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诺卡氏菌属中的两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土壤中分离的两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A-100菌株和186菌株.经鉴定,其形态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均属诺卡氏菌属,但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该属中的已知种不同。因此认为这两株菌是诺卡氏菌属中的两个新种,并分别命名为鲜黄诺卡氏菌Nocardia galba n.sp和绛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purpurea n. sp.。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各地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百余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其基丝形成横隔并断裂成秆状或球状体,细胞壁化学组份IV型,属于诺卡氏菌科诺卡氏菌属(Nocardia)。经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为15个种。本文只报道其中两个新种及一个新变种:念球状诺卡氏菌(Noeaedia nostocoidea n. sp.);紫褐诺卡氏菌(Nocardta violaccofusca n. sp.);鲑色诺卡氏菌桔橙变种(Nocardia salmontcolor var. aurantiaca n. var.)。  相似文献   

3.
从亚热带地区土壤中分离出属于诺卡氏菌科的一些嗜热菌种,经52℃培养,通过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胞壁组份等的研究,证明有与诺卡氏菌科菌种共同的特征,区别于这类菌的特性是嗜热性。本文报道属于3个属的4个新种:热黄色诺卡氏菌、Nocardia the-rmoflava n. sp.、热紫色诺卡氏菌 Nocardia thermoviolacea n. sp.、热酒红放线多孢菌Actinopolyspora thermovinacea n. sp.、热丁香类诺卡氏菌 Nocardioides thermolilacinus n. sp.。  相似文献   

4.
根据71-N46等5株菌的基丝与气丝都形成横隔,并断裂为杆状、椭圆或球状,无鞭毛不运动的节段;细胞壁组份I型:DNA中GC克分子百分比为66.3%等,认为这5株菌应属于类诺卡氏菌属,除71-N46为这属的典型种白色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bus Prauser)外,本文报道两个新种:黄色类诺卡氏菌新种(Nocardioidea flavus n. sp.)和情黄类诺卡氏菌新种(Nocardioides fulvus n. sp. )。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我国鼎湖山牛肝菌20个种,其中4个新种,1个新变种以及15个国内新记录。褐小牛肝菌属Fuscoboletimus Pomerleau et Smith和南方牛肝菌属Austroboletug(Corner) Wolf 为新纪录属。4个新种是:辐射状条孢牛肝菌Bolelellus radiatus Bi sp. Nov.,亚黄褐牛肝菌 Bolettty sublulvus Bi sp.nov., 变红褐色牛肝菌Boletus rufo-brunnesgens Bi sp.Nov. 以及近浅灰色牛肝菌Boletus subgriseus Bi sp.nov., 1个新变种为小近自褐疣柄牛肝菌Leccinum subleueophaeum Dick et Smell var. msnimum Bi var. nov. 文中有分属和分种的检 索表。新种和新变种均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6.
诺卡氏菌科的分类研究I.拟诺卡氏菌属中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215菌株进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基丝有横隔,断裂,茉莉黄,风帆黄,无气丝,细胞壁化学组份III型,糖类型C(即无特征性糖),无诺卡氏菌特征性类脂A。因此,认为该菌株为拟诺卡氏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定名为略黄拟诺卡氏菌 Nocardiopsis flavidus n. sp.。  相似文献   

7.
小瓶菌属的两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广东和云南两省的土壤中分离出6株放线菌,通过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胞壁组份等的研究,证明为游动放线菌科小瓶菌属中的两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筒状小瓶菌(Ampullariella cylindrica n. sp.)、生毛小瓶菌(Ampullariella pilifera n. sp.)和生毛小瓶菌海南变种(Ampullcriella pilifera var. hainanensis n. var.)。  相似文献   

8.
对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出来的三株属于淡紫灰类群的链霉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认为与已知的近似种都不相同,是一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148号和665号菌株定名为毛紫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piloviolofuscus n. sp. Yan et Zhang);3192号菌株定名为淡紫灰链霉菌褐色变种(Streptomyces lavendulae var. fuscus n. var. Yan et Zhang)。  相似文献   

9.
从江苏省如东沿海滩淤泥中分离到1株产类胡萝卜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No5205,其基线形成横隔并断裂成短杆状,细胞壁化学组分Ⅳ型,糖类型A,含枝菌酸,磷酸类脂类型PII(PE),甲基萘醌主要成分为MK-8(H4),属于诺卡氏菌属(Nocardia)。经形态、生理生化、化学分类特性等鉴定为藤黄诺卡氏菌枯橙变种(Nocardia lutea var.aurantiace n.var.)。  相似文献   

10.
从甘肃省西峰镇的土壤中分离到的AS 4.385菌株,以前报道为褐色李黑链霉菌(Stre-ptomyees pruniniger var. fuscus Yah & Zhang,1965)。经研究发现,该菌株形成菌核,对其菌核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把这株菌重新定名为李黑褐色钦氏菌(Chaiuia prunigrofusea n.Sp.Yan & Zhang)。  相似文献   

11.
产生抗肿瘤抗生素Sandramycin的南极放线菌C3905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南极乔治王岛土壤分离到一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C3905菌株。其气生菌丝白色,基内菌丝无色至乳脂或浅粉;菌丝直径0.5~0.8μm,断裂为杆状和球状体,表面光滑。胞壁化学I型;无枝菌酸;磷酸类酯PI型;优势甲基萘酯为MK9(H4)。DNA中G+C含量为68.3~68.9mol%。兼性嗜冷,生长适温为15℃~20℃。产生抗肿瘤抗生素sandramycin。基于以上特征及分子遗传分类的研究结果,我们建议C3905菌株作为白色类诺卡氏菌的一个变种,命名为白色类诺卡氏菌南极变种,Nocardioides albus var.antarcticus。  相似文献   

