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娓  董利虎  李凤日 《生态学杂志》2016,27(12):3749-3758
基于大兴安岭东部地区主要林型的生物量调查数据,建立了3个主要树种的一元可加性生物量模型,探讨了不同林型森林群落和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碳储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杜鹃-兴安落叶松林乔、灌、草、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为71.00、0.34、0.05和11.97 t·hm-2,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各层碳储量分别为47.82、0.88、0和5.04 t·hm-2,杜鹃-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分别为56.56、0.44、0.04、8.72 t·hm-2,杜香-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分别为46.21、0.66、0.07、6.16 t·hm-2,杜鹃-白桦林分别为40.90、1.37、0.04、3.67 t·hm-2,杜香-白桦林分别为36.28、1.12、0.18、4.35 t·hm-2.林下植被为杜鹃的林分群落碳储量大于林下植被为杜香的林分;林下植被相似的情况下,森林群落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兴安落叶松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白桦林;不同林型群落碳储量不同,大小顺序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83.36 t·hm-2)>杜鹃-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65.76 t·hm-2)>杜香-兴安落叶松林(53.74 t·hm-2)>杜香-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3.10 t·hm-2)>杜鹃-白桦林(45.98 t·hm-2)>杜香-白桦林(41.93 t·hm-2),且不同林型森林群落碳储量垂直分配规律为:乔木层(85.2%~89.0%)>凋落物层(8.0%~14.4%)>灌木层(0.4%~2.7%)>草本层(0~0.4%).  相似文献   

2.
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研究了人工抚育年后油松林的生长状况、群落组织和结构.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抚育措施的油松林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采取抚育措施的两个样地间的油松胸径和冠幅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既打枝又间伐的油松林的胸径(7.8±0.29cm)、树高(5.5±0.09m)和平均冠幅(249±7.24cm)最大,未打枝和间伐的油松林最大;随着人工抚育措施加强,单株油松的平均新叶、老叶和枝的生物量逐渐增加,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不同抚育措施下,既打枝又间伐的油松林地上生物量最大(44.0t·hm-2)、未打枝和间伐油松林地上生物量最大(14.9t·hm-2);油松新叶和老叶长度的差异性显著;油松的比叶面积在生长初期(5月和月)和末期(9月)差异性显著;人工抚育措施增加了林下植被的种类数量和盖度.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西山6种绿化树种白皮松、油松、柳树、五角枫、银杏、山杨为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秋季PM2.5吸附量进行定量研究,同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分析了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了各树种叶片吸附PM2.5的机制.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排序为白皮松(2.44±0.22 μg·cm-2)>油松(2.40±0.23 μg·cm-2)>柳树(1.62±0.09 μg·cm-2)>五角枫(1.23±0.01 μg·cm-2)>银杏(1.00±0.07 μg·cm-2)>山杨(0.97±0.03 μg·cm-2);从秋季不同月份来看,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表现为11月(2.33±0.43 μg·cm-2)>10月(1.62±0.64 μg·cm-2)>9月(1.51±0.50 μg·cm-2).白皮松和油松有大量凹陷和突起,相对高差较大,粗糙度较大,吸滞PM2.5能力强;柳树和五角枫叶片有褶皱,粗糙度相对较高,分布有大量的突起和凹陷,吸滞PM2.5能力居中;银杏和山杨因其叶表面平滑、气孔多为长圆形,粗糙度较小,吸滞PM2.5能力较弱.不同树种正背面粗糙度平均值为白皮松(149.91±16.38 nm)>油松(124.47±10.52 nm)>柳树(98.85±5.36 nm)>五角枫(93.74±21.75 nm)>银杏(80.84±0.88 nm)>山杨(67.72±8.66 nm),这与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排序完全一致,叶片粗糙度与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498).为提高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可选择叶表面形态有利于吸滞PM2.5等颗粒物的树种.  相似文献   

