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合并瓣膜置换(VR)手术的特点及经验。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2001年11月至2010年3月对60例年龄大于80的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手术,男33例,女27例。年龄80-87岁,平均年龄(83.77±2.45)岁。均为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患者。其中3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二尖瓣置换手术,1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主动脉瓣置换手术,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双瓣置换手术,同时8例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手术,3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手术,1例升主动开成形术。置换生物瓣膜者51例,置换机械瓣膜者9例。CABG平均搭桥(2.13±0.75)根,搭桥材料为左乳内动脉与大隐静脉。结果:全组早期死亡9例(15%),1例死于术后出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死于术后心衰。早期生存51例(85%),出现术后并发症10例,其中2例发生胸腔积液,1例心包填塞,3例肺部感染,1例心房扑动后发生室颤,3例二次开胸止血。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门诊随访49例,随访时间1~60个月,心功能I级2例、Ⅱ级29例、Ⅲ级18例、Ⅳ级0例(NYHA分级)。结论:对老年患者行冠脉搭桥+瓣膜置换手术,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作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5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患者的资料,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61±5)岁。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间间隔(24±4)月,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3-6枚,左室射血分数为43%-64%,其中50%为3例。全组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结果:全组共行动脉桥吻合13支,静脉桥33支;围术期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部感染4例,胸腔内出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日(13±4)天。结论: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或(和)冠状动脉再血管化不足的病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可使冠状动脉达到充分再血管化,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40例应用IABP治疗的危重症CABG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结果:术前安置IABP 19例,术中安置IABP 10例,术后安置IABP11例。平均IABP辅助时间98.6±48.2小时。32例患者治愈出院,死亡8例,死亡率20.0%。术前安置者死亡率为21.1%,若除外机械并发症原因则死亡率为10.5%;术中安置者死亡率为20.0%;术后安置者死亡率为18.2%。5例出现血小板减少症;1例出现肠系膜动脉栓塞。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循环辅助方法,积极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危重症CABG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伴糖尿病患者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多支血管病变并伴有糖尿病的患者186例,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DES组及CABG组,随访50.5±14.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所有入选患者中,DES组有更多双支病变(P0.05),CABG组三支病变较多(P0.05),两组在完全血运重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期间,CABG组死亡2例(2.3%),DES组死亡1例(1.0%),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出院后对186例入选患者随访,其中失访11例(DES组5例,CABG组6例)。随访期间CABG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1.3%)、脑卒中6例(7.5%)、全因死亡10例(12.5%),DES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5.3%)、脑卒中3例(3.2%)、全因死亡9例(9.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BG组再次血运重建2例(2.5%),DES组15例(1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DES置入术或CABG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远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全因死亡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但DES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升高,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较高的再狭窄率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远  袁忠祥 《生物磁学》2011,(3):512-514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合并瓣膜置换(VR)手术的特点及经验。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2001年11月至2010年3月对60例年龄大于80的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手术,男33例,女27例。年龄80-87岁,平均年龄(83.77±2.45)岁。均为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患者。其中3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二尖瓣置换手术,1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主动脉瓣置换手术,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双瓣置换手术,同时8例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手术,3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手术,1例升主动开成形术。置换生物瓣膜者51例,置换机械瓣膜者9例。CABG平均搭桥(2.13±0.75)根,搭桥材料为左乳内动脉与大隐静脉。结果:全组早期死亡9例(15%),1例死于术后出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死于术后心衰。早期生存51例(85%),出现术后并发症10例,其中2例发生胸腔积液,1例心包填塞,3例肺部感染,1例心房扑动后发生室颤,3例二次开胸止血。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门诊随访49例,随访时间1~60个月,心功能I级2例、Ⅱ级29例、Ⅲ级18例、Ⅳ级0例(NYHA分级)。结论:对老年患者行冠脉搭桥+瓣膜置换手术,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作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5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患者的资料,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61±5)岁。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间间隔(24±4)月,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3-6枚,左室射血分数为43%-64%,其中〈50%为3例。全组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结果:全组共行动脉桥吻合13支,静脉桥33支;围术期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部感染4例,胸腔内出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日(13±4)天。结论: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或(和)冠状动脉再血管化不足的病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可使冠状动脉达到充分再血管化,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有效的外科技术。总体手术死亡率不到1%,但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渊的死亡率明显增加,我院近6年来共行CAB(;207例,其中70岁以上患者82例,占39%,现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CABG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40例应用IABP治疗的危重症CABG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结果:术前安置IABP 19例,术中安置IABP 10例,术后安置IABP11例。平均IABP辅助时间98.6±48.2小时。32例患者治愈出院,死亡8例,死亡率20.0%。术前安置者死亡率为21.1%,若除外机械并发症原因则死亡率为10.5%;术中安置者死亡率为20.0%;术后安置者死亡率为18.2%。5例出现血小板减少症;1例出现肠系膜动脉栓塞。