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共培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系统》2003,22(4):653-660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茵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 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菌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相似文献   

3.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03,22(4):653-660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 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菌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金标记技术证明,在眼虫藻和其它藻类中RuBP羧化酶主要分布在蛋白核部位,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分布不同,在眼虫藻叶绿体间质中有少量RuBP羧化酶存在,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的分布也有相似之处。暗中培养的眼虫藻不能形成类囊体,无RuBP羧化酶,无光合能力,只能进行异养代谢。  相似文献   

5.
动物细胞的灌注培养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细胞融合技术和杂交瘤技术在细胞中的应用,IFN、EGF、t-pA、UK、EPO等一些高价值的蛋白,相继在动物细胞中表达成功。但是,同传统的微生物细胞培养相比,动物细胞培养存在着细胞倍增时间长、代谢途径复杂、对营养的要求高、对外界环...  相似文献   

6.
单细胞绿藻的大量培养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近廿年来,单细胞绿藻的培养和利用,曾引起广泛的兴趣,主要的是由于单细胞绿藻具有下列几个重要的特性:(1)能够充分利用太阳的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质,作为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食料;(2)生长繁殖迅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易于培养;(3)蛋白质的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7.
培养模式对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生物技术方法生产谷胱甘肽(GSH)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本研究室已对面包酵母生产GSH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2],但距工业化生产尚有一段距离,关键在于高GSH含量面包酵母的选育较为困难。近来这一方向的研究重点又转向构建重组大肠杆菌来生产GSH。虽...  相似文献   

8.
真菌深层培养过程的房室结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横纹黑蛋巢菌深层培养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房室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RBF网络这各房室的输入,输出关系,并进一步对整个生化过程作了建模型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性能较佳,对真菌培养过程的观测数据拟合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甜樱桃胚胎离体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樱桃(Cerasusavium)果实采收后贮藏在40℃下30~40d。除去果肉,将内果皮撬开后,取出胚放在无菌水中浸泡30min,70%乙醇中30s,再用0.2%HgCl2或2%~4%NaOCI表面灭菌2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将胚切成两部分,一部分带有胚珠(大小为整个胚的2/3),另一部分为子叶。将带有胚珠的外植体接种在诱导培养基(MS+0.5ms·*-‘6-BA+2%蔗糖十0.8%琼脂)上,20d后观察统计胚胎发育类型。然后,将外植体发育成的植株切除或保留主根转入增殖培养基(MS+0.5mg·L-‘6-BA+2%蔗糖十0.8%琼脂)。切除主根的试管苗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