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能离子对番茄果皮刻蚀与穿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测量了50μm厚的干燥番茄果皮的α粒子透射能谱,表明其具有疏松的结构,仅等效于约16μm厚的致密物质(如Mylar膜)。经1×1017离子/cm2的30keVN+离子辐照后,番茄果皮的透射能谱中出现了完全自由通过的α粒子。研究了低能离子辐照等效生物材料丙氨酸的质量损失和Mylar膜的α粒子透射能谱,并结合理论分析揭示了低能离子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方式刻蚀生物样品。也就是说低能离子辐照使得疏松的作物组织出现渐深的完全畅通的孔道,使后续的部分离子能够达到更深的组织中去,造成独特的低能离子辐照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2.
固态乙酸钠氮离子注入的辐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25ke V 氮离子辐照固体乙酸钠样品,测定离子注入前后样品的紫外光谱,发现辐照后的样品中产生了新的具有紫外吸收的化学物质,给出了新物质的紫外吸收值的剂量效应关系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测定,发现经氮离子束辐照后的乙酸钠样品中还产生了另一种新的化学基团一氨基,再结合茚三酮反应的检测,得到了离子束辐照剂量与新产物中氨基产生量的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3.
超低能离子注入作物育种的一种重要机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通过超低能(110keV)离子注入和同步辐射碳光辐照两种手段处理了小麦种子,经萌发在其根尖细胞中均观察到了多种类型的染色体时变,而且同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微核率与染色体总畸变率。根据理论分析和一些有关的实验证据,超低能离子注入小麦种子,因离子本身射程非常短(<1μm),不可能直接损伤麦皮下面的胚细胞,而由注入离子在作物种子内产生的各种特征X-射线,只要剂量足够,却能达到较深的部位,通过它们的间接作用就会损伤胚细胞造成生物学效应。因此,赵低能离子注入作物种子激发产生的特征X-射线是其诱变育种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低能离子注入对固态尿嘧啶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5keV氮、氩离子束辐照尿嘧啶(uracil)引起其分子结构的变化分别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光谱的分析,得到了离子注入后尿嘧啶的残余紫外吸收曲线,富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分析,说明尿嘧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茚三酮反应的测定证明了氮、氩离子辐照后的样品中均产生了新的化学基团氨基。  相似文献   

5.
三种类型辐射对质粒超螺旋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agarose电泳和图象处理技术比较了60Coγ射线、UV及低能N+离子处理pUC19DNA超螺旋结构的损伤效应及若干自由基清除剂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1)γ射线和UV照射干燥DNA的损伤显著低于水溶液样品;(2)N+离子注入后超螺旋DNA的减少(SC%)与剂量呈良好线性关系,而γ射线和UV组的SC%随剂量升高呈指数下降;(3)干燥DNAγ辐照组的D37值为820Gy,SC完全消失的剂量LD为3814Gy,LD/D37=4.65;UV照射组的相应值分别为:1.65J/cm2,7.65J/cm2,4.64;N+离子组的相应值为:3.2×1015N+/cm2,5.0×1015N+/cm2和1.56。虽然上述三种辐射的剂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较其相对生物学效应,但从LD与D37的比值可反映DNASC破坏的程度和终点剂量(SC%=0)的大小。从而看出,N+离子(高LET辐射)比γ射线(低LET辐射)UV(非电离辐射)对DNA损伤作用更强;(4)乙醇、甘露醇等自由基清除剂对电离辐射损伤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但对UV损伤未见明显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低能离子束对微生物细胞的刻蚀与损伤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耐辐射异常微球菌和大肠杆菌为试材,用显微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仪研究了20keV的N^+离子注入对其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对两种微生物既存在着直接作用的刻蚀损伤又存在着能量沉积所产生自由基的间接作用;对细胞的直接刻蚀作用是导致DNA损伤和生物诱变的主要原因,而自由基所引起的主要是DNA以外生物大分子的损伤和细胞的膜脂过氧化。随着注入剂量增大,两种微生物细胞受  相似文献   