12.
自云南省昆明市郊区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胞壁化学组分III型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编号4—4C。该菌株产生灰白色有分隔和分枝的气丝。成熟的气丝断裂成短杆状小体。气丝分枝末端时常形成类似于链霉菌的孢子丝。分生孢子链由为数不多的大小两种孢子形成。基丝黄色或黄褐色,分隔并断裂威柱形小体。有时产生微黄褐色可溶性色素。与拟诺卡氏菌属中的已知近似种比较,有明显区别。因此,认为是个新种,命名为链孢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streptosporus n. sp.)。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拮抗性放线菌C63-10号。对其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胞壁化学组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细胞壁组份I型,基丝分隔并断裂,应属于类诺卡氏菌属。但与该属已知种比较,差异明显,认为是个新种,定名为阿勒泰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taiensis n. sp.)。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嵛生于我国小檗科植物上的叉丝壳属(Microsphaera Lev.)白粉菌5个分类单位,其中包括2新种和1新变种。新变种为两型小檗叉丝壳Mierosphaera berberidzs (DC.ex Mer.) Lev var.Dimorpha Yu et C. Y. Zhao var nov., 新种为Microsphaera multappendieis C. Y.Zhao et Yu sp.nov. 及四川叉丝壳 Microsphgera sichuanica Yu et Lai sp nov。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7个变种19个野生菌株及无晶体(sp+cr-)和无芽孢(sp-cr+)突变株的质粒图型,证实了苏芸金杆菌的质粒组成既有变种的特异性,亦有菌株的特异性。载有晶体蛋白质合成基因的质粒,B. 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 HD-191 菌株可能为42和50Mdal,B.Thuringiensis var. aizawai HD-282菌株为47Mdal, B.Thuringiensis var.Israelensis IPS-82菌株为57Mdal的质粒,而B.Thuringiensis var. wuhanensis 140 菌株的此种基因则可能不在质粒上而在染色体中。HD-191载晶体蛋白合成基因的质粒以很高频率被传递给其无晶体突变株HD-1并在后者细胞中表达。B. thuringiensis var. israelensisIPS-82菌株和 B.Thuringiensis var. kurstaki 无晶体突变株HD—1之间载晶体蛋白合成基因质粒的传递未能成功,提示可能存在着不相容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内地区甘蔗田土壤样品中,经52℃培养分离得到的假诺卡氏菌,通过分类研究,证明有别于假诺卡氏菌属的所有巳知种,定名为嗜热刺孢假诺卡氏菌(Pser-donocardia thermospinosa n.Sp.)。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浙江省杭州植物园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16-4。根据其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拮抗性等的研究的结果认为,该菌株是丁香轮丝链轮丝菌的一个新变种,命名为丁香轮丝链轮丝菌杭州变种(Streptoverticillium lilacinoverticillatum var. hangzhouense n. var.)。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两个寄生在忍冬科上的白粉菌属(Erystphe)的新分类单位:一个是采自四川省的Abelta属植物上的 Erysiphe abeliae sp. Nov., 另一个是采自西藏自治区的 Sambucus属植物上的Errsiphs.Cartwbuci Ahmad var. crassitunicata var.Nov.Erysiphe abcliae sp. Nov. 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白粉菌。它的附属丝几乎全部典型地为Ery-siphe类型,但在大约500一1000根这样的附属丝中间却可以发现一根典型地为Oncinula类型的附属丝。这种现象说明此二属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认为这种菌的发现对于在白粉菌的系统发育方面主张Lrncinula属是从Erysipka属进化而来的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新种和新变种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成立新分类单位的理由亦有讨论。  相似文献   

19.
南极乔治王岛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南极乔治王岛土壤分离出77株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它们大多数是嗜冷菌或兼性嗜冷菌。它们能在0℃生长,适宜温度为5-15℃、15—20℃或l 5—28℃。用多种条件研究了77株菌的生物活性,发现32%的菌株有抗微生物活性(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酵母、青霉等)。其中5株菌对精原细胞、10株对KB细胞有抗肿瘤活性。根据形态培养特征、细胞壁化学组分、放线菌大多数属链霉菌(Streptomyces),其次是诺卡氏菌(Nocardia)和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丝状真菌有5种不同的类型,它们都属金孢霉属(Chysosporium)。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虫囊菌属(Laboulbenia)2个新种,中国新记录种及新记录变种各1个:海南虫囊菌(L.Hainanensis Ye et Y.H.Shen sp.nov.)寄生于齿负泥虫[Zema coromandeliana(Fabricius)],福建虫囊菌(L.Fuiianensis Ye sp.nov.)寄生于长唇步甲属(Dollehoctissp.),蠕形虫囊菌(L.Vermiformis Balazue)寄生于锯缘步甲(Peripristus alter Cast.),瘤壳虫囊菌婆罗洲变种(L.Thyreopteri Thaxt.Var.Borneensis Thnxt.)寄生于四斑长唇步甲[Dolichoctis tctraspilotus (Macheay)]。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