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腺泡存在胆碱能神经的 M 受体。胆碱能神经激动剂通过作用于 M 受体引起腺泡释放淀粉酶。新近,美国密执安州医科大学的 Dexter 等发现,胰腺腺泡有两种不同亚型的胆碱能神经 M 受体。Dexter 首先用 M_1受体阻断剂 pirenzepine 和 M_2受体阻断剂4-DAMP 研究了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腺泡淀  相似文献   

2.
胡晓棠  徐有恒 《生理学报》1989,41(3):278-283
正常情况下处于S期的CFU-S比例低于10%。氨甲酰胆碱(Cach 10~(-13)—10~(-9)mol/L)和Impromidine(Impro 10~(-9)—10~(-4)mol/L)在体外与小鼠骨髓细胞短时培育后,增加了CFU-S对细胞毒剂羟基脲的敏感性。反应最大时,9d和13dCFU-S的减少率分别是32.8和60.6%(Cach)以及38.4和49.5%(Impro)。这种效应可分别被胆碱能N受体阻断剂筒箭毒(10~(-6)mol/L)和组胺H_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呱(10~(-6)mol/L)所阻断,表明9d和13d CFU-S表面胆碱能N受体和组胺H_2受体的密度或活性存在差别,再次证实了CFU-S是一个不均一的细胞群。  相似文献   

3.
苍白球是基底神经节间接环路的重要核团,在机体正常及病理状态下调节运动功能。前期研究工作显示苍白球接受来自黑质纹状体轴突侧支的多巴胺能纤维支配。苍白球表达多巴胺D1和D_2样受体。本研究旨在采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技术,探讨多巴胺D_2样受体对正常及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苍白球神经元自发放电的直接调控效应。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上,微压力给予多巴胺D_2样受体激动剂quinpirole对苍白球神经元自发放电发挥不同的电生理效应。在所记录的61个苍白球神经元,quinpirole可使24个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加(62.7±11.2)%,而使另外16个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37.5±2.9)%,联合给予D_2样受体阻断剂sulpride可阻断quinpirole对苍白球神经元自发放电的调控效应。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损毁侧所记录的47个苍白球神经元中,quinpirole可使其中25个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加(64.2±10.1)%,而使另外11个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51.9±6.2)%。以上结果提示,多巴胺D_2样受体双向调节苍白球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在帕金森病状态下,多巴胺D_2样受体仍具有双向调节苍白球神经元兴奋性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组胺受体有H_1、H_2两种亚型。最近又发现,组胺还有一种新型的受体,即H_3受体,它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末梢,参与组胺的合成和释放的负反馈调节过程。H_3受体的功能、性质类似于H_2受体,但它对组胺的敏感性要比H_1、H_2受体强。H_3受体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组胺的生理、病理生理作用提供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巴胺(DA)对大鼠结肠运动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离体组织灌流方法记录大鼠远端结肠自发性节律运动,观察DA的作用以及阻断剂的影响,再用反转录实时多聚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检测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果DA(≥1.0×10-5mol/L)对结肠远端(紧接肛门淋巴结近端)离体纵行肌条(2.0 mm×10 mm)的运动具有抑制作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D1受体阻断剂SCH23390,1.0×10-7mol/L,D2受体阻断剂Sulpide,1.0×10-7mol/L)不能阻断多巴胺的抑制效应,但加入β3受体抑制剂cyanopindolol(7.5×10-7mol/L),DA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real time RT-PCR检测发现β1、β2、β3受体mRNA在远端结肠均有表达。结论DA可通过β3受体发挥对远端结肠运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巴胺能系统在脑功能中的重要性由于与某些神经和精神疾患如Parkinson氏病和精神分裂症的联系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巴胺多样的生理作用由两个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的相互作用所介导,基于生化和药理学特征,多巴胺受体被分为D_1和D_2两个亚型。D_1和D_2分别刺激和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D_1受体可  相似文献   

7.
