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贵州的香蕉象甲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为害香蕉的象甲,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有香蕉扁黑象甲、香蕉双黑带象甲、香蕉蛀基象甲和香蕉潜茎象甲Tomnoschoita nigroplagiata Qued.(又称蛀根象)4种。后者国内未见分布,前述3种在华南等地已有记载,贵州则为首次记录。在我省南部低热地区,香蕉及大蕉(本地称芭蕉)的被害株率高达67.2—94.9%,象甲之严重为害,已成为我省利用地区自然优势发展蕉果生产的极大障碍。几年来,我们对此类象甲作了较为广泛的调查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2.
江苏口岸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原木上共截获了9属11种锥象,本文给出了这9属的检索表和11个种的区别特征及原色图。其中的Cyphagogus能取食材小蠹和长小蠹;而Cerobates、Trachelizus、Baryrrhynchus等为害习性与长小蠹相似。也对锥象的检疫方法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两种棉花新象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养昌 《昆虫学报》1974,(4):482-486
本文记述了两种棉花象虫。依据棉区昆虫工作人员的观察,棉尖象Phytoscaphusgossypii(新种)为害幼苗,能咬断嫩尖,影响棉苗正常发育。它也为害蕾铃期的叶片、苞叶、嫩尖、花蕾等部分。除棉花外,此虫还为害玉米、大豆、大麻等作物的幼苗。它发生于关中、华北、苏北、内蒙古、甘肃等地区。 棉小卵象Calomycterus obconicus(新种)就是刘国士、范秉法1934年报道过的棉小象鼻虫Calomycterus sp.。据他俩的观察,此虫主要为害幼苗,能咬断叶柄,蚕食落叶,有时竟把整块棉田的幼苗、叶片全部咬断,仅剩下顶芽。其为害程度可想而知。在幼苗生出前,它为害桑树嫩芽,所以桑园附近的棉田先受其害。此虫分布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即太湖周围。其危害早在1934年前便引起人们的注意,并由刘国士、范秉法报道了对其生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甜菜象(虫甲)又称象(虫甲)虫在本区早有发生,但过去农民一直认为它并不为害作物,因而把它叫做“放羊牛牛”,“好牛牛”等。自从1952年种植甜菜以来,遭到象(虫甲)严重为害,以后随着甜菜的发展扩大而大量蔓延。1955年土默特旗七区共种了6,700亩甜菜,在幼苗期即被象(虫甲)吃掉1,800苗;尤其是1958年春季因象(虫甲)  相似文献   

5.
两种竹大象虫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省为害青皮竹和粉单竹笋的象虫有两种: 1.竹直锥大象虫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Fairmaire俗称直锥、直嘴、笋尾蠄。(以下简称直锥)。 2.竹横锥大象虫Cyrtotrachelus buquctiGuer俗称横锥、横嘴、流尿虫、夜锥虫。(以下简称横锥)。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江苏省棉田玉米螟存在4个生态区。其生态特点分别是,Ⅰ.一代为害区:为淮北及沿海北部的夏玉米棉花区,为害受天气条件制约,6月上甸“高温低湿”为害轻,反之则重。二、三代为害玉米。Ⅱ.二、三代为害区;为沿海中南部春玉米棉花区,一代为害玉米,二代为害玉米、棉花,三代集中为害棉花。Ⅲ.一、二、三代为害区:为邻近玉米区的稻棉区,受外来虫源影响,距玉米区越近,二、三代为害越重。Ⅳ.为害钕轻区:为远离玉米区的稻棉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灰象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养昌 《昆虫学报》1977,(2):221-228
我国的灰象属(Sympiezomias Faust)种类多,分布广。其中大灰象[S.velatus(Chevro-lat)]在华北为害苗木和粮棉作物的幼苗,柑桔灰象[S.citri Chao(新种)]在福建、江西、安徽为害柑桔、棉、茶的嫩叶、幼果,呈贡灰象[S.chenggongensis Chao(新种)]在云南昆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况,2020年1-3月在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利用成虫性诱、挖土查蛹、幼虫密度及植株为害率普查等方法,分析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前、冬后种群发生为害情况及冬季发生特征。调查结果表明:(1)广东省冬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惠州等地,冬玉米种植区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主要为害冬玉米,极少为害甘蔗;(2)不同地区冬种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湛江、茂名、阳江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平均为害率30%左右,而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较轻,为害率低于10%;较冬前调查,冬后草地贪夜蛾发生量和为害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冬种玉米田和空闲地均可持续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而挖土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蛹密度较低。