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Bevacizumab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evacizumab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用药组。观察用药前后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Bevacizumab和吉西他滨单药均能抑制肿瘤生长,两药联合疗效明显增强(P=0.000)。与对照组和吉西他滨组相比,Bevacizumab组和联合用药组能明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MVD值均明显降低,以联合用药组最为明显(P均0.000)。Bevacizumab和吉西他滨单药均能下调Bcl-2的表达,两药联合下调作用明显增强。结论:Bevacizumab联合吉西他滨能增强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miR-451a在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中的功能。方法:通过低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microRNA(miRNA)测序筛选耐药相关miRNA;细胞存活曲线、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凋亡实验分析miR-451a对胰腺癌细胞耐药的影响;裸鼠成瘤实验检测在动物体内模型中miR-451a对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的调控作用;调取TCGA数据分析miR-451a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中miR-451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miR-451a过表达增加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增强了吉西他滨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miR-451a诱导了裸鼠皮下肿瘤对吉西他滨敏感;miR-451a低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结论:miR-451a增强了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胰腺癌合并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晚期胰腺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GEMOX方案),对照组给予5-FU化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受益率、治疗有效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当转移癌体积小于肝体积75%时,对照组的临床受益率为6.06%,有效率为12.12%,而实验组的临床受益率为32.26%,有效率为58.06%,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8个周,21%的患者2年内达到无疾病进展,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37个周,在1年生存率为35%;而对照组中,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9个周,1年生存率为0,实验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别。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合并肝转移的疗效优于以5-FU为主的化疗,且二组相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苦参碱在胰腺癌吉西他滨(GEM)耐药中的作用,以期为恢复胰腺癌化疗敏感性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方法 选择胰腺癌细胞系AsPC-1,使用吉西他滨诱导构建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AsPC-1-GEM,通过CCK-8实验测试其耐药性,检测细胞活力分析苦参碱对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的作用;进一步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耐药前后多药耐药蛋白2(ABCG2)的表达变化以及苦参碱对ABCG2的影响;利用裸鼠建立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系异种移植模型,观察使用苦参碱治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苦参碱对ABCG2表达的影响。结果 耐药细胞AsPC-1-GEM中ABCG2表达增高(P<0.01),苦参碱可有效降低耐药细胞ABCG2的表达(P<0.01),提高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的敏感性(P<0.01)。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苦参碱治疗可降低ABCG2的表达(P<0.01),并减缓肿瘤生长(P<0.01)。结论 苦参碱通过降低ABCG2的表达,提高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在低氧条件下,奥巴克拉(OBX)联合吉西他滨(GEM)对乳腺癌细胞MCF-7、BT-20的细胞活性、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细胞MCF-7与BT-20细胞,分组为正常氧组,低氧组,GEM组,OBX+GEM组。正常氧组:37℃,5% CO2培养箱培养24 h与48 h;低氧组:37℃,1%O2,5% CO2 ,94% N2条件下培养24 h与48 h; GEM组:37℃,1%O2,5% CO2 , 94% N2,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的GEM培养24 h与48 h;OBX+ GEM组:7℃,1%O2,5% CO2 ,94% N2,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的GEM与终浓度为50 nmol/L的OBX培养24 h与48 h。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氧及低氧条件下MCF-7与BT-20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利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中MCF-7与BT-20细胞活性,每组设置15个复孔;利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MCF-7与BT-20细胞迁移能力,每组设置6个复孔;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CF-7细胞中vimentin、E-Cadherin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低氧条件下培养的细胞中的表达远远高于其在正常氧条件下培养的细胞中的表达(P<0.05),说明低氧条件成功;与低氧组相比较,GEM可降低MCF-7与BT-20细胞迁移能力和细胞活性(P<0.05),减少细胞中vimentin的表达(P<0.01),促进E-Cadherin和p53的表达(P<0.01);与GEM组相比较,OBX联合GEM组可明显降低细胞活性和MCF-7与BT-20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显著降低细胞中vimentin的表达(P<0.01),显著升高E-Cadherin和p53的表达(P<0.01)。 结论:在低氧条件下,OBX联合小剂量GEM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迁移、侵袭,增强GEM对乳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具体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以及吉西他滨与紫杉醇联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收集65例女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吉西他滨与顺铂(GP方案组)、吉西他滨与紫杉醇(GT方案组)联合进行治疗。