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室注射组胺H1受体激动剂对大鼠胃酸分泌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孙成钢  王竹立 《生理学报》1993,45(6):581-586
本文对中枢注射PEA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雄性Wistar大鼠,重200-300g,用37(生理盐水通过恒流泵进行连续胃灌流。第三脑室给药,观察其对五促胃液素(160μg/kg,s.c.)诱导的胃酸分泌的影响。结果如下:(1)预先注射纳洛酮2.5μg可阻断10μgPEA的中枢抑酸效应;(2)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切除可翻转PEA(5-20μg)的抑酸效应,且有量效关系;双侧肾上腺摘除对PEA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中枢注射PEA抑制胃酸分泌效应的脑内过程。雄性Wistar大鼠,摘除双侧肾上腺,用37℃的生理盐水通过恒流泵进行连续胃液流。第三脑室给药,观察其对五肽促胃液素(160μg/kg,s.c.)诱导的胃酸分泌的影响。结果如下:(1)预先脑室注射抗CRF血清(2.5μl,1:20000)可阻断1OμgPEA的中枢抑酸效应;(2)分别脑室给予CRF(1.0和2.0μg)和β-内啡肽(0.94和1.25μg)均明显抑制胃酸分泌;(3)预先注射纳洛酮(5.0μg,i,c.v,)可取消CRF(1.0μg)的中枢抑酸效应,而预先注射抗CRF血清(2.5μl)对β-内啡肽(0.94μg)的中枢抑酸效应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PEA可能首先引起CRF释放,后者再刺激内源性阿片肽释放,从而导致迷走介导的胃酸分泌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3.
组胺H1受体激动剂PEA抑制胃酸分泌效庆的中枢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民友  王竹立 《生理学报》1995,47(3):259-263
本文分析了中枢注射PEA抑制胃酸分泌效应的脑内过程。雄性Wistar大鼠,摘除双侧肾上腺,用37℃的生理盐水通过恒流泵进行连续胃灌流。第三脑室给药,观察其对五肽促胃液素(160μg/kgs.c)诱导的胃酸分泌的影响。结果如下:(1)预先脑室注射抗CRF血清(2.5μl,1∶20000)可阻断10μgPEA的中枢抑酸效应;(2)分别脑室给予CRF(1.0和2.0μg)β-内啡肽(0.94和1.25  相似文献   

4.
下丘脑外侧区注射TRH对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连续收集胃腔灌流法,观察下丘脑外侧区(LHA)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并分析TRH在LHA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LHA注射TRH(1μg)明显地刺激胃酸分泌;(2)预先向LHA注射酚妥拉明(10μg)、美多心安(5μg)及胃泌素抗体1μl(1:640)并不影响TRH的泌酸作用,如预先向LHA注射阿托品(5μg)则可消除TRH的泌酸效应;(3)垂体摘除及肾上腺切除均不影响TRH的泌酸作用;(4)隔下迷走神经切断后,LHA注入TRH的泌酸效应仍然出现,但持续时间显著缩短;腹腔交感神经节摘除后,TRH仍能促进胃酸分泌,但分泌量少而平稳。以上结果提示:LHA是TRH中枢泌酸效应的有关结构之一,其中枢机制是通过胆碱能M受体中介的,腹腔交感神经节和膈下迷走神经是TRH泌酸效应的传出途径。前者引起的泌酸反应出现较早且引起泌酸高峰,但持续时间短;后者则引起低平的持续分泌。  相似文献   

5.
韩晓华  陈家津 《生理学报》1996,48(2):185-189
本实验用乌拉坦麻醉的大鼠,探讨了下丘脑室旁核(PVN)注射神经降压素(NT)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PVN注射微量NT后,胃酸排出量呈剂量依赖性减少,此效应可被侧脑室内预先注射酚妥拉明所阻断,但不能被螺哌啶酮阻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后,PVN注射NT对胃酸排出量无明显影响。这提示,PVN注射NT对大鼠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该处α-受体的激活有关,并通过迷走神经所中介。  相似文献   

