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白背飞虱属三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钟麟 《昆虫学报》1977,(4):440-444
白背飞虱属(Sogatella Fennah,1956)隶属于同翅目,飞虱科(Delphacidae)。全世界现有19种和3个亚种,按国内外文献记载我国有3种,据笔者收集的标本,至目前为止发现我国有5种,其中3种系新种,现将此3新种描述于后。 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安徽农学院。  相似文献   

2.
飞虱科五新种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钟麟 《昆虫学报》1980,(2):195-201
在我国南部地区采得的同翅目、飞虱科(Delphacidae)标本中,经鉴定和研究,发现五个新种,分隶于四个属,现将此五新种描述于后。 模式标本均存放于安徽农学院。 一、剜缘飞虱属Indozuriel Fennah  相似文献   

3.
中国帕飞虱属分类研究(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nnah(1978)根据分布于越南的标本建立了帕飞虱属Palego,仅包括其模式种Palego simulator Fennah,1978;葛钟麟(1982)根据分布于中国南部的标本建立了披突飞虱属Parathri-ambus,并指定刺披突飞虱Parathriambus spinosus为其模式种,该属现在包括2种.作者在整理研究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的该属标本时,发现帕飞虱属Palego的模式种;根据葛钟麟(1982)对披突飞虱属Parathriambus的属征描述,作者发现该属与Fennah(1978)建立的帕飞虱属Palego的属征吻合.据此,作者提出:披突飞虱属Parathriambus Kuoh,1982应为帕飞虱属Palego Fen-nah,1978的新异名.文中对该属属征进行了重新描记,原来隶属披突飞虱属Parathriambus的2个种同时被移入帕飞虱属;帕飞虱属Palego的模式种Palego simulator Fennah也是在中国的首次报道.文中还给出了该属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本文发表的二新属五新种均属于片飞虱亚科 Delphacinae片距族 Delphacini。二新属是阔条飞虱属 Latistria Huang et Ding和淡背飞虱属 Sogatellana Kuoh。前者与带背飞虱属 Himeunka Matsumura et Ishihara 近缘,共有三个新种;后者与白背飞虱属 SogatellaFennah接近,有二新种。这二个新属体背都有一条浅色的中纵带。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  相似文献   

5.
记述采自中国西南地区的飞虱科1新记录属:Altekon Fennah及3新记录种:小黑飞虱A.marpessa(Fennah),齿突小黑飞虱A.charcamis Fennah和暗尾背刺飞虱Hugamiodes fuscicaudata(Muir),附主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白背飞虱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危害在日本可追溯到公元前697年(Suenaga et Nakatsuka,1958)。1899年,Horvath根据在日本采到的雄虫标本首先建立了这个种,命名为Delphaxfurcifera,1963年由R.G.Fennah改放在Sogatella属内。  相似文献   