GP方案组患者有30例,第1天、第8天用吉西他滨800mg~1000mg/m2溶于0.9%的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第1天~第3天,21天重复用顺铂30mg/m2溶于0.9%的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GT方案组患者有35例,吉西他滨的使用方法与GP方案组相同,第2天,21重复用紫杉醇135mg/m2溶于0.9%的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化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GP方案组化疗有效率为46.67%,疾病控制率为70.00%;GT方案组化疗有效率为42.86%,疾病控制率为68.5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T组脱发的发生率为62.86%,明显高于GP组的10.00%(P0.001),其他不良反应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方案和GT方案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复方转移性乳腺的一种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药吴茱萸碱联合西药吉西他滨对舌鳞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建立舌鳞癌荷瘤裸鼠模型,药物干预后观察裸鼠瘤体积、进食量、进水量及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变化,HE染色观察移植瘤及各脏器组织病理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NF-κB及Bcl-2家族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较模型对照组及单药组,联合组移植瘤体积显著减小,荷瘤裸鼠的生活质量提高,肿瘤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像数目减少,凋亡率增加,Bax、Ik-β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cl-2、Bcl-xl、P65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吴茱萸碱联合吉西他滨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及Bcl-2家族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6例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其中28例术前接受GC化疗方案,即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2~4天,21d为1周期治疗;28例术前接受GCa化疗方案,即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卡铂40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21d为1周期治疗.所有病例均完成2~3周期化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肿瘤分期降至pT1或更低分期的比率,GC组为61%,GCa组为53%(P=0.616).从确诊开始24个月无复发生存率,GC组为88%,GCa组为86%(P=0.833).化疗过程中监测了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3~4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在GC组发生率分别为14%,14%和0%,GCa组发生率分别为53%,22%和50%.非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GC组为25%,GCa组则为0%.化疗过程中最低中位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GC组和GCa组分别为54.9和69.6 mL/min/1.73 m2(p=0.002).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浸润性膀胱癌与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疗效相当,在非血液系统毒性方面优于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尤其GCa方案具有更小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观察组给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62.5%,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静脉炎、恶心呕吐及脱发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患者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7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d-GFP-nm23-Hl对人高转移结直肠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15只人结直肠癌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1010 PFU/ml Ad-GFP-nm23-Hl)、低剂量组(109 PFU/ml Ad-GFP-nm23-Hl)、阴性对照组(PBS).均采用瘤体注射给药,连续给药4 d,每2 d测一次肿瘤体积.观察10 d后取瘤块称重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d-GFP-nm23-Hl高剂量组移植瘤体积较其他各组明显缩小(P<0.05),瘤体积抑制率和瘤重抑制率分别为76%和66%. 结论 Ad-GFP-nm23-Hl对人高转移结直肠癌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并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和紫杉醇联用对前列腺癌PC3裸鼠移植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姜黄素和半量紫杉醇联用对前列腺癌PC3裸鼠移植瘤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溶酶对照组,姜黄素组,紫杉醇组和姜黄素+紫杉醇(半量)组(n=6)。姜黄素每隔2天腹腔注射100mg/kg,紫杉醇每3天腹腔注射10mg/kg,联合组紫杉醇减半,对照组注射药物溶剂。每6天测量计算移植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药物注射30天后,取移植瘤组织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和定量RT-PCR,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瘤体积在24~30天时,姜黄素组和紫杉醇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姜黄素+紫杉醇(半量)组在第30天内肿瘤生长体积和紫杉醇组相近,30天后合用组肿瘤体积小于单纯紫杉醇组(P<0.05)。姜黄素和紫杉醇明显降低PC3移植瘤组织中PCNA和MMP2mRNA的表达(P<0.01)。姜黄素+紫杉醇(半量)组瘤组织中PCNA和MMP2的mRNA表达均低于紫杉醇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CNA和MMP2蛋白表达在治疗组均降低,和瘤组织中mRNA表达变化相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洛铂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用于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1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组和II组,每组95例,I组给予洛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II组给予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应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平均缓解期(6.33±1.82)月显著长于II组的(5.13±0.84)月,I组中位生存期为(9.95±2.31)月显著长于II组的(7.82±1.24)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评分均显著提高,且I组高于I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II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I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用于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相当,洛铂联合吉西他滨具有较好远期疗效,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人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组每只裸鼠瘤周注射斑蝥素酸镁6.26×10-5mmol,对照组给予相同容积的无菌生理盐水瘤周注射。