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估计药物-受体动力学参数的Clark古典方法已逐步代以等效方法(null method)。Stephenson提出的S=eY与E=g(S)模型已由Barlow,Furchgott和Mackay等加以扩充,该法可消除药物效应与受体占领比间的确定关系,因此较为可信。近来,有了用数理统计及电子计算机程序方法求pA_2及药物对受体的平衡解离常数,已使药物-受体动力学的参数估计更简易可行。由于对受体的研究已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使原来的假设推理发展为可见的“实体”,但遗憾的是可见“实体”与生物效应目前尚无法在同标本内见到。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脂肪酶在己烷中催化甘油三丁酸酯与硬脂酸之间的转酯反应动力学。转酯反应分为二个连续的反应步骤:由酯生成的酰基酶复合物的水解和由酸生成的酰基酶复合物的醇解,整个反应符合乒乓反应机制,动力学参数为:K_m(酯)=3.2×10~(-2)mol/L,K_m(酸)=6.9×10~(-2)mol/L,V_m=1.7×10~(-4)mol/L·min。  相似文献   

3.
用微热量计系统测定了精氨酸水解反应的焓变,其值为:(?)_rH_m(298K)=18.35±0.15 KJmol~(-1)(?)_rH_m(303K)=19.20±0.15 KJmol~(-1)(?)_rH_m(310K)=19.58±0.10 KJmol~(-1)用热动力学方法解析了实验热谱图,求出精氨酸酶的米氏常数,其值为K_m(298k)=1.7mmol~(-3)K_m(303k)=1.2mmol~(-3)K_m(310k)=2.3mmol~(-3)  相似文献   

4.
Shen JJ  Liu CJ  Li A  Hu XW  Lu YL  Chen L  Zhou Y  Liu LJ 《生理学报》2007,59(6):745-752
本文在培养的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神经元上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讨大麻素对大鼠TG神经元ATP激活电流(ATP-activated currents,IATP)的影响.结果显示(1)胞外给予ATP,大部分受检细胞(67/75,89.33%)可记录到一个内向电流,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该电流可被P2X嘌呤受体特异性拮抗剂PPADS所阻断.(2)预加WIN55212-2[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受体)激动剂]可对IATP产生抑制作用,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可被CB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M281阻断.预加不同浓度的WIN55212-2(1x10-13、1x10-12、1x10-11、1x10-10、1x10-9和1x10-8mol/L)对IATP(1x10-4mol/L ATP)的抑制作用分别为(8.14±3.14)%、(20.11±2.72)%、(46.62±3.51)%、(72.16±5.64)%、(80.21±2.80)%和(80.59±3.55)%.(3)预加WIN55212-2后IATP的浓度-反应曲线明显下移;最大反应浓度时的IATP幅值减小了(58.02±4.21)%,而阈值基本不变;预加WIN55212.2前后曲线的EC50值非常接近(1.15x10-4mol/L vs 1.27x10-4 mol/L).(4)预加forskolin[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AC)激动剂]或8-Br-cAMP可以逆转WIN55212-2对IATP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大麻素可能作用于CB1受体,通过抑制AC-cAMP-PKA途径发挥对IATP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体偶联药物T-DM1与乳腺癌细胞SKBR3表面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相互作用及内吞机制。方法:采用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原理的Biacore方法测试配体T-DM1与受体HER2的相互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药物在体外内吞清除率,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位检测药物在细胞中的内吞过程。结果:T-DM1与HER2具有高亲和力,ka为6.234×10~6mol/(L·s),kd为3.077×10~(-4)/s,KD为4.936×10~(-11)mol/L,流式细胞实验证明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饱和性;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到T-DM1在SKBR3细胞内的消除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实验表明4 h内荧光强度减低32%,48 h时降低约90%;共聚焦显微镜实验表明T-DM1先与SKBR3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反应1 h到达溶酶体,48 h时在显微镜下已消失。结论:T-DM1与HER2具有高亲和力及结合饱和性,在1 h内通过HER2介导内吞进入细胞,随后定位于溶酶体,最后于48 h裂解。  相似文献   