本调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冬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无明显的滞育越冬现象,粤西茂名、阳江以南至雷州半岛一带为典型冬种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较为严重,珠三角及粤东大部分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相对较低,调查结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高山角剑夜蛾Hydroecia basilipunctata Gra-eser属鳞翅目夜蛾科角剑夜蛾属。近年在四川宝兴县是玉米的主要害虫。除为害玉米外,还为害小麦、黄豆、马铃薯、南瓜、向日葵、菜豆、菊芋(洋姜)Helianthus tuberosus L.、蘘荷Zingibermioga(Thunb.)Rosc、大荨麻Urtica sp.、大籽蒿(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Willd.、尾穗苋Amaranthus caudatus L.悬钩子Rubus sp.、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等多种植物。幼虫钻蛀取食寄主嫩茎,使嫩梢萎蔫。玉米苗期被害造成枯心、缺苗。玉米拔节后茎杆被蛀食,易引起腐烂倒伏,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0.
2019年在广东湛江、江门调查了玉米上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发生为害动态,分析了不同生育期玉米上该虫发生为害差异规律。发现各个地区草地贪夜蛾的虫口数量与玉米受害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不均衡性;该虫对玉米苗期为害最严重,其次为大喇叭口期;建立了2个地区玉米6个生育期受害率与虫口数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可为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橡树、板栗、榛子为东北地区主要的木本粮、油树种。三种树的种子常受象虫为害而减产,据1959年调查,在东北地区为害严重分布较广的有橡实象虫Curculio dentipes Roel.、橡剪枝象虫 Cyllorhynchitesursulus goel.和榛实象虫 Curculio dieckmanni Faust等三种。天然次生林中也有发生,甚至有时共同为害同一树种。为深入研究及便于防治,作者对三种象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做了此较研究,井提出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新鲜假茎、腐烂未虫蛀假茎、虫蛀且腐烂假茎以及虫蛀未腐烂假茎4种生理状态的香蕉假茎挥发物,进行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香蕉新鲜假茎与虫蛀且腐烂假茎中分别鉴定出10种挥发性物质;腐烂未虫蛀假茎与虫蛀未腐烂假茎分别鉴定出11种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物包括烃类、酯类、酮类、杂环类等,在不同生理状态的香蕉假茎中的相对含量各不相同.4种生理状态的香蕉假茎挥发性成分种类数及相对含量的变化与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ier的为害有着密切关系,遭受香蕉徦茎象甲为害的香蕉假茎,其共同成分2,6-二甲基-2,4,6-辛三烯相对含量对应地减少.利用双重陷阱嗅觉仪测定了香蕉假茎象甲对香蕉假茎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4种生理状态的香蕉假茎挥发物均对香蕉假茎象甲有引诱作用,与新鲜假茎相比,香蕉假茎的虫蛀且腐烂状态可增强其对香蕉假茎象甲雌、雄虫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斛篓象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斛篓象Nassophasis sp.为石斛的重要害虫之一,在云南普洱地区1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3~4月和9~10月为幼虫发生高峰期,6月、12月为成虫发生高峰期。石斛篓象以幼虫蛀茎为害为主,成虫亦为害石斛茎、叶,石斛篓象对球花石斛为害最为严重。昼间取食的成虫数量关系为午后(13:00~14:00)>傍晚(17:30~18:30)>清晨(8:30~9:30);各时段成虫数量与平均温度有一定正相关;成虫在清晨较喜食叶,在午后、傍晚则较喜食茎。  相似文献   

14.
<正> 柞栎象Curculio dentipes(Roelofs)在我国分布极广,是为害壳斗科树木种实的重要害虫。曾被误定为C.arakawai(Matsamure et Kono),并认为前者“也许根本没有这个种”(赵养昌、陈元清,1980)。现经研究后,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异名,郑汉业、徐天森1959年首次引用的C.dentipes(Roelofs)学名是正确的。 由于柞栎象及其近缘种十分相似,都是黄褐色,鳞片上杂有深褐色斑纹,从外形上难以区别,而且在同一地区有时能同时采到极相似的不同种,至今,我国为害橡实这类象虫种类,仍  相似文献   

15.
