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KAI-1──前列腺癌转移抑制基因邓欣珠,罗贤懋(第四军医大学军队卫生学教研室,西安71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营养与肿瘤室,北京100021)关键词前列腺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肿瘤。美国癌症协会预测,1995年美国将有2...  相似文献   

2.
几种肿瘤抑制基因冯昌全(四川省岳池县教研室639350)何青平(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638350)肿瘤抑制基因可包括:抑制体外生长和抑制肿瘤形成。其可能功能有:诱导终末分化;起动衰老;调节生长;抑制蛋白酶;协调组织相容性抗原;调节血管发生;易化细胞一...  相似文献   

3.
脑室内注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室内注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抑制张继峰唐朝枢1(廊坊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廊坊102849;1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是1983年Rosenfel...  相似文献   

4.
抑癌基因nm23—H1在逆转录病毒载体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瑞仪  张美英 《病毒学报》1999,15(2):185-187
癌症转移是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抑制肿瘤转移的基因nm23-H1与nm23-H2分别编码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的A与B亚基〔1〕,nm23-H1基因能有效地抑制肿瘤转移〔2〕。nm23-H1的表达水平与黑色素瘤〔2,3〕、乳腺癌〔4〕、卵巢...  相似文献   

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Xiao D  Ding J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3):219-223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批能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地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药物,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其作用机制主要有:(1)调控血管形成生长因子;(2)抑制基底膜降解;(3)影响信号转导通路;(4)调控细胞生长周期;(5)调控肿瘤机关基因。本文对其作用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p53肿瘤抑制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细胞的增殖常取决于促进生长的原癌基因和抑制生长的肿瘤抑制基因的平衡调节。原癌基因的激活或者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都能导致细胞生长的失控。事实上,许多肿瘤的发生需要基因组中这两类基因的同时突变。虽然人们对肿瘤抑制基因的认识较细胞癌基因晚了近10年,但当今它已成为了解肿瘤起源分子  相似文献   

7.
根据经典的癌症遗传学,有两类癌症诱发的基因突变:一类是原癌基因(Oncogenes),其突变后增加了表达或功能;另一类是肿瘤抑制基因tumour suppressor genes),突变后导致其丧失表达或功能,这些都作为肿瘤的诱发事件。从1979年发现到1980年代后期,p53都被认作原癌基因。但是后来的研究又对该基因进行了重新分类,这是由于发现在肿瘤细胞中p53突变和基因缺失,  相似文献   

8.
半胱氨酸双加氧酶1 (cysteine dioxygenase 1,CDO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铁死亡等一系列生理过程。DNA甲基化是人类肿瘤中表观遗传学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CDO1是一种与恶性肿瘤高度相关的甲基化基因(highly relevant methylation gene,HRMG),在多种人类癌症中被其甲基化启动子所沉默,甲基化的CDO1基因启动子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之一。本文就CDO1生物学功能及其启动子DNA的甲基化在肿瘤中的作用及调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康慧媛  于力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6):1022-1024
DNA结合抑制因子4(Id4)属于螺旋-环-螺旋(HLH)蛋白家族,可与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蛋白分子形成二聚体,负性调节bHLH的功能,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Id4在正常组织与肿瘤中有不同的表达谱,与肿瘤进程有密切关系。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Id4通过竞争结合转录因子等途径而发挥重要作用。Id4基因是抗癌治疗的靶因子,其启动子区在多种肿瘤中发生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p16抑癌基因和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铮 《生命科学》1997,9(2):74-77,54
p16基因(又名MTS1,多肿瘤抑制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是细胞周期蛋白D/CDK激酶的抑制蛋白,在细胞周期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和CDK4结合,抑制CDK4/cyclinD复合物的催化活性。当p16基因发生突变和缺失,就会丧失对细胞分裂的调控,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最终形成肿瘤。研究表明:p16基因的突变和缺失,和许多肿瘤的发生有关。p16基因是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1.
P53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清  汤雪明 《生命科学》1994,6(5):14-19
P53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与进展徐清,汤雪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室200025)P53基因是目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星。1981年Weinbery等人首先报道人癌基因分离成功,癌基因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11986年人...  相似文献   

