广州市郊龙洞地区采集到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多角体呈六边形的廿面体,大小为0.5至6微米。病毒粒子廿面体,直径为42—56毫微米。经过十年的研究证实,DPCPV致病力高,对3—4龄幼虫的LC_(50)为2.5×10~5PIB/ml;林间防治试验四万余亩,平均杀虫率达70%以上;持效控制作用达5—6年;应用技术简便,可用松毛虫幼虫生产病毒,成本低;对脊椎动物无病原性及致畸作用。为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和油松毛虫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都属于长日照型昆虫。它们的光周期反应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开。马尾松毛虫初龄幼虫对光照时数虽然敏感,可是只有在整个幼虫期都处在短光照周期条件下才能维持幼虫的滞育。 而且, 幼虫的滞育强度明显较弱,解除滞育所要求的条件也不如油松毛虫严格。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幼虫的滞育更不稳定,一般仅表现为生长的短暂停滞和幼虫历期的相对延长。温度和光周期还可影响到幼虫的存活和性比。马尾松毛虫幼虫呈典型的浅滞育现象。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长江沿岸省份不同年份马尾松毛虫二、三代分化的比例才有较大的波动,这直接关系着当地的种群动态,也是当年当地高虫口区二代虫能否成灾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应用白僵菌与溴氰菊酯混合防治马尾松毛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应用白僵菌粉与4种浓度溴氰菊酯粉混合后不同时间孢子萌发情况测定,以及用纯菌粉、药粉和菌药不同比例混合粉,对马尾松毛虫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比较,筛选出菌粉与0.05%溴氰菊酯粉按4:1比例混合,防治效果最好,并经大面积推广防治示范,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分别较纯菌粉和药粉效果提高14.9%和29.5%,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马尾松毛虫死亡高峰期提前5-7天,减少松针损失量,能及时控制住高虫口林分害虫的严重危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应用植物碱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推动下,为了进一步促进生产的发展,确保农林生产丰收,寻求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新方法、新途径,我们开展了应用植物碱防治害虫的探索。 多数植物碱能有抑制细胞分裂,促使细胞衰老和杀死生殖细胞的作用,1974年美国已报道喜树碱对家蝇是一种很高效的化学不育剂,用0.1%的纯喜树碱处理雄家蝇,与正常的雌家蝇交尾,所产的卵  相似文献   

11.
噻替派对马尾松毛虫不育效果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不育剂处理农林害虫,使之与正常成虫进行交配产生不育,以达到抑制虫口,减少对农林作物的为害,是害虫防除的综合措施之一,具有消灭害虫于卵期,当代即可消除为害的优点,还便利与性引诱剂和灯光等方法结合使用。 我们在1973年松毛虫越冬代和1974年第一代、第二代应用化学不育剂噻替派对松毛虫不育效果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普遍发生在我国华东、华中和华南的丘陵地区。根据作者等1955年在湖南省调查研究结果,感觉到它的发生动态和松林的受害程度有密切关系。巴尔达鲁耶夫(B.O.oapyeB)1955年在苏联动物学杂志第34卷第4期发表的“西伯利亚松毛虫(Dendrolimus sibiricus Tschetw.)的生殖力与食料专门化”一文,就更进一步证实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13.
14.
前言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马尾松的主要害虫,国内外在松毛虫群体的数量变动、预测预报、化学、生物及物理等防治上的研究,已作了不少工作,并有很大进展,但化学药剂对越冬松毛虫的毒效以及幼虫内部生理生化的研究资料,目前还不多(蒋三俊 1957;赵善欢 1961;赵善欢 1962;蔡邦华 1964)。越冬松毛虫在许多地区为害程度以其他各代为大,且繁殖力强。至于越冬虫处于静止状态,若能进行有效防治,将有很大意义。本文旨在探索越冬期间利用DDT对马尾松毛虫防治的可能性以及由幼虫的某些生理代谢指标阐明药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邱式邦 《昆虫学报》1955,(2):181-190
1936—37年在南京地区观察松毛虫寄生天敌所得的初步结果可简述如下: (一)南京地区业经发现的松毛虫天敌有卵寄生蜂3种:赤眼卵蜂、松毛虫长腹卵蜂、平腹小蜂;幼虫寄生蜂4种:松毛虫瘦姬蜂、松与虫红头小茧蜂、花胸姬蜂、黑基瘤姬蜂;幼虫寄生蝇3种:家蚕寄生蝇、大寄生蝇、小寄生蝇;蛹寄生蜂4种;日本黑点姬蜂、黑瘤姬蜂、大腿蜂、费氏大腿蜂;另重寄生8种。 (二)卵寄生蜂在防治松毛虫上起了适当大的作用,有时减低寄主虫口达61.24%。3种寄生蜂中以松与虫长腹卵蜂及平腹小峰为较重要。 (三)松毛虫初龄幼虫寄生率最高时可达26%。寄生率的高低及各种天敌的比较重要性与采集寄主材料的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往往数日之差,寄生率可截然不同。 (四)松与虫的后龄幼虫遭3种寄生蝇的寄生。寄生率最高可达42%。 (五)松毛虫茧期的寄生率可达38.4%,天敌中以大寄生蝇及日本黑点姬蜂为 最主要。 (六)无论在卵期、幼虫期或蛹期,第2化松毛虫的寄生率均比第1化的为高。此点似说明越冬问题是松毛虫天敌繁殖中的一个关系问题。 (七)几种比较重要的寄生天敌的发生时期和生活习性,本文中根据观察所及,加以记载。 (八)本文中将几个影响松毛虫寄生天敌虫口的因子提出讨论,这些因子包括;重寄生的严重、天敌发生时期与寄主生活史的不相  相似文献   

