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冬青属苦丁茶名实辩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冬青科饮料植物苦丁茶的考证,将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Tseng并入扣树I.kaushue S.Y.Hu中,对新种五棱苦丁茶I.pentagona S.K . Chen,Y.X.Feng et C.F.Liang作了描述,并提供了4个相近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苦丁茶与近缘种的果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扫描电镜下对药用植物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Tseng)与4 个近缘种的果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这些材料的果皮上均有气孔器存在, 气孔圆形至椭圆形, 气孔外拱盖表面近平滑或有蜡质碎片, 拱盖内缘近平滑稀浅波状, 外缘角质膜在气孔周围呈环形包着气孔。但各种间果皮的微形态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有一定的分类鉴定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扣树(I.kaushue S.Y.Hu)的果实有指状毛附属物, 不支持与苦丁茶的合并。五棱苦丁茶(I.pentagona S.K.Chen, Y.X.Feng et C.F.Liang)的果皮特征与苦丁茶较近, 但有明显差异, 支持将其从苦丁茶中独立出来建立一新种。  相似文献   

3.
王玉国  韦发南 《木本植物研究》2001,21(1):47-50,T010,T011
在扫描电镜下对药用植物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Tseng)与4个近缘种的果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这些材料的果皮上均有气孔器存在,气孔圆形至椭圆形,气孔上拱盖表面近平滑或有蜡质碎片,拱盖内缘近平滑稀浅波状,外缘角质膜在气孔周围呈环形包着气孔。但各种间果皮的微形态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一定的分类鉴定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扣树(I.kaushue S.Y.Hu)的果实有指状毛附属物,不支持与苦丁茶的合并。五棱苦丁茶(I.pentagona S.I.Chen,Y.X.Feng etC.F.Liang)的果皮特征与苦丁茶较近,但有明显差异,支持将其从苦丁茶中独立出建立一新种。  相似文献   

4.
王玉国  韦发南   《广西植物》2000,20(3):228-231+192
在扫描电镜下对药用植物苦丁茶 (Ilex kudingcha C.J.Tseng)与 4个近缘种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这些材料的叶表皮仅远轴面有气孔器存在 ,气孔圆形至椭圆形 ,气孔外拱盖表面多平滑 ,拱盖内缘近平滑 ,浅波状或波状 ,外缘角质膜在气孔周围呈环形包着气孔。但各种间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有一定的分类鉴定意义。本研究结果支持将五棱苦丁茶 (I.pentagona S.K.Chen,Y.X.Feng et C.F.L iang)从苦丁茶中独立出来建立一新种 ,但因苦丁茶具有 2种类型气孔器外缘角质膜排列 ,而不支持对扣树 (I.kaushue S.Y.Hu)与苦丁茶的合并  相似文献   

5.
苦丁茶冬青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苦丁茶冬青叶(苦丁茶)是民间常用中草药,主要用于治疗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等症。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苦丁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苦丁茶是天然保健绿色食品,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将五指山苦丁茶叶分为四个等级,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酒石酸亚铁比色法,用TU-1901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40nm的最佳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对四个等级的苦丁茶多酚类物质含量分别进行测定。得到四个等级的五指山苦丁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分别为9.906%、9.882%、9.801%和9.608。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苦丁茶多酚类物质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四级品的多酚类物质明显较低,建议在采摘苦丁茶时,同时采摘未脱落的老叶,以免脱落后成分损失而失去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苦丁茶(Ilex kudincha C. J. Tseng)叶中分离到一新的三萜甙元,命名为苦丁茶甙元Ⅰ。经化学、波谱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确定其结构为3β-羟基-11(12),13(18),19(29)-三烯-28,20β-内酯乌苏烷。  相似文献   

