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发展态势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Ginkgo Biloba L.)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通过综合国内有关资料。从银杏的适应能力、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详尽阐述了近几年银杏栽培迅猛发展之原因,指明其发展趋势,给人们在今后的银杏栽培及开发利用方面以启迪。  相似文献   

2.
对龙葵的室内栽培和生长习性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龙葵室内栽培的几种方法和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品质最佳的“小蒿子”防风在其主产区杜尔伯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尤其是防风主要分布的植物群落组成、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旨在确定防风的栽培条件,为防风的引种栽培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极端降雨事件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或洪水事件,通常包括全年或某个季度的平均或总降雨量的变化。然而,在不改变平均量或总量的情况下,增加降雨变异性的影响还很少被研究。本研究调查了增加水分供应变异性对单一栽培和混合栽培下4种草原植物的地上和根系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分布的影响。将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 浅根),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 深根),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 浅根)和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 深根)种植在中型实验生态系统中。单一栽培条件下种植4株同种植物,混合栽 培条件下每种植物各1株。水分供应变异性处理设置低中高3种水平:与低变异水分供应处理相比,另设置一个中度变异处理(±40%)和高度变 异处理(±80%),测定了地上和根的生物量,拟合了根系垂直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低变异处理相比,白车轴草,红车轴草和4种植物 混种群落的茎生物量在高变异处理下显著减少。在所有处理中,4种植物混种群落产生的茎和根生物量比单一栽培(超产)中物种表现所预测的要多。在水分变异增加的情况下,菊苣在单一栽培下根系分配了更多的生物量到更深的土层,而白车轴草在单一栽培下根系总生物量显著降 低。这些结果表明,水分供应变异的增加会对单一栽培和混合栽培草地的地上和根的生物量产生负面影响。在野外尺度上,水分变异对多物种 草地系统功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松蘑的适生地半人工驯化栽培实践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是可食用的菌类食物,通常被誉为蔬菜之魁,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松蘑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滑嫩,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称。松蘑是目前唯一不能人工培植的野生菌,目前人工栽培子实体未能成功,处于半人工栽培状态。松蘑的人工驯化栽培主要是在松蘑适生林内进行。  相似文献   

6.
选用不同栽培条件同年种植和同一栽培环境下不同年份种植的甘草根茎切片处理,对横截面观察,发现所有根截面均有以维管束为中心的同心环,同心环数目与甘草栽培年龄一致;生长环境对同心环数目没有影响,但对同心环色泽及环间距有较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对秦岭南麓野生萱草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方法:从已收集的野生萱草属植物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种质材料,以黄花菜栽培种‘沙苑花’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萱草属植物花蕾中酚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对7种酚酸类物质检测表明,野生材料的绿原酸、丁香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含量较栽培种低;但没食子酸和香豆酸的含量较栽培种高,其中野生‘萱草’的没食子酸和香豆酸含量分别是栽培种的1.57倍和1.59倍。在黄酮类物质中,野生材料的儿茶素含量低于栽培种;野生‘大苞萱草’的总黄酮和芦丁含量较栽培种低;但野生材料的槲皮素含量均高于栽培种,其中野生‘萱草’和‘大苞萱草’的平均含量分别是栽培种的1.99倍和2.56倍。结论:在秦岭南麓萱草属植物中,野生材料的没食子酸、香豆酸、总黄酮、槲皮素含量高于栽培种,且绿原酸、总黄酮和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萱草材料,故应加强对该地区野生萱草属植物资源的调查收集和开发利用,这将对丰富萱草资源多样性和营养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蒌蒿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江西蒌蒿的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方法,为人工栽培蒌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番薯与甘薯     
番薯与甘薯既是同一种植物,又不是同一种植物,似乎让人有些糊涂。番薯是旅花科植物,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传到西班牙。我国栽培的番薯,是明朝万历年间从菲律宾引入的,目前已是各地广为栽培的农作物,食用部分主要是块根。由于番薯栽培范围广,地方俗名甚多,“甘薯”也是其中之一。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将番著称为甘薯的是明天启元年(162年)成书的(群芳谱》。无独有偶,在《群芳谱》成书前25年就已问世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一种甘薯。因当时上述番薯刚刚在福建沿海落脚,不可能被李时珍记载,显然是另一种…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省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大理茶种)、栽培型古茶树(阿萨姆种)和栽培型台地茶(阿萨姆种)为研究材料,对叶片的解剖结构、生理特性和营养元素含量及其计量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古茶树叶片厚度、叶肉厚度、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以及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碳含量等指标的值较大;而栽培型古茶树叶片的氮、磷元素含量较高,与野生型古茶树相比,叶片厚度、叶肉厚度等指标无显著差异,且两种古茶树叶片解剖学指标和营养元素含量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变异性;栽培型台地茶叶片水分状况和光合产物的运输能力较强,具体表现为栅栏组织厚度、主脉厚度和主脉突起度等指标相对较大;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且叶片、叶肉以及海绵组织都较厚,推测二者叶片内含物更丰富,更有利于成品茶条索的完整度和耐泡度的提升,适合制作优质普洱茶;栽培型台地茶叶片薄且生长快,更有助于高产、旺产,适宜制作中高档或大宗茶类。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古茶树和台地茶的成茶品质差异及野生古茶树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