用血管灌流大鼠离体胃制备,研究五肽胃泌素(G5)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胃窦收缩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血管灌流G5和CCK8都能显著兴奋胃窦收缩运动,并有量效关系;(2)抗胃泌素血清(1:100)可完全取消G5对胃窦收缩运动的兴奋作用;(3)CCK受体阻断剂双丁酰环磷鸟苷和抗CCK8血清(1:100)都能完全取消CCK8对胃窦收缩运动的兴奋作用;(4)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能完全阻断G5对胃窦收缩运动的兴奋作用,部分阻断CCK8对胃窦收缩运动的兴奋作用。上述结果提示:(1)G5可特异性兴奋血管灌流大鼠胃窦收缩运动,该作用通过壁内胆碱能神经系统介导;(2)CCK8对血管灌流大鼠胃窦收缩运动亦有特异性兴奋作用,该作用只是部分与壁内胆碱能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DA)对氧化应激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过氧化氢处理组(H2O2),小剂量多巴胺干预组(DA+H2O2),多巴胺受体Ⅰ型阻断剂干预组(DR1+DA+H2O2),多巴胺受体II型阻断剂干预组(DR2+DA+H2O2);应用流式细胞仪、MTT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Cytochrone c、Caspase 3、Caspase 9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单纯H2O2组相比,小剂量多巴胺(10μmol/L)可降低LDH活性,升高SOD活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DR1阻断剂SCH-23390干预后,能够部分逆转这种作用,而DR2阻断剂Haloperido干预后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小剂量多巴胺可能通过DR1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巴胺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大电流、钙激活钾(BKca)通道的影响及其信息传递机制。方法用膜片钳细胞贴附式技术,记录细胞能液内灌流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阻断剂以及第二信使及相关蛋白激酶拮机剂对猪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 爱道活动的影响。结果:多巴胺增加BKca通道活性(P〈0.01),并可被CA-1受体阻断剂SCH23390完全阻断,但不受β2受体阻断剂普藉洛尔的影响。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O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多巴胺受体已从和D_2受体同源的基因中转录翻译出来。它的分子结构、药理特性、信号系统、组织分布以及可能转录系统都与D_1和D_2受体不同,因此,称之为D_3受体。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D_3受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用兔自身血液灌流原位肺,用含氧6%的氮氧混合气进行人工通气,在此基础上,分别用扑尔敏和西咪替丁阻滞肺血管的H_1和H_2受体,观察组胺受体在低氧性肺动脉加压反应(HPPR)中的作用,并测定肺流出血液中血浆cAMP和cGMP含量。结果表明,扑尔敏可使兔灌流肺HPPR减弱,西咪替丁则使之增强。提示组胺参与兔灌流肺的HPPR;H_1和H_2受体在兔的HPPR中以H_2受体的作用占优势;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变化,可能是兔低氧时肺动脉收缩及组胺发生影响的生化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SD雄性大鼠上进行。结果表明:左侧腹侧被盖区(VTA)微量注射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溴隐亭(2.5μg/0.5μl,n=5)后,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同侧伏隔核中多巴胺代谢产物——3、4双羟苯乙酸(DOPAC),峰值明显增高,注后50 min达到对照值的128%(P<0.01),注后80 min达到最高峰,为对照值的143%(P<0.01),作用的持续时间约2 h,在注后180 min恢复到对照值的111%(P>0.05)。左侧VTA预先微量注射SCH23390——一种高选择性的D_1受体阻断剂(2nmol/0.5μl,n=4).40min后再微量注射溴隐亭(2.5μg/0.5μl),同侧伏隔核中DOPAC氧化峰不再增高。结果提示:VTA微量注射溴隐亭可致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活动增加,而这种增加作用可能是通过D_1受体中介的。  相似文献   

13.
组胺是生物体内具有强的药理学作用的生物胺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组胺的体内分布,代谢过程的特点,组胺受体(H_1和H_2)及其特异的激动剂、拮抗剂、以及测定组胺的主要方法等;讨论了研究组胺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此外,本文还就组胺在缺氧、肺动脉高压,内毒素休克,过敏变态反应,及肿瘤生长等病理情况下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肖强  李栋生 《生理学报》1989,41(3):313-317
