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南奥陶系达瑞威尔阶底界附近的牙形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描述了湖北宜昌、兴山和浙赣“三山”(即浙江的常山、江山和江西的玉山)地区奥陶系达瑞威尔阶底界附近层位中的牙形刺共21属32种。以带分子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湖北地区达瑞威尔阶底界上、下地层的牙形刺带由上而下可划分为:Eoplacognathuscrassus,Lenodusvariabilis,L.antivariabilis,Baltoniodusnorrlandicus-Microzarkodinaparva和Paroistodusoriginalis带。这些牙形刺带可与Lindstrom(1971)、Lofgren(1978,1993,1994,1995)、Wang和Bergstrom(1995)、Bagnoli和Stouge(1997)及Albanesi等(1998)在欧洲、我国浙赣“三山”地区及阿根廷等地发现的牙形刺带进行对比(表1)。在湖北宜昌和兴山地区U.austrodentatus笔石带之底界(=达瑞威尔阶之底界)十分接近Baltoniodusnorrlandicus-Microzarkodinaparva带之底界。  相似文献   

2.
乐平统长期以来一直径有希望成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只因华南缺乏经过详细论证的乐平统底剖层序面未能实现。通过近些年的研究,梅仕龙等建立了完整的瓜德鲁普统一乐平统界线地层的牙形化石带等,促成乐平统被正式批准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并使蓬莱滩剖面成为底界的最佳侯选层型剖面。笔者国反复论述Clarkina postbitteri带或C.dukouensis带之底作为乐平统底界侯选层位的优点和缺点。C.duk  相似文献   

3.
重点描述宜昌黄花场剖面中 /下奥陶统界线附近的重要牙形剌共 3属、5种和 2新种Bergstroe mognathussp .nov .,BaltoniodustetrachotomusLiandWangsp .nov .,并对Oepikodusevae带和Baltoniodustriangu laris带分子的首现位置及带的含义进行厘定。作者还在此剖面大湾组下段发现北美中大陆区暖水型牙形剌Tripoduslaevis和Protoprioniodusaranda ,并确定Tripoduslaevis的首现位置在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底界之上 0 .3m处。Tripoduslaevis的首次出现曾提议为中奥陶统的底界的标志 (见陈旭等 ,2 0 0 0 ) ,在宜昌黄花场剖面上Tripoduslaevis的首现位置接近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底界 ,对确定中 /下奥陶统界线很重要。由于在黄花场剖面可识别出Baltonioduscrassulus—B .gladiatus—B .triangularis演化谱系 ,作者建议以B .triangularis的首次出现作为中奥陶统的底界 ,宜昌黄花场剖面为中 /下奥陶统界线的层型剖面。同时 ,文中将本区的牙形刺带与世界其它地区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古地磁测年表明,甘肃董湾晚新近纪剖面代表了7.3~3.5 Ma间的连续风成古土壤堆积。在74.8 m厚的剖面上,发现了小哺乳动物化石层位40个,共产出小哺乳动物39种。根据小哺乳动物组合特点,董湾剖面可以划分出4个生物地层带,Ⅰ+Ⅱ带为晚中新世晚期,相当于保德期;Ⅲ+Ⅳ带为上新世早期,相当于榆社期早期。中新统/上新统界线(5.33 Ma)位于剖面距顶部35.5 m处,比以鼢鼠Mesosiphneus最早出现为标志的生物地层Ⅲ带的底界低2 m。由于榆社阶底界直接对应于中新统/上新统界线,该剖面因其良好的地层和生物条件可被推荐为榆社阶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  相似文献   

5.
根据牙形类Baltoniodus? triangularis的首现,中奥陶统和大坪阶底界已界定于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大湾组底界之上10.57m.对黄花场剖面以及邻近的大坪剖面大湾组疑源类研究表明,某些疑源类属种具有生物地层学意义,其首现可用于识别奥陶系下/中统界线.  相似文献   

