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山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个体繁殖贡献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小勇  宋永昌 《生态学报》1999,19(5):677-682
结合Schoen & Stewart和Roeder等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根据幼苗中配子的频率计算种群内各个体繁殖贡献率的模型。并对黄山一青冈种群内个体繁殖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种群中幼苗的观察频率与期望频率存在显著的差异。成体的经存在较大的差异,3个个体的繁殖率为0,对幼苗率最大的达10.89%,种群外个体对幼苗的贡献率也较大,为18.42%。  相似文献   

2.
佛坪自然保护区羚牛的种群数量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曾治高  巩会生 《兽类学报》1998,18(4):241-246
1996年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羚牛种群进行了数量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羚牛的数量为435~527只,种群密度达到1.29~1.56只/km2。羚牛种群的成体雌雄个体之比约为1∶0.5,明显地偏向雌性。在羚牛种群中幼仔占12.24%,亚成体占35.03%,成年雄性个体占17.33%,成年雌性个体占35.40%。该羚牛种群在1991年至1996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8.48%,明显高于1984至1991年间羚牛种群的年均增长率。保护区周边地区的生境不断丧失,迫使羚牛向保护区境内迁移,是保护区内羚牛种群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豚鹿属我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国内野生种群已经灭绝,人工圈养数量少,已极度濒危。成都动物园是国内最大的豚鹿饲养单位,对该园内豚鹿进行亲子鉴定及遗传谱系建立是我国豚鹿拯救工程中一重要环节。本文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成都动物园27只豚鹿个体进行了基因分型,在母本已知情况下成功鉴定了13对父子关系,其中排除法鉴定8对,似然法鉴定5对且置信度达95%。将亲子鉴定的结果辅以动物园豚鹿圈养的历史记录,我们构建了该园豚鹿的遗传谱系图。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后续人工繁殖中亲本雌雄配对的个体选择以及种群的遗传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寡核苷酸指纹探针LZF-I检测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仿生态圈养场小熊猫种群全部22只个体的DNA指纹,检测结果表明其遗传多样性参数如下:⑴各体间DAN指纹图的相似性为0.172;个体A的指纹谱带在个体B中出现的概率为0.1806。⑵圈养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0948,杂合率为90.52%,⑶种群中指名亚种亲本个体的引进是影响该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广东省黑石顶地区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不同年龄级(成体、小树、幼苗)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和具有相同生活史特征的物种相比,黑石顶厚壳桂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总的基因多样性为0.0901;不同年龄级遗传多样性由成体-小树-幼苗逐渐降低,分别为0.0880、0.0793、0.0648.3个年龄级间的遗传分化为Gst=0.1410,st=0.0659(AMOVA).这一地区厚壳桂种群低的遗传多样性是由于这一地区森林片断化后,种群隔离导致不同地区种群间基因流的不畅通、个体数量缩小使得种群内遗传漂移作用加剧.但种群世代间遗传分化可能由取样误差导致的遗传漂变所产生.  相似文献   

6.
植物种群交配系统、亲本分析以及基因流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有关植物种群交配与散布过程的研究与日俱增,重点集中在利用母本子代系列(Maternal progeny arrays)来估计种群间自交与异交的相对比例,种群的花粉散布与雄性育性变异的模式。早期的研究主要依靠排除法来确定亲本,但几乎同时也意识到基因流动事件几乎是检测不到的。在大多数估计中,难以做到为大多数非迁移子代确定唯一的亲本。因此,基因流动与雄性育性的最大似然性方法得以引入该领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用单位点和多位点模型来估计家系与种群自交与异交的相对频率,着重阐述了目前可用于亲本分析与基因流的估计方法。最后介绍了我们对木根麦冬交配系统与亲本分析的研究以及亲本分析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草兔的年龄鉴定和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1年2-10月猎自晋东南的212只和1990-1992年狩猎季节猎自山西和陕西省各地的1510只草兔眼晶体重的分布规律并参照繁殖资料,确定225毫克为区别1年以下及其以上个体的临界重量。秋-冬季种群中,当年兔占86.3(72.2-93.5)%;随着繁殖季节的推移,当年兔的比例逐渐增加。在4011只标本中,雌性占52.3%;其中1226只幼体和195只成体中分别有雌性52.4%和54.4%。在2-9月所获的91只当年兔有雌性50.5%,而成体中雌性则有58.2%。  相似文献   

