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依据近年来在六足动物系统学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对一些动物学教材中有关六足动物中内颚纲的有效性、进化地位等问题进行浅析,提供原尾纲、弹尾纲和双尾纲的形态、习性和代表物种的相关更新资料,供生物学专业的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2.
六足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期国内外六足总纲动物的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在种群遗传变异及进化、种及种下阶元的分类鉴定、种上阶元的系统发育分析等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多基因的联合分子数据研究日益增加。随着分子技术的日益推广,不同类型的基因序列甚至全基因组的联合使用将引导分子系统学走向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4.
低等六足动物包括原尾纲、弹尾纲和双尾纲三个类群,是探讨六足动物起源和进化问题的关键类群,近十年来成为节肢动物系统进化研究中的焦点之一。低等六足动物的系统发育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备受争论的问题。通过介绍三类低等六足动物最新的分类系统,从经典分类学和系统发育两个方面对低等六足动物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迄今,对于三类低等六足动物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分类体系,原尾纲划分为3目10科,弹尾纲划分为4目30科,双尾纲划分为2亚目3总科10科。系统发育研究中,大多数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不支持传统的缺尾类假说,缺尾纲应摒弃不用。分子数据分析的结果普遍支持原尾纲与双尾纲近缘,但仍需要进一步探讨。线粒体基因组、比较胚胎学和比较精子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原尾纲可能经历了长期的趋异进化历史。最近的比较精子学研究支持了双尾纲的单系性。总之,三类低等六足动物系统学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如研究人员匮乏和研究水平不均衡等问题。系统发育研究中,分子系统学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基于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的数据分别建立的系统发育假说存在分歧,亟需开发更优的数据分析方法。此外,需加强低等六足动物比较形态学、比较胚胎学、发育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以便将来进行全证据的系统发育研究。  相似文献   

5.
《植物杂志》2009,(3):74-74
虽然我们知道化学信号对于蚂蚁之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实蚂蚁还会依靠“啁啾”的声音来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6.
杨星科 《昆虫知识》1990,27(4):245-248
<正> 有关昆虫翅的起源问题,从19世纪中叶起人们就开始注意并研究它,一百多年过去了,研究进展如何,结果怎样,本文试图作一探讨。 一、翅起源的背景及条件 有翅昆虫来自于无翅昆虫已成定论,但翅由何来,不得而知;为何产生,似乎更是深不可  相似文献   

7.
8.
rDNA在昆虫纲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刘伟  陈晓峰 《昆虫知识》1998,35(2):123-126
昆虫纲是动物界种类最丰富的一个类群,研究昆虫的系统发育对了解生物进化历程及进化机制都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系统发育研究主要依赖于物种的生物学性状、形态解剖特征、以及生物地理学信息等。但是,随着学科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困难,例如:由于物种间可供比较的形态学性状是有限的,一些进化距离较远的类群难以统一分析,这对于高级分类阶元的研究尤为突出;由于超同进化的存在,不同类群的物种可能表现出相似的形态特征;用形态特征定义一个分类阶元,就必须对标本的完整性、性别、生长阶段有严格的要求;此外,对形…  相似文献   

9.
"古翅类"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进展(昆虫纲,有翅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古翅类的系统发育问题是六足总纲中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现存古翅类(孵蝣目 蜻蜒目)与新翅类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有3种主要观点:古翅类(=蜉蝣目 蜻蜒目) 新翅类,蜉蝣目 (蜻蜒目 新翅类),蜻蜒目 (蜉蝣目 新翅类)。第1种观点得到化石、形态和部分基因证据支持,第2种观点得到较多形态特征支持,支持第3种观点的证据较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更多昆虫种类、化石以及分子证据的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费梁  叶昌媛 《动物学研究》1989,10(4):295-302
本文在探讨亚洲高海拔锄足蟾的属间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齿蟾属Oreolalax和齿突蟾属Scutiger所隶的齿突蟾亚属Scutiger(Scutiger)、猫眼蟾亚属Scutiger(Aelurophryne),共计29种的地理分布及其特点作了概括性的综述;并探讨了他们的起源和演化途径;横断山系地区可能是它们的主要分化中心和物种形成中心。  相似文献   

11.
12.
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采自北京的端足目异钩虾科河北汲钩虾Jesogammarus(J.)hebeiensis,hebeiensis,Hou&Li,2004的雌性个体。文中详细描述了本种雌性个体特征及其与近似种的比较,同时附有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蜜蜂总科化石新种(昆虫纲:膜翅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膜翅目熊蜂科、木蜂科和蜜蜂科3属3新种,其中熊蜂科熊蜂属1种:鲁熊蜂Bombus luianus sp. nov., 木蜂科木蜂属1种:硅藻木蜂Xylacopa diatoma sp. nov. 和蜜蜂科蜜蜂属1种:长胫蜜蜂Apis longitibia sp. nov.。所有模式标本均采自山东山旺中新统硅藻土页岩中,现保存在山东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原狭蚌虫属一新种(鳃足纲:介甲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7年6月自山东省兖州县淡水养殖试验场鱼池中发现原狭蚌虫属的一个新种——兖州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yanchowensis sp.nov.作者对新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中国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chinensis Daday 1923,及东平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dongpingensis Hu 1987。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六鞭毛科18个新种,其中六鞭毛虫属15种,旋核六鞭虫属3种,其简要形态记述于后,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16.
西藏陆生贝类五新种记述(腹足纲:中腹足目,柄眼目)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作者于1980年在西藏东南部获得一批标本,经鉴定得5新种,即通麦扁双边凹螺Chamaly-caeus tangmaiensis sp.nov.,通麦沟螺Dioryx tangmaiensis sp.nov.,曲水肾螺Pupilla quxuensis sp.nov.,芒康艾纳螺Ena markamensis sp.nov.,下察隅卷轴螺Tortaxis xiazayuensis sp.nov.。对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18.
19.
原尾纲重新分群的特征分析(六足总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1996年第20届国际昆虫学大会(意大利佛罗伦萨)上,尹文英根据多年研究的新发现提出了原尾纲Protura分为3目10科的新建议,仅刊登在该次会议的论文摘要中,至今尚未能详细阐述重新分群的重要特征和分析。本文拟就原尾纲不同类群的成虫和幼虫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证明原尾纲分为3目(Yuan目、华Yuan目和古Yuan目)10科,更符合原尾虫客观发展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采自云南昭通市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淡水钩虾一新种,即钱氏钩虾Gammarus piani sp.nov,新种的形态特征和与近似种的区别在文中均有详细的描述,同时附有详细的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