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穿刺巴斯德芽菌(Pasteuria penetrans)是一类形态特殊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其芽胞结构比其他芽胞杆菌属芽胞复杂。本研究以穿刺巴斯德芽菌芽胞为实验对象,探索芽胞破碎条件;并通过比较不同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优化穿刺巴斯德芽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破碎条件为速率6 m/s时间40 s时,选用粒径为0.1 mm石英砂,芽胞破碎效果最好;利用FG Kit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最高(38.30±1.71)ng/μL,可用于后续的巴斯德芽菌基因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木荷群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通过对木荷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热带分布的属多于温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下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 乔木层> 草本层。  相似文献   

3.
珍贵药材黄花倒水莲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倒水莲系华南民间常用且珍贵中药材。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福建省三明地区黄花倒水莲群落的植物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6个样方、共计2600m2的样地内,群落有维管植物89科167属205种。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划分为12个分布型和8个变型,热带性分布属稍占优势,占总属数的57.85%;温带性成分占总属数的40.7%。生活型谱分析显示群落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种数的58.53%,其中以小高位芽和矮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面芽和地上芽占较大比例,以蕨类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地下芽和1年生植物很少。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表明:群落垂直结构多样性特点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层外层,草本层的各项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大于其他层次。为黄花倒水莲人工栽培选择适生环境提供参考,提出了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万载龙牙百合为原料,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百合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g/mL)、温度121℃、时间92 min,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百合多糖的得率为6. 284%。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比较适于百合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环境影响因子对玉米芽中辅酶Q10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了玉米芽中影响辅酶Q10含量的环境因子以及辅酶Q10的提取新方法。结果表明:光和水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在受到水或光因子胁迫时,玉米芽中辅酶Q10有较明显的增长趋势;玉米芽中辅酶Q10的初步提取方法为采用70%乙醇同鲜活玉米芽混合进行鲜磨匀浆萃取,固液分离后残渣再用氯仿超声提取3次为最佳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灌丛是亚热带一种重要的自然植被类型,有关其植物生活型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该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布设688个样点,系统调查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内灌丛维管植物生活型组成,分析其生活型谱特征、地理格局及其与水热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亚热带灌丛中,木本植物种数占总种数的56.37%,其中落叶和常绿木本植物种数各占33.88%和22.49%;草本植物占43.63%,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占35.15%;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生活型谱表现为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一年生草本隐芽植物地上芽植物。(2)植物生活型主要表现为经度和海拔格局;高位芽植物随经度增加逐渐增多,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随经度增加而减少;地面芽植物和隐芽植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加,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减少。(3)气候因子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降水量与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的相关性最大;随着最热月平均气温的升高和最冷月降水量增多,高位芽植物比例增加,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减少;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降水量可解释亚热带灌丛生活型谱地理格局变异的41.97%,其中28.35%由两者共同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高位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受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隐芽植物对温度梯度的反应更加灵敏,一年生植物对降水的响应更加强烈,地上芽植物不随水热梯度发生大的波动;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降水量是影响灌丛植物生活型谱地理格局最重要的水热因子。  相似文献   

7.
山生柳(Salix oritrepha)是我国的特有种。通过对山生柳灌丛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型由97种植物组成,隶属30科65属。其中有灌木10种,草本植物87种,山生柳为建群种;地理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52.59%),其次为地下芽植物(27.89%)和高位芽(10.31%),地上芽和一年生植物仅占9.21%;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大体可以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垂直结构各层次间物种多样性大小为草本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8.
滇南勐宋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鲜为人知的滇南勐宋地区的原始山地雨林植被, 根据分布生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特征,可将该山地雨林区分为沟谷和山坡两个类型, 分别定义为八蕊单室茱萸(Mastixia euonymoides)-大萼楠(Phoebe megacalyx)林和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chmeria yunnanensis)-云南裸花(Gymnanthes remota)林。该山地雨林的外貌仍以单叶、革质、全缘、中叶为主的常绿中、小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层间木质藤本植物仍较丰富,草本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丰富,但板根和茎花现象少见,属于热带山地垂直带上低山雨林或山地雨林植被类型。与该地区的典型热带季节雨林和赤道热带雨林相比, 勐宋的山地雨林群落中的大、中高位芽植物和藤本高位芽植物比例相对减少, 小、矮高位芽植物和草本高位芽植物比例相对增加,单叶、革质、非全缘叶和小叶比例相对增加,板根现象少见。与中国热带北缘-南亚热带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比较, 勐宋的山地雨林有较多的附生植物和草本高位芽植物,相对较少的小高位芽植物和矮高位芽植物,小叶比例亦较少,非全缘叶和革质叶比例相对较低。故勐宋山地雨林是滇南热带北缘山地的一种较湿润生境的植被类型, 与所谓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在物种多样性上,勐宋热带山地雨林在单位面积植物种数上并不比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低, 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低丘季节雨林相当,比沟谷季节雨林低, 明显高于季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海南龙血树叶片巾提取出高质量的总DNA,建立与优化海南龙血树ISSR的反应体系.方法:采用4种DNA提取方法,提取海南龙血树叶片中的总DNA,并对DNA进行紫外和电泳检测.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了基因组DNA模板,对海南龙血树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和筛选.结果: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 A260/A260在1.7~1.9之间,纯度高、杂质少、DNA完整性好.根据PCR产物的琼脂精凝胶检测结果,由试验得到的最佳反应体系为:60ng模板DNA,1.5mmol/L Mg2+,0.25mmol/L dNTPs,1.0μmol/L引物,1U Taq酶,总体积为20μl.结论:改良CTAB法可以从海南龙血树叶片中提取高质最DNA,该反应体系适用于应用ISSR标记开展海南龙血树DNA指纹、遗传多样性等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红花不定芽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新疆主栽红花品种新红花4号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了外植体、植物激素、光照强度及苗龄等因素对红花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不同的外植体分化能力及对激素要求差异较大。胚根不定芽诱导率高于子叶,胚轴未见不定芽分化,胚根在MS 6-BA 2.0mg·L-1的培养基中不定芽诱导率最高,子叶在MS 6-BA 1.5mg·L-1 NAA 0.5mg·L-1激素组合中不定芽诱导率较好。7日龄胚根诱导不定芽优于3日龄和10日龄不定芽诱导效果,弱光条件对不定芽的诱导略优于强光。结论:优化了新红花4号不定芽培养条件,为其良种快速繁殖、遗传转化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核桃楸树皮总黄酮提取方法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核桃楸树皮总黄酮提取方法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分别考察常规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溶剂的种类、浓度与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的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使用60%乙醇在60℃时的总黄酮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乙醇回流法、水煎法、超声法三种提取方法优劣,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显示,乙醇回流法的黄酮提取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其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25 min。  相似文献   