8.
长汀侵蚀退化区砍伐迹地马尾松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砍伐是人类对植物种群最常见的干扰形式之一,种群结构及其动态在砍伐后会经历快速变化和调整时期。以长汀侵蚀退化地为研究区,基于砍伐迹地上马尾松种群4年生活史调查,利用积分投影模型(IPM,Integral Projection Model)结合传统种群统计分析方法,揭示砍伐迹地上马尾松种群增长率变化过程及个体生命率对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砍伐迹地上马尾松种群处于衰退状态(λ1),且衰退程度不断加深。4年内幼苗数量大幅度减少,幼年树和成树数量增加。死亡在生活史各个阶段均有出现,幼苗是死亡的主要来源;植株生长量随着个体的增大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生长增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成年树,幼年树和幼苗;植株繁殖概率逐年提升,但新生幼苗数量逐年下降。弹性分析显示,个体尤其是幼苗的存活对种群至关重要,小径级植株的正生长有利于种群恢复,大径级植株的正生长不利于种群发展,而负增长和繁殖贡献均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圈养及野生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子代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利用藏酋猴线粒体控制区(mt DNA D-loop)全长序列,对四川省金阳地区野生亲本及子一代、马边地区野生亲本及圈养繁殖子一代共102只个体开展了遗传结构变异分析。结果显示,藏酋猴mt DNA D-loop的序列长度为1 091 bp,包括115个变异位点,66个单倍型,其中,马边种群亲本与子一代共享2个单倍型,金阳种群亲本与子一代共享1个单倍型。马边种群2个世代个体的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0.004 77和0.004 09;而金阳种群2个世代个体的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0.002 30和0.002 78,子一代与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处于较低水平。马边和金阳地区子一代与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4 09和0.002 55,表明圈养和野生条件下的子一代与亲本间均未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根据D-loop全长序列所构建的邻接(NJ)树显示,金阳或马边地区的不同世代个体在NJ树上互相交叉,未形成独有的进化支,说明无论自然条件下的随机交配还是圈养繁育的人为选择压力均没有对藏酋猴种群的遗传结构造成大的影响。本研究首次利用mt DNA D-loop全长序列分析藏酋猴野外与圈养繁殖的亲本与子一代间的遗传差异,为藏酋猴实验动物遗传控制标准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1999至2002年,在法国东南部的阿尔卑斯山,通过无线电追踪方法研究了花尾榛鸡的性比问题。首先,我们通过直接观测无线电标记雄性的配对比例,在消除可能的捕捉误差后,发现繁殖种群性比为1.26(即未配对的雄性占21%)。然后,我们估计了标记个体的存活率和繁殖成功率。在假设窝扩散时幼体的性比平衡的前提下,通过两性和两个年龄组(幼体,〈10月龄的个体;成体〉10月龄的个体)的确定性统计模型,得到的理论性比为1.22(即未配对的雄性占18%),这一结果与实际观测的性比十分接近。我们认为,雌性死亡率高导致的两性存活率差异可以解释雄性性比偏高现象。我们进而讨论了花尾榛鸡整个分布区内居间强度的非对称性比的适应意义,以及在衰退的花尾榛鸡种群中雌性数量极端不足的后果[动物学报52(4):655—662,2006]。  相似文献   

11.
龚宴欣 《古生物学报》2017,56(1):117-128
通过研究古哺乳动物的食性来探讨哺乳动物演化与古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而牙齿磨痕分析是恢复古食性和重建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牙齿磨痕(dental wear)分析包括微痕(microwear)分析和中痕(mesowear)分析,两种方法均强调食性与牙齿磨痕模式的严格对应,即不同食性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牙齿磨痕特征模式。近年来,牙齿磨痕分析方法以其简单、快捷和高效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奇蹄类、偶蹄类、啮齿类、长鼻类和食肉类等哺乳动物的食性研究。但哺乳动物的食性和摄食习性比较复杂,很可能会影响微痕和中痕分析对食性的分辨率。所以,为了获得更加详细的古食性信息和更高的食性分辨率,一方面要对微痕和中痕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增添稳定并具有食性识别意义的观测变量,另一方面,需要同时结合微痕和中痕分析,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食性信息。虽然牙齿磨痕分析目前主要应用于植食性哺乳动物的食性研究,但其原理对哺乳动物的其它类群也是适用的,随着磨痕分析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其它类群磨痕数据库的建立,未来的牙齿磨痕分析将可以恢复更多类群的古食性,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揭示古食性与古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钉螺螺壳形态性状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数量分类法对21个湖北钉螺种群的11个螺壳形态数量性状指标进行了聚类和主成分分析,以来自安徽贵池和枞阳两地钉螺种群间的欧氏距离最少为0.59,以四川丹棱和湖南华容两地钉螺种群间的欧氏距离最大为9.83,平均为4.13.从钉螺螺壳形态数量性状上可以将21个钉螺种群划分为3类:1)包括四川的广汉、蒲江、丹棱和西昌,云南大理和江苏宜兴的钉螺;2)包括湖南省洞庭湖区的君山、南县和华容,江西省鄱阳湖区的南昌、星子和都昌,湖北阳新、汉川和蔡甸的钉螺;3)包括江苏的江宁和丹徒,安徽的枞阳、贵池和铜陵,湖北江陵的钉螺.  相似文献   

