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肝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研究以DNA疫苗为主。乙肝DNA疫苗不仅能诱导机体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还能诱导机体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CTL活性增强,在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几年有关乙肝DNA疫苗的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疫苗是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最有效武器.纵观疫苗的发展过程,人们将巴斯德及后来许多学者开创的减毒和灭活疫苗称为第一次疫苗革命,将由微生物的天然及纯化组分或由基因重组产物而生产的疫苗称为第二次疫苗革命,本世纪90年代兴起的核酸疫苗技术则被誉为第三次疫苗革命[1].  相似文献   

3.
邹丽容  方芳  陈则 《中国病毒学》2004,19(2):105-109
为了检测表达CD40L的质粒能否作为核酸疫苗佐剂提高A/PR8/34流感病毒血凝素(HA)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构建了表达鼠CD40L的质粒,并将它与A型流感病毒的 HA DNA疫苗用电击的方法共同免疫BALB/C小鼠(各30μg),免疫两次,间隔三周,第二次免疫后1周,用致死量流感病毒A/PR8/34攻击.发现与单独免疫30μg HA相比,血清中抗HA的IgG抗体量明显提高,且以IgG2a抗体提高为主,小鼠体重减轻非常少且体重恢复加快.实验结果显示,CD40L能作为流感病毒核酸疫苗佐剂,提高小鼠抗流感病毒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免疫应答水平低下是制约DNA疫苗发展的一个障碍。细菌菌影(bacterialghost,BG)是利用φX174噬菌体的裂解蛋白将革兰氏阴性细菌裂解后形成的空腔,它保留了细菌结构的完整性,具有免疫佐剂的特性,可以作为递送载体,靶向性的将DNA疫苗导入到抗原递呈细胞,从而提高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此外,装载核酸疫苗的细菌菌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免疫,例如,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黏膜免疫等,更是从根本上提高了DNA疫苗的免疫水平,因此可以说BG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核酸疫苗递送载体。现就BG的特性及其在DNA疫苗递送载体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结核分枝杆菌组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编码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Ag85B、ESAT 6和MPT6 3的基因为插入片段 ,构建核酸疫苗联合免疫小鼠。以原核表达纯化的抗原为检测物 ,检测了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和γ 干扰素的形成。研究表明 ,组合核酸疫苗第 3次免疫后 2 1天 ,实验小鼠血清中Ag85B抗体滴度达到 10 5以上 ,Ag85B抗原刺激产生的特异性γ 干扰素达到 (17.0± 7.0 )u/ml。组合疫苗虽然没有提高小鼠血清中ESAT 6及MPT6 3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滴度 ,但仍显著刺激产生了两种特异性的 γ 干扰素。攻毒实验表明 ,经组合疫苗免疫后小鼠肺部结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肺部切片显示 ,免疫小鼠病理状况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因此 ,研究提示Ag85B等组合核酸疫苗具有较好的结核病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临床用DNA疫苗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A疫苗是继传统疫苗和基因工程蛋白亚单位疫苗之后的新一代疫苗,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DNA疫苗生产工艺的质粒DNA大规模制备技术对DNA疫苗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DNA疫苗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包括提高质粒DNA产量的策略、发酵后处理工艺、有效去除杂质和分离超螺旋构象质粒DNA的纯化工艺以及DNA疫苗生产相关的质量控制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研究GM-CSF在DV、HCV等几种黄病毒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作为黄病毒DNA疫苗佐剂的可能性。构建各种真核表达质粒,抽提质粒DNA,分组免疫小鼠,通过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血清抗体的动态水平。DV1及DV2prM/E核酸疫苗与GM-CSF质粒共接种的佐剂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低于无佐剂的疫苗组,即GM-CSF显示了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其中以DV1prM/E核酸疫苗更为显著;而在HCVC及E1蛋白核酸疫苗中,GM-CSF则具有一定免疫增强作用。GM-CSF作为疫苗佐剂,其作用具有复杂的多样性,因抗原的不同可能会呈现免疫提升或免疫抑制,因此选择其作为核酸疫苗佐剂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8.
细胞免疫应答, 尤其是CD3+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 在控制病毒感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鼻咽癌(nasopharyngenl carcinoma, NPC)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 在鼻咽癌疫苗的研究中, 人们将研究重点放在增强特异性抗病毒CTL应答上. 本研究单独或联合使用表达EB病毒潜伏膜蛋白抗原2(epstein-barr virus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 EBV-LMP2)的DNA疫苗、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疫苗、非复制5型腺病毒疫苗(Ad5), 分别于0, 2, 4周肌肉注射免疫4~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 IFN-γ 免疫斑点法检测EBV-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疫苗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应答水平与疫苗的免疫策略有关. 其中, 使用3种载体疫苗联合免疫的效果最好, 其次则是先使用DNA疫苗免疫两次, 再用腺病毒疫苗加强免疫一次的联合免疫方法. DNA疫苗和AAV疫苗单独免疫能够诱导出特异性的CTL, 但与联合免疫相比诱导的应答水平很低. 结果表明, 使用DNA, AAV和腺病毒载体疫苗联合免疫, 能够更好地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为鼻咽癌的防治提供了很好的疫苗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 H5N1 DNA 疫苗对小鼠和鸡的保护效率,用 H5N1 禽流感病毒 HA DNA 疫苗免疫 BALB/c 小鼠和 SPF 鸡 . 小鼠和鸡分别经电穿孔和肌肉注射免疫两次,间隔为 3 周 . 二次免疫后,用致死量的同源病毒进行攻毒实验 . 空白对照组在攻毒后全部死亡,而经电穿孔免疫的小鼠和鸡均获得了完全的保护,并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在小鼠肺脏和鸡泄殖腔的繁殖 . 同时,电穿孔免疫的小鼠和鸡均产生了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 . 经电穿孔免疫的小鼠攻毒后 CTL 反应明显加强 . 这些结果表明, HA DNA 疫苗能有效地保护小鼠和鸡对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同时也表明电穿孔免疫是 DNA 疫苗免疫的有效途径之一 .  相似文献   