给药22 d后,观察斑蝥素酸镁对皮下移植瘤增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HE染色观察药物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形态学特征的影响。实验发现斑蝥素酸镁组移植瘤细胞体积变小、胞浆固缩、嗜酸性变,细胞核固缩、碎裂。透射电镜观察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镜下见斑蝥素酸镁组移植瘤细胞核膜基本消失、核染色质聚集成团等改变。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斑蝥素酸镁组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而bax的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本实验提示斑蝥素酸镁能明显抑制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增殖,并能诱导移植瘤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及其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入院的97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照组采用阿霉素灌注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患者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及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及1年、2年的生存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治疗中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是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初治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65岁的Ⅲb期和Ⅳ期肺腺患者84例,随机分为培美曲塞联合卡铂(PC)组:培美曲塞500 mg/m2d1,卡铂按曲线下面积(Auc)=5的剂量水平d2;吉西他滨联合卡铂(GC)组:吉西他滨1000 mg/m2d1,8,卡铂按Auc=5的剂量水平d2,两组1个治疗周期均为21 d,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1、2年生存率。结果:PC组和G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8.6%和19%(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3.8%和57.1%(P0.05);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8个月和10.2个月(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52.3%和51.2%(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24.1%和22.4%(P0.05);PC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GC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对初治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相近,但前者可能更安全;PC方案可作为老年晚期肺腺癌有效的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丁海斌  刘敏  周永清  南媛  李雅 《生物磁学》2011,(21):4135-4137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对胡桃醌抗肿瘤活性和毒性进行评价。方法建立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和局部注射两个给药途径观察胡桃醌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①以600、300和150μg/kg胡桃醌腹腔注射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发现该剂量胡桃醌对肿瘤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NK细胞活性检测发现,600、300μg/kg胡桃醌对裸鼠免疫功能有影响(P均<0.01),150μg/kg胡桃醌则没有影响(P>0.05);与阳性对照组(5-Fu)相比,600μg/kg胡桃醌组NK细胞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300和150μg/kg胡桃醌组NK细胞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果提示胡桃醌对小鼠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②以4.5、3和1.5 mg/kg胡桃醌腹腔注射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抑瘤率分别为为78.24%、66.57%、48.94%;4.5、3 mg/kg胡桃醌的抑瘤作用可与阳性对照组比拟(P均>0.05)。但4.5 mg/kg胡桃醌组裸鼠出现明显的皮下脂肪减少、消瘦,并有死亡现象。③以pH 7.4和pH 4.0的600、300和150μg/kg胡桃醌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局部给药,结果发现不同pH(pH 7.4或4.0)600、300μg/kg的胡桃醌局部注射抑瘤作用与阳性对照组(5-Fu)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不同pH的150μg/kg胡桃醌抑瘤作用不明显。同一浓度不同pH药物的抑瘤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pH 4.0的胡桃醌组肿瘤细胞肝转移较少。结论胡桃醌不同给药途径均可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药物安全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RT-PCR方法从PHA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克隆hIL-17F基因,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SIV-1,与辅助病毒载体pHIT456和pHIT60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获得的成熟重组逆转录病毒(RV-hIL-17F)再感染SMMC-7721人肝癌细胞,并经G418筛选建立hIL-17F转基因肝癌细胞。PCR、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hIL-17F基因在肝癌细胞中能成功整合、转录和表达。MTT和FCM结果表明hIL-17F不能改变SMMC-7721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但ELISA结果表明其能明显下调肝癌细胞IL-6、IL-8和VEGF的表达。转基因肝癌细胞rhIL-17F表达上清具有抑制ECV30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裸鼠皮下成瘤试验结果表明hIL-17F转基因肝癌细胞裸鼠致瘤能力明显减弱,VEGF和CD34表达降低,血管形成显著减少。hIL-17F可通过减少肿瘤血管形成显著抑制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生长,为其进一步开展肿瘤血管靶向基因治疗和开发抗血管新药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