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晓强 《遗传》2007,29(3):257-258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双螺旋模型宣告了分子生物学的真正诞生, 从而开创了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 在随后的时间中许多科学家为分子生物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使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这些科学家中, 有一位重要的大师级人物, 他研究了基因的精细结构, 率先应用果蝇研究行为学, 从而为这些领域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科学大师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神经科学讲座教授西莫尔·本则尔(Seymour Benzer)。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界的老朋友,马普学会著名科学家乌里·施瓦茨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德国逝世,享年72岁。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开始学术交流以来,施瓦茨教授就致力于推动马普学会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合作。30多年来,他为双方合作奠定了一个个坚实的里程碑。从发起创建马普客座实验室、首倡建立青年科学家小组,到动议建立并领衔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直至推动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的建立,这一切都凝结着他的心血。中德两国政府也给予施瓦茨教授充分的肯定。我国政府授予他国际科技合作奖和友谊奖,德方称他是“德中科学合作花园园丁”。本刊全文刊登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院士代表中国科学院在乌里·施瓦茨教授葬礼上的讲话(原文为英文),并对乌里·施瓦茨教授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相似文献   

3.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领域做出贡献的化学家——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该文介绍真核转录过程及罗杰·科恩伯格在此研究领域所做出的研究及贡献。  相似文献   

4.
'神马'菊花的离体保存及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添加不同蔗糖与甘露醇配比的培养基对切花菊品种'神马'(Jinba)试管苗进行离体保存,并对保存材料再生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23±2)℃、光照强度2 000~3 000 lx、光照时间12 h/d的培养条件下,MS+0.3 mg·L^-1 6-BA+0.1 mg·L^-1NAA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 g·L^-1蔗糖和10 g·L^-1甘露醇、10 g·L^-1蔗糖和20 g·L^-1甘露醇、20 g·L^-1蔗糖和20 g·L^-1甘露醇或30 g·L^-1蔗糖和10 g·L^-1甘露醇均能使菊花试管苗连续保存12个月,其中10 g·L^-1蔗糖和20 g·L^-1甘露醇、20 g·L^-1蔗糖和20 g·L^-1甘露醇组合处理保存12个月后成活率较高,分别达到50.00%和60.00%,且均保持最高的增殖倍数2.67.保存12个月的试管苗在增殖、生根培养基上均能正常恢复生长,且其再生后代的田间生物学性状、过氧化物酶(POD)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ISSR扩增图谱与对照株无差异,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说明利用上述方法保存'神马'种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6.
分子生物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基因的表达,无论是低等的细菌,还是高等的哺乳动物甚至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只有部分基因表达,同时另外的部分则不表达,甚至在一个细胞内部的基因表达也存在这种状况,很自然基因开关的研究就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上世纪60年代,对该问题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其中1967年哈佛大学的马克·史蒂文·普塔什尼(Mark Steven Ptashne)阻遏蛋白的发现掀开了该领域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1939年12月18日,哈罗德·埃利奥特·瓦姆斯(Harold Eliot Varmus)出生于美国纽约东南部的欧申赛德社区,是犹太人的后裔。瓦姆斯的父亲弗兰克是纽约的一位家庭医生,母亲是当地一位精神病学方面的社会工作者,因此瓦姆斯的童年就在纽约度过。1957年,瓦姆斯进入到阿姆赫斯特学院进行医学预科班的学习,1961年,凭借一篇关于狄更斯的文学而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瓦姆斯甚至考虑将来可以将文学作为自己的职业,并于1962年又获得哈佛大学英语文学的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8.
诺诺 《生命世界》2005,(5):84-87
正如20世纪20年代是量子力学大发展的时代一样,20世纪50年代是分子生物学开创的时代。也如同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泡利、薛定谔这些在物理学中群星璀璨的名字一样,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尔金斯、罗莎琳德·富兰克林,莱纳斯·鲍林等人也在分子生物学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学杂志》2007,27(3):76-76
《陆地一海洋微生物研究理论·应用·新方法》,由我国知名土壤微生物学家王书锦研究员主编(副主编:付海安、张立新、胡江春、焦鹏)。该书共分四个部分:一、陆地一海洋微生物研究基础理论;二、陆地一海洋微生物应用及资源开发利用;三、陆地一海洋微生物研究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四、附录微生物常用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陈成忠  葛绪广  孙琳  邵冬  柯文莉 《生态学报》2016,36(9):2779-2785
2014年9月30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ZSL)、Global Footprint Network、Water Footprint Network联合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除了以前主要使用的地球生命力指数(Living Planet Index,LPI)、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水足迹(Water Footprint)等指标外,首次使用"地球边界"揭示地球面临的严峻挑战。报告显示:(1)LPI自1970年以来已下降52%,温带和热带地区分别下降36%、56%,陆生和海洋物种均下降39%,淡水物种减少76%;(2)1961年全球生态足迹76亿全球公顷(global hectare,ghm~2)、生物承载力99亿ghm~2、生态盈余23亿ghm~2,2010年全球生态足迹为181亿ghm~2、生物承载力120亿ghm~2、生态赤字61亿ghm~2,1961年碳足迹占人类总生态足迹的36%,2010年碳足迹占比为53%;(3)全球生产水足迹排名中,印度、美国、中国、巴西和俄罗斯以大量的绿水足迹位居前五名;全球200多个河流流域、26亿7千万人每年至少1个月严重缺水;(4)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和氮循环3个"地球边界"被打破,并且已经对人类健康及人类所需要的食物、水和能源产生明显影响;(5)高收入国家将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其影响转嫁给低收入国家,这是另一种资源进口方式;大多数高收入国家人均生态足迹均已超过地球上人均可获得的生物承载力,依靠进口其他国家的生物承载力弥补超载;低收入国家生态足迹最小,生态系统却遭受最大破坏,高收入国家较高的人类发展水平是以高生态足迹为代价。报告指出人类对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的过度索取,正在危害着人类未来的安康、经济、食物安全、社会稳定乃至生存,特别提到当前人类所作选择和所采取措施的重要性。确保有恢复力、健康的生态环境维持人类繁荣发展,比现在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增加、气候变化和生态退化的警钟更具挑战性。整篇报告可以概括为5个主题:物种急剧丧失、生态严重超载、跨越"地球边界"、区域公平失衡、"一个地球"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