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广州华南植物园的豆娘的生物学特征及特有的栖境选择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同时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对豆娘幼虫进行培育.通过对各类豆娘种类的水体状况、栖境水生植被、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某些豆娘由于其对生境条件的敏感,因而对于湿地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及水质的污染状况可以起到生态指示的作用.本研究对于水质污染的生物监测、豆娘栖息地的保护、城市中对于湿地的兴建和改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1990年7月19日傍晚,笔者在连云港市云台区云台乡妇联河边草丛中调查蜻蜓种类时捕获一头雄性畸形豆娘,经初步鉴定为黄纹(虫匆心)Coenagrion hieroglyphicum Brauer.,其腹部仅有6节,腹长为16cm。正常的该种豆娘腹部为10节,腹长为24cm,第10腹节背面具黑色背中条纹,并在端部向后缘两侧分叉,肛附器表面具细毛。而少节的豆娘却无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文蜻蜓常用名称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  于昕  周长发 《昆虫知识》2005,42(4):475-478
在我国,蜻蜓有多种名称,目前仍在使用的有蜻蜓、蜻蛉、水虿、、豆娘等。它们当中,有些是源自蜻蜓类昆虫的体色,如“蜻、”;有些是由蜻蜓的身体形状而来,如“蜓、蛉、水虿”。而“豆娘”出现最晚,应用时间也最短。中文之“豆娘”与日文中的“豆娘”关系甚为复杂,目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4.
褐斑异痣Ischnurasenegalcnsis。(Ra.mbur)雌成虫具有多型现象,即异色型和同色型。据文献记载该种豆娘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及印度洋群岛和亚洲。在我国的大部地区及朝鲜半岛、日本都有分布。1930年Needham[1]指出该种豆娘具有二型;1933年Fraser“’详细地描述了该种豆娘雌虫的多型特征,并把该种豆娘的雌虫分为3型:即第1型、第2型(第1型的老熟个体)、第3型(雌雄同色型)。1979年日本松木和雄与我国连日清”‘对该豆限多型现象有所提及,文内仅附有雌性异色型幼嫩雌虫和老熟个体的照片21985年他们又发现同包型,但仅为名录缺描述[…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寄生于广东海洋鱼类五带豆娘鱼Abudefduf vaigiensis、六带豆娘鱼Abudefduf sexfasciatus和孟加拉豆娘鱼Abudefduf bengalensis鳃上的新海盘虫属Neohaliotrema Yamaguti,19653新种,瘤钩新海盘虫Neohaliotrema tukerhamatus sp.nov.,倒钩新海盘虫Neohaliotrema antiacanthus sp.nov.和孟加拉新海盘虫Neohaliotrema bengalensis sp.nov.3新种的中央大钩具有瘤状突起而相似于大棘新海盘虫Neohaliotrema macracanthum Zhukow,1976,但新种背中央大钩具有附片及腹中央大钩内突上有小钩与已知种不同,交接器尤其是支持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瘤钩新海盘虫N.tukerhamatus sp.nov.的交接管末端有1锥状结构,支持器较长,前端为窄片状,末端分叉,腹中央大钩内突上有1小钩,背中央大钩具有1C形的附片;倒钩新海盘虫N.antiacanthus sp.nov.的支持器位于交接管中部弯曲处,呈倒钩形,腹中央大钩内突上有1小钩...  相似文献   

6.
镰形棘豆是中国应用的传统藏药,由于该植物的很多生物活性与其黄酮类有关,本研究提取了镰形棘豆中的总黄酮苷元,选择了9种病原菌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的评估。试验结果表明,镰形棘豆分离得到的总黄酮苷元对试验所用的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MIC=0.38 mg/mL,其他各菌的MIC和MBC范围在0.75~3 mg/mL之间。通过此研究可为镰形棘豆黄酮类活性组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黄酮苷类化合物(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并运用核磁共振波谱学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研究了(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麻醉活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二龄幼虫有一定的麻醉活性,麻醉作用的强度与其浓度及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有关RNA的修饰有超过100种不同的修饰方式,其中信使RNA修饰中的N6-甲基腺苷(m6A)是最重要的修饰之一,其由甲基转移酶复合物m6A "writer"生成,与RNA结合蛋白m6A "readers"特异性结合,通过去甲基酶m6A"erasers"除去。m6A修饰涉及参与mRNA加工过程中的多个步骤,以此实现其对基因的转录后表达的调节,尤其是能够在发育过渡期间通过靶向m6A标记来降解该转录物,从而调节发育过程。本文重点介绍m6A修饰在发育过程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并比较其在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从茶藨子叶孔菌(忍冬)中分离了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二十八酸(2),β-谷甾醇(3),麦角甾醇(4),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壬二酸(6),烟酸(7),原儿茶酸(8)。化合物1,3,6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到。  相似文献   

10.
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类型对豆大蓟马蛹期发育和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710-714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rall)是近年来严重制约海南豇豆生产的重要害虫。针对该蓟马在土壤中化蛹的习性,本文研究了在室内条件下不同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类型对豆大蓟马化蛹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类型显著影响豆大蓟马蛹的发育历期和羽化率,土壤含水量为15%且土壤类型为砂壤土时,豆大蓟马的发育历期最短为3.62±0.15 d,羽化率最高为52.08%±0.07%,低含水量(5%)和高含水量(25%)均不利于豆大蓟马化蛹。土壤类型以砂壤土最适宜豆大蓟马化蛹,粘土最不适合豆大蓟马化蛹,其羽化率最低为19.17%±0.02%。  相似文献   