7.
描记了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飞虱科(半翅目)2新种:弯突淡背飞虱,新种Sogatellana curva sp.nov和刺茎奇臀飞虱,新种Miranus spinaphallus sp.nov.新种弯突淡背飞虱Sogatellana curva sp.nov与属内其它种的区别在于该种的阳基侧突略为弯曲,端部细且外端角不突出,而其它种阳基侧突的内端角和外端角都突出,另外该种膈背缘的形状不同于属内其它种;新种刺茎奇臀飞虱Miranusspinaphallus sp.nov.以阳茎左侧背面有一排刺状突起以及右腹侧面有一排小刺可与奇臀飞虱属其它种类相区别.报道了我国大陆的两个新纪录种,迪索西飞虱Syndelphax disonymos(Kirkaldy)(分布:广东湛江)和蜿蜒茎刺飞虱Sinolacme sinuosa Yang(分布:广西阳朔).新种的模式标本和其它研究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水稻3种主要害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体内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tes, YLS)的种属地位及与寄主的进化关系, 测定了其体内YLS的18S rDNA及ITS-5.8S rDNA的全长序列。基于3种稻飞虱体内YLS的18S rDNA序列比对表明, 褐飞虱YLS和白背飞虱YLS的一致性比其与灰飞虱YLS的高(褐飞虱YLS和白背飞虱YLS为98.91%, 灰飞虱YLS和褐飞虱YLS为95.74%, 灰飞虱YLS和白背飞虱YLS为96.02%), 而基于ITS-5.8S rDNA序列比对, 灰飞虱YLS和白背飞虱YLS的一致性比其与褐飞虱YLS的要高(白背飞虱YLS和灰飞虱YLS为99.57%, 灰飞虱YLS和褐飞虱YLS为91.91%, 白背飞虱YLS和褐飞虱YLS为90.46%)。基于真菌18S rDNA和ITS-5.8S rDNA的系统发育树均表明, 3种稻飞虱体内YLS与其他已知真菌进化关系较远。本研究证实了昆虫真菌类共生菌与寄主形成了长期的进化关系, 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已知真菌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稻3种主要害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体内类酵母共生菌( yeast-like symbiotes,YLS)的种属地位及与寄主的进化关系,测定了其体内YIS的18SrDNA及ITS-5.8S rDNA的全长序列.基于3种稻飞虱体内YLS的18S rDNA序列比对表明,褐飞虱YLS和白背飞虱YLS的一致性比其与灰飞虱YLs的高(褐飞虱YLS和白背飞虱YLS为98.91%,灰飞虱YLS和褐飞虱YLS为95.74%,灰飞虱YLS和白背飞虱YLS为96.02%),而基于ITS-5.8S rDNA序列比对,灰飞虱YLS和白背飞虱YLS的一致性比其与褐飞虱YLS的要高(白背飞虱YLS和灰飞虱YLS为99.57%,灰飞虱YLS和褐飞虱YIS为91.91%,白背飞虱YLS和褐飞虱YLS为90.46%).基于真菌18S rDNA和ITS-5.8S rDNA的系统发育树均表明,3种稻飞虱体内YLS与其他已知真菌进化关系较远.本研究证实了昆虫真菌类共生菌与寄主形成了长期的进化关系,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已知真菌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 稗飞虱是稻田和灯下常见的一种飞虱,在灯下全年获得的数量,一般占飞虱种类的第四或第五位。稗飞虱过去国内用的学名是Soga-tella panicicola(Ishihara),现经我们几年来对采自国内各地的许多标本研究,认为学名应订正为Sogatella longifurcifera(Ksaki et Ishihara)。 Ishihara 1949年在发表新种Sogatella pa-nicicola时,于描述中曾指出:新种与原有种Sogatella longifurcifera(Esaki et Ishihara)相似,其区别在于前者中胸背板侧脊外侧的淡黑褐色斑边缘不清晰;雄虫生殖节构造不同。据此,我们对国内采自南北许多地区的大量标本,进行  相似文献   

11.
利用寄生变红卵和仔代成蜂数量作为繁殖力估计等方法,编制了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and wang)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卵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测定了稻虱缨小蜂寄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生殖力,分析了稻虱缨小蜂对稻飞虱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繁蜂条件下,稻虱缨小蜂寄生褐飞虱卵的净生殖力R0为10.26,内禀增长率rm为0.2213,平均单雌产仔数为14.52头;寄生白背飞虱卵的净生殖力R0为8.78,内禀增长率rm为0.1840,平均单雌产仔数为12.20头.两组生命表参数比较分析显示褐飞虱卵具有较强的室内繁蜂潜能,可利用其进行室内繁蜂.应用稻虱缨小蜂、褐飞虱及白背飞虱的生命表参数讨论了稻虱缨小蜂在稻飞虱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能及其可能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Eelphacodes nigrigena Matsumura et Ishihara,1945建立一个新属,即类节飞虱属 Laoterthrona Ding et Huang,同时一并描述下列三个新种。新种模式标木分别保存于订名人所在单位。  相似文献   