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循环辅助方法,积极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危重症CABG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患者B型脑钠钛(BNP)水平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间收治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80名,根据患者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A组(45%)和B组(≤45%),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BNP水平,对比两患临床相关指标、及心房颤抖和心功能不全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血管活性物质使用量、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及心房颤抖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都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开始明显上升,在术后24h达到峰值,此后开始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段内BNP水平均明显小于B组,组间比较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手术期BNP水平可以反应患者心脏功能状况,BNP水平越高表示患者心脏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患者I期心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CABG患者44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期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治疗后PF、GH、MH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康复治疗后PF、BP、GH水平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康复治疗后PF、BP、GH、MH水平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I期心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舍曲林辅助治疗对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46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舍曲林口服,每次504100mg,每日1次,疗程24周。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0%VS32.5%,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血清hs—CRP、TNF一双及IL-6水平显著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舍曲林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胡勇军  王长录  邹琼超  沈向前  王海昌 《生物磁学》2013,(30):5878-5880,5891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情况,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好的治疗指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心内科及神经内科的患者,其中Ⅰ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0例、Ⅱ组:单纯冠心病患者40例、Ⅲ组:单纯脑梗死患者40例、以及Ⅳ组:健康成人50例,统计全部患24 h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Ⅰ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发生明显高于其它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为避免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突然心律失常及猝死,应积极改变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的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随机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并统计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TC、TG、LDL.C、HDL.C差异不显著,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TC、TG、LDL—C水平均出现下降,HDL-C水平上升趋势,但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组治疗前的hs.CRP为(3.86±1.12)mg/L,对照组治疗前的hs—CRP为(3.82±0.84)mgm,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均出现下降,治疗组的hs—CRP为(2.57±0.66)mg/L,对照组的hs—CRP为(3.23±0.66)mg/L,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均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症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两组差异不显著(x2=0.497,P=0.780〉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血脂,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值得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治疗中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用于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为心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3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选病例分为二尖瓣成形术组和二尖瓣置换术组。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直径(LVEDD)、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返流面积。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为96.7%。30例成功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8.8%。二尖瓣成形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7%,二尖瓣置换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左心房内径变小,左室舒张末直径和收缩末直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升高,二尖瓣反流面积缩少,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理特点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PCI术后scr、hsCRP及NGA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cr、hsCRP及NGAL水平之间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hsCRP水平为(6.7±1.5)m∥L,72hhsCRP水平回落至(5.7±1.0)mg门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NGAL水平为(59.1±12.3)ng/L,72hNGAL水平回落至(47.8±10_3)ng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PCI术后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且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钱琨  曲学华  张妍  刘敏  程丽梅 《生物磁学》2013,(27):5367-5369,5347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需求,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方法,分析其临床效应。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入院后给予健康教育知识评估,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针对健康知识评估给予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健康知识的掌握及实际临床效果。结果:①住院期间,观察组对冠心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教育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各项临床指标得到了改善,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冠心病伴血脂增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20 mg及40 mg氟伐他汀治疗组各48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4周、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的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mg组hs-CRP含量下降,较20mg组显著,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伴血脂增高患者,采用高剂量氟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DDAH2启动子区-1150 C/A rs805304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的分析方法,对381例冠心病患者和629例健康人群中DDAH2基因A-1150C rs805304多态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1150C rs805304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nberg平衡;两组间A-1150C位点基因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P=0.34);病例组和对照组A-1150C位点的等位频率分布也无显著的差别,但是在冠心病病例中,A等位频率有低于C等位频率的趋势(P=0.069)。结论:DDAH2启动子区-1150 C/A rs805304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病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