萍水象(Bagous sp.)又名萍象(虫甲) 、红萍虫、红虫,属鞘翅目象虫科,是浙南温州地区春萍繁殖阶段和早稻养萍期间为害绿萍的主要害虫。萍水象的成虫、幼虫均能为害绿萍,被害萍体初呈发绿色,后变黑紫色,无光泽,个体破碎,生长停滞,直至霉烂致死。据调查,萍水象尚能为害槐叶萍。虫害严重的萍田,一平方尺萍苗内成虫、幼虫多达千头左右,在二、三天内就能导致全田萍苗毁灭。因此,及时防治萍水象,是早稻养萍成败的关键之一。现将萍水象的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稻绿蝽∞eplocortsa vartgornl‘$Fabricius)为害多种植物,据广西农科院报道,为害稻、粟、麦、高粱、玉米、棉、芝麻、甘蔗、梨、桑、甘蓝、苎麻、烟、桃、蔬菜、柑橘、菊及多种禾本科杂草。几年来我们在广东省电白县进行了观察,除为害水稻外,个别年份尚严重为害冬、春植大豆、花生及木麻黄(Casuarz‘na equiseli]olia L·)。 现将它的为害状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蛇床子素粉剂对玉米象成虫的杀虫活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0%蛇床子素(osthole)粉剂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sky成虫的杀虫活性及其对玉米象成虫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蛋白质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蛇床子素粉剂对玉米象成虫有很好的杀虫活性,处理玉米象成虫3d后,0.8mg/kg以上剂量的蛇床子素粉剂对玉米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达100%;用0.19mg/kg蛇床子素粉剂处理玉米象成虫2d后,试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蛋白质活性均表现出受抑制,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整体趋势表现出被诱导。  相似文献   

18.
种间竞争对四种储粮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 ℃、75 %相对湿度条件下研究种间竞争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赤拟谷盗(Triboliumcastaneum)和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4种主要储粮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并对种群动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象与谷蠹、赤拟谷盗与锈赤扁谷盗混合饲养种群增长均受到显著抑制,玉米象和谷蠹对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种群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对玉米象和谷蠹的种群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象种群最大增长潜能最大,锈赤扁谷盗最小,种群增长率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属鳞翅目,灯蛾科。我省过去很少发生,近年来,为害麦田套播玉米幼苗日趋严重。我们经过三年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已摸清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一、为害及分布 稀点雪灯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为害玉米、豆类、棉花、甘薯、蓖麻、芝麻、向日葵、麻类、瓜类、小麦、高梁、谷子、黍子、苜蓿、白菜、辣椒、茄子、西红柿及桃、李、柳、榆、泡桐、紫穗槐等。稀点雪灯蛾以第1代幼虫为害麦田套播玉米幼苗最盛,可将幼苗全部吃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明确在河北省行唐县新发现的一种为害春玉米种子和幼苗根蛆的分类地位、为害特点及不同种植模式下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的为害情况。【方法】以从河北行唐采集的虫源进行室内饲养后,对该虫各虫态进行了形态描述,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种类鉴定;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了该害虫对河北行唐不同种植模式(施腐熟有机肥的玉米单作田、施未腐熟有机肥的玉米单作田、施腐熟有机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和施未腐熟有机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下春玉米的为害情况。【结果】待鉴定根蛆经室内饲养后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灰地种蝇Delia platura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COⅠ基因和Cytb基因分别与GenBank的灰地种蝇COⅠ基因和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为99%,从而确定其为灰地种蝇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被灰地种蝇幼虫为害后不能萌发,幼苗被害后萎蔫枯死;在施未腐熟有机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中为害严重,种子和幼苗总被害率高达39. 33%,被害玉米苗单株最高虫量为8头。【结论】首次报道了灰地种蝇在中国为害玉米,该虫可为害玉米种子和幼苗根系,在施用未腐熟动物粪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具有较高的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