6.
全球二叠系瓜德鲁普统(中二叠统)底界以牙形类Jinogondolellanankingensis的首现为标志,“金钉子”层型被定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瓜德鲁普山国家公园的Stratotype Canyon剖面。然而, J. nankingensis的模式标本和标准产地以及国际年代地层表中瓜德鲁普统底界的高精度绝对年龄均来自南京龙潭正盘山剖面孤峰组的底部。因此,正盘山剖面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瓜德鲁普统底界的对比标准,然而该剖面孤峰组和栖霞组上部的牙形类化石序列至今没有系统研究。本文基于新获得的牙形类化石和前人已经描述的标本,在该剖面栖霞组顶部至孤峰组中部共识别出5属9种,并将此段地层划分为了3个牙形类化石带,由下至上依次为:栖霞组顶部的Sweetognathus subsymmetricus–Pseudosweetognathuscostatus组合带,孤峰组中下部的Jinogondolellanankingensis带和J.cf.aserrata带。新的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结果表明正盘山剖面瓜德鲁普统罗德阶底界应位于孤峰组底部,孤峰组下部属于罗德阶,中部属于沃德阶,罗德阶与沃德阶的界线位置由于...  相似文献   

7.
华南奥陶系达瑞威阶底界附近的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详细描述了湖北宜昌、兴山和浙赣“三山”地区奥陶系达端威尔阶底界附近层位中的牙形刺共21属32种。以带分子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湖北地区达瑞威尔阶底界上、下地层的牙形刺带由上而下可分为Eoplacognathuscrassus、Lenodusvariabilis,L.antivariabilis,Baltoniodusnorrlandicus-Microzarkodinaparva和Parosist  相似文献   

8.
二叠系乐平统底界的牙形化石定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乐平统长期以来一直很有希望成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只因华南缺乏经过详细论证的乐平统底部层序而未能实现。通过近些年的研究,梅仕龙等建立了完整的瓜德鲁普统一乐平统界线地层的牙形化石带等,促成乐平统被正式批准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并使蓬莱滩剖面成为底界的最佳候选层型剖面。 笔者等曾反复论述Clarkina postbitteri带或C.dukouensis带之底作为乐平统底界候选层位的优点和缺点。C.dukouensis的演进可以作为Clarkina属内渐变群的第一个基准面(datum),而且该种分布较广。然而,C.dukouensis在C.postbitteri-C.dukouensis演化种系中的首现本身并无区域对比意义,因为C. dukouensis的首现从未在其他地点发现.而首现的层位也不与全球性生物或环境变化的重要事件对应,C. postbitteri带之底接近前乐平统生物绝灭事件的顶峰层位以及在整合层序中厘定的重要层序界面。根据动物群和沉积变化容易进行国际对比这一优越性,使该带之底成为最有希望的界线。近些年来.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的工作方案一直将其作为乐平统底界。不过,C. postbitteri与祖先种之间的形态变化较显著,演化谱系需要充分论证。 多年来,底界附近的牙形化石被归纳为两个组合带,即下部的Neogondolella bitteri-N.liangshanensis带和上部的N. bitteri-N,leveni带。新建的牙形化石带表明N.bitteri-N.liangshanensis带并不存在,而带化石N.liangshanensis的层位实际上高于N.leveni。在王成源1995年至1998年发表的论文中,这些事实以及多数新的牙形化石带基本被接受。他于1998年发表蓬莱滩剖面牙形化石的研究,并“赞赏”以C.postbitteri带之底为底界。但在“乐平统的底界-蓬莱滩剖面再研究”中,他认为C.postbitteri带不存在,并转而采用C.dukouensis的始现为底界。 从“再研究”可以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首先,C.postbitteri的首现仍属于底界最具吸引力的候选层位。理由是1.在设备良好的实验室可以从该层及其上下的层位获得适量的牙形化石;2.新的研究结果表明,C. postbitteri自Jinogondolella xuanhanensis种系演进而来,可以在蓬莱滩剖面厘定;3.在美国至今仅发现C. postbitteri的过渡类型,所以关于C.postbitteri始现于美国、而后迁移至古特提斯的假说有待证实;4.C.postbitteri带的界限明确,王氏报道的零星出现在层116.4-4f的C.postbitteri颇有疑问;5.王氏报道Jinogondolella的种与C.postbitteri的延限范围重叠,但只图示了这些种的一个标本(图版Ⅳ,图1).而该标本应为C.postbitteri;在湘南斗岭组顶部与C. postbitter共生的不仅有瓜德鲁普世类型菊石,还有乐平世类型腕足类。王氏的“C. dukouensis”产于C.postbitteri带,层位与此相同,而不是较高。 王氏确定的C.dukouensis首现层位显然有误。他用来代表“C.dukouensis”首现的产于层114.6-6k的标本(图版Ⅱ,图1-5)以及层114-7b(图版Ⅱ,图6-8)的标本,与代表C. postbitteri的标本(图版Ⅰ,图1-8)都具有后部和中部小齿分离的齿式,应属于C. postbitteri的居群。产于层114-7e及以上层位的C.dukouensis的标本(图版Ⅰ,图9-15)具备该种特征的齿式,后部和中部的小齿排列较紧密。层114-7e的一个标本(图版Ⅰ,图10)具有C,postbitteri与C.dukouensis之间的过渡型齿式。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另一候选层位,C. dukouensis的首现实际上处于层114-7e附近。 生物成种的速率和型式多样,既有渐次演进,屯有点断平衡。无视这一事实,把一些明显的变化都看成地层记录缺失,必然使界限上下的变化愈来愈细小,终至难于确定,争论不休。即使定了也无法横向追索,缺乏对比价值。  相似文献   