6.
花生幼苗下胚轴细胞膜制剂具有氧化NAD(P)H,还原Fe(CN)_6~(3-)与EDTA-Fe~(3 )的能力,当Fe(CN)_6~(3-)浓度为1mmol/L时,膜制剂氧化NADH和NAD(P)H的K_m分别为100和110μmol/L;V_(max)为1400和710nmol mg~(-1) proteinmin~(-1),最适pH为8.0。NADH 0.25 mmol/L浓度下,膜制剂还原Fe(CN)_6~(3-)的K_m为40,V_(max)为1300;还原EDTA-Fe~(3 )的K_m为125,V_(max)为180,最适pH分别为8.0与7.0。氧为该系统天然受体,鱼藤酮、抗霉素A与CN~-对其活性无影响,10μmol/L的DCCD抑制其活性约20%,10μmol/L的SHAM抑制近50%活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温度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鼎湖山常绿阔叶林2个不同纬度的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Cmin)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长白山土壤Cmin及其温度敏感性(Q10(Cmin))显著高于鼎湖山土壤.长白山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βG)和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的酶动力学参数潜在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半饱和常数(K_m)高于鼎湖山土壤,但鼎湖山土壤的催化效率(Vmax/K_m)高于长白山土壤,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βG和NAG的Vmax和Vmax/K_m增加,K_m降低,即酶与底物的结合程度增加.鼎湖山土壤βG的Q10(Vmax)、Q10(Km)高于长白山土壤,这与土壤Q10(Cmin)结果不一致.增温对长白山和鼎湖山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及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机制不同,在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对增温响应的模型中应区别考虑.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杉木林红壤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长期氮(N)、磷(P)添加控制试验,设置对照(CK)、N(50kg N hm~(-2)a~(-1))、P(50kg P hm~(-2)a~(-1))、NP(50kg N hm~(-2)a~(-1)+50kg P hm~(-2)a~(-1))处理,分析N、P添加对土壤碳矿化速率(C_(min))、氮矿化速率(N_(min))和相关的β-1,4-葡萄糖苷酶(βG)和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N添加明显降低了C_(min)和N_(min),比CK分别减少了25%和18%;N添加减小了NAG的潜在最大酶活性(V_(max))、半饱和常数(K_m)、催化效率(V_(max)/K_m),但差异不显著(P0.05);N添加显著增加了βG的V_(max)、K_m,但对V_(max)/K_m有抑制作用。(2)P输入(P、NP)较CK使NAG的V_(max)、K_m减小26%—60%;NP同时添加明显提高βG和NAG的V_(max)/K_m(P0.05),但P输入(P、NP)对C_(min)和N_(min)影响不显著(P0.05)。(3)C_(min)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正相关,N_(min)与pH显著正相关,与土壤NH_4~+-N、NO_3~--N显著负相关;βG和NAG的V_(max)/K_m均与NH_4~+-N、NO_3~--N负相关(P0.05),K_m均与NH_4~+-N、NO_3~--N正相关(P0.05)。βG的V_(max)与NH_4~+-N、NO_3~--N正相关(P0.05),NAG的V_(max)与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磷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中,N添加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有效氮含量,抑制βG和NAG的V_(max)/K_m,对土壤C_(min)和N_(min)产生抑制作用;而NP添加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土壤βG和NAG的V_(max)/K_m。  相似文献   

9.
对α-氯丙酸脱卤酶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Pseudomonas W20菌发酵过程菌体生长、α-氯丙酸脱卤酶生成及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模型参数,对试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模型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拟合良好,平均相对误差大部分小于10%;对脱卤酶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卤酶的脱卤反应基本符合米氏方程,并求得最大反应速率V_(max)=1.11×10~(-5)mol/(g·min),表观米氏常数K_m=3.72×10~(-3)mol/L。  相似文献   