12.
肿瘤抑制基因为野生型等位基因,它们在细胞繁殖、分化和其他细胞与系统的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这些基因的丢失或失去活性,可导致肿瘤的发生。肿瘤抑制基因是70年代早期提出的,但只是在最近的几年中,大量新的信息才证明了这些基因的重要性。在同一种肿瘤中可以有两种或更多种抑制基因失活,而相同的抑制基因又可在不同肿瘤中表现活力丧失。肿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前 ,癌症遗传学家简明地理解了一个引人注意的典型事件 ,即只有两类基因控制着癌症的发生 :癌基因引起癌症及癌细胞生长 ,而肿瘤抑制基因制止癌细胞生长 .现在 ,研究者于 2 0 0 4年 11月 2日在Nature上描述了可能是第三类癌控制基因 ,称为条件性抑制基因 .这些基因在制止  相似文献   

14.
CYLD(cylindromatosi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CYLD丢失或突变可致肿瘤形成,多个研究显示,其表达蛋白CYLD可去泛素化TRAFs、NEMO及Bcl-3而抑制NF—κB、JNK等信号途径的激活,这二种途径在肿瘤的形成及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CYLD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同时CYLD也受NF—κB及IKKγ的反馈调控,这种相互调控对维持体内多种反应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不同转移潜能的癌细胞中多为低表达,在nm23的两种亚型中,nm23-H1可能在转移抑制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nm23蛋白可能 是通过与NDPK一致或相似的途径调节肿瘤的转移抑制,对nm23的研究是近年肿瘤转移换制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新近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不同转移潜能的癌细胞中多为低表达,在nm23的两种亚型中,nm23-H1可能在转移抑制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nm23蛋白可能是通过与NDPK一致或相似的途径调节肿瘤的转移抑制.对nm23的研究是近年肿瘤转移抑制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新近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p33^ING1——一种新的肿瘤抑制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33ING1——一种新的肿瘤抑制蛋白黄君富房殿春罗元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重庆400038关键词p33ING1p53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的失活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得最多的是p53基因。p53的失活...  相似文献   

18.
小分子GTP蛋白涉及肿瘤发生中多条信号通路的改变。类核糖基化因子肿瘤抑制基因1(ADP-ribosylation factor-like tumor suppressorgene1,ARLTS1),是小分子GTP蛋白Ras超家族中ARF家族的成员之一。该基因是低显性基因,可因启动子超甲基化而失调。有两种ARLTSl的多态性与肿瘤的家族风险相关。ARLTS1表达下调与部分肿瘤发生有重要关系,而恢复其表达则会诱导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发生,并减少肿瘤的体内生长。通过基因微阵列实验发现,转导ARLTS1基因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众多涉及细胞存活、增殖和发育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9.
电穿孔介导质粒DNA肿瘤内转移抑制恶性肿瘤生长与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编码基因的表达质粒,测试电穿孔方法介导目的基因活体组织内转移的效率并优化电击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穿孔技术直接将编码白介素12(IL-12)、白介素2(IL-2)、粒单细胞克隆刺激因子(GM-CSF)等免疫调节因子或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VEGF12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膜受体(sFlk-1及ExTek)等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表达质粒转移至肿瘤局部.实验结果表明电穿孔介导GFP表达质粒肌肉内转移的效率较高,GFP可在肌细胞内持续高水平表达3周以上,而在肿瘤细胞内只能表达4~6 d,但高电压短脉冲电击组肿瘤内GFP阳性细胞数比低电压长脉冲组高2.68倍.多次电击介导IL-12表达质粒转移至肿瘤组织内,可有效地抑制小鼠膀胱癌BTT-gfp、人乳腺癌MCF-7及肝癌SMMC 7721-gfp的生长.MCF-7对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基因转移治疗较敏感,单独应用反义VEGF121、sFlk-1或ExTek即显示明确的治疗效果.SMMC 7721-gfp单独应用sFlk-1有效.小鼠膀胱癌对单独应用反义VEGF121、sFlk-1或ExTek治疗效果不理想,但联合应用sFlk-1和ExTek仍然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甚至使肿瘤缩小或消失.提示电穿孔技术是一项高效、安全、经济的体内基因转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内皮抑制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生长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切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途径,阻断新生血管形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Endostatin(内皮抑制素)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最强烈,最特异的生物学活性,且不产生耐药,是目前发现最为理想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