本文采用离体大鼠回肠纵行肌-肌间神经丛(LM-MP)标本,观察SP对5-HT引起的LMMP标本收缩效应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1) 阈下剂量的SP(5nmol/L)可明显加强5-HT(100nmol/L)引起的LM-MP收缩效应;(2) SP受体拮抗剂[D-Pro~2、DTrp~(7,9)]SP、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可抑制或阻断SP对5-HT的加强效应。表明这种效应是通过SP受体中介的;(3) 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也可阻断SP的加强效应,而平滑肌5-HT受体阻断剂BOL对SP的加强效应似无阻断作用。这些结果提示,阈下剂量的SP对5-HT具有调制作用,并与胆碱能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猫,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LHA)和腹内侧核(VMN)可引起小脑皮层第Ⅵ和Ⅶ小叶浦肯野细胞和非浦肯野细胞抑制性、兴奋性和抑制-兴奋性的电活动,但以抑制性活动为主;这些反应的潜伏期多数为10-20ms,但也可长达90ms;一般刺激LHA比刺激VMN更有效。刺激下丘脑所激发的小脑神经元抑制性电活动可为静脉注射组胺H_1受体阻断剂扑尔敏所阻断。本文对上述观察的可能作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白介素(IL)-1β是已知具有胃细胞保护性,抗溃疡,抗分泌和延迟胃排空的最强力因子,它通过刺激胃内前列腺素合成而产生作用。IL-1β通过多种通路抑制培养壁细胞的酸分泌,该抑制发生于后受体水平。IL-1β对分泌酸的壁细胞,和分泌组胺的ECL细胞二者具有阻滞作用。壁细胞表达IL-1受体。IL-1β抑制卡马可和胃泌素刺激的壁细胞酸分泌作用,对组胺刺激也有一定作用。HP感染导致浸润的胃粘膜炎症细胞释放包括IL-1β的细胞因子。IL-1β可通过其对ECL细胞分泌组胺活性的抑制,相应地介导酸分泌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在大鼠胚泡着床过程中孕酮及其受体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早期妊娠大鼠(D_1—D_7)血清和子宫组织中孕酮和孕酮受体含量;对着床点和未着床子宫组织中的孕酮和受体含量作了比较;分析了血清和子宫组织中孕酮与雌二醇-17β含量的比值。初步结果表明:(1)血清孕酮含量在 D_4明显升高,达到44.13±5.69ng/ml,但子宫组织中的孕酮含量一般随妊娠时间逐渐升高;(2)胞质受体在 D_1最高(45304±1008分子/细胞),在 D_6最低(1121±149分子/细胞),而核受体含量在 D_6比 D_5和 D_7显著升高;(3)孕酮与雌二醇-17β的比值无论在血清和子宫组织中都是在 D_5和 D_7为最高;(4)在 D_6着床点子宫组织孕酮含量明显高于非着床部位,在 D_7两者无异;(5)在 D_6着床点中核受体含量要比未着床点部位高4倍;在 D_7着床点中胞质受体含量明显高于 D_6,也明显高于 D_7中非着床部位子宫胞质受体量。上述资料表明,(1)在 D_5(大鼠胚泡着床时间)子宫贮留更多的孕酮,这可能有利于子宫处于一种“静态”环境,以利于胚泡着床;(2)在 D_6着床点孕酮核受体含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着床的胚泡局部分泌一种或一些因子,发动或加强激素受体复合体由细胞质向细胞核的转入,(3)在 D_7子宫组织中,孕酮水平明显上升,这说明胚泡至少在 D_7已能合成孕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运用FORTRAN-77语言,在SIRIUS-1微机上计算遗传信息的冗余结构D_1、D_2、D_3的程序。计算出人线粒体DNA(16569个核苷酸残基)的H_1=1.930554,H_2=3.849254,H_3=5.760944,D_1=0.069446,D_2=0.011853,D_3=0.007011。 D_1、D_2的结果表明,人线粒体DNA的信息结构远比脊椎动物DNA的低级,这支持线粒体的共生起源学说。并对D_3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其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儿茶酚胺激动剂和阻断剂对大鼠慢性应激诱发的胃粘膜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内源性生长抑素与保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慢性应激诱导的大鼠胃粘膜适应性保护作用在交感神经切除后完全消失,多巴胺或异丙肾上腺素使保护作用部分恢复,去甲肾上腺素无作用;在交感神经完整大鼠,心得安或氟哌啶醇可抑制慢性应激诱发的保护作用,酚妥拉明无作用。血浆生长抑素在应激及交感神经切除后均无显著变化。提示慢性应激时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激活参与了大鼠胃粘膜适应性保护作用,且可能通过多巴胺及肾上腺能β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20.
纽约Colgate大学F.S Kraly等最近报告,组织胺和胰岛素均可刺激饮水,这一作用可被组织胺受体(H_1或H_2)阻断剂所阻断。给大鼠皮下注射组织胺可明显地刺激饮水,并在1.25~20mg/kg剂量范围内呈剂量反应关系,产生最大饮水反应的组织胺剂量是20mg/kg。在注射组织胺前10分钟给大鼠腹腔注射组织胺H_1受体阻断剂dexbrompheniramine(DXB),可显著抑制20mg/kg组织胺刺激的饮水(P<0.001)。在DXB2~16mg/kg范围内,随剂量加大,抑制作用加强。16mg/kg的DXB可使组织胺引起的饮水抑制80%。组织胺H_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C)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其有效剂量为32~100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