10.
以雌酮为原料,经过硝化、还原、重氮化及叠氮化钠处理,得到2-叠氮雌酮、4-叠氮雌酮、2-叠氮雌二醇和4-叠氮雌二醇。本文测定这四种叠氮衍生物作为雌二醇17β-脱氢酶底物的表观条件K_m依次为;1.75×10~(-4)mol/L、2.37×10~(-4)mol/L、1.39×10~(-4)mol/L、1.97×10~(-4)mol/L。在280nm波长激光照射下,它们均使雌二醇17β-脱氢酶失活,并遵循准一级动力学规律。如果这类亲和反应发生在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细胞内的雌激素酶或受体上,使酶或受体失去活性而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可能会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用320nm波长激光照射时,四种化合物都没有使酶失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HMP)的限速酶,在十字花科黑腐病菌8004的基因组中,有2个基因XC1977和XC4082被注释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前期工作发现XC1977突变后,细胞的胞外多糖产量明显降低,而XC4082突变不影响胞外多糖产量。为明确这两个基因的编码产物在Xcc中的生化功能,本工作表达纯化了这两个蛋白,并对这两个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这两个蛋白均具有6-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但是它们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金属离子和烷化剂的敏感性完全不同。而且,XC1977以NAD~+和NADP~+为电子受体,而XC4082只能以NADP~+为电子受体。在以NAD~+和NADP~+为受体时,XC1977的K_m值分别为0.125 mmol/L和0.927 mmol/L,而XC4082以NADP~+为受体时的K_m值为0.364 mmol/L。这表明Xcc细胞合成胞外多糖时,需要NAD~+参与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2.
蜕皮激素与其受体EcR-USP的转录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康  李胜  曹阳 《昆虫学报》2011,54(8):933-937
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 20E)是一种典型的类固醇激素, 主导调控昆虫的蜕皮、变态、生殖等重要生理过程。20E受体EcR-USP已被鉴定近20年, 20E与其受体复合物的转录调控机制也有了许多重要突破。已有研究表明: (1)20E受体由核受体EcR和USP形成; (2)EcR-USP异源二聚体在分子伴侣蛋白复合物的协助下获得DNA结合活性; (3)20E通过解除共阻遏因子和募集共激活因子来激活EcR USP异源二聚体并启动下游基因的转录; (4)20E-EcR-USP配体-受体复合物引发20E初级应答基因的表达, 由20E初级反应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诱导表达的20E次级应答基因级联放大20E信号, 从而调控昆虫蜕皮、变态、生殖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小十三星瓢虫对苜蓿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蓉  杨芳  马建华 《昆虫知识》2007,44(2):280-282
对小十三星瓢虫Adonia variegata(Goeze)捕食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Monell)的研究表明,其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模型,方程为Na=0.967N/(1+0.0095N),捕食苜蓿斑蚜的数量随斑蚜密度增加而增大,日最大捕食量为102头。在10~25℃下,小十三星瓢虫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3.4x-7.9375;在25~35℃间的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137.08-2.25x。25℃下小十三星瓢虫捕食率最高,捕食率达79.4%。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随天敌密度P的增加而减少,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0.6063P-0.6743。随着叶片数的增多,小十三星瓢虫和斑蚜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造成捕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难波小黑蛛实验种群增长与温度的关系方面的试验结果进行初次报道。并根据温度与难波小黑蛛的发育历期,卵存活率、幼蛛存活率以及成蛛繁殖力的关系组建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难波小黑蛛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种群增长指数以15℃时最低为45.34,2s℃时最高达88.12。种群增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可用公式拟合: (1)y=192.5200-18.2660x+0.5636x~2(15≤x≤25) R=1 (2)y=-1584.3420+122.7555x-2.2343x~2(25≤x≤32)R=1 (y=种群增长指数,x=温度)由(1)式推导可知,理论上种群增长指数在16.10℃时最低,为44.52;由(2)式推导可知,理论上种群增长指数在27.47℃时最高,达101.25。  相似文献   

15.
纽约Colgate大学F.S Kraly等最近报告,组织胺和胰岛素均可刺激饮水,这一作用可被组织胺受体(H_1或H_2)阻断剂所阻断。给大鼠皮下注射组织胺可明显地刺激饮水,并在1.25~20mg/kg剂量范围内呈剂量反应关系,产生最大饮水反应的组织胺剂量是20mg/kg。在注射组织胺前10分钟给大鼠腹腔注射组织胺H_1受体阻断剂dexbrompheniramine(DXB),可显著抑制20mg/kg组织胺刺激的饮水(P<0.001)。在DXB2~16mg/kg范围内,随剂量加大,抑制作用加强。16mg/kg的DXB可使组织胺引起的饮水抑制80%。组织胺H_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C)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其有效剂量为32~100mg/  相似文献   