4.
城市森林在吸收、滞留大气污染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庆市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洗-滤膜法和熏气试验探究不同树种对总悬浮颗粒物(TSP)、大颗粒物(PM>10)、粗颗粒物(PM3—10)和细颗粒物(PM1—3)的滞留规律以及对大气中SO2、NO2的消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0.05),对TSP的滞留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油松(3.82±0.40)g/m2>红瑞木(1.45±0.12)g/m2>紫丁香(1.22±0.17)g/m2>梣叶槭(1.21±0.13)g/m2>大叶杨(0.93±0.17)g/m2>旱柳(0.54±0.14)g/m2;(2)树种间对不同颗粒物的滞留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供试树种对不同粒径颗粒物滞留的质量占比表现...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Larix gmelinii)是中国东北林区最重要的工业用材树种,而且在北温带森林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落叶松的种植区域内气温低、冬季长,氮素矿化速度低,供氮不足常常成为落叶松生长的限制因素。为揭示落叶松生长与氮素营养的关系,采用沙培法设置了1、4、8和16 mmol·L-1 4个供氮水平,研究了不同供氮条件下落叶松一年生幼苗对碳和氮的获取与分配的规律。结果显示,落叶松幼苗的生物量、全株氮浓度、氮含量、比氮吸收速率均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叶重比(LWR)、茎重比(SWR)及叶氮比(LNR)、茎氮比(SNR)亦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根重比(RWR)和根氮比(RNR)则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当供氮水平从1 mmol·L-1增加至8 mmol·L-1时,落叶松幼苗相对生长速率呈线性增加,而全株氮生产力几乎未受供氮水平的影响;当供氮水平从8 mmol·L-1增加至16 mmol·L-1时,全株相对生长速率不再增加,全株氮生产力则显著下降。与全株氮生产力的变化不同,落叶松幼苗的叶氮生产力与供氮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城市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影响因子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阔叶混交林、杉林、软阔林和硬阔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2013年不同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并以其为本底值探讨不同森林植被经历4年自然生长后SOCD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土壤容重、电导率(EC)、pH、全氮、全磷、C/N对其的影响,为上海市森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建议。结果表明:(1)2013年,上海城市森林的SOCD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杉林>硬阔林>软阔林>阔叶混交林。相比2013年,2017年上海市阔叶混交林、杉林、软阔林和硬阔林的SOCD均降低,年均降低速率为0.59 t/(hm2·a)、6.81 t/(hm2·a)、3.89 t/(hm2·a)和6.95 t/(hm2·a)。上海市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年降低速率较大,且0—10 cm和0—30 cm的SOCD在0—100 cm的贡献率较低。(2)不同时期不同林型的SOCD影响因子不同。2013年,阔叶混交林、软阔林、硬阔林的SOCD受土壤容重、EC、pH、全氮、全磷、C/N影响不显著(P>0.05),杉林SOCD...  相似文献   

7.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在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和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其在氮添加下的生长和生理生态响应, 有助于深入理解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在全球氮沉降背景下的生长和变化规律。该研究通过在北京东灵山落叶阔叶林的模拟氮沉降控制实验, 以优势种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和伴生种五角枫(Acer pictum subsp. mono)为研究对象, 设置对照和氮添加2种处理, 每种处理4个重复, 对照样地不做处理; 氮添加样地施加尿素(CO(NH2)2), 总的氮添加量为100 kg·hm -2·a -1, 测定氮添加对其生长和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 氮添加显著提高了两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 同时扩大了叶片光系统II反应中心电子传递体库, 增加了基于光合电子流驱动的初级受体醌(QA)被还原的周转次数。氮添加也增加了两个树种当年生枝条的长度和生物量,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辽东栎种子的质量。辽东栎光合作用氮利用效率、枝条生物量对氮添加的响应程度明显超过五角枫。在未来氮沉降加剧的情景下, 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优势种辽东栎的优势地位会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元素限制模型认为氮是温带森林生长的限制元素, 不过该结论更多是从地上生物量以及群落水平进行阐述, 忽视了不同物种以及不同径级树木对外源氮的响应差异。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是华北地区常见的森林类型, 该研究以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的实验, 即对照CK (0 kg·hm -2·a -1), N50 (50 kg·hm -2·a -1)和N100 (100 kg·hm -2·a -1), 模拟氮沉降对群落和物种水平以及不同径级树木生长的影响。经过7年氮添加, 实验结果显示: 物种水平上, 氮添加明显促进了优势树种辽东栎的生长; 群落水平上, 树木生长随氮浓度增加有不断上升趋势, 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 氮添加显著抑制了辽东栎以及群落内小径级(3-10 cm)树木生长, 中(10-20 cm)、大径级(>20 cm)树木生长随氮沉降水平增加呈上升趋势, 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表明氮是辽东栎以及温带森林树木生长的限制元素; 不同径级的辽东栎和群落内其他植物对氮添加响应不一致, 氮添加抑制了小径级树木生长, 中、大径级树木生长对氮添加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植被恢复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存赋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广受关注,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磷储量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选择滇中地区退化山地飒马场流域具有代表性的4种不同修复阶段的典型植被(荒坡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下不同深度土壤中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储量和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变土壤碳氮磷储存能力和化学计量比,这种改变作用整体上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其中,在0—60 cm土层上,SOC储量在次生常绿阔叶林最高,达123.41 t/hm2,其次是针阔混交林(115.69 t/hm2)和云南松林(93.08 t/hm2),荒坡灌草丛(89.56 t/hm2)最低;TN储量针阔混交林(4.91 t/hm2)>次生常绿阔叶林(4.58 t/hm2)>云南松林(4.43 t/hm2)>荒坡灌草丛(3.98 ...  相似文献   

