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及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对2010年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99例SAP患者,随机分为3组: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组(TPN);普通肠内营养(GEN);生态营养组(EEN)(肠内营养加双歧杆菌管饲),每组33例。分别观察3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下降时间、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的差异。结果 SAP发病7~10 d时GEN及EEN组较TPN组相比,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降低(χ2=11.943,P〈0.01)。平均住院日(t=5.496,P〈0.01)明显缩短。SAP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症总发生率是36.7%,TPN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57.1%,GEN组肠道菌群发生率42.8%,EEN组肠道菌群发生率14.3%。结论生态营养组EEN较普通肠内营养组GEN和肠外营养组TPN能减少SAP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并能缩短其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 10 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 ,并分别给以常规补液、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发生腹泻 ,肠内营养组无术后肠道菌群失调(P<0 .0 5 ) ,常规补液组及肠外营养组肠道菌群失调症患者 14例 ,给以双歧杆菌制剂等治疗菌群失调 ,症状得以改善。结论 :肠内营养有防治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衰弱症作为老年医学重要的多维概念,其早期诊断和干预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主要方向。能量和营养的低摄入在推动衰弱症进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肠道菌群通过双向调节宿主和肠菌的营养代谢、信号传导,以及对宿主多种器官的直接生物化学作用,不仅参与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帮助营养策略发挥干预作用。本综述从骨骼肌和免疫角度总结了肠道菌群和食源性代谢物参与营养-衰弱相互作用的文献进展。现有文献提示短链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食源性肠道菌群代谢物作为宿主受体的配体参与调节肌肉、认知和免疫功能,进而影响宿主的衰弱进程,即支持“营养-肠道菌群-衰弱轴”的存在。随着肠道菌谱分析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在该领域的深入应用,营养-肠道菌群将为衰弱症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新颖、经济和有效的个体化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部和西部地区幼儿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与膳食的关系,为幼儿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有效的营养干预。方法选择“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河南汝阳和贵州福泉,随机抽取107名汉族健康幼儿为调查对象,食物摄入采用24 h消费调查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研究两县幼儿肠道菌群差异。结果两县幼儿肠道菌群组成结构较为一致,但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贵州福泉县幼儿肠道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河南汝阳县。细菌属水平分析中,两县幼儿肠道内均以拟杆菌属、普雷沃菌、柔嫩梭菌和双歧杆菌属为主导的菌群结构,但河南汝阳县幼儿肠道双歧杆菌属和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贵州福泉县(12.36% vs. 7.44%;0.19% vs. 0.03%)。结论中西部地区幼儿肠道菌群结构差异不大,但有益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研究肠道菌群与膳食及营养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肠道菌群不仅可以保护宿主免受病原菌的侵袭,还可以参与人体多项生理过程,包括生物活性代谢物的产生、免疫调节、糖脂代谢、维持体内平衡等。膳食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的营养素,在为人类机体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对肠道菌群的组成产生重要影响。精准营养旨在结合膳食指南,根据不同个体对营养的需求以及自身基因、肠道菌群的差异,提供科学的个性化膳食建议,以期实现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但精准营养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方法学上的局限。本文主要回顾了肠道菌群、膳食与健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肠道菌群在精准营养与健康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重点提出在人群队列水平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肠道微生物组等多组学大数据的必要性及其对精准营养研究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慕春龙  朱伟云 《微生物学报》2013,53(10):1018-1024
摘要:肠道内环境是宿主和肠道微生物菌群互作的结果,肠道菌群一方面通过抗原物质调节肠道组织的免疫稳定,另一方面,肠道菌群参与糖、脂、蛋白质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能够调控细菌营养代谢、群体结构和肠道组织的营养吸收等。microRNA是宿主细胞内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因子,肠道微生物菌群不仅调控宿主mRNA的转录,同时也影响某些基因的转录后修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与宿主肠道组织互作,调节肠上皮组织内某些参与炎症应答和屏障功能的microRNA 的表达。本文介绍了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互作的基本内容,对microRNA在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互作和肠道健康中的调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行肠道准备替代传统肠道准备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结、直肠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肠内营养组,即EN组)21例,给予口服瑞素,口服肠道消炎药,静脉补液行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硫酸镁组)21例,术前禁食、静脉补液,口服硫酸镁及肠道消炎药行术前肠道准备.然后分别于肠道准备前(术前第五日晨)及手术当日晨和术后第三日进行各项营养评定,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肠道清洁度均较好,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肠道准备期间大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后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多项营养评定指标在肠道准备前、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的多项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以肠内营养制剂(瑞素)行术前肠道准备能保证良好肠道清洁度,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肠道微生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昆虫肠道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随着近年来研究肠道微生物的方法不断进步,尤其是基于16S r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的了解逐渐加深。昆虫肠道对于微生物的拓殖存在一定的选择作用。肠道微生物对昆虫寄主的作用包括提供营养、利用拓殖抗性抵抗外来微生物侵袭、参与多重营养关系、引起昆虫免疫反应。长期进化过程中肠道微生物与昆虫发展出紧密的共生关系,微生物发展出一系列手段适应昆虫肠道环境。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昆虫肠道微生态学的实践意义和将来可能的研究热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在蜜蜂的消化、营养和抗病性等方面发挥了很多潜在的益生作用。为了加深对以蜜蜂为主的传粉昆虫肠道菌群的了解,本文综述了蜜蜂肠道菌群的人工厌氧培养方法及特性,重点综述了Snodgrassella属、Gilliamella属、Frischella属、Lactobacillus属、Bifidobacterium属和Alpha-1,Alpha-2厌氧细菌类群。旨在通过特定的培养方法获取纯培养的细菌,以供进一步研究特定肠道菌群与特定功能的直接联系。希望这些培养技术能帮助大家提升对蜜蜂肠道共生菌在蜜蜂营养和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果蔬功能成分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蔬是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富含多种具有显著营养健康功效的功能成分,在促进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有研究证实,果蔬功能成分的多种营养健康功能是通过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实现的。从果蔬功能成分对肠道菌群的结构、数量和后续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对果蔬功能成分体内代谢和营养健康作用的影响两大方面,阐述果蔬功能成分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初步探讨果蔬功能成分-肠道菌群-人体健康的关系,为揭示果蔬营养健康机制,进一步为合理膳食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体肠道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环境有多达100兆个微生物,其中绝大多数存于结肠内,密度接近1011~1012/m L。