16.
1959—1960年作者等在江西、湖南等地区配合大面积防治森林害虫之际,开展了DDT等化学药剂对于不同越冬时期的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毒效试验。据野外观察结果,将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划分为5个时期。即越冬前活动期、越冬前期、越冬期、越冬后期、越冬后活动期。试验证明:不同化学药剂对越冬松毛虫幼虫的毒效随着不同时期和温度条件而变化。就一般论:DDT的效果,在比较低温(日均温10—20℃)时特别显著;666及敌百虫的效果,在比较高温时(20℃以上)为显著。其中尤以敌百虫为更甚。DDT对不同时期幼虫的毒效大小为:越冬后期>越冬前期>越冬期>越冬前活动期>越冬后活动期≥夏季(4-5龄)幼虫;其中以越冬后期幼虫抵抗力最弱。从原则上论这是施药的最适宜时期,从25% DDT乳剂4,000倍稀释液在越冬后期(2,3月间)施用,毒效可达92%以上,用6,000倍稀释液亦达82%以上。如用γ6%可湿性666,800倍稀释液在越冬前、后期使用,毒效可达70-80%以上。50%敌百虫乳剂在温度20℃以上时(越冬前、后活动期)毒效显著增高。此时如用5,000-6,000倍稀释液喷洒,毒效可达70-80%左右。由此,作者认为:在长江以北,每年发生2代以下的松毛虫地区,可用DDT和666稀释液在越冬前、后期进行防治。长江以南,每年发生2代以上的马尾松毛虫地区,不但可用DDT、666来防治越冬前、后期幼虫;而且在幼树林地内越冬期的幼虫亦可防治。在上述地区内,敌百虫乳剂仅适于在越冬前、后活动期或夏季幼虫期温度较高时使用。就一般论,在越冬前期施用药剂时,如能选定在寒流侵袭之前喷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马尾松毛虫为对象,探求利用化学药剂造成松毛虫不育的可能性。 试验方法 供试药剂有49种,除了Thio-TEPA(属丁乙烯亚胺类化合物)外,还用了氮芥类化合物(氮芥,氧化氮芥,甘露糖氮芥等)、喋呤环类化合物(氨基喋呤)、取代嘌呤及嘧啶类化合物(2.6=氨基嘌呤,偶氮鸟便嘌呤,多潘及癌敌等)、激素类化合物(雌甾酚酮,乙底酚等)、抗菌素类物质(制霉菌素,放菌素K等),此外还用了秋水仙素、Merphyrin(Mercurycomplex salt of Hematoporphyrin-Sodium)以及中药构骨等。药物分别溶解于水、乙醇或丙酮中,浓度视不同药物由0.001—2%,对照组亦用相应溶剂处理。  相似文献   

18.
李必华 《昆虫学报》1959,(4):316-324
一、前言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属鳞翅目枯叶蛾科,为繁殖力很强的一种森林害虫,在山东省发生很早(海阳县罗畎村72岁老人孙继成谈,他从小时记事起就有松毛虫,再远即不可考),但历代反动统治阶级不加过问,加以小农经济的局限,历来就在胶东半岛及鲁中南一带是周期性的危害着松林。解放后在党、政领导下积极防治,几年来大大  相似文献   

19.
1.据1954年考查,东安马尾松毛虫的天敌很多,尤其是寄生天敌,它是限制或抑制松毛虫大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2.卵期的寄生天敌有: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平腹小蜂,白角小蜂,名和小蜂及金小蜂等六种,其中以前三种较为重要。 3.第一代松毛虫的卵寄生率为12.76%,其中黑卵峰的寄生率达5.83%,第二代松毛虫的卵寄生率为40.61%,其中黑卵蜂的寄生率达33.45%。 4.松毛虫各种卵蜂羽化时期及数量的观察,使我们初步了解卵蜂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对于今后饲放卵寄生蜂防治松毛虫的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5.幼虫期的寄生天敌有:两色瘦姬蜂,黑胸姬蜂,红头小茧蜂,黄甲腹小茧蜂,毒蛾绒茧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其中以白僵病菌及寄生蝇类较为重要。 6.三次幼虫期寄生天敌的考查可以看出:越冬代老熟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56.62%,第一代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82.83%,第二代幼龄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40.83%,幼虫期的死亡率(主要是寄生率)相当高。 7.蛹期的寄生天敌有:日本黑点姬蜂,大腿蜂,花胸姬蜂,黑瘤姬蜂,松毛虫瘤姬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其中以日本黑点姬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较为重要,但需指出,可能是因为病菌寄生的原因,未羽化蛹的比例很大,如在越冬代占36.68%,第一代占40.11%,这是值得今后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