11.
赵修復 《昆虫学报》1953,(4):137-144
Philoganga Kirby(1890)属的豆娘,身体肥硕大型,停息时四翅平展有如不均翅亚目的蜻蜒,脉相甚为原始,在我国仅发现两种,即P.vetusta Ris,1912及P.robusta Navas,1936。由於许多专家对於这两种监定不很准确,在文献上造成紊乱现象,必需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分离纯化苜蓿豆血红蛋白 mRNA 和蛋白体外翻译及其检测方法,指出苜蓿豆血红蛋白的 mRNA 约占总 RNA 的1.4%,总 poly(A)~+-mRNA 的24%左右;有6、9、26S值的不同分子量的三个群体,编码豆血红蛋白的不同组分。  相似文献   

13.
长吻(鱼危)血细胞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Wright-Giemsa和PAS染色对长吻(鱼危)头肾、肾脏、脾脏、肝脏等器官组织的涂片、印片染色观察发现,头肾、肾脏和脾脏是其主要造血器官.红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主要在肾脏和头肾中发生,其次是脾脏.单核细胞则主要在肾脏和脾脏中发生,头肾中也有少量单核细胞产生.肝脏中无原始型血细胞,可能不是其造血器官.红细胞的发育经历四个阶段,其胞体体积经历了由大到小,由小到大再变小的"两大两小"发育过程;粒细胞的发育经历五个阶段,其胞体体积均由大变小,双叶或多叶核的粒细胞可能是衰老的粒细胞亦即核的分叶是粒细胞衰老的标志;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发育各经历了三个阶段,两者发育成熟过程中胞体体积均由大变小.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发育而来.原血细胞和部分早期幼稚血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部分成熟红细胞和血栓细胞可以进行直接分裂.红细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PAS反应均呈阴性,各类白细胞的发育过程中,PAS反应由阴性到阳性并逐渐增强,这显示随着白细胞的逐渐发育成熟,细胞内糖原物质含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4.
甘阳英  徐凤霞 《广西植物》2017,37(4):517-523
荔枝科是被子植物的基部类群之一,依兰属是番荔枝科较为原始的类群,其有性生殖过程,特别是胚胎发生与发育的研究结果,可以补充被子植物胚胎学原始特征的相关基础资料。该研究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依兰胚珠、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依兰的胚珠为倒生胚珠、厚珠心、三层珠被,第三层珠被(中间珠被)发生在大孢子母细胞时期,于外珠被与内珠被之间、胚珠合点端两侧发生并隆起;雌配子体为蓼型。此外,依兰的个别胚珠中存在双雌配子体现象,且两个雌配子体均由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而来,大小、形状相近,呈线形排列。该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原始被子植物胚胎发育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窄膜棘豆(Oxytropis moellendorffii Bunge)的分类学处理提出了新的观点:通过对原产地标本、资料的研究,认为五台山棘豆(O. wutaiensis Tatewakiet Hurusawa)实际上是窄膜棘豆(O. moellendorffii Bunge),对其变种(O. wutaiensis Tatew akiet Hurusaw a var. glabrata Tatewaki et Hurusawa)也进行了归并;另外本文中发表一个新等级--西灵山棘豆(O. moellendorffii Bunge var. sylinchanensis(Franch.)G.Z.Qian)。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白鲢自交品系、以解决该鱼种退化问题,本文用失活鲤鱼精子诱导白链雌核发育;再用 17 a-甲基睾丸激素促使其发生性别转换。 经紫外线照射过的鲤鱼精子,遗传物质遭到破坏。用这种失活的鲤鱼精子与白鲢卵“受精”,精子不参与卵发育,但能激发卵的发育,得到单倍体“受精卵”。这种单倍体“受精卵”自身不能成活,要在 41 ℃条件下热处理 3分钟,当单倍体复制成二倍体以后才能继续发育。当雌核发育的鱼长到10 cm时,将含有17 a-甲基睾丸激素的Silastic管插入其腹腔中。激素通过管壁逐渐向外释放,影响鱼体性腺发育。 待实验鱼性腺与对照白鲢一样都发育至第Ⅱ期时,可以观察到:实验鱼性腺发生了退化现象(Fig.1)。制备血清,做等电聚焦电泳可以观察到:实验鱼的同功酶谱与白鲢鱼的相同,而不同于鲤鱼(Fig.2)。排除鲤鱼精子参与受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豆蚜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豆蚜孤雌胎生蚜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长沙地区豆蚜孤雌胎生蚜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2.6±0.81℃和175.3±15.7日度。相对湿度在50%以下对豆蚜发育有抑制作用,而在50~90%之间对发育无多大影响。自然光周期对豆蚜发育几乎无影响(冬季可能的滞育型个体除外)。豆蚜在湖南每年发生的理论代数为29~32±4.3代。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对短翅豆芫菁Epicauta aptera Kaszab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翅豆芫菁活动期各生长发育阶段历期多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以14龄虫发育起点温度最低,卵的发育起点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种色谱学技术从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radicans果实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应用多种波谱学手段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Z-甲基-6-氧代-Z,4-庚二烯酸O-β-D-龙胆二糖苷(1)、jasminoside O(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3)、5-羟甲基糠醛(4)、(5R,2E)-5-羟基-2-甲基-庚-2-烯-1,6-二酮(5)、1-O-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6)、6,7-二甲氧基-4-羟基-1-萘甲酸(7)、10-O-E-p-香豆酰京尼平苷酸(8)、6'-O-反式-肉桂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9)、丁香脂素(10)、松脂素(11)。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冰川棘豆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主要伴生毒草之一,对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对4种不同生态环境中冰川棘豆根系土壤细菌的16S r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了不同生态环境下冰川棘豆根系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探讨了根系土壤细菌对冰川棘豆在高寒生态系统中形成优势种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冰川棘豆根系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且受土壤pH和有机物影响最大,同时,能够保持稳定的核心菌群网络,对冰川棘豆在高寒生态系统中形成优势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