人类肠道内的微生物多样性是微生物菌落和宿主共同进化的结果,自然选择和进化使肠道菌群与宿主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且稳定的关系。文章综述了肠道菌群对宿主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引起肠道菌群发生改变的某些因素,肠道微生物影响宿主的代谢、营养吸收、免疫功能以及神经功能调节,而饮食及其他条件又能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深入分析肠道菌群的具体结构、探索不同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微生物的不同特性改善人类健康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肠道菌群、生活质量、营养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9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肠内营养将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观察化疗前后2组患者肠道菌群、生活质量、营养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肠道菌群、生活质量、营养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为(6.7±0.5)lg CFU/g、乳杆菌数量为(8.5±0.4)lg CFU/g,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出现反酸、腹胀、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健康、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肠内营养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B)、血清清蛋白(ALB)、血清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肠道菌群的紊乱及营养不良的发生,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邹垚  韩崇选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1):3959-3968
肠道微生物具有调节宿主营养、免疫以及能量代谢等生理功能。饮食是影响哺乳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的一个重要因素。碳水化合物是哺乳动物食物能量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近年相关研究,本文从碳水化合物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肠道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机制以及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物短链脂肪酸对宿主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用于发酵的碳水化合物类型主要是抗性淀粉和非淀粉多糖;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肠道菌群发生适应性变化;复杂多糖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在调节宿主能量平衡和免疫应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近年来相关研究,可加深对肠道菌群对宿主碳水化合物代谢贡献的理解,为哺乳动物机体健康状况的营养调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精准营养疗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水平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9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生长抑素+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生长抑素+精准营养支持。于营养干预前后统计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LC)、肌酐(Ct)以及尿素氮(UN)]水平;对肠道菌群进行alpha分析,并计算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 结果 营养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相关指标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干预后,(1)观察组患者平均体质量以及血清ALB、PA、LC水平分别为(56.98±5.34)kg、(29.98±6.03)mg/L、(137.14±35.17)g/L、(1.15±0.26)×109,对照组分别为(53.29±5.18)kg、(26.12±5.29)mg/L、(104.53±27.66)g/L、(0.82±0.18)×10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联合生长抑素和精准营养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保持肠道菌群丰度,平衡肠道菌群分布,值得临床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肠道微生物在动物体内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在宿主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淡水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鱼类生长代谢、营养吸收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的影响,海洋鱼类则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动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在归纳总结鱼类肠道微生物功能及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肠道微生物在海洋鱼类生长发...  相似文献   

16.
肠道共生菌是动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宿主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果蝇作为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群功能的优秀模型,在肠道共生菌与宿主关系研究方面已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对果蝇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特征作了总结,然后对果蝇肠道共生菌在其生长发育、营养与代谢、行为反应、寿命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脂质代谢研究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首先,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在脂肪代谢紊乱动物模型、肥胖患者中均发生显著改变,而利用粪菌移植、益生菌以及营养干预重塑肠道菌群结构可以调控宿主脂质代谢.本文重点介绍了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脂代谢的联系,并从短链脂肪酸、胆汁酸、氨基酸、内毒素和微生物节律等方面探讨了肠道微...  相似文献   

18.
益生菌在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30年来,人们对益生菌的特性、分类、分布与营养等方面的研究很多,特别是益生菌抑制肠道慢性炎症及维持肠道稳态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关于益生菌抑制肠道慢性炎症及维持肠道稳态方面的作用机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目的在于对益生菌抑制肠道慢性炎症及维持肠道稳态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临床营养支持是以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效果为目的,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营养措施,主要可以分为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今年来,随着医学研究与认识的加深,肠道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到.美国WILMORE曾提出肠道是外科应激反应的"中心脏器"学说[1].因此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显得越发重要.人体肠道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各种菌群之间的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微生态制剂( Microecologics)又称为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gical).是根据微生态学基本原理,利用人体正常菌群成员或对其有促进作用的其他微生物等物质制成的生物制品.它具有调整微生态失调、恢复微生态平衡、促进宿主健康的作用.因此将微生态制剂应用于肠内营养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也是目前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益生元-双歧杆菌生长促进因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微生态学的观点认为肠道菌群的状况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道中的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在净化肠道、改善机体营养和维护宿主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益生元为人体不消化或难消化的食物成份,其中多数是非消化性的低聚糖,其作用可选择性地刺激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和代谢活性,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从而有利于人体健康。本文对一些重要的功能性低聚糖的性质、生理功能及其生产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