9.
华北南部及西南部早寒武世猴家山组的三叶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南部及西南部的猴家山组、辛集组及苏峪口组位于早寒武世馒头组之下,三组涵义相同,应当合并,前者命名在先,所以统一称猴家山组。猴家山组的底界与西南地区沧浪铺组Drepanuroides 带底界相当。文内描述了安徽、河南、陕西、宁夏等地区的猴家山组三叶虫化石15种,其中有12个新种、2个新亚属、2个新属。  相似文献   

10.
分别于2018年4月和2019年4月对滆湖入湖河流底栖动物开展调查,并利用生物指数对水质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共鉴定滆湖入湖河流底栖动物28种,以重度耐污种霍甫水丝蚓(优势度为0.46)和中等耐污种铜锈环棱螺(优势度为0.11)占据绝对优势。生物多样性方面以鹤溪河最高,湟里河、扁担河次之,夏溪河及入湖河口最低,水生植物分布是影响各区域底栖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与水质污染等级生物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以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沿线为界,鹤溪河、夏溪河、湟里河中上游河段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水体为轻-中污染状态,而下游河段、扁担河及入湖河口处于重度富营养化水平,水体为中-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1.
论乐平统底界的新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玉玕等(Jinet al.,2001,2002)终于同意将乐平统的底界放在蓬莱滩剖面6k的底,这与王成源(Wang,1999,2000a,b,2001a-c)提出的点位完全一致,将乐平统底界放在6j或6i upper的观点都不得不放弃。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Henderson和Mei(2001)为维护他们提出的以Clarkina postbitteri作为乐平统底界定义的观点,又将Clarkina postbitteri分成两个亚种。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 Henderson and Mei,2001(Per-mophiles,38:36),不符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种名无效。提出的新定义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Mei and Wardlaw1994,是一典型的地层亚种,它包括了一部分典型的Clarkina dukouensis(Jinet al.,2001,plate1,Figs.4a,b),也不能用作乐平统底界的定义。我们应当保留Clarkina postbitteri和C.dukouensis原来的定义。Wang(2000a,plate2,figs.1-8)图示的标本肯定是Clarkina dukouensis。金玉?等(Jinet al.,2000)改变Clarkinadukouensis的首现点位,有时在7d(Permophile,38:34,fig.1,2001),有时在7e(Jinet al.,Permophile,39:38,2001)。Clarkina dukouensis的首现位置(FAD)就在6k。7b已属Clarkinaleveni带。Clarkina postbitteri可区分出三个不同的形态型而不是两个不同的亚种。Clarkina postbitteri的起源仍然不清。Mesogondolella(=Jinogo-ndolella)granti不是Clarkina postbitteri的先驱种。  相似文献   

12.
正武汉自然博物馆由武汉园博园(题图)、长江文明馆和肯尼斯·贝林大河生命馆三大板块组成,其中武汉园博园与长江文明馆已于2015年9月25日建成开放。肯尼斯·贝林大河生命馆将于2018年6月底开馆迎客,她的建设填补了自然博物馆界没有以世界大河为背景办馆和武汉市114座博物馆没有一座自然博物馆的空白。为了突出  相似文献   

13.
辽宁本溪新厂期早期的树形笔石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前言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寒武系顶部及奥陶系底部,都发现了新的化石层位,修正了一些长期沿用的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与重视。为此,笔者重新整理我院保存的本溪新厂期早期的树形笔石,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底栖树形笔石的一些罕见类型,同时也为厘定我国华北地区奥陶系的底界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寒武—奥陶系界线及其附近的化石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中国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早在20年代就引起已故孙云铸教授(1923)的注意,他把华北地区的寒武—奥陶系界线放在冶里组的底界,认为与欧洲特马豆克统的底界相当。但是详细的界线研究工作是五十年代才开始的,其中卢衍豪等(1955)、穆恩之等(1959)和卢衍豪、林焕令(1980)在浙江西部(图1,1);周志毅、张进林(1978)和周志毅等(1983)在河北  相似文献   