10.
氮沉降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该文通过设置4种氮添加水平(对照(0)、低氮(20 kg N·hm-2·a-1)、中氮(50 kg N·hm-2·a-1)和高氮(100 kg N·hm-2·a-1)), 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对落叶松(Larix gmelinii)原始林树木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氮和高氮添加对落叶松胸径相对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随施氮年限的增加而增强。不同高度的树木对氮添加的响应有很大差异, 较低树木(树高<16.5 m)的生长对氮添加无显著响应, 而较高(树高>16.5 m)的树木在中氮和高氮处理下胸径生长有显著加速(胸径相对生长率增幅>79.5%), 但随着树木高度的进一步增加, 这种加速作用明显下降。研究结果显示氮添加会促进落叶松胸径生长, 这种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较高的落叶松个体中。  相似文献   

11.
贵州普定喀斯特次生林乔灌层地上生物量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量是植物群落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也是研究生态系统基本过程和功能的重要参数。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地次生林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其生境特殊, 乔灌层种类繁杂且生长形态多样, 物种间体积质量密度差异悬殊, 生物量测定极为困难。所以, 有关其生物量的基础资料极为缺乏。该文根据对普定喀斯特生态站的窄叶石栎(Lithocarpus confinis)+云南鼠刺(Itea yunnanensis)林、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云南鼠刺林、圆果化香+槲栎(Quercus aliena)林3个主要次生森林类型的样地调查资料, 采用样木回归模型法和收获法, 研究了群落乔灌层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利用172株样木数据建立了圆果化香、窄叶石栎、云南鼠刺、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安顺润楠(Machilus cavaleriei)、槲栎、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川钓樟(Lindera pulcherrima var. hemsleyana)、异叶鼠李(Rhamnus heterophylla)、倒卵叶旌节花(Stachyurus obovatus)、薄叶鼠李(Rhamnus leptophylla)、贵州花椒(Zanthoxylum esquirolii)、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铁仔(Myrsine africana)和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var. spinifolium)15个主要树种的分种生物量回归模型。同时, 利用这些样木建立了3个不同胸径(D)组(D<1 cm、1 cm≤D≤5 cm和D>5 cm)的生物量回归模型。通过进一步分种和分组的计算得出: 这3个次生乔木林的乔灌层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5.6×103、65.3×103和115.2×103 kg·hm-2; 层次分配上, 3个样地的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占绝对优势, 分别约占乔灌层地上生物量的98.5%、96.6%和99.0%; 径级分配上, 3个样地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大径级(D≥10 cm)的个体上; 物种分配上, 3个样地的生物量排序前10位的物种分别约占乔灌层地上生物量的99.3%、97.3%和99.0%, 并集中分配在少量优势树种中。  相似文献   