13.
对小黑飞虱属的属征作了订正,对中国1新纪录种A.charcamis Fennah(1973)进行了重新描记,提供了该属目前所有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对分布于我国南方的飞虱科两个属:细突飞虱属Neoterthrona Yang et Yang及等胸飞虱属Paraconon Yang et Yang进行了分类概要,修订了2属的属征,并记述3个新种:直茎细突飞虱Neoterthrona recta sp.nov.,具瘤细突飞虱Neoterthrona tubercularis sp.nov.和中华等胸飞虱Paraconon sinensis sp.nov..文中分别给出了2属所有种的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偏角飞虱属分类研究(同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偏角飞虱属Neobelocera Ding et Yang的种类进行了系统整理,共4种,即偏角飞虱Neobelocera asymmetrica Ding et Yang(云南)、浙江偏角飞虱N.zhejiangensis(Zhu)(浙江、安徽)、汉阴偏角飞虱N.hanyinensis Qn etYuan(陕西)、兰坪偏角飞虱N.lanpingensis Chen(云南).对属征进行了拟定,编制了种检索表,简述了已知种的分布、寄主.描记了采自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1新种,即侧刺偏角飞虱N.laterospina sp.nov.,提供了该新种及兰坪偏角飞虱N.lanpingensis Chen的特征图.研究标本及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新组合种:1. 淡角白条飞虱 Terthrona inachus (Fennah), comb. nov.Delphacodes inachus Fennah 1956, Calif.Acad Sci.(4) 28; 473.2. 黄褐飞虱 Kakuna kuwaharai Ishihara (Ishihara), comb.nov.Delphacodes kuwaharai Ishihara 1949, Sci .Reps. Matsuyama Agric.Coll. 2: 58-59.3. 褐背飞虱 Opiconsiva sameshimai (Matsumura et Ishihara) comb. nov.  相似文献   

17.
白背飞虱飞翔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近年来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在我国各稻区已变为常发性的重要害虫。全国白背飞虱科研协作组(1981)通过海捕、航捕、高山网、颜色标记回收以及在广大地区内所出现的季节性“同期突发”现象,均证实白背飞虱是一种迁飞能力很强的昆虫。Ohkubo(1973)曾对褐飞虱进行室内吊飞试验,认为一次飞行时间最少4小时;Baker和Cooter(1980)在室内吊飞热带褐飞虱,结果雌虫最长飞行时间可达10.75小时。本研究旨在探明白背飞虱不同虫源性质成虫的飞翔能力,兹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的四个新种,属于同翅目、飞虱科(Delpbacidae)、片距飞虱亚科(Delphacinae)、片距族(Delphacini),分隶于四个属。模式标本均存放于安徽农学院。 一、额叉飞虱属Dicrantropis Fieber 1866 扭叉额叉飞虱Dicranotropis tortilis新种(图1)  相似文献   

19.
大叉飞虱属Ecdelphax Yang种类主要分布在我国,目前已知有5种,其中包括1新种.本文编有分种检索表,并对新种钩突大叉飞虱E.anconaea sp.nov.进行了记述.新种阳茎鞭节端部分岔,显示与大叉飞虱Ecervina (Muir)近缘,但前者根据臀刺突呈钩状可与后者和属内的其它种类区别.提供了成虫和雄虫外生殖器特征的照片.新种模式标本采自西藏墨脱上亚东村;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云南害竹飞虱的新属和新种记述(同翅目:飞虱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迄今为止,我国已记录为害竹子的飞虱共5属18种。1983年我们应邀参加云南农作物病虫害的普查,对为害竹子的飞虱进行了重点采集,经鉴定发现下面记叙的3新属和7新种,均隶于飞虱亚科(Delphacinae)凹距族(Tropidocephalini)。模式标本除指定者外,均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量度单位均为毫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