16.
油松毛虫雌蛾对油松松针两种手性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油松毛虫雌蛾触角对油松挥发物的两对手性单萜的剂量反应,并在饱和剂量下测定了α-蒎烯、β-蒎烯手性化合物及其消旋体的触角电位值。剂量反应测试表明,油松毛虫雌蛾对(-)-α-蒎烯的饱和剂量为1 600 μL,对(+)-α-蒎烯、(+)-β-蒎烯、(-)-β-蒎烯的饱和剂量为800 μL。α-蒎烯右旋异构体的反应值高于(-)-α-蒎烯的反应值,说明(+)-α-蒎烯能够更有效的与感受器中的分子受体结合;β-蒎烯则相反,(-)-β-蒎烯的EAG反应值高于(+)-β-蒎烯,说明β-蒎烯的右旋异构体不能有效的与多数感受器中的分子受体结合。在饱和剂量下的测定结果表明油松毛虫雌蛾对α-蒎烯和β-蒎烯消旋体的反应均与对其手性异构体反应相当,说明油松毛虫雌蛾用同一个感受细胞来接受α-蒎烯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同样β-蒎烯的两个对映异构体也是被同一个受体细胞来接受。结果提示,手性化合物的比例可能在油松毛虫寄主识别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量实验证明,肾上腺素能神经-效应器接点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的α-受体性质不同,Langers首先提出,将调节效应器官反应的突触后α-受体命名为α_1-受体,而将突触前膜上调节NA释放的α-受体命名为α_2-受体。一些药物可选择性地激动或阻断突触前、后两种不同的α-受体。例如,甲氧胺、新福林选择性地激动α_1-受体;可乐宁(clonidine)、托马唑啉(tramazoline)选择性地激动α_2-受体。哌唑嗪(prazosin)主要阻断α_1-受体;育亨宾(yohimbine)主要阻断α_2-受体。在大多数血管,NA激活突触后α-受体,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并因此使血管收缩。但并非所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α-受体均属同一亚型。多数离体动脉平滑肌对A、甲氧胺、NA新福林等α-激动剂发生收缩反应,但对可乐宁和托马唑啉相  相似文献   

18.
吴子江 《昆虫知识》1992,29(6):336-342
长期以来,风雨强度仅是个模糊概念。作者通过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实践,认识到风雨的冲刮作用实质为两因子的迭加效应。提出了风雨强度的数学表示式I=RW,并应用于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动分析与预测预报中,得出风雨强度(x)与其所致的消亡率(y)的关系式为:二代卵y′=-2.0996+0.3704x,三代卵y′=-1.044+0.354x,四代卵y′=-2.6252+0.4506x,二代一龄虫y′=-0.5816+0.1996x,三代一龄虫y′=-0.0486+0.1329x,四代一龄虫y′=-0.2025+0.184x。  相似文献   

19.
不同光照强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小球藻的培养与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得到不同光照强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室内控制实验,设置0、1 000、3 000、5 500、7 000、9 000 lx共6组光照强度,在温度为20°C和曝气强度为20%的条件下,采用BG-11培养基培养小球藻(Chorella vulgaris)至稳定生长,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建立光照强度与最大光密度ODmax、最大比增长率μmax之间的抛物回归曲线。【结果】不同光照强度下,小球藻生长差异较大,培养初期叶绿素a浓度迅速增加直至峰值,后期迅速降低,其中5 500 lx强度下小球藻生长最好。藻类生长对溶解性总磷的消耗比溶解性总氮更大。【结论】光照强度(x)与ODmax的拟合方程为:ODmax=-1E–07x~2+0.001 6x+0.105 5(R~2=0.987 2,0≤x≤9 000 lx),光照强度(x)与μmax的拟合方程为:μmax=-2E–08x~2+0.000 3x-0.004 2(R~2=0.998 6,0≤x≤9 000 lx)。  相似文献   

20.
登革病毒(DV)E蛋白及其受体在DV致病中的作用已逐渐引起重视.作为DV的包膜蛋白,E蛋白决定了病毒的组织亲嗜性,可介导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随着对E蛋白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E蛋白、受体及其蛋白-受体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进一步研究DV的致病机制及病毒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