7.
离子注入对耐辐射微球菌存活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耐辐射异常微球菌(D.radiodurans)为试材,研究了离子注入对其存活和生物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能量和不同种类的离子注入D.radiodurans,其存活均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即存活曲线呈现为相似的“马鞍型”,只是在不同种类的离子注入中,注入能量为20keV的原子质量较大的N+离子比H+对其存活和生物干重的影响较大;在不同能量的离子注入中,能量相对较高的30keV的N+离子注入比20keV的影响大。离子注入生物体产生这种不同于其它电离辐射的存活规律,意味着其对生物体的作用机理显著不同于其它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8.
利用60Co-γ射线对崮体透明质酸进行辐射,探讨60Co-γ射线对固体透明质酸分子量和黏度特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质酸的分子量和黏度特性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对羟自由基(OH·)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逐渐减弱,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还原能力随着剂量的增大逐渐增强;辐照前后透明质酸外观品质没有明显的变化,流动性增强;辐照对透明质酸的紫外光谱结构没有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注入碳离子对甜菊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甜菊(Stevia rebaudianum Bertoni)种子注入能量为75keV、剂量为10^14/cm^2的碳离子,研究其种子萌发期产生的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注入碳离子的种子萌发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种苗的成活率比对照组低(P〈0.02)。运用假设检验法分析,结果表明注入离子的种子出苗株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萌发4d的处理组,叶片细胞壁增厚,胞间连丝扩大,内有高电子工的物质沉积,细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80MeV/u的^12C^6 辐照番茄干种子,研究处于不同离子贯穿深度番茄干种子的辐照生物学效应,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辐照后不同贯穿深度上番茄种子的发芽势与物理剂量对应,第8层样品(对应于碳离子在水中的贯穿深度为15mm)出现峰值76.7%,发芽率随离子入射深度的变化不明显;不同贯穿深度辐照样品的根尖细胞微核率也与物理剂量相对应,在第6、7层样品中出现峰值0.257%;另外,辐照样品幼苗茎叶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及总抗氧化力在第9层出现峰值,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第7-8层出现峰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与重离子贯穿深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总而言之,本工作发现辐照品的多个生理生化指标均与入射离子的微剂量分布相对应,即存在生物效应峰。  相似文献   

11.
低能氩离子注入对固态尿嘧啶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5keV氩离子束辐照尿嘧啶(uracil)引起其分子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光谱的分析,得到了离子注入后尿嘧啶的残余紫外吸收曲线,富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分析,说明尿嘧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茚三酮反应的测定证明了辐照后的样品中出现了新的化学基团-氨基。  相似文献   

12.
低能离子束刻蚀番茄果皮的α透射能谱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用20keV 的Ar+ 、N+ 离子分别以(500 - 2500) ×2 .6 ×1013ions/cm 2 、(500 - 4000) ×2 .6 ×101 3ions/cm 2 的剂量对番茄果皮进行刻蚀,刻蚀前后的样品厚度用α透射能谱进行测量,借助Trim97 计算程序对刻蚀厚度进行标定。结果表明: 刻蚀厚度同剂量的关系曲线呈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对质量数不同的N+ 、Ar + 离子,其刻蚀厚度和增、减、增的剂量范围不同。Ar + 离子刻蚀番茄果皮的计算结果表明刻蚀深度超过50μm 。  相似文献   