15.
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的研究在国际上是令人瞩目的地层问题之一。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在1979年确定了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定义,即以牙形刺由Siphonodella praesulcata到Siphonodella sulcata的演化系列中S.sulcata的首次出现作为石炭系的底界。这一定义得到多数工作组成员的赞同。泥盆系石炭系  相似文献   

16.
Longfengshania的形态学特征和归属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华北地台南部中寒武世徐庄组为一套以砂、页岩和灰岩为主的碎屑和碳酸盐沉积,下部以碎屑沉积为主,上部主要是碳酸盐岩,与上覆地层张夏组和下伏地层毛庄组均为整合接触。徐庄组内除了含有三叶虫实体化石外,还含有大量的遗迹化石,这些遗迹化石主要是产在下部的碎屑岩中。关于徐庄组顶、底界线,我们采用卢衍豪等(1953)的划分方案,下部以Hsuchuangia带为底界,上部以Bailiella带为顶界。本文所研究的遗迹化石分别采自山东张夏、汶南,江苏徐州和河南鲁山的中寒武世徐庄组。通过遗迹化石的研究,我们在徐庄组建立了Cruziana barbata-Rusophycus ramellensis遗迹群落,结合三叶虫实体化石,相分析等,探讨了徐庄组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精确的区域年代地层框架是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动物群演化事件的基础。过去5000万年中亚洲地区发生的最明显陆地哺乳动物群转换事件可能发生在始新世–渐新世转折时期(约34 Ma)。然而由于缺乏连续的地层记录或者对经典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存在较大争议,这一重要转折时期动物群的演变尚不明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兰塔塔尔地区丰富的最晚始新世–渐新世(白音期、乌兰塔塔尔期与塔本布鲁克期)哺乳动物化石及连续的地层记录为建立该时段区域年代地层框架奠定了基础。基于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以及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推荐将乌兰塔塔尔剖面作为渐新统乌兰塔塔尔阶的区域单位层型剖面。乌兰塔塔尔阶底界位于克克阿木剖面15.9 m处(33.89 Ma);塔本布鲁克阶底界位于综合剖面98 m处(27.7 Ma),对应古地磁极性年表的C9r,以中华鼠兔Sinolagomys的最低出现为标志。  相似文献   

18.
2014年9月底,中国科学院"东北虎跨国界保护"项目课题组组织了一次旨在了解东北虎栖息地现状变化的野外考察。考察队一行6人,他们是生态专家陈建伟教授、生态摄影家周海翔副教授、测绘导航专家曹江雄先生、生态文学硕士程顺溪同学、《人与生物圈》杂志苏林莉编辑和课题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陈向军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二叠系的底界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王成源  康沛泉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17(4):378-387,T004
牙形刺是二叠系生物地层的主导门类,地叠系的三统九阶的界线层型(GSSP)都将用牙形刺定义。我国石炭-二叠系(C/P)的分界应采用与国际上一致的标准,即用牙形刺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的首次出现定义二叠系的底界。S.isolatus在我国华南、华北均有分布,可精确地确定二叠系的底界。华北太原组应归下二叠统Asselian阶,我国C/P界线地层和Streptognathodu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研究了贵州盘县滑石板村滑石板阶层型剖面的(竹虫廷)类动物群,有5属26种及亚种,其中1未定种.滑石板阶包含2个(竹虫廷)带;Pseudostaffella antiqua-P.antiqua posterior带及Pseudostaffella composita-P.paracompressa带.滑石板阶底界以(竹虫廷)化石Eostaffellina protvae-Pseudostaffella antiqua演化系列中Pseudostaffella antiqua首次出现为标志,具体位置在层型剖面的层1,层型点置于层1之底AAK56点上;顶界止于(竹虫廷)化石Profusulinella priscoidea带之底.滑石板阶的Pseudostaffella antiqua-P.antiqua posterior带可以和俄罗斯下巴什基尔阶Severoketmensky层的Pseudostaffella antiqua带对比;滑石板阶的Pseudostaffella composita-P.paracompressa带大致与俄罗斯下巴什基尔阶Prikamsky层的Pseudostaffella praegorski-Profusulinella staffellaeformis带的一部分对比.滑石板阶大致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巴什基尔阶(Bashkirian)中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