8.
岩溶石漠化地区几种生态恢复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成新  黄玉清  李先琨  王晓英  汪青   《广西植物》2007,27(1):53-61,126
选择石漠化地区树种任豆树、金银花和苦丁茶的植株为对象,测定其光响应曲线和光合、蒸腾、气孔导度的日变化,研究其光合、蒸腾、气孔导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在岩石裸露率高、地表水缺乏、白天温度极高的石漠化地区,对任豆和苦丁茶进行光响应模拟表明,两者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5.88μmol.m-2.s-1、4.58μmol.m-2.s-1。从气体交换特征日变化看出,这三种植物均有光合午休现象,任豆午休程度最弱而苦丁茶最强,光合与气孔导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胞间CO2浓度Ci与气孔限制Ls关系分析,任豆和金银花的光合作用上午以气孔限制为主,下午有非气孔因素影响,而苦丁茶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任豆树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金银花次之,而苦丁茶最小。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地表缺水并不是石漠化地区简单唯一的限制因子,高温胁迫也造成该区植物同化CO2减少的原因。根系的下扎能力也应是石漠化地区植物长期存活的关键。因此通过人工诱导构建石漠化地区植物群落时一定要考虑植物本身的根系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苦丁茶熊果酸的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抑菌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液料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对苦丁茶熊果酸得率的影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为供试菌,探究了苦丁茶熊果酸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17∶1(mL/g)、乙醇浓度为83%、提取温度83℃;抑菌实验表明,苦丁茶熊果酸对7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6. 25 mg/mL,对生孢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12. 5 mg/mL,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MIC为25 mg/mL。  相似文献   

10.
苦丁茶冬青及其近缘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与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冬青属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 seng)与5个近缘种和一形态居间物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7种冬青属苦丁茶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气孔器均位于下表皮,每种植物均有正常气孔器和大气孔器,气孔器类型均以环列型为主,其次为双环列型。(2)7种冬青属苦丁茶植物的差异性体现在叶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形态和气孔外缘角质层纹饰等方面。(3)霍山冬青叶表皮微形态与华中枸骨存在着较大区别。(4)结合分子生物学证据与叶表皮特征,形态居间物种类型应为五棱苦丁茶的变种。研究认为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种水平上的分类学意义,能够为苦丁茶冬青及其近缘种的划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苦丁茶的用途及其原植物,同时介绍福建苦丁茶资源及利用现况。  相似文献   

12.
苦丁茶为中国南部及西南部的民间传统药用植物,经两千多年的应用和医学临床试验证明,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抑菌消炎、抗衰老、降血脂、改善血液粘稠度和微循环、清除人体自由基及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被誉为保健茶、美容茶、降压茶和益寿茶[1,2]。苦丁茶来源较复杂,共有5科1  相似文献   

13.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海南五指山苦丁茶不同级别新鲜茶叶中的锌、铁、钙、钾、镁五种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详细地研究了消解酸的种类、HNO3、HCIO4和H2O2的比例、消解酸的体积及消解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用HNO3-HClO4-H2O2处理样品,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级别苦丁茶茶叶中均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同等级的苦丁茶中微量元素含量有差异,但,其含量排序均为KCaMgZnFe,一级苦丁茶中Zn、K、Mg这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高于其他等级,而三级苦丁茶中Ca、Fe这2种微量元素含量要高于一、二级的苦丁茶,但总体差别不大。采用此方法回收率为101.38%~103.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其方法简便、精密度和灵敏度高,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女贞苦丁茶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苦丁茶是我国南方各民族长期饮用的茶代用品之一,其基原植物种类较多,据调查苦丁茶原植物有9科15种植物,其中木犀科(Oleaceae)女贞属(Ligustrum L.)有粗壮女贞[L. robustum (Roxb.) Bl.]、紫茎女贞(L. purpurascens Y.C.Yang)、序梗女贞(L. pedunculare Rehd)、日本毛女贞(L. japonicum Thunb. var. pubescens Koidz.)等[1~8].  相似文献   