13.
Fe(Ⅱ)离子所引发的羟自由基对人红细胞膜的作用薄云红,徐轶,王夔(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北京100083))在人体内由铁催化产生的·OH会引发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而且在维生素C(Vc)存在下其过氧化程度加剧,导致红细胞膜构象改变[1]。血红素是一种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重离子辐照对微藻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碳离子辐照(10~80 Gy)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光合色素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测定了辐照后短期内其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1)较低剂量(10~20 Gy)辐照后,光合色素含量变化较小或无显著变化,中等剂量(40~60 Gy)辐照后,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升高,之后又回落,恢复至正常水平,高剂量(80 Gy)辐照后,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降低,不能恢复正常;(2)低剂量(10 Gy)辐照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8 h后出现回落,到24~48 h时,回升至正常水平,较低剂量(20 Gy)辐照后,MDA含量瞬时有所下降,到24~48 h时,回升至正常水平,中等至高剂量(40~80 Gy)辐照后,MDA含量降低,24~48 h时显著升高,不能恢复正常;(3)低剂量(10 Gy)辐照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上升,8 h后出现回落,恢复正常,中等剂量(20~60 Gy)辐照后,SOD活性显著上升,到48 h时回落至正常水平,高剂量(80 Gy)辐照后,SOD活性无明显上升,到48 h时,活性明显降低,不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紫外线波长,辐照强度与人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波长及辐照强度的紫外线对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T及B淋巴细胞系统,造血干细胞系统以及某些淋巴因子与免疫活动性物质有着不同的影响。因而紫外线血液治疗(UBI)才可能治疗与各种免疫调节异常(过高或抑制)有关的许多不同疾病。大体上讲,短波UVC(180-280nm)多为杀灭微生物并对动物细胞有光毒作用;但长波(UVA(320-420nm),中波UVB(280-320nm)则明显地产生光-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对25keV的氩离子束辐照两种嘧啶碱基(胞嘧啶,胞腺嘧啶)引起它们分子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光谱的分析,得到了氩离子注入后两种嘧啶碱基的残余紫外吸收曲线;富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分析,说明两种嘧啶碱基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使得红外吸收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茚三酮反应的测定证明了辐照后的样品中出现了新的化学成分-伯胺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经20keV的氮离子、氩离子辐照后,腺嘌呤与胞嘧啶的残存率与注入剂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剂量下,氮离子对碱基的损伤比氩离子高,而对同种离子而言,胞嘧啶比腺嘌呤表现出较高的辐射敏感性。计算了碱基分子损伤的G值,比较它们随剂量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考察了加入自由基清除剂后,碱基损伤剂量效应的变化。并对上述结果提出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了N+离子注入和60Coγ射线对PxGV感染活性的影响,并用多种辐射生物学模型拟合、分析了它们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在中高剂量区(1015-1017N+/cm2),PxGV感染率的剂效关系遵循指数失活规律,而在更宽的剂量段内(1012-1017N+/cm2),曲线则呈特有的“马鞍型”。用多种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机拟合,发现EMC模型和三次项方程能较好拟合上述曲线。讨论了多种“马鞍型”剂效曲线的凹点剂量Dc值与实验系统的直径以及与注入离子质量沉积效应之间的可能联系。γ辐照组的剂效曲线基本为指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单能质子辐射致质粒DNA链断裂的剂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6.4 MeV的质子在不同的剂量下辐照质粒DNApUC19溶液。凝胶电泳技术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DNA损伤变得越来越严重,使线性DNA成分明显增加。当添加了自由基清除剂甘露醇后,DNA的损伤明显减轻,线性DNA片段不再出现,但开环形态DNA的变化依然明显。与较早的重离子7Li和γ射线致DNA损伤的研究结果相比较,表明质子辐射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直接作用,在此次实验的能量和LET值范围内,质子的直接电离作用是高于γ射线而低于7Li离子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菠萝蜜低聚肽(JOPs)对γ射线辐照导致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96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乳清蛋白组(0.40 g/kg·BW)及3个JOPs干预组(0.20、0.40、0.80 g/kg·BW),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8只/亚组。行灌胃干预第14 d除空白组外,小鼠接受60Co γ射线全身辐照,剂量3.5 Gy,剂量率1 Gy/min。两亚组分别在辐射后第3 d和第14 d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辐照后第3 d及第14 d,相比空白组,模型组血清、肝脏SOD及GSH Px活性均显著降低,MDA水平均显著增高,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肝脏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乳清蛋白组;辐照后第3 d,相比模型组,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肝脏SOD、GSH Px活性均显著增高,且高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性及血清、肝脏GSH Px活性与中、高剂量组肝脏SOD活性均显著高于乳清蛋白组;辐照后第14 d,相比模型组,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肝脏SOD、GSH Px活性均显著增高,且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性与高剂量组肝脏SOD、GSH Px活性均显著高于乳清蛋白组。结论: JOPs对γ射线辐照所致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