13.
荷花品种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荷花品种的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 1.Q型聚类分析有助于揭示品种间的亲缘关系。2.R型聚类分析说明了性状间的生物学距离。3.主成分分析初步反映了各性状所占的信息比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樟科5属9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我国樟科(Lauraceae)5属9种植物核型研究结果,其中7种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核型结果为:樟(Cinnamoumcamphora)20m+4sm油樟(Sinnamoumlongepaniculatum)20m+4sm;黑壳楠(Linderamegaphylla)18m(2SAT)+6sm,山苍子(Linderacubeba)16m+8sm,香叶树(Linderamegaphylla)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构造同归模型,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自变量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确定了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限制所致.光抑光合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空气相对湿度、叶片与大气间水汽压差是诱发气孔限制的重要因素.当空气相对湿度较为适中时,叶温的影响较小,在空气相对湿度变坏的情况下,叶温才对光合午休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收集海洋游仆虫(Euplotes vannus)的细胞,制备其染色质。稀酸抽提染色质得到的组蛋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等电点聚焦和氨基酸分析等方法测定,其核染色质中组蛋白占核总蛋白的69.6%;DNA:RNA:组蛋白:非组蛋白为1∶0.022∶1.1∶0.047。染色质的全组蛋白由16种氨基酸组成,碱性氨基酸与酸性氨基酸之比为1.06∶1,是一种弱碱性蛋白质。等电点为pH8.1—9.15,分子量为10,500—22,000道尔顿。  相似文献   

17.
杉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形态学为依据,参考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用分支分类方法并结合表征分类方法探讨了杉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提出了新的分类系统。在分支分类中,金松科被选作外类群。主要根据外类群比较原则、化石原则和一般的演化规律,确定了性状的祖征和衍征,采用最大同步法、综合分析法、演化极端结合法及最小平行进化法共四种方法进行分支分析,选择最简约的分支图作为本文讨论基础。在表征分类中,选取59个性状,利用距离系数和类平均法,对金松属和杉科各属进行了聚类运算,得出表征图。综合两种分析结果,主要结论如下:(1)属间关系:柳杉属是现存杉科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水松属和落羽杉属关系密切,二者与柳杉属近缘。巨杉属和北美红杉属关系密切,是中级进化水平的类群。水杉属与巨杉属和北美红杉属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杉木属、密叶杉属和台湾杉属关系密切,是杉科植物中的高级进化类群,其中又以台湾杉属演化水平最高。(2)系统排列:支持金松科的成立,将杉科分成5族,即柳杉族(仅含柳杉属)、落羽杉族(含水松属、落羽杉属)、北美红杉族(含巨杉属、北美红杉属)、水杉族(仅含水杉属)和杉木族(含杉木属、密叶杉属及台湾杉属)。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variability and individual distinctiveness in the echolocation calls of bats. We consider two implications of individually distinct echolocation calls: 1) whether bats may be able to use such variation to recognise familiar conspecifics, and 2) whether investigators could use such variation to identify known individuals or to census populations. We compared the discriminability of the echolocation calls of big brown bats (Eptesicus fuscus) recorded in three situations: (a) while held in the hand, (b) while perched on a platform, and (c) while flying in an anechoic chamber. Using variables describing each sonar call, we employed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DFA) to assign calls to recording situation or to bat. Discrimination of calls by recording situation was largely unsuccessful, although flying call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platform calls. Assignment of calls to individual bat across recording situations yielded 72% success, and, within a given recording situation, yielded 87% success. Stepwise DFA reduced the number of variables needed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individuals with only a slight decrease in correct classific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ats (or researchers) may be able to use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echolocation calls for individual recognition. Individual distinctiveness raises the possibility of censusing bats by sound. We used cluster analysis in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whether, given a sample of calls from an unknown number of bats, a reasonable estimate of the number of bats could be obtained. Results were unsatisfactory, suggesting that cluster analysis probably will not permit acoustic censusing of bat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9.
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测量方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遗传多样性水平是一项很重要的数据。目前从分子水平量化遗传多样性的方法以等位酶分析、RFLP分析和RAPD分析为代表。遗传变异在基因组中并非随机分布,所以取样方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叙述了遗传变异的产生和分布,并以此为基础比较了上述3种分析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对256副中国汉族成人左右侧髌骨分别观测,显示各项指标测量值的平均值都是男性大于女性,并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指标以髌骨体积判别性别效果最好,单项判别率达94%以上;运用Fisher线性两类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得出多项指标判别性别的公式,判别率最高达96.1%。本研究还设计了髌骨体积及髌骨内外关节面高指标的测量方法。本研究为髌骨性别判别提供了简单、实用、科学、判别率较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