10.
一类新型疫苗—核酸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基因免疫。但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因此也称为裸DNA疫苗。1核酸疫苗的发现裸DNA疫苗最早是由沃尔夫(WOllf)等人于1990年在一次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中意外发现的。他们用化学试剂处理小鼠骨骼肌细胞,以提高其摄入质粒DNA的能力。结果发现,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动物,其骨骼肌细胞也吸…  相似文献   

11.
抗肿瘤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肿瘤DNA疫苗是一种全新的肿瘤疫苗,在肿瘤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多种类型的抗肿瘤DNA疫苗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肿瘤效应,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构建新型高效的抗肿瘤DNA疫苗已经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DNA疫苗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NA疫苗是最近几年从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它能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够抗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作用。但与传统的灭活疫苗相比,其免疫效价还比较低,最近的研究表明:联合使用DNA疫苗和疫苗佐剂如细胞因子,协同刺激分子等有助于提高DNA疫苗的免疫效价,这一发现有利于研制更有效的DNA疫苗,本文就通过使用免疫佐剂提高DNA免疫效价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PLGA纳米/微球作为核酸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潘丽  张永光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2):1901-1908
生物可降解材料[poly(lactide-co-glycolide acid), PLGA]颗粒在持续释放和定位递送各种药剂包括核酸有很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PLGA作为核酸载体的制备及其用于基因载体和疫苗佐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核酸疫苗--一种新型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作为疫苗,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从而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达到免疫的目的.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裸D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DNA介导的免疫以及遗传免疫等.  相似文献   

15.
猪瘟DNA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0年DNA疫苗问世以来,已有许多研究者构建了不同类型的DNA疫苗。这些载体能诱发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研究者们也在猪瘟DNA疫苗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从猪瘟DNA疫苗的构建和评价、佐剂在猪瘟DNA疫苗中的应用、猪瘟DNA疫苗与其他疫苗的联合应用以及目前猪瘟DNA疫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DNA疫苗进入细胞后,除了转译成蛋白质抗原,通过MHC分子进行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提呈外,近年来还发现可直接与相应的被称为核酸传感器分子,如TLR9、DAI、AIM2、STING、DDX41解旋酶和RNA聚合酶Ⅲ等结合,继而激活不同的免疫信号通路.基于DNA疫苗的传感器分子和信号通路研制免疫佐剂,可有效增强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多表位DNA疫苗(multi-epitope DNA vaccine, minigenes/epigenes)是指通过筛选与组合优势抗原表位(包括T细胞、B细胞表位)基因,以能产生高效细胞、体液免疫应答进而清除HCV病毒为目的的新型核酸疫苗。其优势在于通过选择最具免疫保护潜力的表位以覆盖尽量多的病毒亚型和诱导全面的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并尽量减少无关、干扰和抑制序列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在丙型肝炎多表位DNA疫苗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及其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构建含adr亚型HBV表面抗原基因的核酸疫苗 ,考察人白细胞介素II基因及重组白细胞介素II的免疫佐剂作用。用含有人白细胞介素II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及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II蛋白作为佐剂 ,将编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VAX/HBS免疫BALB/C小鼠 (试验组 ) ,同时设置注射质粒pVAX的阴性对照组 ,并分别于第 2 ,4周后加强免疫各 1次。试验组在第 4周时开始有HBsAb产生 ,阴性对照组未测到HbsAb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HBsAg。乙肝病毒DNA疫苗能引起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白细胞介素II的真核表达质粒的佐剂作用不明显 ,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II蛋白具有提高小鼠对乙肝病毒核酸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佐剂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并获取更有效的乙肝疫苗,本实验通过将所构建的HBV RNA复制子疫苗和DNA疫苗分别免疫小鼠,检测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效果.结果表明,以pSFV为基础构建的疫苗载体免疫小鼠后采集的血清中抗体效价不随免疫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较低剂量免疫的时候,RNA复制子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效价优于DNA疫苗.并且RNA复制子疫苗在以较低剂量免疫后脾细胞CTL活性高于DNA疫苗.本研究证明HBV RNA疫苗比DNA疫苗表达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更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变形链球菌(S.mutans)是主要的致龋细菌之一,针对其的防龋疫苗的研究已近40年.国内外先后经历了针对变形链球菌的全菌疫苗,纯抗原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DNA疫苗.DNA疫苗是上世界90年代从基因治疗领域中发展的全新疫苗,因其具有高效诱导免疫应答的优势,为主动免疫防龋提供了新思路,成为近年免疫防龋研究之热点.随着对DNA疫苗免疫机理的不断深入,结构不断完善和免疫效能的不断提高,接种这种疫苗将可能成为龋病预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