15.
用圆二色谱法(circular dichroism,CD)测定苦丁茶(Ilex kudincha C.J.Tseng)中齐墩果酸(化合物1)的绝对构型。采用CD-HPLC联用技术,以70%甲醇/水做流动相,测定了齐墩果酸的绝对构型。结果从苦丁茶中分离得到的齐墩果酸的绝对构型为17 S。  相似文献   

16.
贵州苦丁茶植物资源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苦丁茶是我国南方各民族长期饮用的一类植物代用茶。在贵州,苦丁茶原植物有6科6属9种,主流品种为木樨科女贞属植物粗壮女贞〔Ligustrumrobustum(Roxb.)Bl.〕。分析了贵州5种苦丁茶植物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和绿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苦丁茶类植物是一种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不含咖啡因的营养保健的功能性饮料新资源  相似文献   

17.
闫小莉  王德炉 《生态学报》2019,39(19):7208-7217
研究苦丁茶树叶片生长与光合特性对不同类型土壤栽培的响应特征,确定最适苦丁茶栽培的土壤类型,可为高产优质化的苦丁茶种植业及其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土壤栽培实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对苦丁茶树叶片生长、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土壤栽培条件下,苦丁茶叶长和叶面积比其他6种土壤栽培下的显著提高了34%—57%和43%—68%,叶绿素总量显著增加9%—33%,叶片、上下表皮、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的厚度均显著高于其他6种土壤栽培。不同类型土壤栽培下苦丁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饱和蒸气压亏缺(Vpdl)的日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日均Pn和Tr值大小依次为:石灰岩石英砂岩玄武岩长石石英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变余砂岩煤系砂页岩,其中石灰岩土壤栽培下的日均Pn值相比其他6种土壤下的显著提高了13%—45%,且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也最大,而煤系砂页岩栽培时最低,其LSP和LCP较石灰岩栽培的分别显著下降了40%和46%。综上,在7种类型的土壤中,石灰岩土壤栽培最有利于苦丁茶树叶片的生长发育、并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和加强对光能的吸收利用,最终提高其叶片光合能力,其次为玄武岩土壤,而煤系砂页岩土壤是最不利于苦丁茶树叶片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建议在苦丁茶种植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生产基地建立时因选择由石灰岩性母岩发育的土壤进行栽培,从而提高苦丁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超临界CO_2萃取广西苦丁茶中多糖的工艺条件,该研究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分离苦丁茶多糖,利用苯酚-硫酸法对苦丁茶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考察不同萃取温度(35、40、45、50、55、60℃)、萃取压力(20、25、30、35、40、45、50 MPa)、萃取时间(30、60、90、120、150 min)、夹带剂(甲醇、95%甲醇、50%甲醇、无水乙醇、95%乙醇、50%乙醇)以及夹带剂(95%乙醇)用量(2.0、2.5、3、3.5、4.0、4.5、5.0 mL·min~(-1))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方案,对超临界CO_2萃取广西苦丁茶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苦丁茶多糖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40 MPa,夹带剂流量3.5 mL·min~(-1),萃取时间150 min;采用苯酚-硫酸法对苦丁茶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在最优萃取条件下得到的苦丁茶多糖的提取率为7.05%。由此可知,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具有提取温度低、萃取率高、萃取周期短、低耗以及污染小等优点,适用于苦丁茶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金银花和苦丁茶多糖提取物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金银花和苦丁茶中提取水溶性多糖,利用圆形纸片法对7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进行抗菌试验。结果表明:金银花和苦丁茶多糖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细菌与抗真菌活性,抗细菌活性比抗真菌活性强;苦丁茶多糖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mg/ml。  相似文献   

20.
广西苦丁茶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我国广西作为苦丁茶饮用的一种植物是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 (IlexkudinchaC .J .Tseng)的叶。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表明 (Nishimura等 ,1999) ,广西苦丁茶中三萜类成分具有显著抑制酰基辅酶A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ACAT)活性 ,可用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症。在我们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时注意到 ,其挥发油具有清香香气 ,但成分未见报道。本文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对其成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为该种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1 仪器和样品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HP6 890 /HP5 973G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