12.
以橡胶树PR107为材料,在海南省中部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大丰农场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分别于不同月份研究了5个年龄段(8~24a)的橡胶树枯枝叶凋落量及其凋落物中碳归还含量。结果表明:(1)8a、12a、15a、19a、24a橡胶人工林收集的凋落物各器官含碳量之间差异不显著。(2)8a、12a、15a、19a、24a橡胶人工林凋落物碳的年归还量分别为2.41 t/hm2、2.48t/hm2、2.85 t/hm2、3.56 t/hm2、3.79 t/hm2。随着树龄的增大,其凋落物碳归还量也随之增加。(3)调查样地的凋落物碳年释放量各个树龄分别为0.12 t/hm2、0.21 t/hm2、0.27 t/hm2、0.19 t/hm2、0.27 t/hm2。随着树龄的增加,凋落物释放量基本呈现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西黎钦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占用的各类植被面积,定量分析了该工程造成的农田、林地和草地的生物量损失。结果表明:该工程占用的植被面积共有308.6hm2,其中农田、林地和草地各为140.5hm2、117.2hm2和50.9hm2。在2年的施工期内造成的生物量损失共计35607.9t,其中农田植被生物量损失为4792.7t,占13.5%,林地植被生物量损失为29888.3t,占83.9%,草地植被生物量损失为926.9t,占2.6%。随着边坡防护、站场绿化等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初期每年可补偿的植被生物量为294.3t。  相似文献   

14.
遥感数据可以实时快速获取森林属性信息,利用遥感技术数据估算的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AGB)具有空间连续性且精度较高的优势。与低纬度或低海拔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高寒区因地形复杂、气候特殊,森林属性信息的获取更加困难,因此遥感是获取大尺度高寒区森林属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利用MODIS卫星影像和样地调查数据,建立随机森林模型(RF)估算森林AGB,并结合K最近邻算法(KNN)进一步探究该区域主要树种AGB。本研究在不同尺度上验证了模型预测精度,并分析预测变量的重要性。结果表明:(1)建立的AGB估算模型在像元(R2=0.82,RMSE=64.93 t·hm-2)和景观尺度(t=0.15,P=0.88)上皆表现较好;(2)青藏高原森林AGB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平均森林AGB为181.28±104.54 t·hm-2;最高的森林AGB出现在海拔1000 m以下,为237.66±60.92 t·hm-2;树种水平上,冷杉、云杉和云南松A...  相似文献   

15.
利用皆伐法估算黔中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确估算森林生物量对理解全球碳循环至关重要。已有的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研究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缺乏校准数据检验研究结果的精度。利用皆伐法,首次精确估算了我国西南贵州省中部喀斯特森林的地上生物量,并检验了已有生物量回归方程和平均标准木法对该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估算效果。该喀斯特森林的地上生物量为122.81 Mg/hm2,胸径(D)≥1 cm的木本植物、D<1 cm的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20.00、2.56、0.24 Mg/hm2。D在10—30 cm范围内的植株(83.89 Mg/hm2)是地上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4个优势树种(云南鼠刺Itea yunnanensis、川钓樟Lindera pulcherrima、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和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的地上生物量为103.03 Mg/hm2,占森林总地上生物量的83.89%。干(61.04 Mg/hm2)和枝(40.56 Mg/hm  相似文献   

16.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保护区湿地植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利  王英 《生态科学》2007,26(5):443-446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湿地植被类型在分类上属典型高寒沼泽草甸,可分为5个型。植被以湿生和水生植物为主构成,由5个层片结构组成。水沼泽植物群落的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丘状沼泽。植物群落物种重要性的大小依次为:黑穗苔草(Carex melanantha)>细刺苔草(Carex microglochn)>嵩草(Kobresia filifola)>囊状苔草(Carexvesicula)>马先蒿(Pedieularis albevti)>水麦冬(Triglochin plustre)>报春花(Primula sibirica)。在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草地植物群落中,水沼泽草地的鲜草产量高于丘状沼泽,分别为646.2g·m-2和496.7g·m-2,平均鲜草量571.5g·m-2。群落的地下生物量较大,为13608.8 g·m-2,0cm10cm土层中的地下生物量约占69.89%,10cm20cm的地下生物量约占15.9%,20cm30cm的地下生物量约占7.27%,30cm50cm的地下生物量仅占6.94%。植物种类以莎草科植物较多(占总生物量的78.7%),大部分属于下繁性草类。物种组成简单,平方米植物种为13种,一般8种~11种。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西山6种绿化树种白皮松、油松、柳树、五角枫、银杏、山杨为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秋季PM2.5吸附量进行定量研究,同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分析了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了各树种叶片吸附PM2.5的机制.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排序为白皮松(2.44±0.22 μg·cm-2)>油松(2.40±0.23 μg·cm-2)>柳树(1.62±0.09 μg·cm-2)>五角枫(1.23±0.01 μg·cm-2)>银杏(1.00±0.07 μg·cm-2)>山杨(0.97±0.03 μg·cm-2);从秋季不同月份来看,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表现为11月(2.33±0.43 μg·cm-2)>10月(1.62±0.64 μg·cm-2)>9月(1.51±0.50 μg·cm-2).白皮松和油松有大量凹陷和突起,相对高差较大,粗糙度较大,吸滞PM2.5能力强;柳树和五角枫叶片有褶皱,粗糙度相对较高,分布有大量的突起和凹陷,吸滞PM2.5能力居中;银杏和山杨因其叶表面平滑、气孔多为长圆形,粗糙度较小,吸滞PM2.5能力较弱.不同树种正背面粗糙度平均值为白皮松(149.91±16.38 nm)>油松(124.47±10.52 nm)>柳树(98.85±5.36 nm)>五角枫(93.74±21.75 nm)>银杏(80.84±0.88 nm)>山杨(67.72±8.66 nm),这与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排序完全一致,叶片粗糙度与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498).为提高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可选择叶表面形态有利于吸滞PM2.5等颗粒物的树种.  相似文献   