6.
张术新  黄辰格 《生理学报》1993,45(6):568-574
本工作采用Ghosh-Schild法收集大鼠胃酸,观察了小脑延髓池、迷走背核复合体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血管活性肠肽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机制。结果表明:(1)小脑延髓池注射VIP(10μg)s可强烈地刺激胃酸分泌,高峰期在注射后60至80min,持续时间超过2.5h。(2)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可完全阻断小脑延髓池微量注射VIP刺激胃酸分泌的效应,(3)迷走背核复合体微量注射VIP(1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第三脑室注射组胺(0.25—2.0μg/5μl)对五肽促胃液素诱导的胃酸分泌的双重影响。雄性Wistar大鼠,重200—300g,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用37℃生理盐水通过恒流泵进行连续胃灌流。在静脉恒速灌注五肽促胃液素(7.5μg/kg·h)的基础上,第三脑室注射组胺(0.25μg/5μl)或H_1受体激动剂2-Pyridylethylamine(PEA,10μg/5μl),10min后总酸排出量即开始减少,90min仍未恢复。组胺剂量增至1.0μg或2.0μg时,出现双重效应。部份动物(分别占73%或50%)胃酸分泌减少,另一部分动物(27%或50%)胃酸分泌增多。H_2受体激动剂dimaprit(10μg/5μl)或impromidine(0.1μg/5μl)对胃酸分泌无明显影响。苯海拉明(16μg/0.2ml或32μg/0.2ml,i.m.)预处理可分别取消组胺和PEA的抑胃酸效应。这些结果提示:脑内组胺可能参与胃酸分泌中枢调节。其抑制效应似通过H_1受体介导;双重效应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与迷走神经完整大鼠比较,迷走神经切除(VT)大鼠胃酸分泌显著减少(从2.67到1.14μEq/10min),约两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在迷走神经完整大鼠,异丙肾上腺素(IS,10μg/min)显著地刺激酸分泌,去甲肾上腺素(NA,5μg/min)则抑制酸分泌。在 VT 三月后的大鼠,IS 抑制酸分泌,NA 则显著地刺激酸分泌。这种变化的生理意义可能是交感神经系统代偿丧失了的迷走泌酸机能。IS 和 NA 增加大鼠心率,心得安(25μg/min)显著地减少它,而酚妥拉明(25μg/min)没有明显的作用;IS、NA、心得安或酚妥拉明对迷走神经完整、VT即刻和三月后的大鼠心率的影响均无差异,表明 VT 后交感神经系统调节胃酸分泌的作用的变化并非循环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张静  王竹立 《生理学报》1997,49(4):439-444
本文探讨中枢组织胺增强胃酸分泌的作用机制。雄性SD大鼠重200-300g,用37℃生理盐水做恒速,连续胃灌流。膈下迷走神经切除后,观察第三脑室或外周给药对五肽促胃激素诱导的胃酸分泌及对血交涉以质酮水平的影响。结果如下:1.第三脑室注射1.0μg组织胺增强G-5诱导的胃酸分泌,这作用可为预先肌肉注射苯海拉明8.0μg听阻断。2.脑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增强因酸分泌,且呈量效关系。3.脑室注射组  相似文献   

10.
Wang GQ  Zhou XP  Huang WQ 《生理学报》2002,54(6):490-496
在50只麻醉的大鼠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根据所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侧脑室注射(i.c.v)组胺(HA)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R)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1)i.c.v.HA(100ng)导致ISP-MAP关系曲线显著上移,ISP和增益(Gain)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反射参数中阈压(TP),饱和压(SP)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ISPGmax)值增大,MAP反射变动范围(MAPrange)及反射最大增益(Gmax)减小。(2)预先i.c.v.H1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CHL,5μg)或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CIM,15μg),可明显减弱HA的上述效应,CIM的这种减弱作用不如CHL的显著。(3)预先同时i.c.v.CHL和CIM(分别为5和15μg),能完全取消HA的效应。(4)预先向孤束核(NTS)内注射CHL(0.5μg)或CIM(1.5μg),对HA效应的影响与i.c.v.CHL或CIM后的相类似,但NTS内注射CHL或CIM后i.c.v.HA所致的TP变化表现明显下降。以上结果提示,侧脑室给HA使CSR产生快速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功能受抑;其机制是通过中枢HA受体介导,H1受体的作用比H2受体更为明显;下丘脑-NTS的HA能通路可能是HA调节CSR的下行通路之一。NTS处的HA受体在i.c.v.HA抑制CSR的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15.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