13.
提取防风多糖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超声波强化和微波辅助提取2种方法提取防风多糖,并与传统热水浸提法在多糖的提取率上进行比较。防风多糖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 000 W、提取时间25 min、液固体积质量比为25,防风多糖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60 W、液固体积质量比为30、提取时间10 min,在最佳提取工艺下,2种方法的提取率分别为6.103%和7.639%。与传统热水浸提法相比,超声法和微波法提取防风多糖具有迅速、节能、高效、提取率高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试验比较研究热水浸提法和微波提取法提取香菇多糖。热水浸提法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h、料液比1∶15,提取率3.243%;微波提取法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560W、微波处理时间60s、料液比1∶10,提取率4.771%。微波提取法效率高、时间短,是理想的香菇多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法提取野生石蒜中加兰他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蒜是我国丰富的野生资源之一,其鳞茎富含重要药用成分加兰他敏。为了获得石蒜中加兰他敏的超声波提取方法,以野生石蒜为原料,用乙醇作提取剂,探讨了超声波提取加兰他敏的工艺条件,并与常规溶剂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加兰他敏提取效果的影响,运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加兰他敏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超声波功率25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 h,提取2次;加兰他敏的提取率为94.6%,产率为0.0543%;提取物中加兰他敏含量为15.53%。与常规溶剂法相比,超声波法具有用时少、提取率高、提取次数少等优点,整体效果优于常规溶剂法。  相似文献   

16.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of furanocoumarins from fruits of Archangelica officinalis Hoffm. have been determined. The following extraction methods were used: exhaustive extraction in a Soxhlet apparatus, ultrasonication at 25 and 60 degrees C, microwave-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 in open and closed systems, and 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ASE). In most cases the yields of furanocoumarins were highest using the ASE method. The effects of extracting solvent, temperature and time of extraction using this method were investigated. The highest yield of furanocoumarins by ASE was obtained with methanol at 100-130 degrees C for 10 min. The extraction yields of furanocoumarins from plant material by ultrasonication at 60 degrees C and microwave-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 in an open system were comparable to the extraction yields obtained in the time- and solvent-consuming exhaustive process involving the Soxhlet apparatus.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取乙醇体积浓度百分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抗氧化剂用量等因素,优化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单咖啡酰酒石酸和菊苣酸的加热回流提取工艺,并考察加入抗氧化剂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条件是以25%乙醇,在80 ℃回流提取90 min。抗氧化剂用量对提取效果影响不显著。优化后的加热回流提取条件对紫锥菊单咖啡酰酒石酸和菊苣酸的提取均适用,提取中无需加入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对核桃楸树皮中胡桃醌的提取方法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胡桃醌含量为指标,分别考察冷浸法、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液料比、超声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方法(A)、液料比(B)和提取时间(C)三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胡桃醌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A> B> C,即提取方法> 液料比> 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1,即使用超声法,在液料比为12:1时,提取20 min。  相似文献   

19.
四种真菌油脂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采用索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酸热法和有机溶剂法分别提取雅致枝霉、拉曼被孢霉、少根根霉、畸雌腐霉和橙黄红酵母的油脂,从样品要求、最小样品量、仪器要求、处理样品能力及油脂得率等方面对4种提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索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酸热法提取的雅致枝霉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索氏法的油脂得率最高,但耗时较长;超临界CO2萃取法和酸热法的油脂得率相近,较索氏法略低,但酸热法更为简便,单位时间内样品处理能力强;有机溶剂法提取效果最差。我们建立的酸热法是一种适合油脂及多水饱和脂肪酸高产菌株筛选的简便、有效的真菌油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超临界CO2萃取茉莉花蕾获得精油的最佳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实验考察了夹带剂用量、原料颗粒大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动态萃取时间对茉莉精油产率的影响,进一步以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参数,以GC-MS分析挥发油组成及相对含量,并测定精油清除DPPH自由基及还原铁离子能力。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夹带剂乙醇用量为0.2mL/g,花粉颗粒为40目,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6℃,动态萃取时间1.6h。在此条件下茉莉精油的产率为13.67%,远高于同时蒸馏萃取法(2.87%)和超声辅助提取(2.45%)。超临界萃取精油的主要香气成分与茉莉鲜花基本一致,并且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和还原铁离子能力。实验证明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茉莉花蕾得到茉莉精油品质高,可为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