18.
模拟分类经营对小兴安岭林区森林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 7.0 PRO,模拟了在当前采伐模式和无采伐两个预案下,小兴安岭林区森林生物量及主要树种生物量在2000—2200年间的动态。模拟结果如下:(1)无采伐预案下,森林生物量由最初的93.6 t/hm2逐渐升高,90a后达到最大值258 t/hm2,之后森林生物量在245 t/hm2上下小幅波动;(2)前100a采伐预案会明显降低森林生物量,与无采伐预案相比森林生物量最大可降低21.4 t/hm2,平均减少14.7 t/hm2;后100a采伐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逐渐减弱,森林生物量平均减少2.6 t/hm2;(3)当前采伐模式促进保护树种红松和紫椴生长,其生物量分别最大可提高9.0 t/hm2和0.53 t/hm2,占到无采伐预案生物量的56%和15%;(4)采伐预案对云冷杉生物量影响较小,主要降低先锋树种(白桦、山杨)和一些阔叶树种(枫桦、春榆)的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现行采伐模式在未来100 a内会显著影响森林生物量,之后其影响逐渐减小,并且保护政策能提高所保护树种(红松、紫椴)的生物量,但要保持较高的总生物量,仍需要降低目前的采伐强度。  相似文献   

19.
李海萍  李定恒  李豪 《生态学报》2022,42(23):9499-9510
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退耕还林不仅有利于生态保护,对提升森林碳汇功能、实现碳中和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以退耕还林的碳汇效益为目标,对贵州省退耕还林的潜在碳汇效益进行评估,在对耕地条件及退耕还林还草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坡度、石漠化程度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退耕要求确定出需要退耕的区域;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地形、气候、土壤等影响植被生长的关键因子进行分类,进而对退耕地的宜林宜草宜灌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贵州省的主要植被类型碳汇因子进行修正,得到不同植被的固碳率并据此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碳汇潜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贵州省现有25°以上陡坡耕地82.5万hm2,重要水源地15—25°坡耕地7.9万hm2,严重石漠化耕地25.1万hm2,受重金属镉、铅、锌严重污染的耕地分别为9.3万hm2、21.7万hm2和6.9万hm2;(2)降雨量、海拔和≥10℃积温是影响植被生长的3个重要自然因子,131.9万hm2待退耕地中,宜林、宜...  相似文献   

20.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碳、氮储量及分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树木解析和连续土芯法,估测了20年生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各部分生物量和生产量,以及两种林分各部分的碳、氮含量及储量.结果表明:水曲柳和落叶松乔木林生物量分别为6815.10和9295.95 g·m-2;两树种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均最高,分别为57.32%和58.01%;细根生物量最低,分别为2.67%和1.80%.水曲柳和落叶松的年生产量分别为1618.16和2102.45 g·m-2·a-1,其中树干年生产量最高,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9.34%和46.70%;细根的年生产量较低,分别占总生物量的12.06%和5.25%.水曲柳各器官碳含量低于落叶松,氮含量则高于落叶松;水曲柳林碳储量低于落叶松,而两树种氮储量差别不大.水曲柳分配到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生产量以及碳、氮比例均小于落叶松,反映了落叶松在构建地上部分相对于水曲柳的高效性;由于树种之间以及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之间的碳、氮含量差别显著,精确估计森林碳、氮储量时应分树种和器官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